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悬解》卷十三——温病与痉病

   伤寒悬解卷十三

伤寒类证三十六章

1 伤寒类证者,温病,痉病,湿病,暑病,霍乱也。较之风寒,虽不同气,而实则同类。

温病一章

1 温病者,春时感于风露者也。

内寒里虚而有贼风,风泄皮毛,汗出而相火外泄,冬主收藏,风泄汗出而不藏,汗出窍开,又伤冬寒之外闭,风泄汗出而不能泄。冬时收藏而内不能藏,相火外泄而闭不能泄,冬去春来,则春时之风令,外泄冬时寒闭之相火,相火外泄,则为温病也。(冬时相火失藏,若春泄而内寒者,则又为两感)

2 阴阳之要,阴平阳秘。阴阳者,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阳无阴抱而火飞,阴无阳化而冰冻,孤阳独阴,皆是死阴死阳也。

3 冬不藏精者,坎阳泄露,汗出阳泄也。汗出者,阴津也;阳泄者,相火也,冬时汗出,则为失藏,阴不平阳不秘也。孔窍常开,天寒闭之,相火莫泄,而为内热,冬去春来,令气一迁,袭以春风,开其皮毛,相火外泄,郁热燔蒸,发为温病也。冬水之藏,春风之泄,时令之气也,一定之理。

4 痉,湿,暑,霍乱,较之风寒,虽不同气,而实则同类,皆因伤寒,皆属伤寒。

附;两感定义

  外伤时令之风泄(外温),内伤冬时失藏之精(内寒),外风内寒,阳热外泄,阴精内绝,内外俱感,是为两感。(单外感只是温病,温病内绝,是为两感。两感是外温内寒)

温病一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齁,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1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必见恶寒;中风是风泄卫气,风多而寒少,热多而寒少,表寒凝滞不去也;伤寒是阴寒之实,此也恶寒;温病之太阳证,发热而渴,不见恶寒也。风烈火炎,津枯肺燥,是以发渴。是其津血耗伤,最忌汗下火劫,若发汗则成风温。若是被下,则亡脾胃膀胱之津,必小便不利。被火劫者,则益其肝胆之热,微则发黄,剧则惊痫,色如烟薰。,一逆尚可引日,再逆则促命期。

2 温病者,伤于冬时之寒,发于春时之风露也。温病治法,请观《四圣悬枢》,余也未读。余在本书开头,列出各病名的定义,大体学会先认识,后学之时,再细研究。

痉病五章

  痉亦太阳之病,外感于风寒者也。或缘于伤寒之多汗,或缘于产后之亡血。筋脉枯焦,固属阴虚,而汗血被夺,实为阳弱。切当照顾中气,不可恣用阴凉,缘为汗血失亡,虚者十九也。

1 痉病,外感风寒,风伤津液,寒伤营血,筋脉伤燥而失养的病。

痉病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1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此为太阳中风,发热汗者,风泄卫气也,汗出亡津伤燥,筋脉失养,名曰柔痉。伤风则柔痉。(伤风成痉,伤津则柔)

论;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此或温病。发热汗出者,是时令之风,泄冬之不藏也,汗出亡津伤燥,则名曰柔痉。筋脉失养,伤津则柔。

痉病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此为太阳伤寒。寒伤营血,卫气不出,则见发热无汗也。寒伤营血,寒性收缩,筋脉束迫,则病刚痉。伤寒则刚痉。(伤寒成痉,伤血则刚)

痉病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1 发汗太多,津血俱伤,筋脉失养,因致痉病。本条也可以为太阳坏病。痉病;伤风则柔,伤寒则风。也是伤津则柔,伤血则刚。

痉病四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是为痉病。缘筋统于肝,肝血虚燥,风动筋缩,故头摇口噤。太阳行身之背,膀胱,津液之腑,津亡筋燥,故脊背反折。

1 本条为痉病总纲与定义,也是对痉病的症状最直观认识和理解。

痉病五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

  营虚则发热,卫虚则脉沉细。痉病义详《金匮》。

1 《金匮》卷四,痉九,发热而脉沉,阴阳俱败,故为难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 > 卷十三·伤寒类证 痉病 五章
痉病
太阳类病法第五
类伤寒读法
金匮要略第二篇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
伤寒论偶感——中风和伤寒,传不传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