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月——品读东坡(2)

             秋  月

        ——品读东坡(2)

          石潭子 

盈盈秋月九州光,

两地分离思断肠。

碧海诗心情意暖,

天涯咫尺共壶觞。


       如果说东坡笔下的“春夜”是艳丽凄美的,那么东坡描写的“秋月”却充满人性人情,给人舒心的安抚与慰藉,在冷光中感受到一股暖流。

       古今诗人都爱咏月,尤爱咏中秋月。这不只是中秋月璀璨明亮,更因中秋月饱含人间的许多情意。在众多的咏月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数句,成为千古绝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亲人、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的挚情。诗人苏轼学识渊博,“少有济世志”,但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与家人分离,漂泊异乡。这首词,是诗人被排挤出京城,调知密州时写的。诗人借酒消愁,化解被排挤打击而忧国忧民之悲苦,这是词的主旨,怀念兄弟子由(苏辙)是“兼”,可见诗人精神人格的高尚。在词中,诗人并没有被已遭的厄运所惊慑,也没有为眼前的“欢饮”所麻醉,而是以一种旷达宽广的胸怀看待现实人生,呼喊出“但愿”的祝福。这一发自肺腑的呼唤,消解了多少骚客、逐臣的悲苦愁怨,以洒脱的态度迎接那不可料知的生活前路的考验。

       苏轼写的中秋词,我看到的还有两首,其精神可以说是与“水调歌头”一脉相承。一首为《阳关曲·中秋月》,写于“明月几时有”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全词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这年中秋,诗人已与兄弟苏辙相聚,七年来兄弟俩第一次共赏中秋月,再不用远隔“千里共婵娟”了。这本应是十分喜悦的事情,但全词并没有洋溢喜悦之情,而仍流露“清寒”、“无声”之凄楚和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知道重逢是短暂的,分离又在即,“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人生欢短忧长,聚少离多,但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的祝福却是永久的。结尾两句诗虽“凄楚”,然仍具有积极意义,引导人们向前看:好景虽不长,但还有来年!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写的第三首中秋词是《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残常恐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中秋,距《阳关曲》刚好三年,苏轼是年45岁。是诗人经历“乌台诗案”诬陷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当时诗人几经亲友救助才出狱,被贬于黄州任团练副使,不能签署公事,实则被流放。诗人心中的悲苦是不言而喻的。诗人一再被排挤打击,被诬入狱,几乎丧命,这残酷的现实怎能不令诗人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世事沧桑,鬓发已霜,诗人心中怎能不悲凉!《西江月》的调子,自然比前两首低沉。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消沉,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并没有磨损他的济世抱负,他对前途仍抱有一线的希望:“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诗人一再南贬,后来直贬到祖国的最南端儋州(海南岛),但诗人仍“北望”,希望能有一天回北京北上,效忠朝廷。苏轼虽受庄老思想影响很深,但他坚持终生出仕,不辞官,不隐退,坚守那份清贫,强忍谪官的艰辛,顽强地活下去,并在任小小地方官时,亦不忘为民做好事实事。《西江月》的调子虽低沉些,然执着的济世抱负犹存。

      2023.4.11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仙苏35 东坡的夜饮:唯有旅行与美酒不可辜负
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词赏析
古诗文欣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诗词赏析(1)
对苏轼中秋词的质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