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的证冶 失眠论治 睡觉的诀窍 [南怀瑾]

失眠的证冶 
——杨俊耀
     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称为不寐。失眠的证情各不相同。有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起始失眠;有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间断失眠;有入睡虽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终点失眠;有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又称为顽固性失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所致。可见于神经官能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消化不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
失眠症临床极为常见,虽不是危重疾病,但因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因此近年来已引起了医学领域的极为重视。
一、诊断依据:
1、 轻者入寐困难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2、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3、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一、 证治概要:
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劳逸失调、素体不强和病后体虚、饮食不节引起。发病脏器以心肾二脏为主,但与肝、脾、胃有密切关系。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交,乃营血不足,阴虚不受阳纳或邪气扰乱,阳盛不得入于阴。一般虚者多为心胆虚怯,心脾气血亏虚,肾阴亏耗;实者则为心肝火旺,痰热上扰。但虚实之间互有夹杂转化。阴虚火旺、心肾失交是本虚标实的最常见证候。辨证上,应注意起始失眠、间断失眠、终点失眠与彻夜难眠的不同特征,审其邪正虚实。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清火化痰,兼食积者消导和中。虚实夹杂,应补泻兼顾,尤当注意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之运用。但是失眠之因,虽然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心肾,谓心火不下通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阴阳失交,水火不济,则彻夜不寐,多主张益心脾,交心肾,镇心神,效者有之,不效者亦不鲜见。然而临证所及,失眠者每以情志、精神刺激为主因,与肝胆病变亦密切相关。故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病程缠绵,服安神药少效或罔效者,辄从肝胆论治而独效。
二、 辨证分型:
依据失眠一证各自的病因、病理、病机之不同,可分为心肾不交证;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火扰心证;肝血虚证;肝郁血瘀证;肝胃不调证;肝胆失调证;肝阴虚证;肝火上炎证;肾阴虚证;心肝血证;肺肾阴虚证;胆气虚证;胆热证;胆郁痰扰证;心胃火盛证;心胆不宁证等。
(一)、心肾不交证。
证候:失眠健忘、睡眠不安,虚烦心悸,伴神疲体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目眩耳鸣、五心烦热,女子梦交、男子遗精,尿赤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因禀赋不足,或久病虚劳、或房室过度等致使肾水亏虚于下,不能上济于心火,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或因劳神过度,五志过极等致使心阴暗耗,心阳亢盛,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火不降,肾水不升,造成心肾水火不相既济,而形成病变。
治则与立法:心肾不交所导致的不寐病中,虽以虚烦不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津少为特点,但:(1)若由劳倦内伤,肾水不足、心火独亢之故。治宜壮水制火、滋阴清热,方选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合朱砂安神丸加减;若心火亢盛症状突出者,可用交泰丸《韩氏医通》;(2)、若阴虚而火不太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注:不寐病的治疗,除药物外,也要注意调精神,少紧张、宜舒畅,寡嗜欲,戒烦恼。
处方参考:
1、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黄连12克、黄芩、芍药各6克,鸡子黄2枚,阿胶9克。
加减:
(1)、面部洪热,眩晕耳鸣,兼肝阳偏亢,加牡蛎、龟甲、磁石等重镇潜阳;
(2)、腰酸梦遗,头昏健忘,肾亏火旺,加生、熟地黄,知母、黄柏;
(3)、虚烦不眠,心悸,汗多,心阴亏损,心神失宁较著者,可加麦冬、五味子、朱砂、柏子仁;
(4)、面热浮红,咽痛,脉反细弱,乃火不归源,加肉桂引火归源,交通心肾。
功效: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2、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组成:朱砂15克,黄连18克,炙甘草16克,生地18克,当归8克。
功用:镇心安神,泻火养阴。每日午后和睡前各一次,每次6克。
主治:惊悸怔仲,心烦失眠,舌红、脉细数。
3、交泰丸《韩医通》。
组成:黄连15克,肉桂心1,5克。
4、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
百合30克,知母9克。
5、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炒枣仁15—18克,甘草3克,知母8—10克,茯苓10克,川芎3—5克。
本方对血不养心之虚烦不眠疗效较著,症情重者,枣仁剂量可加大。
6、天王补心丹
组成:生地120克,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各15克,当归身、天冬、麦冬、炒枣仁各60克。
主治:阴亏血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7、 滋阴安寐汤(彭述宪经验方)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玄参、朱茯神、丹参、酸枣仁各12克,生龙齿、磁石各15克,黄连3克,卷心竹叶20片。
方义:二地黄、女贞子、玄参壮水制火;枣仁、龙齿、朱茯神养心安神;丹参、黄连、竹叶泻火宁心;滋石交通心肾,宁心安神。本方由《摄生秘剖》的天王补心丹与《医醇剩义》的加味肾热汤化裁而来。
加减:失眠甚者,加交泰丸9克(分2次吞服),交通心肾。
附更年康汤:
玄参10克、丹参10克、党参10克、天冬5克、麦冬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10克、浮小麦10克、白芍10克、玄胡6克、龙骨、牡蛎各15克,五味子5克、桔梗5克。
功效:养心、益阴、安神、镇潜。
主治妇女属心肾不交型更年期综合症之不眠。症见:头晕头痛、焦虑忧郁、失眠多梦、精神疲乏、心悸怔仲、健忘、多汗、食欲减退、腹胁腰腿诸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
病机分析: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殆竭,冲任失调,血不养心、藏神,故出现一系列心肾不交型更年期综合症状。(更年期综合症其它证型的证治见笔者另论)。
方义:本方从天王补心丹化裁而来,方中选用了大队伍的养阴安神药物,其中,生地、玄参壮水制火;丹参、当归、熟地、补血养心;党参、茯苓以益心气;远志、柏子仁以养心神;天冬、麦冬以增阴液;枣仁、五味子之酸,用以敛心气的耗散;白芍、玄胡、龙牡则用以镇摄心神、定悸;桔梗载药上行,以之为使。
加减:
(1)、若自汗不己,可加麻黄根;
(2)、面颊潮红,可加丹皮、地骨皮;
(3)、带下过多,可加海螵蛸、芡实;
(4)、头晕弦加天麻。
类证鉴别:
1、 心火亢盛证与心肾不交证 虽然两者在症状上均可能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疑似表现,但心火亢盛证候多由情志郁结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或因多食物,或服温燥药物所致。心火炽盛、扰及心神、上炎口腔,下移小肠;见症以邪实火盛为主,如心烦而热,口苦口渴,舌体糜烂疼痛或发生口疮,尿短赤,或尿道灼热、涩痛,舌尖红赤、脉数;而心肾不交是由劳倦过度,五志过极,“阴亏于下,火旺于上”,此乃“虚火”。见症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脉细而数;或梦遗,或腰膝酸软等。两证所见的“火”象,一者为实,一者为虚,这是其本质的不同。
2、 心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皆有阴虚之象(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或少、脉细数)和心神不宁之征(如心悸、失眠、多梦),但其病因、病位、症状也有不同之处。心阴虚证由于体质素虚,病后虚弱,或精神刺激而耗伤心血、心阴引起。心肾不交乃因不知持满,或过劳造成。失眠严童,辗转反侧,甚则彻夜不眠;兼见腰痛,腰膝酸软无力,遗精,头晕耳鸣等肾阴虚损之象。因此,结合病因,详细审证,两者鉴别不难。
3、 心胆气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心胆气虚证乃因平素体弱,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损及心胆。肝胆之真气虚弱,木不生火,导致心气亦虚。心主神明而胆主决断,若心胆气虚则触事易惊,恶梦惊恐,甚而不能独眠;或寐而惊醒,如人将捕之状,舌淡、脉弦细。如《沈氏尊生书》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或心中惕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特点。此外,心胆气虚证又常兼夹痰热为患,出现胸满恶心,痰多,苔腻等症,这也是与心肾不交证的不同之点。
4、 心脾两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心藏神,脾主思,心脾两虚证涉及心脾两脏。心脾两虚证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引起。脾虚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心血虚少,火不生土,导致脾气虚衰,生化无源,反使心之气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脾两虚。其辩证重点在于心之气不足的症状与脾虚不健运的症状并见。虽然心脾两虚证与心肾不交证在临床上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的共同症状,但心脾两虚证出现的脾不健运症状如食纳减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倦怠乏力等,在心肾不交证中一般见不到;而心肾不交证出现的肾阴不足,心火亢盛症状如心烦、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又是心脾两虚证所不具备的。此外,心脾两虚证,舌淡、苔白,脉细弱,也与心肾不交证之舌红苔少,脉细数不同。因此,鉴别比较容易。
5、 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肝肾同居下焦,肝为乙水,肾为癸水,乙癸同源。肾阴为一身阴精之根。“肾者主水,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阴濡养肝阴,若素体肾阴不足,或劳耗过度,损及真阴,水不涵木,阴不敛阳,则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主要见证是:腰痛,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易怒,胸胁不舒,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其辨证要点是:除有肝肾不足之症状外,具有肝阳上亢的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易怒,胸胁不舒。心肾不交证其肾虚的表现与肝肾阴虚证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心火亢盛的症状如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都是自己的特点。同时,心肾不交证没有明显的肝阳上亢的症状,又是两者所不同的。
(二)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耗伤,脾气受损而出现的心神失养,脾气虚弱,不能统血的一类症状的概称。多因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病后失调,慢性出血等所致。不寐病中出现心脾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为特点。多由思虑劳倦,伤及心脾,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无以生化精微,血虚难复,心神失养,而成不寐。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常用方:归脾汤《正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30克,人参、木香各15克,甘草8克,当归3克,远志3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
加减:
(1)若不寐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夜交藤、龙齿、牡蛎镇心安神;
(2)若偏心血虚,头昏心悸、面色无华,加熟地、白芍、阿胶,以养心血;
(3)若脾失健运,气虚痰阻,则脘痞纳呆,便溏,苔滑腻,去当归加扁豆、苡米仁、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参考方:七福饮《新方八阵》。
人参(可用党参代)、熟地黄、当归各12克、炒白术、酸枣仁各9克、远志6克、炙甘草3克。
方义:参、术、甘草补益中气,以资生化之源,气足则血自生长;当归、熟地黄、酸枣仁补血养心;远志安神定志,并能解郁醒脾。
加减:不寐重者,加合欢皮12克、柏子仁15克珍珠母15克;腹胀纳少,熟地黄用砂仁1.5拌捣,或佩兰、麦芽各9克,醒脾健胃。
(三)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是指心脏功能活动不足,引起心
(十)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视物昏花,筋脉拘急,爪甲不荣,舌质淡,脉弦细等症状的概称。
一、 不寐病中出现肝血虚证中,以失眠、多梦、易惊醒、头晕目眩、脉弦细为特点,多由肝血不足,神失所养,魂失潜藏所致。
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若年高正虚、或大病失血、或久病耗血,使血亏气损,血难归肝,肝魂失养而难眠。《难经。四十六难》曰:“老年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症见终日困倦而难以入眠,或少睡即醒,不再入睡,兼有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萎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补肝养血,疏肝开郁。
常用方: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取枣仁养血以补肝体,川芎畅血气而顺肝用,一收一散,有相得益彰之功。
参考方:一贯煎方加减或理血养肝健脾汤加减。
(1)一贯煎方:南沙参15克,麦冬10克,当归12克,细生地20-30克,金铃子10克,夜交藤30克,鸡血藤30克,柴胡10克,姜黄10克,郁金10克,薄荷3克。
方中生地、沙参、麦冬滋水涵木,养肝柔肝;当归、丹参养血和血;柴胡、郁金、金铃子、薄荷疏肝理气;姜黄、鸡血藤活血化瘀;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疏肝、和血之功。
(2)理血养肝健脾汤加减: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阿胶9克,旱莲草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川芎、合欢皮各9克,夜交藤20克。
或加远志、枣仁、桂圆、龙骨、牡蛎等。
案例:沈某,男、3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惊恐不己,随即出现失眠多梦,缠绵不断,患者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脘腹隐痛,阳痿早泄,舌淡苔薄、脉细。证属营血亏损,心神失养之证。
处方:枣仁、茯苓、当归、柏子仁、远志各9克,川芎、合欢花各5克,白芷6克,龙齿15克,炙甘草3克。
服药一周,夜能八睡,梦亦减少。他医因其阳痿早泄用补肾之剂,结果遗精频作,失眠加剧。乃转用前方出入治疗二月,睡眠见安,余症亦渐消化。
类证的鉴别
(1) 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心主血脉,肝藏血。若心血不足,常见肝血虚,肝血不足,心血也因之受损。故二者临床表现颇为相似,皆可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眩晕,舌淡脉细等血虚证状,故应加以鉴别。就病因而言,心血虚证多由失血过多,血之生化之源不足,以及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所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甚则怔仲不已;心藏神,主神志,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肝血虚证也可因失血过多,血之生化源不足,以及久病耗伤肝血引起,因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其窍,则两目干涩,视物昏糊,雀目、甚则目视不明;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则四肢麻木,或筋脉拘挛,爪甲不荣;肝为血海,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无以化为经血,故月经后期,量少,甚则闭经;弦为肝脉,细为血虚,肝血虚证以细脉多见。综上所述,二者病性虽同,病位却异,一病在肝,一病在心,可资鉴别。
(2) 肝阴虚证与肝血虚证肝血指肝脏所藏之血液,属阴,故肝血虚可发展为肝阴虚证。二者病位在肝,同属肝之虚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肝血虚证多由失血过多,血之化源不足,久病、重病耗伤肝血所致;而肝阴虚证可为肝血虚证的进一步发展,亦可由肾阴亏耗,水不涵木,精不化血,或热病后期,消灼阴液,以及肝郁化火,暗耗肝阴引起。其临床特点不同:肝血虚证,因血虚不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唇淡白;而肝阴虚证,因阴不制阳,虚热内生,则颜面潮红,唇赤口干,伴有五心烦热,虚烦不寐,潮热盗汗,尿黄便干等阴虚内热之症。肝血虚证多舌质淡,脉弦细;肝阴虚证则舌质鲜红少苔,脉弦细数。就女子而言,肝血虚,血海不满,可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而肝阴虚者,由阴虚内热,热伏冲任,即可灼伤阴血而见月经后期,量或多或少,闭经等症状,也可由虚热迫血妄行而见先期,量多,色艳红,甚则崩漏等症状。肝血虚证为单纯的肝血不足,无阴虚内热之象;肝血虚证除可见阴血亏损症状外,阴虚内热之象明显,是鉴别的关键所在。
(3) 肝郁血虚证与肝血虚证二者皆可见肝血不足之表现,然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不同。肝郁血虚证常因积郁忧思,怨结难解,营阴暗耗,脏阴亏损所致,以心肝肾等脏之阴血虚亏,不能奉养心神之症状为主,如悲伤欲哭,或啼笑无常,精神恍惚,难以自持,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时呵欠,表情乖戾等,《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与单纯之肝血不足不难鉴别。
(十一)肝郁血瘀,治宜调畅气血
肝藏魂,主疏泄;心藏神,主血脉。若所思不遂,精神抑郁,以致肝气不达,血气失畅,瘀阻血脉,心神失养而失眠。故《医方难辨大成》谓:“气血之乱,皆能令人寐寤之失度也”。症见彻夜不寐,即使入睡,也乱梦纷云;兼有情志郁郁不乐,时喜叹息,胸肋胀痛,舌紫、脉弦或涩。治宜理气活血,以安肝魂,方用血府逐瘀汤。对此,王清任曾释道:“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内以四逆散理气疏肝、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以桔梗引气上升,牛膝导血下行。一升一降,交通阴阳。加磁朱丸、生铁落等重镇定魂,疗效更加。
病例:陈某,男、42岁。顽固性失眠2年余,彻夜难眠、少睡,且乱梦纷云。
患者性情忧郁,头晕且痛、面色黎黑、胸背汗斑累累、下肢肌肤甲错,舌略紫、苔黄腻、脉细弦且稍涩。肝郁日久,以致气滞血瘀,神魂失养。
处方:柴胡、当归、红花、桃仁、磁朱丸(包)各9克,生地、赤芍、川芎各15克,枳壳、桔梗、怀牛膝各5克,生甘草3克。
服药二剂,自觉精神舒畅,入夜稍能安睡。续进七剂,头晕头痛明显好转,每天睡眠可达5小时以上,乱梦亦平。
上方减去磁朱丸再服二周,失眠告愈;肌肤甲错、汗斑亦见消退。
肝郁血瘀,多发于成年人,而又以女性患者为著。尤其在妇女七七之年,因任脉虚,太冲脉衰微,天癸竭,地道不同,常表现为情绪易于激动,喜悲伤欲哭,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健忘、耳鸣、眩晕等。肝郁血瘀与情志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在情绪不稳定时病可复发,情绪稳定后病可减轻,故善易情易性者,不易罹患此证。
(十二)肝火上炎证 肝火上炎证是指肝气郁结化火,火气上逆,以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夜寐失眠为主证的证候。多因木郁不达,肝用太过而形成。
在不寐病中出现肝火上炎证时,由于肝郁日久,最易化火。肝火怫逆,冲击肝魂,则魂摇而睡卧不宁。<<血证论〉〉云:“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症见入夜烦躁,难以入睡。或梦呓频作、或有梦而遗,兼有急燥烦怒,头晕目眩,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多缘气郁不解所致,故治疗毋忘疏肝解郁。若专事苦寒泄火,将至气血凝结,郁火愈盛,症情更甚。柴胡合龙骨牡蛎汤较为合拍。取小柴胡汤清泄肝郁,配以龙骨、牡蛎镇肝安魂,随证化裁,得效甚多。
病例、刘某,男、32岁。神经官能症十余载,迭进各种镇静安神药无效,入夜难眠,梦遗累发,头晕耳鸣,心悸胸闷,小溲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气郁化火,肝魂不宁。
处方:柴胡、法半夏、党参各18克,黄芩、大黄、桂枝各12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48克,茯苓24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上药共研粗末,每日取27克,水煎服。服药一料后,诸症均减,入夜能眠6小时,梦遗亦止。患者称多年来从未有过这种轻松感。再以原方续进一料,以资巩固。
参考方:清肝安寐汤(彭述宪)
组成:钩藤、夏枯草、稀莶草、生珍珠母、丹参各15克,朱茯神12克。
功效:平肝泻火,宁心安神。
方义:钩藤清心肝之火;夏枯草泻肝之郁火;生珍珠母平肝宁心;丹参凉血安神;朱茯神镇心安神;稀莶草平肝镇静。
加减:肝胆郁火,而致不寐,去生珍珠母,加桑叶、山栀子、郁金各6克,宜泻郁火;脘胁作痛,加金铃子9克,玄胡索6克,泄肝止痛;纳差腹胀,加麦芽、佩兰各9克,醒脾开胃。
验案:李某某,男,34岁,工人。失眠一载,曾服补心丹、归脾汤无效,医者询知阳痿,小便频数(其实色黄量少),投以温肾摄纳之剂,失眠加剧,每晚只能睡2-3小时,恶梦纷纭,头晕作胀,心烦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用清肝安寐汤加黄连4、5克,合欢皮12克。于睡前1小时服,10剂后,每晚能睡6小时,但易惊醒,头晕减轻,小便次数减少,体倦乏力,舌苔黄,脉小弦。以原方去黄连,加当归、酸枣仁各12克,以养血安神。续进5剂寐宁。
肝火上炎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因火邪有炎上、伤津的特点,常可出现兼夹证候,如肝火上炎,乘于肺金,则出现气逆呛咳,面红喉干,咳时引胁作痛,舌黄少津,脉弦数等肝火犯肺之症;由于肝脏体阴而用阳,赖肾水以涵养,若肝火内炽日久,不仅灼伤本脏之阴,且必下吸肾水,而出现头眩目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喉干痛,舌红少苔,脉细等肝肾阴虚之证。
类证的鉴别
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多因肝肾阴之不足,水不涵木、阴虚无以制阳,以致肝阳升腾,亢逆于上;而肝火上炎证多为七情过极,气郁化火所致。肝阳上亢证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肝火上炎证纯属实证。二者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亦各有异:肝阳上亢所出现的头痛多为胀痛,眩晕为头晕眼花,并有行动飘摇之感,耳鸣多如蝉声,逐渐而起,时作时止,甚则可出现中风昏厥,后遗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等,乃阴虚于下,阳张于上,气逆风动使然。由于肝肾阴亏于下,肾之外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乏力,诸如两颧潮红,或面红洪热,舌质红绛或少苔,脉细数,均属阴虚的表现。这些症状都是肝火上所不具备的。
(十三)胆气虚证 胆气虚证是指胆虚气怯所引起的以胆怯、惊悸、不寐、郁证、厥证等为主的一系列证候。不寐病中出现胆气虚证时,表现为失眠多梦、善惊易恐、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脉弦细。《沈氏尊生书、不寐》说:“心胆惧怯,触而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乃体质羸弱,胆气素虚;或暴受惊骇所致,治须清热涤痰,安神定志,方选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或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胆气虚证日久失治,常影响心气,导致心胆气虚证,而见惊悸怔仲;胆与肝相表里,胆气虚每易发展成肝胆气虚,出现胁下隐痛、筋脉挛缩、耳耳聋等症。
类证的鉴别
(1)肝气虚证与胆气虚证 肝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胆气虚证多因肝失疏泄所致,且二者均属气虚,常易混淆。但肝气虚者由于七情郁结,或在肝血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故症见怔郁寡言、懈怠疲乏、头疼胁痛、视物昏糊;而胆气虚者主要为情志内伤,故症见善恐易惊、失眠多梦,或兼有头眩、视物昏花,每不严重,可资鉴别。
(2)心胆不宁证与胆气虚证 两证均可见情志失调、睡眠不安的症状。心胆不宁证有属实、属虚的不同:可因心气虚弱累及于胆,或由胆气虚导致心气亦虚而成心胆不宁证,症见心悸恍惚、夜不成寐;亦有痰热内阻,胆气郁而化火,扰乱心神而导致心胆不宁之实证,症见心烦口渴、时躁怒、舌尖红赤。胆气虚证乃胆气不足所形成,纯属虚证,症见胆怯心悸、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以此为辨。
(十四)胆热证 胆热证系指胆气郁而化热或郁热壅于胆腑而引起的以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心烦不寐、面红耳赤、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等为主证的一系列证候。
在不寐病中出现胆热证时,因情志不遂,或惊恐忧郁,气机失调,胆热内扰心神,症见夜寐不安、心悸易惊、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等症,治宜疏胆泻热,佐以安神,方用温胆汤《千金方》加入夜交藤等。
胆附于肝,禀春木之气,其性条达,胆汁赖肝之疏泄以助运化。胆热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由于疏泄失常,易影响脾胃功能,如胆热横逆,可形成胆胃不和证,而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醒嘈杂、胸胁不舒、烦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等症。因此、治疗胆热证,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类证的鉴别
(1)肝胆湿热证与胆湿证 肝胆湿热证多因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常所致,其胁痛、口苦与胆热证相似。然肝胆湿热证多由外感湿热,或嗜食肥甘,湿郁化热,肝胆气机阻滞,木不疏土,脾胃升降失司引起,可见纳呆呕恶、脘腹胀闷、大便不调,或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而出现身目发黄,脾胃症状或黄胆为肝胆湿热的主证。如肝胆湿热下注,则可引起阴囊湿诊、外阴瘙痒、妇女带下黄臭等症。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与胆热证比较:一为胆腑受邪;一为肝胆合病;一为热邪致病;一为湿热致病。可以鉴别。
(2)肝火上炎证与胆热证两证虽均为郁怒化热、化火所致,且肝胆相表里,致病之后常常相互影响,但肝胆两经循行部位不同,功能稍别,所以临证表现亦有所差异。肝火上炎证为肝经实火证候,火性炎上,最易扰动清窍,如头痛、目赤、耳鸣、口苦;肝火扰动心神,可见狂躁不安,肝火犯肺,可见咯血。胆热证虽亦上扰清窍,但以口苦、咽干、目眩、耳鸣为主,它如头痛、目赤都不如肝火上炎证严重。总之,从火热性质来说,火为热之甚,热为火之渐;从肝胆功能来说,肝主怒,胆主决断,所以肝火上炎证多性急易怒,胆热证则多叹息。
(十五)心胆不宁证又称心胆气虚证。是指由于心胆气虚而引起的神魂不宁、恐惧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其病因多与素体虚弱或情志所伤有关,久病之后亦可引起。在不寐病中出现心胆不宁证的特点是:心中不安难以入眠,寐则多梦,尤以恶梦纷纭,且兼头晕欲呕,气短乏力,舌苔蒲腻,脉细而弱。乃因心胆虚怯,神魂不能安藏所致。治当补益心胆、宁神安魂,可用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但是,在临床上常见夹有痰热之类,病机演变为胆涎沃心,治以化痰除烦。
胆主少阳,内寄相火。胆气冲和,则能上养心火,故有“心与胆相通”之说。若暴受惊骇,或思虑太过,少阳枢机不达,胆气郁结化火,灼津成痰,痰火扰乱心神,可致失眠。症见睡卧辗转不安,难以入寐,或易于惊醒,兼有心烦懊侬、口苦咽干、胸闷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以清胆除烦,化痰解郁。方用温胆汤,以二陈汤化痰涎,竹茹、枳实清泄胆郁,每于方内加入夏枯草,取其与半夏相使,盖半夏得阴而生,擅于化痰;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擅于清胆。两药合同,既能增清胆化痰之力,又可协调阴阳平衡,有一举两得之妙用。
验案、陈某,女、46岁,因突受惊恐而失眠,逐渐加重,入睡艰难,甚则彻夜不寐,情绪焦虑不安,头晕耳鸣,两肋胀痛,口干且苦,舌紫苔黄腻、脉细弦。此乃胆气郁结,痰火内扰之证。
处方:炒竹茹、陈皮各5克,法半夏、远志、枣仁、柏子仁各9克,夏枯草、夜交藤各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7剂后,夜寐暂安,头晕肋痛亦平。续上方加减治疗又一旬,睡眠正常,其他症状次第消失。(彭述宪医案选)
类证的鉴别:
(1)心气虚证与心胆不宁证(参见心气证)
(2)肝胆不宁证与心胆不宁证   二证均多因七情所伤而有精神情志方面的病变。肝藏魂而主谋虑,胆主决断,故肝胆不宁也可出现易惊善恐、不寐多梦之症,需和心胆不相鉴别。肝胆不宁证之产生,多因劳累或情志所伤,暗耗阴血,导致肝胆虚怯,使肝魂不藏、胆失清静,出现心烦不寐、恶梦惊恐或触事易惊等精神不安的症状,此外还可见到其它肝阴血虚之症:如肝开窍于目,阴血虚则目失所养而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明等;阴血虚,肝胆之火上炎,又可见到口苦咽干或呕吐苦水等症;脉弦而细亦是阴血不足之象。总之,二证虽均有胆虚之表现,但一认肝为主,一以心为主;一为阴血不足,一为气分虚弱,是不难区分的。
(3)心脾两虚证和心胆不宁证二者同为虚证,均可因心之虚而致心神不安,出现心悸怔仲,不眠多梦等症,但就其各自的病因来说,心胆不宁多与素体虚怯而卒受惊恐有关;心脾两虚则多因思虑劳倦所伤。究其病机,前者在于心脾,主要是心血脾气之虚;而后者在于心胆,主要为气分之不足。其临证表现,心脾两虚者以心血虚、心神不安之心悸健忘、多梦易醒为主;同心胆不宁之因惊而悸、惊恐不宁、惕惕不安有所区别。虽同有心悸,但前者为心血虚不能自安之悸;后者心气虽虚,复受惊扰而致心神不安,故乃因惊而悸。且心脾两虚证尚可见到脾气虚之少气懒言、体倦神疲、饮食没味、腹胀便溏等症,而在心胆不宁证,则脾气虚表现并不突出。此外,心脾两虚证因心血不足,可见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等,较心胆不宁之虚象更为明显。
(十六)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证是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热内扰而出现的一系列临证表现的概称。多因七情郁结、气机不畅而形成。
不寐病见本证者,因情志内伤,胆失疏泄,郁而化热,气郁痰生,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所致,以烦躁、不寐、多梦、易惊为其症状特点,兼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表现,治宜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酌加远志、枣仁之属。
胖人多湿,易聚湿成痰,故本证多见于胖人,尤以性情急躁、多愁善感者更易罹患本证。
胆郁气滞,痰浊中阻,易碍气机,以致胃失和降,故胆郁痰扰证常兼挟胃气上逆而出现泛恶作呕等症状。
参考方:
(1)、柴胡加龙牡汤加味化裁
柴胡9克,龙骨、牡蛎各30克,柏子仁、枣仁、川芎各9克,枳壳9克,川楝子、赤芍各9克,绿萼梅4、5克,黄连3克,青皮6克,山栀子9克。
柴胡加龙牡汤原为仲景治疗误下后胸满烦惊,谵语而设,原方中有柴胡、黄芩、桂枝、茯苓、半夏、大黄、铅丹、姜、枣、龙骨、牡蛎、人参等12味药组成。其中柴、芩、大黄解肝胆郁热,参、枣、龙、牡、铅丹益气、镇惊,桂枝、半夏、生姜化痰利湿。因铅丹有毒,且对胃肠道有刺激,常以镇逆气、除痰涎、通燥结的生代赭石代之,临床上凡属肝胆郁热、痰气内扰之情志病,包括不寐、脏躁、痛证、癫狂,及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只要辨证准确,常能受到很好的效果。临床具体运用时,可与黄连温胆汤或礞石滚痰丸或白金丸及除痰降火汤加减化裁。
上方方取柴胡加龙牡汤加味,柴胡疏解肝胆郁热,龙牡安魂强魄,柏子仁、枣仁养心,绿萼梅、青皮解郁,柴胡酌枳壳利气机升降,尤妙加黄连一味,味苦入心引经。后期再入参、枣、桂枝、半夏、生姜,全方散与敛,通与补、温与清共于一炉,法度严谨,配伍巧妙。----参选颜德馨医案。
(1)   除痰安寐汤[印会河]
北柴胡10克、枳实10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青礞石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葛根30克。
功能: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5克、赤芍30克,以舒挛镇痛;大便干者,加瓜蒌仁12克、生大黄6克,以润肠通便;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本方须加草蒲10克、远志6克,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克,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3)瓜萎泻心汤[姚子杨]
组成:瓜萎30-60克、制南星10克、姜半夏10克、黄连6-10克、栀子15克、枳实15克、竹沥10毫升(兑入)、橘红10克、柴胡10克、大黄10克、菖蒲1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功能:舒肝解郁,清心化痰。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躁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方义:肝主疏泄而喜条达,心主神明而恶热。若所愿不遂,忧郁恚怒,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灼津生痰。痰、气、火三相结,母病及子,扰乱心神,则精神失常,遂成是症。治当疏肝理气,清心泻火,涤痰开窍,安神定志。组方以柴胡、枳实疏肝解郁,二药升降相合,更加郁金、白芍,共理气机;瓜萎、南星、半夏、橘红宽胸利气,化痰散结;竹茹豁痰利窍;更以栀子、黄连直清心肝之火;大黄苦寒降泻导痰火下行。诸药合用,舒肝解郁,清心化痰,痰火一清,则心神自安。
加减: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失眠重者,加朱砂1克冲服;口渴欲饮者,加知母15克。
本方系姚氏调治情志病的常用方,对恚怒郁结,或因高考落榜,或因恋爱失意等情志不遂的青年患者奏效甚捷,辅以心理启示,劝说开导,效果更好。
类证的鉴别
(1)         痰火扰心证与胆郁痰扰证    二证皆有痰热所致的精神症状,常易混淆。但痰火扰心证的病因病机较胆郁痰扰证复杂,或为七情所伤,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致痰火扰心,或因外感热邪挟痰内扰心神。临床上,胆郁痰扰证有气机不疏的表现,如胸闷、呕恶等。痰火扰心证有火热炽盛的表现,如面赤气粗、便秘尿赤,如痰火扰乱心神,则可见狂躁、哭笑无常等。
(2)         肝火上炎证与胆郁痰扰证    二证均可因七情内伤所致,前者因肝郁化火,上攻头目,常出现头晕目眩、咽干、口苦,与胆郁痰扰证容易混淆。但胆郁痰扰证以”郁”、”痰”互结为主要表现,如胸闷、善太息、泛恶作呕、烦躁不寐、苔黄腻、脉弦滑等;而肝火上炎证则以”火”、”热”上炎为主要表现,如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胸胁灼痛、便秘尿赤,甚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糙、脉弦数为其特征。
(3)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    肝胆相表里,胆郁常致肝郁,故二证均可有肝胆郁热表现,如口苦、胸胁不舒;痰与湿在病机上关系密切,又均可阻遏气机,出现纳呆、呕恶等症状,二证颇多相似,须加分辨。肝胆湿热证病因病机较复杂,多由感受湿热外邪而致,亦可因嗜酒或恣食肥甘,酿生湿热,或由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引起,不似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气机郁结为主。胆郁痰扰证热势较缓,故以眩晕、口苦、烦躁不寐、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脉多弦滑。肝胆湿热证热邪较盛,临床表现有多种情况,如湿热相蒸、胆汁外溢,可见身目发黄;如湿热阻遏中焦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可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大便不调、脉多弦数;如湿热下注,则可见阴囊湿疹、睾丸肿痛,妇女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
(4)         胆热证与胆郁痰扰证二证均与情志有关,且临床上都有不寐、口苦等症状,相似之处颇多,应予区分。胆热证由于七情内伤,胆郁化热,临床单见热壅胆腑的表现,出现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苔黄、脉弦等症。而胆郁痰扰证则以情志失调为主,常因胆失疏泄,气郁痰生,痰浊蒙蔽形成,挟热者亦可见口苦、咽干,其主症则为眩晕泛恶、精神抑郁、烦躁失眠、胸闷不畅等。
(十七 )    不寐即失眠,有虚证、实证之分,在临床上却每多见虚实夹杂,故此故应攻补兼施。另外,不寐之病多级复合证亦屡见不鲜。
(1)   程某,男,40岁,失眠、头晕时缓时剧己一年余。曾就诊于几个医院,经服西药后失眠无改善,有时甚至彻夜难眠。患者伴有健忘,胸闷体倦,心烦不宁,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痰多而粘,二便正常。
诊查:按其脉细数,舌质淡白,苔蒲黄。
辨证:痰热内扰,兼有气阴两虚。
治法:清热化痰,兼益气养阴安神。
处方:太子参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绒12克、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盐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水煎股。4剂。
服药4剂后失眠明显改善,夜己能寐,食量增加。仍按前方出入太子参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绒12克、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盐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鸡子黄一个冲服。又嘱其服4剂,以攻固疗效。
体会:患者失眠己久,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脉细数,此为气阴两虚之象。又见痰多而粘,口干,脉数,而知有痰热内蕴,所以此证属气阴两虚又兼有痰热内扰的失眠。俞氏运用清热化痰又兼有益气养阴的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而获效。
(2)   李某,男,76岁。患者始则头晕、纳减,四肢乏怠,继而不寐。经省某医院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症。
刻诊:患者形消面瘦,舌淡无苔,两寸沉细,两关弦急。
辩证:心气不足,心脾不调,阴亦亏乏所致。
治法: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主,佐以调摄心脾。
处方:太子参15克、漂白术6克,结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珍珠母15克、麦冬15克、北沙参12克、枸杞子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莲子肉15克。水煎服,7剂。
7帖后头晕已减,睡眠转佳,唯纳呆倦怠未瘥。宜调中气为治,予五味异功散变方。处方:明党参12克、漂白术6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盐陈皮5克、淮山药15克、香扁豆12克。水煎服,6剂。
体会:本例虽见心气心阴两虚,而脾气不振乃其根源。故治心之后,调中为其要务,药毕症瘥,此东垣补土益火之义也。
(3)   雷某,女,32岁。几个月来,晚间经常烦躁不寐,夜梦多,伴浮肿,以致精神疲倦,四肢乏力。
刻诊: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数。
治法:治以养血安神,平肝和脾法。以酸枣仁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治之。
处方:酸枣仁12克,朱茯神12克,五味子3克,远志肉6克,合欢皮15克,肥知母10克,粉甘草3克,清半夏6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北秫米一撮(包)。水煎服,5剂。
服上方药5剂后,睡眠大有好转。仍用酸枣仁汤加减施治。处方:酸枣仁10克,朱茯神12克,远志肉6克,川芎5克,夜交藤10克,合欢皮12克,五味子3克。
上方药3剂后,不寐显著好转。姑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之。处方:潞党参15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3克,柏子仁12克,竹茹绒10克,绿枳壳6克,朱茯神15克,制陈皮5克,清半夏6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克,粉甘草3克,北秫米一撮(包)。水煎服。
三剂后,不寐己基本痊愈,浮肿亦己见瘥矣。
体会:本例为心血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不寐。心血不足则心火炽盛,烦躁不寐;肝脾不和则可致肝血不足,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能致神不守舍。《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故以酸枣仁汤为主,既养血安神,又清热除烦;肝脾不和则影响胃不和,胃不和眠亦则难安,故加半夏、秫米治之。后以十味温胆汤收功

(4)张某,男65岁。几年来睡眠一直不佳,甚至彻夜不能入寐,头晕,食少,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经多方诊治,终难见效,殊为痛苦。
刻诊:按其脉细数有力,察其舌苔蒲白质绛。
辨证:证为心肾不交,肝脾不和。
治法:治宜宁心补肾,平肝益脾为主。
处方:朱茯神12克、杭白芍10克、北枸杞12克、珍珠母30克(先煎)、法半夏6克,淮山药15克、夜交藤10克,双钩藤10克(后下),五味子3克,合欢皮12克、远志肉5克,柏子仁10克。5剂,水煎服。
5剂后,症状有所改善。仍就前法加减。处方:双钩藤10克(后下),明天麻12克,清半夏6克,淮山药15克,漂白术6克,夜交藤10克,合欢皮10克,远志肉5克,五味子3克。3剂,水煎服。
药后头晕、纳食改善,不寐仍未减轻。此为心脾受损,营血不足所致。故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主。处方:潞党参24克,炙黄芪18克,柏子仁10克,当归身6克,生地黄12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北枸杞12克,阿胶18克(后下),酸枣仁10克,炙甘草5克,北小麦24克,大红枣8枚,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克,琥珀6克。
上方6剂后,睡眠有你好转,但心火仍炽,烦而不寐。应以泻火、宁心、安神、和胃为主。以十味温胆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半夏秫米汤4方出入施治。处方:潞党参24克,竹茹绒12克,绿枳壳6克,朱茯神15克,蜜橘红5克,远志肉5克,柏子仁12克,知母10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3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5克,黄连6克,阿胶18克(烊化),琥珀6克,清半夏6克,北秫米1撮(包),鸡子黄1个(冲)。
上方药服5剂后,不寐证已基本痊愈。
体会:本例为心肾不交、肝脾不和引起的不寐证。盖肝脾不和,则有头晕食少现象;心肾不交,刻睡眠不佳,甚至彻夜不能入寐;营血不足,心脾受损,胃中失和,所以不安;心火炽盛,则烦而不寐。本例为多年不寐证,病因病机复杂,可谓是一个较典型的多级复合证了,故审证求因,审因辨治,尤为重要。在辨证论治时,既要宁心补肾,还须平肝益脾。
注:1上四验例选自俞慎初医案;
  2类证,一般是指相互间的病理基础颇为近似的同类证候,它们多半是一些病机方面属于同族的,或具有亲缘关系的证候。如上述几个因肝致不寐病出现的二个证候和”木克土”的证侯,便是比较典型的类证。而疑似证候则多半指的是在临床症状的某些比较突出的方面颇为相似的证候。如脾不统血证、肝不藏血证、热迫血溢证、瘀血阻溢证、冲任不固证等以出血现现现象为主的证候便属于疑似的范畴。它们的病机虽然各有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病理有寒有热、病况有实有虚,但临床上一般都可出现程度不等,部位不一之非外伤性出血现象,如口、鼻、前后阴以及皮下等处的出血症状。若从出血现象这一比较突出的症状而言,哪么上述五种证候便于疑似之间。这些证候的临床表现之所以疑似,乃是由于症状与病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出血”这一笼统的症状本身缺乏特异性而造成的。所以,类证或疑似证的鉴别要领之一便在于使患者的主诉或最为突出的症状尽能清晰化和具有化,同时并要善于搏捉哪些在区别证候方面具有特异性的主症。--《张震》。哪么不言而喻,不寐病中出现的类证或疑似证候的鉴别要领也同样如此。
(3)多级复合证,是指那些寒热互见、虚实混杂、病症累及多脏腑、且两种成份又比较近于对等或旗鼓相当的复合证候。在临床上,既要遵守主证在先、次证居后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立法、选方与用药,更应注意其特多有的一层复杂性,特别是在区分某些多级复合证的各个子项证候之主次时,又不可被症状表现的明显与否所左右。因为尽管是临床症状十分突出“显证”,也并非全部都是该复合证候的主流所在。反之,有时在多级复合证中起支配作用或决定作用的,或即将发挥主导作用的证候却是目前症状尚不明显或并不十分突出的“隐证”或“半隐证”。所以在进行多级复合证的本证辨析时,必须注意在明显的证候后面还可能潜存着更为重要的、但因其症状尚不明显、表现还不突出而被医者所忽略的某种潜隐性证候。
(末完待续)
失眠的证治(续3)
浏览/评论:431/0   日期:2006年5月12日 15:20
(十八)心肝血虚证    心肝血虚证是由于营血耗伤、化源不足,使心肝失其所藏而引起的精神不安及所主官窍组织失养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其病因多为内伤劳倦,久病耗伤营血或长期出血亦可引起。不寐病中出现心肝血虚证时,其临床表现以虚烦不眠、夜梦纷纭为特点,兼见头目眩晕,心悸怔仲,妇人月经涩少或经闭不行,或手足抽搐,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心主血而肝芷血,故凡引起阴血不足的病症,均可能影响心肝功能而引起本证。但一般来说,心肝血虚证之形成,主要是由于内伤劳倦,心之营血耗伤。心属火而肝属木,心血不足则子盗母气,而使肝失所藏;或者是化源不足,或慢性失血,使肝无所藏,则血不养心;久病耗伤阴血,亦可使心失所养,肝失所藏而形成该证。本证的临床表现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血虚的共同表现,如头晕、心悸、面色无华、经少经闭、舌淡、脉细等;二是精神方面,因心藏神肝藏魂,血虚则神魂不能安藏,出现失眠健忘、夜寐不安等症;三是心肝所主的体表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症,如眼花耳鸣、手足搐搦、唇甲色淡、女子经少经闭等。临证不寐见主时,治宜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方选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化裁。
同时应该注意,心肝血虚证仅是血虚证的一个方面。由于心肝脾肾等脏均与营血之生化有关,如心主血、肝藏血、脾为营血化生之源,又能统摄血脉,肾精可化生营血,所谓生机在肾。故血虚反映为多脏腑的病变。不寐病症出现在心肝血虚证时,固然以心肝两脏为主,但均可能兼有它脏之病变,特别是脾。因为脾虚不运则化源告竭,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营血,而致血虚。若脾不统血,则易有失血之患,更使心肝之血不足。故在心肝血虚证中常兼见脾气虚的症候。如纳呆腹胀、饮食无味、倦怠乏力等。在治疗中常在补养心肝之血的同时,兼以健脾益气以助化源。
类证的鉴别:
(1)   心脾两虚证与心肝血虚证二证均可出现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心血虚、心神不安的表现,但二者的病机特点不同。前者是思虑劳倦耗伤心脾,脾虚不运、化源匮乏而致;后者则是营血耗伤、心肝失养所致。故其鉴别要点为:心脾两虚证有脾虚的表现,由于脾虚不运引起腹胀纳呆、便溏乏力等症,或脾不统血尚可引起出血之症;而心肝血虚证,有肝血不足的表现,由于肝血失养而出现眩晕眼花、虚烦易惊等,并可能出现月经涩少或闭经,及血虚生风手足搐搦的症状。当然,前已指出,心肝血虚证同其它虚证一样,一般多兼有脾虚之变化,故治疗上应佐以健脾益气,以资化源。但同心脾两虚证以补益心脾为主毕竟不同。
(2)   肝阴虚证和心肝血虚证肝阴虚证同样可以出现眩晕头昏、难眠梦多、耳鸣眼花,或肢体拘挛、麻木不仁等症,故亦应与本证签别。从病因病机来说,二者均有血虚的方面。但心肝血虚多是思虑劳倦耗伤阴血引起,而肝阴虚证则多因肾阴不足,精不化血、血不养阴而引起。临证表现上,二者同有肝血虚的症状。但肝阴虚证除一般阴血失养的表现外,因为阴虚生内热,故有虚热之象。如口干咽噪,面部烘热,午后颧红,舌质偏红少津,脉象细数等。特别是舌脉的变化,更是区别血虚和阴虚的重要标志。
另外,不寐一病还会出现在在肺肾阴虚证、心胃火盛证、肝胃不调证等见证中,由于篇幅所限,故不再作一一赘述了。
失眠论治

1、心脾两虚型
此类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睡眠浅而朦胧不实,同时多合并有以下表现:精神倦怠,容易疲劳,白天思睡,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容易心慌、出汗,口淡,饮食无味,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
食疗当以养心健脾为法,常选用的食疗用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茯苓、桂圆肉、党参、五爪龙、山药、莲肉、薏苡仁、红枣等。中医自古便认为粥有颐养脾胃之功,其中又以糯米、粳米做粥为佳,故常服食疗粥对于此类心脾两虚的失眠患者尤为适宜。平素饮食需忌生冷、苦寒之品,以免更伤脾胃心阳。
茶饮类
龙眼枣仁饮
(组成)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 , 茨 实12克
(制法)加水三碗,合煮成汁,以甘酸适口为宜,稍温服用。
粥类
八宝粥
(组成)桂圆肉、红枣、百合、山药、莲肉、薏苡仁、茨实、白扁豆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后再加入糯米,继续煎煮成粥,加糖熔化,稍温服用,可做早晚餐食用。
酸枣仁粥
(组成)炒酸枣仁20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以三碗水煎煮酸枣仁、牡蛎、龙骨,过滤取汁备用;粳米加水煮粥,待半熟加入药汁,再煮至粥稠,代早餐食。
莲子桂圆粥
(组成)龙眼肉50克,桂圆肉30克,糯米120克。
(制法)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做晚餐食之。
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此类失眠患者表现为人睡困难,心烦,辗转反侧,平素性情较急躁,常合并有手足心发热,心慌健忘,头晕头痛,腰酸耳鸣,或有梦遗,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食疗当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法,常选用的中药有百合、合欢皮、酸枣仁、生地、山萸肉、玉竹、麦冬、石斛、五味子、玄参、竹叶、冰糖等。
茶饮类
苦丁肉桂袋泡茶
(组成)苦丁茶5克,肉桂2克,夜交藤辗成细末,用过滤纸压力包裹,置茶杯中,开水冲泡,加盖静置1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味淡为止。
粥类
山桑粥
(组成)山萸肉10克,桑葚子30克,小米100克。
(制法)将山萸肉与桑葚子洗净加水浸泡片刻,与小米同入沙锅煮粥,粥熟后加冰糖稍煮即可,代食服用。
枣竹灯心粥
(组成)枣仁20克,玉竹20克,灯心草6克,糯米200克。
(制法)先将枣仁,玉竹、灯心草用清洁纱布包扎,放入锅中,与糯米同煮成粥,捞出纱布,即可食粥。
玄参百合粥
(组成)玄参15克,百合30克,合欢皮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水煎上3味药,
辨症论治
1虚证
心脾两亏;时睡时醒,伴心悸健忘,恍惚不安面色发白,舌苔薄,舌质淡,脉细软,宜补益心脾,可早晨服归脾丸9克.晚服天王补心丹9克。
肝肾不足'不易入睡,伴头晕胀痛,腰酸耳鸣舌质偏红.脉搏细而软,宜补养肝肾,克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枸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次。
心肾不交,稍睡即醒,甚至彻夜不眠,伴心烦口干,舌头尖红,脉细,临睡时服交泰丸1.5-3克。
2实症
痰湿中阻,睡眠不安伴脘闷恶心,纳呆,舌苔白腻,脉滑。宜化痰和胃可用温胆汤加减,或吞服保和丸,每次6克,每日3次。
肝胆火旺;彻夜不眠,伴面红目赤,头昏胀痛,口苦而干 ,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赤短。舌红苔黄脉,宜平肝泻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穴内关,神门,三阴交心愈等。临睡时针刺之,留针时间宜长些,或采取皮下留针法。
简易疗法,临时兴奋失眠,可吞服琥珀多寐丸1.2克,不易入睡者可以临时服用枣仁粉3克,能睡而早醒者,可以临睡前服珍合灵片6-10片。如刚刚服用有效,以后失效,可以加服首乌片6-10片,或养血安神片等。
失眠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从痰论治
  治疗时常以温胆汤变通化裁,加补气运脾之品以截痰源,再据病情或加重镇之剂,或合养血之方,或佐甘缓之品。对心脾血虚失眠则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多合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补中缓急。对失眠兼瘀血内阻者,用补气活血法,重用补气药,配合活血药以消瘀散瘀。对于病情复杂的失眠患者,尤其老年、久病之人,或顽固性失眠者,多中药内服与外洗并用。
  ◆从脑论治
治疗时调整脑府气血阴阳,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就虚实两型分为十法:①虚实两型分为十法:①清化热痰法:适用痰热沃胆,内扰心神者,予黄莲温胆汤;②理气化瘀法:适用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日久气滞血瘀,神明受扰者,予活血镇静汤;③清肝泻火法:适用肝气郁结,木郁化火而心阳亢奋者,轻者予加味丹栀逍遥散,重者予龙胆泻肝汤,老人肝阳素亢者予大定风珠;④和胃降逆法:适用饮食不节,肠胃受伐则胃不和而卧不安者,予和胃安神汤;⑤补养心神法:适用心脾两伤者,予黄莲归脾汤;⑥交通心肾法:适用少年相火偏亢情欲妄动,或老年肾阴亏损,心火偏旺者,予黄莲阿胶汤,或配交泰丸;⑦柔肝益胆法:适用虚劳虚烦失眠者,予酸枣仁汤,对病后胆虚邪袭者用珍珠丸;⑧宁神定志法:适用精神受创或骤然惊吓而引起者,予定志丸加味;⑨养血安神法:适用荣血亏虚,心气不足失眠者,予甘麦大枣汤加减;⑩衡法:对病因复杂虚实难分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血府逐瘀汤两方平调阴阳气血,故为衡法。
  ◆从虚实论治
  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辨证分型调治。并认为虚证失眠以阴血不足、阴虚内热为辨证关键,选用百合地黄汤加炒枣仁、夜交藤实证失眠则应以痰热内扰为辨证关键,选用温胆汤、保和丸加炒枣仁、夜交藤.
  ◆从瘀阻论治
治以复脉之法;对肝郁血瘀、心神不宁之顽固性失眠,治以和络舒郁安神;对湿滞中宫、胃失和畅之失眠,治以和胃消食;对心肾阴亏、肝阳上亢之失眠者,治以益肾清肝;对心虚胆怯、魂不系宅者,治以镇惊安神定志。
  ◆从肝论治
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的主要原因,而肝与情志变化最为密切,故认为失眠与肝有关,当从肝论治。
治肝六法:①疏肝清热法: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方用疏肝安神汤加减;②泻肝清火法:适用于肝火亢盛型,方用龙胆汤肝汤加减;③清肝化痰法:适用于痰热犯肝型,方用芩连温胆汤加减;④补养肝血法:适用于肝血亏虚型,方用补肝汤加减;⑤滋补肝阴法:适用于肝阴不足型,方用养肝阴方加减;⑥温补肝胆法:适用于肝胆气虚型,方用理郁升陷汤加减。对失眠的治疗无论从辨证治疗或从药物选择,均应考虑直接或间接地调肝安神,并常用逍遥散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失眠病机以肝郁为主,治当疏肝解郁,药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从胃论治
  治疗以调和胃气为主,方用甘露消毒丹、黄莲温胆汤、桅子豉汤(或凉膈散)、保和丸、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麦冬汤加减化裁。从胃论治五法:①清化和胃法:适用于中焦湿热者,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②化痰和胃法:适用于痰浊内扰者,方用黄莲温胆汤加减;③消滞和胃法:适用于食滞胃肠者,方用保和丸合承气汤加减;④温中和胃法:适用于中焦虚寒者,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⑤养土和胃法:适用于中土阴虚者,方用麦冬汤加减。
  ◆从火热论治
失眠症既可从壮火食气而得,也可因少火衰微,火微不明,神无所附而成。失眠症不论虚实,其责均在火,当从火论治,或清心泻火以安神,或温阳培火益气而定志,均可奏效。失眠以虚火、实火为多,应采取“惊者平之”的治法,凡患者失眠伴舌质(或舌尖)红,一般都归心肝火旺,常以珍珠母丸加减治疗。
  从火论治常见于:①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以疏肝泻火,除烦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痰火内扰,心神不宁,治以清热化痰、降火除烦,方用黄莲温胆汤加减;③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治以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方用黄莲阿胶鸡子黄汤加生地、麦冬、知母,百合;④五脏阴亏、神明失养,治以滋阴安神,常用药物麦冬、百合、丹参、白芍、女贞子、沙参、玉竹,石触等. 
 总之,中医对失眠治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特点,无论
是按虚实辨证,或是从肝、从胃、从火、从痰等论治,也无论是经方原药原量应用,或是名方合方加减,或是方药自拟,均有独到之处,都为中医学攻克失眠顽症提供了临床依据。
 失眠的患者,个个痛苦不堪,严重者影响精神、体力、胃口,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甚至有多例扬言“如果再不能睡眠马上就自杀!”。 当然,最后都没能自杀成功,都被中药有效“狙击”了,呵呵!
可见,失眠之危害多么严重!
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诊疗体会,归纳失眠患者大致情况如下:
1、胆郁痰扰型——多肥胖、痰多、颜面油腻,生活优越、活动少,早醒、睡眠浅、易心悸,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或滑,治疗多数给予温胆汤加味;
2、心肝血虚型--多气色不佳,面色失于红润,梦多,头晕,时伴心悸,多形体消瘦,指甲苍白,舌苔薄白,舌体瘦,脉细或沉细、弦细,治疗多数给予酸枣仁汤、四物汤加味;
3、心阴不足型——失眠、心悸、口干不多饮、时伴心烦,尿偏少而黄,舌体瘦,舌红苔少,脉弦细,治疗多数给予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加味;
4、肝火旺盛或伴肝胆湿热型——脾气暴躁、心烦、目赤、口渴、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疗多数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味(配伍重镇);
5、胃家实类型——口臭、烦躁、面红、手足热、腹胀、便秘、痔疮、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有力或脉涩,治疗多数给予增液承气汤加味;
6、心肾不交型——虚烦不眠、口干、心悸,舌体瘦,舌红苔少,脉沉细数,治疗多数给予黄连阿胶汤、交泰丸加味;
7、肝气郁滞型——情志不遂,遇事不顺,烦躁易怒,胸胁胀闷或疼痛,拍打得舒,常太息叹气,舌淡苔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治疗多数给予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加味;
8、心肝血瘀型——病久不愈,形体壮实,面色晦暗,口唇紫绀,双目血丝,眼圈发青,舌红有瘀点,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或涩,治疗多数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9、饮食积滞——饱餐、酒肉过多,腹胀、口臭或伴便秘等,舌苔厚,脉滑或滑数,治疗多数给予保和丸、半夏怵米(生苡米或高粱米代)汤加味;
10、阳不入阴,营卫失和型——失眠、心烦,口干,汗出,烘热,更年期妇女,症状多变,不凡参考心肾不交型,治疗多数给予桂枝汤加味重镇药。
另外,某些方剂可以参考运用,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归脾汤等,一些经验方常可配合辨证运用,如半夏配夏枯草、柴胡配磁石、附磁配枣远、竹叶配灯心白茅根、蝉蜕配钩藤、黄连配连翘、麦冬配灯心等。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一)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中医文献中记载最早是《灵枢·营卫生会》称:"夜不寐",之后《诸病源候论》称"不得眠",以后也有称"不寐"、"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由于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给患者造成无比痛苦,且近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失眠的发病率也在相应上升,因此中医近年也相应形成了许多治疗失眠的特色,现就中医辨证和中药治疗方面,作一粗略概述:
一、辨证思维
  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人体的昼寤夜寐是顺呼自然界的阴阳运行规律的。王翘楚认为人身之阴阳失其所常,与自然界阴阳消长不同步,协调不一致,就会出现失眠的现象。导致人之阴阳失常除先天体质因素外,与后天生活习惯、精神修养、体格锻炼等有密切关系,辨证要以阴阳、脏腑、气血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全身的整体调治。此外还认为由于情志因素是至今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而肝的属性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肝失所常,可使气机不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常造成失眠,因此在失眠的脏腑辨证和治疗上"从肝论治"尤为重要,而"从肝论治"包涵了辨证用药和思想疏导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周展红等认为临床失眠病人中,以肝郁气滞型最多。
  杨承歧指出营卫不和是导致睡眠失常的病机关键,若邪热亢盛,或心火内炽,卫不入营;或心脾两虚,或肝血虚少,营不敛卫;或惊恐伤心,气机紊乱,营卫离决;或痰热内蕴,或食滞胃脘,扰动卫气,以致营卫不和,卫气独行于阳而致失眠。
  《景岳全书·不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矣。"俞万钧指出张景岳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是以"有邪""无邪"尚不够准确,应分为有表与无表,有表即外感表证所致,因外邪入侵,邪正交争,卫气被外邪留连,不得入阴,故不得眠;无表即里证,指机体气、血、精、津的耗损,致体内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而成不寐之疾。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二)
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崔东祥等认为胃不和致卧不安病机有三:
1.胃不和致营卫失调则卧不安;胃腑不和,必致卫气薄弱,运行失序,夜不入阴而留于阳,则夜卧不眠。
2.胃不和迫使肺失肃降则卧不安:胃腑不和,逆行于上,累及肺气不能肃降,则可导致不能仰面平睡。
3.胃不和可致心肾难交则卧不安:因心阳位于上焦,肾阴府居下焦,二者上下的交通是靠中焦脾胃传递水火的媒介作用来造成的,若痰浊湿热阻隔中焦,使上下之路隔绝,则阴不能纳阳,阴阳不交,心神受扰,则夜难眠而卧不安。
沉佳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新解为:
1."胃不和"是"卧不安"的病机。
2."和胃"可治"卧不安"。
可供临床鉴解。
  万启华认为老年性失眠是生理性衰老现象,阴阳气血之盛衰是老年人不寐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龚野儒也认为老年阴血有衰,营卫气血运行涩滞是治疗老年性失眠的良策。
  李红生等认为儿童不寐多见于素体脾虚者,由于脾虚日久,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恰遇惊恐焦虑,五志化火,痰热内扰心神导致心烦不寐。
  纵观诸说,失眠不越情志、饮食劳伤及受邪等因素,使得脏腑气血偏颇,阴阳不济,运行失乖所为。文献报导中辨证证型颇多,详略不一,各抒己见,归纳有:肝郁气滞型、肝郁化火型、肝阳上亢型、肝血不足型、肝胆湿热型、心脾两虚型、心火亢盛型、痰热扰心型、余热扰膈型、胆气虚怯型、心肾不交型、心阴亏损型、瘀阻心脉型等。笔者认为失眠症情复杂,往往虚实挟杂,难以一型概之,临证应追根导源,标本兼顾,方能对症下药,解开症结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三)
二、处方用药:
(1)因型施治
  张氏按八型论治:
1.肝经郁热型,宜清热泻火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内扰型则清热化痰安神,用黄连温胆汤;
3.心火亢盛型宜清心安神,用导赤散送服朱砂安神丸;
4.余热扰膈则清热除烦,方用竹叶石膏汤或栀子豉汤;
5.胆气虚怯型宜温胆益气宁神,药用党参、白芍、当归、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磁石等;
6.心脾两虚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归脾汤;
7.心肾不交型则滋肾水,降心火,交通心肾,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8.心阴亏损型宜滋心阴养心神,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张氏的八型在失眠的分型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选方用药略有差异。譬如王氏将300例不寐患者分成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四型,分别选用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黄连黄芩温胆汤,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归脾汤。中医治病选方用药具有传统和经验相结合的特点,但是确立了证型后,处方用药要周详推敲,力求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谈氏治疗肝炎患者失眠40例,按症状和病机分成为肝胆湿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合入半夏、夏枯草;
1.阴虚火旺型,以当归六黄汤合半夏,夏枯草;
2.肝气郁结型,用柴胡疏肝散合入半夏、夏枯草;
3.心脾两虚型以归脾汤合入半夏、夏枯草;
4.瘀血内停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半夏、夏枯草。
  许氏认为对肝病而致失眠者治疗要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原则,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此外在临床上遇顽固性失眠,用常法治疗不效时,多从疏肝、清肝、敛肝、养肝等方面进行论治。由此也左证了失眠"从肝论治"可行性。程氏认为从肝论治不寐可归纳为六法:1.疏肝清热法;2.泻肝清火法;3.清肝化痰法;4.滋补肝阴法;5.补养肝血法;6.温补肝胆法。
  交通心肾是传统治疗不寐的一个大法,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蔡氏则更为详尽地、深入地分为四种方法1.温肾水以降心火,用右归饮合交泰丸加减;
2.滋肾阴以潜心阳,用左归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3.运脾以交通上下,用妙香散;
4.和胃以协调阴阳,用温胆汤合坎离丸加减。可资医者参考。
(2)单方单药治疗
  根据失眠的主要病机,以单方为主,酌情加减,也是治疗失眠的一个重要方式。单方选用有古方今用,也有自拟验方。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概述(四)
2.1 古方今用
  魏氏等用半夏秫米汤加重半夏治疗重症失眠30例,采用清半夏40克,秫米50克,同时结合临床随证加味,疗效显著。姚氏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失眠,体会本方对心阴不足,心神不安的不寐疗效显著。张氏等用柴胡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治疗230例不寐,治愈210例,好转20例。张氏用温胆汤治疗270例失眠,总有效率达93.46%。周氏用明代名医龚廷贤处方"高枕无忧散"治疗12例有效。"高枕无忧散"以温胆汤为基础,加麦冬、枣仁、党参、石膏、甘草组成。张氏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兼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症候群,以及情绪波动引发者,受精神刺激发病者,惊吓发病者共35例,疗效显著。
2.2 自拟验方、单方
  章氏用自拟"化湿通卫汤"治疗顽固性不寐,方药组成:威灵仙、香薷、木贼草、法半夏、羌活、独活、薏苡仁。章氏认为湿邪最易阻塞卫气信道,使卫气入夜之后不能顺利"由阳入阴",导致失眠。湿阻卫气不寐的辨证要点:一、虽长期失眠,食纳不旺,但形体不瘦,略呈肥胖。二、表现为不应睡时很想睡,真去睡时睡不着。三、多伴有肌肉酸楚。章氏的观点,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参考。全氏认为失眠多因思虑劳倦伤及心脾而致,自拟狶仙大枣汤:狶莶草、仙鹤草、大枣。狶莶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仙鹤草、大枣补血生津、益气五脏,
故失眠自能治愈。全氏这一选方用药比较新颖,而且简单,便于临床使用。李氏等用自拟"健脾化痰安神汤"治疗儿童不寐,该方能重健脾胃功能,培土化痰之源,佐以化痰、镇静之品。方用太子参、白朮、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远志、合欢皮、酸枣仁、甘草。该方对儿童使用是比较安全,且便于儿童接受。
王氏以花生叶为主制成安神合剂治疗失眠,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临床有效率在96%以上,实验表明能使小白鼠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有镇静安眠作用于,急性毒性试验安全无毒性。研究单味的中医安神制剂,是一种新的探索的尝试,由于是纯中药制剂,便于服用,也便于实验分析和研究,因此可能前景良好。
  以上总结了中医中药近年来一些治疗失眠的方法和处方用药,只是粗略概述,失眠作为一个病证作中医中药临床资料回顾性的概述,尚无前人可鉴,只是零星报导。笔者以此拋砖引玉,以冀同行共同对这一病证有个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失眠的治疗至今尚缺乏一个疗效的客观标准,病人的自诉难以科学地统计和分析以及反映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有待于今后研究探讨的问题
食疗方:
  1.酸枣仁10克,加白糖研合,临睡前用少许温开水调服。
  2.小麦60克(去壳),大枣15枚,甘草30克,加水4碗煎成1碗,临睡前服。
  3.鲜百合50克,加蜂蜜1~2匙拌合,蒸熟,临睡前服。
  4.核桃仁10克,黑芝麻10克,桑叶60克,共搅成泥状,加白糖少许,临睡前服用。
  5.鲜花生叶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2汤匙,水煎服,临睡前喝汤吃渣。
  6.黑豆15克,小麦15克(去壳),合欢花30克,加水6碗熬成1碗,临睡前服。
  7.莲子30克,百合15克,冰糖适量。将莲子、百合共煮成汤,加冰糖调味,临睡前服,每日2次。
  8.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停火,然后取出纱布袋不用,加红糖,盖紧盖,焖5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1小时,温热服。
  9.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将小麦洗净,加水煮熟,捞出小麦取汁,再入粳米、大枣同煮。或先将小麦捣碎,同枣、粳米煮粥。每天温热食2~3次,3~5日为一疗程。
  10.芡实、薏仁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0克,大米150克。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11.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对入蜂蜜,稍煮1~2沸即可。每日服食2次,2~3日为一疗程。
  有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者。
  12.炒酸枣仁60克,大米400克。将炒酸枣仁加水煎熬,取汁去渣,再加入大米熬粥。每次适量食用。现代医学发现,酸枣仁含有丰富的植物油、有机酸和维生素,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和催眠作用。
  13.红枣500克(去核),加水煮烂,再加冰糖100克、阿胶150克(后放),慢火煨成膏。早晚各服1~2匙。此方对气血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者疗效极佳,也是滋补佳品。
中医辨证七疗法:①早期失眠:可采用疏肝理气、安神的方法;②肝郁气滞:宜采用清肝泻火、安神之法;③顽固性失眠:往往痰火内扰伴有头晕,可用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加减;④亚健康引发的失眠:由于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引起的失眠主要用二仙汤(仙鹤草、仙灵脾)加镇惊安神的中药,如合欢皮、龙骨、牡蛎、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⑤女性失眠者:如胆小、易激动、盗汗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淮小麦、大枣加百合、知母等);⑥消化不良导致的失眠:常用加味保和汤(神曲、山楂、茯苓、麦芽、半夏、甘草等)加苍术、黄柏治疗;⑦单纯性失眠:用二蝉汤(蝉蜕、僵蝉、枣仁、元胡),如身体虚弱可用归脾汤(白术、茯苓、龙眼肉、黄芪、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远志肉、当归等)加减。
  针灸辨证治疗:主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心脾两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脾俞、足三里;对阴虚火旺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太溪、大棱、肾俞、心俞;对肝郁化火的失眠者主要取穴:肝俞、大陵;对胃腑失和的失眠者主要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对心胆气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辅助治疗五法
  泡脚按摩法:可用广藿香、肉桂、石菖莆、红花、丹参、夜交藤、远志7味中药组成足浴方剂睡前泡脚;若有内服汤剂,可将药渣加水煎煮后,适当加入透皮中药,将此药去渣留汁放入足底按摩器中,让药液上达三阴交穴以上部位,开启足底按摩程序,调节适宜的温度泡脚,可持续20~30分钟,每日1~2次。
  敷脐疗法:①丹硫膏(丹参、远志、石菖蒲、硫磺各20克研细末,取2~3克加入白酒调成膏状)贴敷肚脐,每晚一次。②交泰丸(黄连、肉桂各等量研细末,蜜调为丸,约1克)每晚1粒,填脐内,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者。
  敷足疗法:用磁朱丸(中成药)捣碎,敷在涌泉穴上。
  耳穴贴压:以神门、失眠、镇静、心、脑、晕点穴为治疗失眠症的主穴。
  皮肤针:沿头、背部督脉、膀胱经轻度叩。
  肖守贵建议,易失眠者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中医讲睡眠就是阴阳相交,晚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过了子时才睡,一天的阳气上升,容易导致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大荟萃
1、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2、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虚证补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3、辨证论治:
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痰热扰心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用: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食少,伴头晕头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归脾汤(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养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朩香行气舒脾。)
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地黄丸+交泰丸(药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祛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胘细。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人参、茯苓、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秘方一:治疗严重失眠的方子
严重失眠,经常彻夜不眠
茯苓50克,杏仁30克,枣皮20克,首乌30克,木瓜25克,生地30克,丹参30克,益智仁25克,柏子仁25克,龙胆草25克,红砂糖引
注意:红砂糖不是与汤药同时服用,而是每晚睡前一个小时服用。
秘方二:治疗失眠症的方子
经常失眠,痰多,血压偏高,长期头胀,下身痒,皮炎较重。
生地20克,菊花15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法夏12克,蝉蜕10克,竹茹10克,夜交藤30克
秘方三:白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几年来,我因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失眠,不能睡觉,吃各种镇静药也无效果。好心的同志介绍了一个偏方。我依方泡制∶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顔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五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同志可少喝。经过一年多喝此酒,我的失眠症完全好了。
秘方四:治失眠佳方
浮小麦(淘麦时漂浮在水上面的瘪瘦麦)60克,甘草30克,大枣15个,用水4碗煎成1碗,早晚各服一次,效果极佳。
秘方五:治夜睡梦多特效法
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3钱,桃仁4钱,枳壳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水煎服,两付即愈。
数则以供试用:
(1)食醋一汤匙,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也可用龙眼肉10g,红枣5个去核,蒸鸡蛋一个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虚、多汗、失眠者,用猪心一个切开,装入党参、当归各25g,同蒸熟,去药,吃猪心并喝汤,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失眠偏方秘方| [<<] [>>] 失眠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火亢盛,上冲于心。
  【治法】泻肝安神。
  【方名】泻肝安神汤。
  【组成】生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朱茯神10克,合欢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彭述宪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血亏。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定志。
  【方名】舒安汤。
  【组成】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韩玉斌方
失眠偏方
党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陈皮各10克,炙黄芪12克,炒枣仁15克,首乌藤3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失眠心脾两虚证。
治神经衰弱失眠方
处方 丹参30—90克 夜交藤30—60克 生地30克 百合30克 五味子15克。
  用法 每日1剂,煎2次,混合煎液,午睡前及晚睡前1小时分服。头晕加珍珠母 钩藤;心悸加磁石 钩藤;食欲不振加陈皮 谷芽;精神萎靡加太子参观 党参。外有表邪,内有实热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疗效 用上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患者20余例,均获较好疗效。
失眠试试六道汤
  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静心汤: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到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安神汤: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凉开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
三味安眠汤: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养心粥:取党参35克,去核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对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疗效。
失眠方剂1
牛奶1杯。
[制用法] 在不能人睡时饮用。
[适应证] 老年失眠症。
失眠方剂2
龙眼肉、酸枣仁各10克,枳实15克。
[制用法] 炖汤睡前服。
[适应证] 失眠。
失眠方剂3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
[制用法] 捣烂如泥状,做成丸,每丸重3克。每服9克,每日2次。
[适应证] 同上方。
日志


睡觉的诀窍 [南怀瑾]

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
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 ,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肝开窍于目,过子时不睡,易引起肝虚,则出现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眼疾。
肝主筋,其华在爪,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痉挛抽搐,易造成灰指甲,缺钙,髌骨软化,癫痫病,骨质疏松等症。
肝与心,过子时不睡觉,可引起肝血不足,由于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颤等症状,严重的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肝与脾,过子时不睡觉,会引起肝胃不和,由于肝助脾胃消化,由于肝气太虚不能助脾胃消化,使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表现为舌苔厚,长期以来会造成中气塌陷。
肝与肺,过子时不睡觉,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灼肺,出现干咳、或咳嗽、咳痰血等木火刑金的证状,易导致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
肝与肾,过子时不睡觉,肝虚导致肾亏,由于肝肾同源,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规则——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说,23点至凌晨3点为子丑时,胆肝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如果你每晚22点钟左右躺下,静静得不要说话,到23点的时候,也就睡着了。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到一百岁也没有胆结石,也没有肝炎、囊肿一类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睡觉要关窗,不能开风扇、不能开空调,人生病很多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么意思呢,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这种阳气,占了上风。开空调,开风扇,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如果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那条筋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就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头里的缘故,这也就是气受伤了。如果说晚上睡觉不开窗,不开空调,不开风扇,连房门也关上,效果最好,如果热,把房门打开,把窗户关上,效果就差了一点,但是他不至于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有人把客厅的空调开开了,把卧室的门打开,和直接开空调睡觉是差不多的,开了空调以后,空调那个寒进了骨了,所以心里发冷,心在哪,心在脑髓,脑为髓之海,骨髓里有寒,那肯定心里就寒了,怎么办,补肾阳、补中气,什么时候补到心里不冷,烧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觉要尽量早睡,睡得晚,伤了少阳之气,必然第二天是疲倦无力,要关上窗户,不开空调、电扇,保护阳气。
肝胆在下焦,如果胃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寝睡不安,一个是胃寒,如果这个人胃阳本来就不足,过多的喝绿茶,就会出现胃寒,胃寒的时候人是睡不好觉的,或者吃带泥沙之物过多,胃隐隐作寒,肯定是睡不好;
再一个是胃热,就是热气往上走,嘴里喘的都是热气,像这种情况也睡不好觉;再一个是胃燥,口干舌燥,胃里感觉到燥;
还有一个就是胃厚,气味的味,胃厚,这种情况就是吃了这种厚腻的味道,有人吃海鲜、吃鱼、吃炖鸡,味道好鲜美,吃多了,美味不可多用,这些东西在里面要稀释它,不稀释它,它在里面味太厚了,所以这个也睡不好觉;
再一个腹涨,腹是涨鼓鼓的,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再一个是胃气太虚,冒冷汗,这也睡不好觉,这些原因都可能形成胃不宁,胃不宁就睡不好。
睡觉时要肢暖,四肢要暖,因为四肢是阳之本,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四肢不暖,肯定是肾阳不足,应该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睡眠法因人而异,下面介绍3种做法:
1、 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2、 仰卧,自然呼吸,感觉呼吸像春风,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如还未醒着,再从头做。
3、 入睡快的人可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久之,养心滋肾。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否则,就好像发动机,过了这段好时机就很难发动人体阳气,人体阳气淤积在人体下部不能由命门向上发动升起,会形成淫气,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5点至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早晨7点到9点人体胃经最旺,9点到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而应按时起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有三四点钟起床的习惯,比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
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锻炼,因为早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地下道的漳气、浊气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这些气对人体损伤是很严重的。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
应注意:
(一)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千万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
失眠中医秘方

偶从老中医处得一失眠验方,经百余例不寐患者,效果颇宏!
  处方:酸枣仁(炒) 五味子 夜交藤 高梁米(炒)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过80目筛。
  服法:每服6-12克,每日3次。
  余一月前治一女性患者,45岁,一年前因其父病逝后既失眠,入睡困难,梦多易醒,伴腰背酸困,周身乏力。服上方一周后睡眠明显好转,乏力消失,每晚能睡5-7个小时
  今日复诊,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嘱加服六味地黄丸。
  此方应用百余例,鲜有不效者,能用至12克以上效果显著!


神效安眠汤,速愈不眠症

天长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虑劳倦【心肾不交阳不入阴】
处方:丹参24克 当归15克 生地15克远志12克 柏子仁15克 节菖蒲10克 五味子12克 白薇10克 龙齿12克 琥珀10克肉桂6克炒枣仁24克 桔梗12克 玉竹12克茯神15克夜交藤15克益智仁12克
配制: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临床经验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本知识
人体脏腑辨证
失眠的六种类型
内科138
五脏虚证及用药
中医内科学讲稿心系第三节 不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