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盐半夏、仙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苏半夏、宋半夏、胆半夏…半夏炮制应用一篇全
userphoto

2023.08.20 北京

关注

半夏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几千年的用药史,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而得名。

半夏分水半夏旱半夏两种,二者不是同一种植物,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毒性大,药用价值低,较少入药。临床常用的半夏为旱半夏。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地下部分。夏、秋二季采挖,将块茎部分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后入药。以甘肃陇南为道地药材。

半夏植株 图自网络
半夏圆形块茎部分入药

因味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半夏被广泛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咳痰、痈肿等症。

半夏外观呈类球形,直径约1~1.5厘米。夏秋季节采挖,洗净泥沙的半夏为鲜半夏,直接晒干者称生半夏

生半夏 

生半夏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是茎痕,略凹陷,周围是根痕,呈密布的麻点状,下面钝圆,较光滑。


生半夏 图自网络

生半夏质地坚实,切面洁白,富含淀粉,气微。

生半夏毒性很大,大多数作外用,以祛风、散瘀、消肿常用于外涂治疗瘰疬(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瘿瘤(甲状腺肿)、痈疽(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皮外科疾病。很少用于内服

生半夏味辛辣,若误服麻舌而刺喉。

这种麻舌而刺喉的现象,实际是半夏毒性的主要表现。需进一步加工以降低毒性。历代众多文献记载了半夏减毒的方法:

“戟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是戈与矛的结合体,直刃可以刺杀,横刃可以勾啄。

误服生半夏后,人的嘴唇咽喉会出现一种刀割剑刺样的麻木疼痛感,陶弘景用“戟”来形容生半夏的毒性反应,非常形象生动

现代研究表明,半夏特殊的黏液细胞里富含形似戟似针的草酸钙针晶,具有强烈的粘膜刺激性,是其“戟人咽喉”的根本原因。


半夏黏液显微:戟vs半夏黏液里的草酸钙针晶
素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谱》

所以,生半夏不仅能戟人咽喉,还能刺激整个消化道粘膜,表现为:

唇、舌、口、咽、喉、胃、肠道等受“戟”(刺激)而麻木、肿痛,严重时会出现张口困难、流涎、失音、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等。

试想一下,无数个微缩冷兵器“戟”在刺扎你的唇舌咽喉胃肠道,生半夏中毒就是这种感觉。

而这些数以亿计的萎缩冷兵器都存在于半夏的黏液中。其主要成分为黏液多糖遇水能溶解成滑腻的胶体液,使草酸钙针晶悬浮其中大量水“汤洗”即可清除。

所以,陶弘景“汤洗数十度”、《雷公炮炙论》“洗尽”,就明确标注了炮制程度,要求“令滑尽”,是炮制达到减毒程度的标志

这种对药物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即为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两方面:
1、减弱和消除其刺激性,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对半夏进行炮制,除了减毒,还能增强其疗效或扩大应用范围,主要取决于炮制方法,除了洗,还能浸泡、拌炒、晾晒、发酵等等。根据不同炮制方法,将半夏分为:清半夏、法半夏、京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等。详细如下:

○ 清半夏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制法如下:

【组方】每100kg半夏,加白矾12kg(煮法)或20kg(浸泡法)。

【炮制】
1、首先将半夏原药除去杂质
2、用8%的明矾水浸泡到
内无干心,口嚼后5分钟稍微有麻舌感,
3、洗去明矾水
4、取出,晾到半干,切薄片,干燥。


清半夏 饮片 图自网络

清半夏饮片呈椭圆、类圆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麻舌感较微弱。

白矾是一种无机物,又称十二水硫酸铝钾。白矾遇水很容易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带电荷,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白矾-KAl(SO₄)₂·12H₂O 图自网络

用白矾炮制生半夏,能大量结合、吸附草酸钙针晶,比单纯水洗效率更高,能明显降低半夏毒性。

中医认为白矾味酸涩,寒,有抗菌、收敛等作用。白矾泡洗半夏,除能高效减毒,还能减弱半夏的温性。清半夏消痞和胃作用强,温性燥烈性降低,宜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

可以说,清半夏是其他炮制半夏的最初一步。

○ 法半夏 

【配方每100斤半夏,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炮制
1、取净半夏,
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
2、每
100斤半夏,加白矾2斤,泡1日;
3、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后换水,取出略晾;
(此时为未晒干的清半夏);
4、取甘草
16斤,碾成粗块,加水煎汤;
5、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搅拌均匀;
6、倒入上述半夏,浸泡,每日搅拌,
使颜色均匀,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
7、至黄色浸透,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为法半夏。


法半夏 饮片 图自网络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的颗粒状。表面淡黄,质地松脆,断面黄色均匀,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甘草能清热解毒、缓和药性。生石灰主要为氧化钙,加水浸泡后为氢氧化钙,陈旧后形成碳酸钙,味辛苦涩,性温,能燥湿、消毒、杀虫。

用甘草、石灰炮制所形成的法半夏毒性低,燥湿化痰作用增强但性质温和,可配伍广泛应用于各种痰证,即“痰之不寒不热者宜之

○ 京半夏 

有关京半夏的炮制法差异较大,文献报道主要有两种:

1、加入明矾、甘草、生石灰,即上文的法半夏。所以,也有一说,认为法半夏中的上品为京半夏。

有研究通过对京半夏 HPLC 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发现,京半夏的图谱与法半夏差异不大。

2、加入明矾、甘草、生石灰外,再加麻黄、桂枝、生姜。该种方式炮制的京半夏增加了解表、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体虚外感,出现的咳嗽多痰或呕吐者


京半夏 图自网络

外形上,京半夏类似法半夏,呈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

现代研究显示,甘草苷、甘草酸铵为法半夏及京半夏的特有成分,来源于辅料甘草,具有调和脾胃功效

○ 姜半夏 

【组方】净半夏100kg、白矾12.5kg、生姜18kg或干姜3kg

【炮制】
1、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
2、取生姜18kg切片榨汁,
或净干姜3kg煎煮取汁,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姜半夏个 图自网络

姜半夏呈类球形,切片后呈片状或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断面淡黄棕色,常具有角质样光泽姜半夏质硬脆,气微香,味淡,麻舌感微弱,嚼之略粘牙。

研究发现,生姜或干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抑制半夏凝集素蛋白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


姜半夏片 中药饮片 图自网络

研究认为,姜汁冷浸不如姜煮,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毒性效果最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医圣张仲景总喜欢将半夏和生姜或干姜同用的原因之一。

此外,姜辛温,姜制后半夏温性增加,适宜于寒痰证患者,即姜半夏,有寒痰者宜之。”

姜为呕家圣药,半夏能降逆止呕,姜制半夏二者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止呕功效增加现代研究发现,姜半夏的特有成分为6-姜辣素,来源于辅料生姜,能增强降逆止呕功效。

青盐半夏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

【组成】半夏1斤,青盐10克

【炮制】
1、取清半夏1斤,露3夜,晒干;
2、每斤药用清盐10克化水,洒入药内拌匀,吸尽后晒干,则为青盐半夏。


青盐 图自网络

青盐特指我国西羌、河西、青海、甘肃一带产出的盐,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盐制后,半夏毒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顽痰、老痰病症,收消痰散结之功

○ 竹沥半夏 

【组成】清半夏100kg,鲜竹沥12.5kg

【炮制】将清半夏用鲜竹沥拌匀,使之均匀吸尽,晾干,即得竹沥半夏。


竹沥半夏
图自《竹沥半夏中药炮制规定项目测定》

竹沥半夏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可见点状的根痕,切面类白色,粉性,质硬脆,易碎,呈薄片状或不规则碎片状。气微,味淡。

竹沥是禾本科植物淡竹以及同属近缘植物的新鲜茎杆,经火烤灼流出的淡黄色澄清透明液汁,具有焦香气,性寒而滑,清热化痰效佳,尤宜于热痰证。


青竹vs竹沥 素材自网络

半夏性温燥,适于湿痰寒痰证,体热者慎用或配伍应用。竹沥性寒,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二者同制,半夏温性减弱,竹沥寒滑改善,相制相成,去性存用

竹沥半夏化痰止咳作用明显,且略带清热功效,适合用于热痰所致胃热呕吐、肺热咳痰、黄稠粘稠、痰热内闭、中风等证故《中国医学大辞典》载:“竹沥半夏,痰之偏于黄稠者宜之。

○ 仙半夏 

又称仙露半夏。

【成分】生半夏100斤、白矾25斤、甘草25斤、石灰25斤、皮硝6斤4两,此外还加入薄荷、陈皮、青皮、砂仁、枳壳、枳实、川芎、沉香、五味子等14味中药。

【炮制方法
1、取生半夏100斤入缸内,加入清水浸漂3天,每天换水2次,滤去水;
2、用白矾末25斤,加水再浸30天,放去矾水;
(上述制法,得清半夏)
3、再用石灰25斤,清水溶化,取澄清之石灰水,溶入皮硝6斤4两;
4、上述液体倒入半夏缸中,浸3天;
5、去石灰水,用清水漂3天,捞出,日晒夜露3天,晒干;
6、用甘草、薄荷各25斤,陈皮、青皮、砂仁、五味子、枳壳、丁香各3斤2两,枳实、肉桂、木香、豆蔻、川芎各1斤14两,沉香10两,煎取浓汁;
7、将半夏浸入,使之淹没,经常翻动,待药汁全部吸尽,取出;
8、日晒夜露3天,充分干燥即为仙露半夏。

可见,仙半夏为半夏经复方药汁共同制备而成,配伍除法半夏炮制所需药物外,加入薄荷、陈皮、青皮、砂仁、枳壳、枳实、川芎、沉香、五味子等理气燥湿化痰之品。不仅减毒,还增强理气化痰功效,于痰证兼气滞者

《本草纲目拾遗》:“清痰开郁,行气理痹。痰疾中风不语,研七八粒,同井华水送下,以手摩运腹上。”

○ 半夏曲 

曲,是指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所制成的块状物。老百姓最熟悉的莫过于酒曲,用于酿酒。半夏曲又称半夏曲制,即半夏加面粉等制成的曲剂。常用制备方法为:

【配方】法半夏20kg、面粉100kg、苦杏仁4kg、赤小豆4kg、鲜青蒿7kg、鲜辣蓼7kg、鲜苍耳秧7kg

【炮制】
1、取赤小豆加工成粗粉,加水煎煮2小时成粥状(约24kg),发酵2天,备用;
2、取法半夏、苦杏仁、青蒿、辣蓼、苍耳秧分别粉碎成粗粉,与面粉和赤小豆粥混匀,制成握之成团、掷之即散的软材;
3、将上述软材置于适宜的容器内,盖商麻叶,保持温度30~35℃、湿度70%~80%,发酵约60小时,至表面生出白霉衣;
4、取出,除去两麻叶,搓条,切成圆形或6~9mm立方块,70~75℃烘干。


半夏曲 中药饮片 图自网络

半夏曲为立方星小块或圆柱条形的段。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微有裂隙,粗糙,质松易碎,气微,味甘而微辛,性温,归脾、胃经。

其中,半夏经发酵制成曲剂后,可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功能。具有化痰止咳,消食化积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脘痞满、饮食不消、苔腻、呕恶等症状。

此外,制半夏还有: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朴硝、甘草、生姜、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广东)。

宋半夏:又称宋制半夏。为清半夏用陈皮、苏子、青礞石、枇杷叶等药的煎汁拌和,使之吸尽晒干入药者。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上海)。宋半夏降逆功效显著,常用于呃逆的治疗。

醋制半夏:每100kg半夏片加醋20kg,兑沸水适量喷洒拌匀,吸约半小时,再放火锅内用文火不断拌炒,炒至醋干,表面呈淡黑黄色 (云南)。半夏醋制可增强燥湿化痰之功,且有活血去瘀,消肿止痛,常用于治疗寒湿有痰,湿气重,寒气轻者

胆制半夏: 每100kg半夏片加猪胆汁1kg,兑沸水适量溶化。将胆水汁喷洒拌匀半夏片内,洒完吸诱约半小时,再放入锅内用文火不断挫炒至胆汁千,表面呈淡黑黄色(云南)。猪胆汁味苦、寒、咸,苦寒滋润,能清热、解毒、润燥、化痰,与半夏同制,增强解毒化痰功效,主治诸般顽痰或痰阻神窍所致的痫搐(癫痫抽搐)

麸制半夏曲每半夏曲100kg,用麸皮10kg,取麸皮,撒在热锅内,加热候冒烟时加入半夏曲,迅速拌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规范》)。麸炒能增强补脾疗效,缓和猛烈的药物的药性,矫臭。麸炒半夏曲尤其适合于脾胃功能虚弱的老弱幼儿或久病之人以化痰燥湿

半夏制法种类繁多,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为清半夏、法半夏和姜半夏。


半夏植株 图自网络

但无论那种半夏,均为半夏的炮制品,其性燥烈,阴虚火旺津亏之人均应慎用或配伍应用。另外,无论哪种半夏,都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多外用,内服宜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有几种 中医解析10种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一文搞懂半夏
半夏经过加工后有哪些分类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_好处_药用价值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法半夏)(半夏加工后的各品名与功效)
这些中药怎样“修炼”成“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