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普及 | 怎么理解中医的阴和阳?
userphoto

2023.07.27 四川

关注

看中医经常会讲阴虚和阳虚,到底什么是中医的阴和阳,估计普通老百姓不理解,就是中医师群体也不能说真的理解了。

中医常常被认为是很神秘的医学,这与对中医阴阳的概念理解有误有很大关系。

我们现在看中医教材或者查找各种资料,都会将阴阳作为一种哲学概念,是被古代医家从哲学领域引入医学领域,代表相互对立和相互关联的属性。把阴阳当做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抽离出来的概念范畴,不代表具体的事物,没有形体,只是一种属性概念。

这看起来是对阴阳做了详细解说,但就是这种解说,误导了大家,让人们对阴阳无法真正理解。

这个解说本身并不正确。

首先,阴阳不是哲学概念。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哲学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最初是没有哲学这个词语的。汉语的哲学一词,是来源于日本。1862年日本哲学家把英文哲学philosophy一词译为哲学,到五四运动以后哲学一词才由留学生传入中国,从而在中国广受吹捧。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先哲”的说法。但中国文化的“先哲”不是指哲学家,而是指有智慧的人。

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众多思想家提出来的自己对宇宙、对人生的各种思考。这种思考的结论是不是就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是不是就是真理?

并非如此。我们人用我们的普通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往往是得不到对宇宙、对人生的真相认知的。也就是说,哲学思想很多是属于思想家的猜测,猜测可能为真,但多数为假。

所以不同的思想家会提出不同的哲学理论,不同的哲学家之间的哲学理论甚至是相反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的哲学理论不一样?是因为这些思想家并没有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都认识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不会有不同的哲学理论出现。

阴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宇宙人生思考的猜想和推测吗?不是。阴阳不是靠猜想、推测和归纳来的。

阴阳是中国古圣人真正观察到了的气。

中国古圣人提升了自身的生命层次,得道了,已能完全认识到宇宙人生万物的真实面,认识到了真相,观察从无到有,万物化生的过程——由虚无到太极,太极产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生万物。阴阳是由太极产生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感应化生万物。

具体内容可以参看善济至和中医学堂课程:《中医筑基——中医系统入门》及《中医筑基——万物的化生与消亡》。

(点以上连接进入善济至和中医学堂小程序,可选择相应课程观看。

所以阴阳最开始不是哲学概念,而是有具体所指,是气的概念,是阴气和阳气。

《玄隐遗密·太乙黄帝内经·阴阳·甲乙》中讲:

故经曰:道生为一,一生为二,二生为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以宇宙一也,天地阴阳二也,齐之人、物之生三也。

《天元玉册卷之七·求五运始见,首基化元法》中讲:

盖自虚无而生太极,一也。太极生天地,二也。天地生五行,三也。三生万物,皆自五行始。

《玄珠密语·卷之十六生禀化源纪篇》中讲:

且夫,有物混成,自元始虚无,一气凝然,太初妙道之始,从无入有,天地未形之时,太初结而成太极,太极判而生天地,即以清气上升为天,浊气降下为地。

中国古圣人认识到,宇宙万有的化生,是由虚空而生一气,这初生的一气称之为“太初”,《列子·天瑞》中讲“太初者,气之始也”。有这一气开始凝结,则生太极,“太初结而成太极”,故太极是虚空产生的一气开始凝结了,所以太极也是气的概念,由太极生阴阳,所以阴阳也是指的气,阴气和阳气,有具体指代,代表具体的事物,不是现代的哲学属性概念,而是万物化生的真理性概念。由阴阳生五行,五行也同样是气的概念,是五行气,也同样不是哲学概念。由阴阳气、五行气相互交合化生万物。

那么既然阴阳和五行都是指具体的气,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能观察到吗?观察不到。现代科学最多能观察细微到0.1纳米,即10-10米,而阴阳气、五行气最少是要到10-2210-30米的微细程度,现代科学怎么能观察到呢。只有得道的圣人能真正观察到。

阴阳是有具体所指的,并不是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属性。

现代中医资料讲“凡属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的范畴。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不对,这种说法是属于本末倒置了,把果当做因了, 把因当做果了。

阳气具有运动剧烈、外向、上升、温暖、明亮的特性,运动剧烈、外向、上升、温暖、明亮是阳气的特性体现,而不是把运动剧烈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归类于阳。阳气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的作用,而不是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属于阳。

阴气具有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暗的特性,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暗是阴气的特性体现,而不是把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归类于阴。阴气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的作用,而不是把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属于阴。

现代中医讲解,对于阴阳完全颠倒了,完全把果当做因了。

如果坚持这种对阴阳错误的认识,就会产生无法解释的矛盾。

比如,如果把上升的都当做阳,那么,脾胃的津液会上升到肺,是不是要把津液当做阳?人体的阳气会下降到双足吗?会的,如果阳气不下降到双足,人的脚就会冰凉了。既然阳气会下降到双足,那么能把下降的阳气称之为阴吗?

《黄帝内经》在讲人体三阴三阳经时,有讲“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三阳经往下走,能把足三阳经称之为阴吗?足三阴经往上走,能把足三阴经称之为阳吗?

就是由于把中医最基本的阴阳、五行当做了哲学概念,才使得中医让人感觉起来很神秘,感觉很难把握和理解。

实际阴阳、五行都不是哲学概念,都是具体的气的概念。

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中医上所讲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真正步入中医之门。

另外,阴阳是被古代医家从哲学领域引入医学领域的吗?当然不是。阴阳、五行都是中国古圣人观察到的万物化生的根源,是具体的气,本身即是中医范畴的概念,当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是中医所本有的,何来引入之说?

阴阳本就是中医自家有的,却被说成是从别家引入的。这是何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分为二本阴阳》
老中医谈中药:对阴阳的再认识
吃什么补阳气?
哲学辞典|“阴阳”
奇门遁甲基础课—“阴阳与哲学”
中国自然哲学思考(六、混然一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