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半夏泻心汤——胃溃疡,便秘,幽门狭窄,幽门梗阻,幽门癌

90消化性溃——门德纯医案

王某,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治,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清薄,诊其脉象细紫,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

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余配以自拟和胃散调治二月余,诸症消除,身体逐渐康复,现已近八旬,仍未复发。

91消化不良——聂惠民医案

王某,男,5岁。1986年12月23日初诊。不欲纳谷,时时欲呕,脘腹不适,便溏,夜卧不安,舌尖红,苔根部厚,脉数略滑,拟开胃泻心汤治之。处方:清半夏8克,淡干姜3克,黄芩3克,黄连1.5克,党参8克,炙草2克,大枣3枚,焦三仙各6克,炒苡仁5克,鸡内金6克。三付。3日后复诊,纳谷渐增,大便成形,睡眠转安,上方去党参、炙草,加郁金6克,连翘5克,5剂而愈。《聂氏伤寒学》

92胃肠神经官能症——刘景琪医案

王某,女,54岁,工人,1983年8月8日初诊。腹部胀满,不能弯腰已八年。二十年前曾在潮湿屋内住宿一夜,次日即出现腹痛及上腹部发凉疼痛,热敷后好转,只在胃脘部留有鸡蛋大憋闷区。自觉在脐下有一横条索状物,经常跳动,甚感不适,历时十余年,曾服中成药,下腹部条索状物移至脐与剑突之间,自觉如小儿前臂样粗,长约10厘米,自下向上顶,弯腰则腹部疼痛憋闷气短,难以忍耐。十七年来大小便不能采取下蹲姿势,饮食正常。曾到很多医院检查,并作X线钡剂胃肠透视,均未发现器质性改变。曾服西药和舒肝理气中药;均未见效。舌苔薄白,脉到右上关上滑。印象:心下病。辨证:阴阳不和,上下不通。治则,和阴阳,通上下。处方:枳实9克苦参8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甘草9克大枣8个川芎12克狗脊12克寄生30克川芎9克威灵仙12克。服十二剂,腹部症状消失,俯仰自如,唯腰部仍稍疼痛。疗后两个月复查,腹部症状未再发。

胃肠疾病有胃脘堵塞、开降失调且脉象为上关上滑者,临床经常遇到,屡用屡效。《经方验》

论:胃脘部憋闷,就是心下痞。痞则胆胃不降,肝气不升,横逆少腹,所以脐下有一条状物。肝气郁冲,则脐下跳动。脉上关上滑,还是阴阳二气,郁结于中,不能升降。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4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93慢性痢疾——胡希恕医案

任某,女,16岁,病案号185192初诊日期1965年12月30日:于1958年患痢疾,久治无效。现大便仍下脓状物,剧则日五六行,时腹痛、肠鸣,口干,心下痞,舌苔白根腻,脉弦细。与半夏泻心汤加芍药:半夏四钱,黄芩三钱,黄连三钱,党参三钱,干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三钱,白芍三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腹痛、心下痞皆减,便中脓状物不见,大便溏稀日2~3行,原方再服七剂而诸症已。

按:此下利为厥阴病证,其因胃气不振而致饮留邪聚,呈上热下寒之证。故以党参补中健胃,和之以大枣、甘草,并以半夏降逆和胃,以干姜温下寒驱饮、以黄芩,黄连清上热解止利,因腹痛明显,故加芍药缓急止痛。由本例治验可看出,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急性、慢性下利,也就是说,无论急性还是慢性下利,只要见本方证即可用之。《经方专家》

94泄泻——周文祥医案

张某,男,27岁,1986年2月5日诊。患者因昨晚饮酒发热,喝凉水数杯,早晨腹痛腹泻,泻下如水色黄,腹中漉漉有声,恶心欲吐,胸中满闷不舒,口干欲冷饮,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数。证属胃热肠寒,治宜寒热并调、除湿止泻。予半夏泻心汤:半夏12克,黄芩、黄连、党参各6克,干姜9克,甘草5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1剂而愈。[陕西中医1992,(1):35]

按:泄泻之法众多,解表和中有之,清热利湿有之,消除导滞有之,健脾益气有之,抑肝扶脾有之。而本案胃热肠寒,寒热错杂,则又当寒热并调而治之。其间奥义,难以尽言,贵在辨证而施治。《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95腹痛泄泻

梁某,女,31岁。因出勤时渴甚,遂在河里饮生水,抵家,觉肠鸣腹痛,继之以腹泻日十余行,曾先后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常,腹中肠鸣更甚,痞满不舒,所下为黄色水液,奔波下注。转请中医治疗,其下利更多,病情急剧发展。症状:六脉小数,心下痞,肠鸣,持脉未毕,病者则须大便,口干欲引饮,喜凉,舌边白,中现微黄,肠鸣辘辘可闻,腹部疼痛,体温38.6℃。印象:生水寒气下于肠道,心下郁热不舒,阳不下交而阴不上乘,属脏热肠寒之证,宜通上下,交阴阳。

处方:半夏泻心汤。果1剂而泻愈病痊。(转引自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选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9)

按:此例腹泻重证,曾服中、西药未效。据其渴喜冷饮,苔微黄,脉数,当责之胃热;据其下利,腹痛肠鸣,当责之肠寒。因其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所致,故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举,一战成功。据本文作者报道,用本方治疗腹泻173例,全部治愈,1剂收效者在90%以上。《经方临证集要》《经方直解》

96腹泻与便秘——大塚敬节医案

半夏泻心汤导致腹泻治愈便秘例

这是数年前的事情。一位长期有烧心感的五十九岁男性,经用三黄泻心汤消除了烧心和胸部憋闷的症状,能够安然入眠了,非常高兴,于是将其弟弟介绍来诊。

两人虽然是亲兄弟,但体格差异很大,其兄体重在七十五公斤以上,魁梧身材,弟弟的体重却不到五十公斤,显得瘦小。但都有胃病,弟弟更严重,说曾患过胃溃疡。胃部总是有痞塞感,易腹泻,进食稍过量就会出现腹泻,所以体格瘦弱,希望能使胃肠强壮起来。

于是以患者心窝部痞塞感和腹泻为治疗着眼点,投予了七日量的半夏泻心汤。但此后患者再未见踪影。后来向其见问起,原来患者说吃了汉方药的苦头,不想再服药了。又详问其故,才知道患者服药后,出现严重腹泻,一天上六七次厕所,连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我解释说“那个方剂里没有泻下药,并且腹泻时服用可以止泻的”。可是腹泻的事实发生了,虽然这么解释也是无力的。但是仔细想来,因半夏泻心汤而引起腹泻的病例至今也有好几例。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简单地推测是药物的瞑眩效果。可是在《伤寒论》中,有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的条文,并没有引起腹泻的内容,如果把这种腹泻现象归结为瞑眩正确吗?这是个问题。如果是瞑眩的话,应该是一时的现象,不应该持续存在。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下面的事情。

有一位患者来诊,想得到与某某患者相同的药物。因为某某患者说服用该药后,胃里很舒服,大便也痛快,感觉舒畅。这位患者便向某某患者讨要后服用,果然大便每天顺畅地排出,感觉很爽快。翻看病历记录,给予某某患者的是半夏泻心汤。用半夏泻心汤能够使排便通畅感觉舒服,实在是不可思议。但在事实面前,只能低下头来。

我没有说什么,给予了半夏泻心汤。

其后不久,在我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妻子平素便秘,总是服用含大黄的黄解丸来通便。含大黄的黄解丸由三黄泻心汤加黄柏栀子组成。可是,一个月前,也许是食物不佳的原因,出现胃胀、恶心和纳差,但大便仍然秘结,于是服用一直使用的黄解丸,却不见一点效果。所以妻子发牢骚说,这次的黄解丸,是大黄质劣呢,还是根本就忘记放大黄了呢?

我建议妻子服用生姜泻心汤。可是,令人惊讶的是,从第二天起,爽快地排出了大便,胃部的症状也消失了。听说此事的一个保姆也诉胃部堵闷而便秘,服用生姜泻心汤,每天的大便也变得通畅了。生姜泻心汤是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减半加生姜而成。半夏泻心汤证和生姜泻心汤证的腹泻和便秘并非主证,只能考虑为客证,主证是心窝部的痞塞感。

飨庭家的口诀〔《飨庭家百方口诀》,日本江户时期医家津田玄仙(1739-1809)的著作--译者注〕在论述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为何,客证为何时,是这样说的:“用通俗易懂的说法,主证的主,犹如主人,客证的客,犹如客人,证指病症,在所有的适应症的证中,都有主证和客证的区别。一家的主人,什么时候都在家里,而客人是外来的,来了走,走了又来,来去无定着就是客证。这个客人也只是在有主人时来,如果没有主人,客人也就不会来。

这种主客的说法用于比喻半夏泻心汤的心下痞硬、呕吐、下痢三症,则主证是痞硬,客证是呕吐和下痢。或问,把痞硬当作主证,把呕吐和下痢当作客证的道理是什么。答曰,邪聚于胸,故痞硬。因为有痞硬,所以有呕吐,下痢。心下的邪热进而向上时可只有呕吐而无下痢,如果心下邪热狂乱既向上又向下时,则向上而呕吐,向下而下痢。如果邪热缩聚于心下不动时,则既无呕吐也无腹泻,只出现心下痞硬的症状。如上所述,呕吐、下痢二者如果是出没不定之证,则如客证之往来无常同理。把痞硬作为主证,呕吐、下痢作为客证,如果无主证的痞硬,而只有呕吐、下痢,则这种呕吐、下痢应当是另外之证,不符合本方之证。由此而知,呕吐、下痢本是客证而无疑。”

如此论述了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心下痞硬,这是个一直存在的症状,而呕吐、下痢是一种或出现或不出现的客证。这样一来,出现在半夏泻心汤证中的便秘就只能考虑为客证了,半夏泻心汤中并无泻下药物,在针对主证心下痞硬的施治中,客证的便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只是最初的那位患者,因腹泻而投予半夏泻心汤反而加重了腹泻,所以说吃了汉方的苦头。我想,我的诊断是不是错了,也许应该投予人参汤(理中汤)类方药。《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这最后一句意思,如果用半夏泻心汤,出现腹泻,应可以考虑改成桂枝人参汤,中虚胃逆,胆木不降之痞。同样痞为主证,而下利者,也是桂枝人参汤的主症。

97便秘——曹英信医案

刘某,男,9个月。半年来大便秘结,状如羊屎,每周需蜂蜜一斤,常用开塞路灌肠方能大便。吾投半夏泻心汤,一生不解,问之:'半夏泻心汤治下利,此无疑,何以能治便秘?”吾曰:“按其脘部甚满甚胀,其舌淡而润,其苔白而厚,乃胃不降,脾不升也。若不明升降之理而用攻剂,则脾气愈损,其胀益甚,当与半夏泻心汤调其气机升降。”药尽7剂,大便已不燥结,每日一行。[陕西中医1985,(12):546]

按语:泄泻乃脾升不足为主,便秘属胃降不足为甚。当升不升,该降不降,均系升降失调所致。本方治便秘,其意在于调气机,运脾胃,使脾气(阳)得运,脾津(阴)充盈,阴阳协调,气足津充,则便自润。曹老先生告诚:凡遇便秘要详辩细思,求其根源,不可急于攻下,实属经验之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这种类型的便秘,胃气不降,则糟粕不行,肠本燥气主令,所以大便秘结。

98幽门狭窄——矢数道明医案

44岁男子,素体健康,嗜酒,经常暴饮暴食。因胃不佳曾忌酒,但此次过食甜食。主诉昨日黄昏开始,心下不快,烧心,至傍晚则欲呕吐。呃逆频发,带臭味。内科医生诊断为胃扩张症、幽门狭窄症。体格中等,但体瘦而衰,颜面发青,似烟熏样。脉平,舌苔白。主诉口中不爽,呕吐后口渴。

余诊疗中,反复闻及带臭味之嗳气。腹诊:心下部至脐旁有块,犹如横放团扇,坚硬而紧张,按之如石硬;幽门有明显抵抗;微见胃之蠕动膨隆,时时肠鸣。大便日1行,小便如常。

余对该患者,与半夏泻心汤加茯苓。服药10日,主诉大半消失,1个月后,可以从事轻工作。尽管本证似生姜泻心汤证,但以半夏泻心汤加茯苓奏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99幽门癌——大塚敬节医案

被诊断为幽门癌的患者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初诊。患者为五十七岁身体消瘦的男性。诉去年七月,因心窝部疼痛,在某私立大学附属医院诊治,两个月也未见明显好转,转到另一家医院,被发现患有胃癌。患者很吃惊,便到某国立医院检查,也被诊断为胃癌,并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认为手术后恶化往往比手术后好转的可能性更大,还是考虑非手术治疗。其后在某有名的内科医生处被诊断为胃溃疡,并接受治疗。但是总感觉餐后食物在胃里停滞不化,时间过得再久也不见减轻。从带来的X光片来看,幽门部有一处可以认为是癌的阴影。

腹诊,有心下痞硬,心窝处感觉到硬而有抵抗。

我投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服药十天后,胸部的痞塞感减轻了许多。两个月后患者有了一种治愈的感觉,我便建议患者拍x光片复查。在前述内科医生处拍得X光片,但令人吃惊的是,结果与预料的相反,肿物扩大,几乎要封住幽门部位,看上去食物已经不能进入肠道。该内科医生说,应该诊断为胃癌,刻不容缓,必须手术治疗。

患者持 光片来诊,片子上的情况的确很严重,只剩下食物勉强可以通过的空间。但患者对我说,自我感觉这么好,片子上再严重也不担心,就抓紧吃这个药再看吧。我也说,X光片并不是个绝对的东西,仅仅是个参考而已,即使片子不好,但自己感觉好的话,用汉方试试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在这之后一年半多,其间有一二次腹泻,心窝部有时疼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适。患者颇为健康,一直在工作。

我又建议患者再拍 光片检查,并说这次应该有好转。患者说对那种无聊的检查已经厌恶,说什么也不接受建议。患者似乎相信,只要服用该药,就一定能治好。

对于我来说,该患者的预后也是未知的。我写这一段稿子的时候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患者身体无任何障碍,很健康。《汉方诊疗三十年》  

100幽门梗阻  

李某,女,老年。患十二指肠溃疡20余年,常觉心下痞满,甚则朝食暮吐,泛酸,大便秘结,贫血消瘦。.拟半夏泻心汤加鸡内金、海螵蛸、左金丸。一剂呕减,吐水不酸。二剂痞满消而呕吐止,但大便欠通。守前方去鸡内金、海螵蛸、减芩、连之用量,加元明粉、大黄以下燥尿。燥屎下而浊气降,清气得升,脾胃功能渐复之。后嘱其注意调节饮食,调治半年而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厚性胃炎用半夏泻心汤 治疗医案患者、男、30岁 患者平素性躁嗜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十八) :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腹证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案例举隅
肝胃郁热型萎缩性胃炎咋治?医生:我用过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
刘渡舟治疗心下痞、精神分裂症医案
《失眠的分型论治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