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体现的佛教思想(三)

红楼梦中体现的佛教思想(三)

(2006-04-25 16:10:02)
分类: 论文

(二)、因果规律的体现

因果规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故得到各大宗教及科学家、哲学家的认可和研究。佛教对这一事实更为重视和强调,因为佛陀之教法说的便是世间万物皆为依因缘感果报的现象。从无情感动力的微细尘埃到地球,从地球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天体;从有情的细胞到高级动物——万物之灵的人,从接触感受到认识,宇宙间一切客观物质现象和主观精神现象,皆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运动流行,生灭变化,它们无一不是因果现象。人们眼前所触受的万事万物,不过是事物变迁的过程。每一事物的新陈代谢,都与它周围的事物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牵引,组成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罗网。也即形成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的因果规律,犹如旋转的车轮一样流转不息,相续不断,周而复始。二千五百余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已经通过智能证实照鉴了这种现象,得出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世间一切事物须待因缘聚集才能生起,因缘离散而灭坏。世间事物非静止不变,皆依循着因果规律而发展,有果必有因,果由因生,因与果相互观待而成。无论是苦海中流转的众生仰或解脱烦恼生死的圣者,皆离不开依因感果的真理。故佛教肯定因果,重视因果,千般地强调因果。

曹雪芹智能深长,他既然崇尚佛教,必精通佛教理论思想,了解因果的肯定性和重要性。虽然他在《红楼梦》开卷便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然而当说到依因感果时,则毫不犹豫地昭明。

以善恶果报而言。俗言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不报,时候未到。”这种因果之说众所周知,而佛陀教诫弟子们所作所为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一总纲。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因果关系讲得最清楚明了、使人一看便知的,大概就是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如《红楼梦十二支曲·飞鸟各投林》云:“为  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干净!”(《红楼梦·第五回》)这段善恶果报议论得最是透彻,他直接指出:当官的、富贵的如贾赦、贾珍、薛蟠之类,因仗势倚财,恃强凌弱,淫佚无度,草菅人命而招感抄家丢官、金银散尽、家族没落衰败之果报;无情的如王熙凤之流,因为重利盘剥、机关算尽而反算了自己性命,又因为得意时偶然接济穷人,而使女儿能死里逃生,这是最分明的因果报应。欠泪的林黛玉,因过去生中为绛珠草时,受神英侍者甘露灌溉得以延命,而现世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眼泪还尽时命也还。冤冤相报是因为因果重重循环,分离聚合是因为以前造就了业因。要知道生命短暂皆是因为前生作恶,长寿富贵皆是因为前生积善。看破世间功名利禄无非是空花的贾宝玉、惜春等人,遁入佛门以追求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痴迷风流情爱,看不透世间事物虚如梦幻的秦可卿、尤二姐等人最终枉送了性命。就好象众鸟吃完粮食后,各自飞去一般,到头来仅留下空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了。曹雪芹以一首曲词不仅叹尽现世果报,还含括了过去、未来三世果报,这三世果报诚如佛经所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以异熟果报而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层因果关系自然不错,但善恶果报并非那么简单。人们自身行为所作善、恶是因,由行为的善恶而引生的好坏苦乐是果报。这行为的结果与行为是不同的,它们异时而熟——即相对于因而言,果有时间上的差别;异类而熟——即因有善恶之分,而果只有好坏苦乐,无所谓善恶;变异而熟——即从造善恶因到感受苦乐果报,在形态上已有改变。由此三种不同,故佛教称果报为异熟果。关于这一理论,曹雪芹在《红楼梦》以《红楼梦十二支曲·留余庆》来体现它:“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红楼梦·第五回》)此因果是以王熙凤在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一时兴起,施舍刘姥姥财物为因;以刘姥姥感恩,在荣国府抄家之后智救被舅舅、兄弟设计陷害的王熙凤之骨肉为果,言明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之理。详细探究,这是异熟果报。因为,果报非同一时间为异时而熟,造善因得好乐果为异类而熟,王熙凤造因,自己的骨肉受果报,为变异而熟。曹雪芹于此明说依因感果,但未指出此是异熟果,因为任何小说都是以情节故事为根本,所以他不可能直接告诉大家:这是佛教理论中的“异熟果”。他只能以分化故事的形式来体现理论思想。

以多重因果而言。 事物要有因缘才能生起。佛教把主要原因称为因,把协助主要原因的次要原因称为缘,生起的事物为果。如树:要有树种主要原因为因,再加水土的滋养和日光空气的蕴育等次要原因为缘,才能生长成树而为果。这种因缘感果的现象处处可见,故在《红楼梦》中也随处指来便是。如惜春立志出家,“勘破三春景不长”是主要原因,“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是果,而“父母早死,嫂子嫌我……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我能学他,就造化不小了。”等为次要原因。由此可知,依因感果并非是单一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多重性的。如树种发芽,由芽成苗,由苗成树,树再开花结果,人们可以说树种是芽之因,芽是苗之因,苗是树之因,树是花果之因,同时也可以说树种是花果之因……如此重重类推。换言之,即一个因在众多缘的配合下,可以变成很多不同的果,因与果重重叠叠,这种因果现象就是多重性因果关系。《红楼梦》从开篇到结局,所示显的即是多重性因果,这因果如天罗地网一般散向四方,先由荣宁二府之兴旺荣达牵扯出四大家族的繁荣发达,再由四大家族牵扯出各自攀附的穷亲贵戚;后由荣宁二府的没落衰败牵连到四大家族的倾倒破碎,再由四大家族的破碎牵连到各自离散的穷亲贵戚,可谓是重重因、叠叠果。有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红楼梦·第四回》)其实,这四大家族原本各有各的成败之因果,但由于互有姻亲,血脉相连,而造成割舍不断的重重因果关系网。当然,这正证明了《红楼梦》的多重因果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果关系
因果是什么
什么是因果?
遵循因果律(三)[七绝]
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