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著名制壶人

发达期——清初至清道光(1644-1850):

 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皇家用器落款:

行有恒堂(咸丰)、愙斎(光绪)、匋斋、宝华庵(宣统)

 进入宫廷壶名家:

陈明远、邵元祥、邵旭茂、惠逸公、项圣思、陈觐候、陈荫尚、陈圣恩、王南林、陈鸿寿(曼生)、杨彭年、邵友兰、
邵友廷、朱石梅(首创锡包砂壶 )、蒋 祥、斐石民、黄玉 麟 、葛明祥、范大生 以及季圣明、 东帆、王胜长、刘醒民 等。

 

A. 文人风格——题诗作画铭刻——文人壶
B. 市民趣味——彩釉、镶金银——民间壶
C. 外销风格——异国装饰格调,水磨、金边、贴泥—外销壶
D. 皇室风格——宫廷御用茶器,华丽,富文采
       乾隆初年,壶工竞相施艺,精细入微而至雕镂繁缛,各显其能。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名师,为朝廷制作众多精细壶器,大多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有的还饰有乾隆诗句,制作奇巧,华丽而典雅。

 

方曾三 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敦雅绝妙,坚致不俗,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壶>,该壶四方端正,坚瘦工整,底为方氏篆字落款,书法有晋唐风格,此人之壶极为罕见,土胎之风化及颗粒变化相当严重,罕见。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
◎ 陈鸣远:(清康熙至雍正)名远,号鹤峰。

     號鶴峰,又號壺隱。清康熙、雍正年間入,他能自製自鐫,雕鏤兼長,製品多出新樣,銘刻書法講究古雅流利,具有晉、唐風格。他的作品,茶具、文玩無不精妙,名孚中外。除茗壺之外,文玩雅賞,更是有名。硯屏、梅根筆架、蓮心水盂,以及瓜果小品,均善長其技,如南瓜壺:此壺設計,取材於自然,壺身為南瓜型;瓜蒂為壺蓋,瓜藤為壺把,瓜葉捲成壺嘴﹔葉脈藤紋,均刻畫得逼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陽羨名陶錄》上說他:「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他與文人交往較多,與海寧人楊忠訥友誼最深,他為楊氏專製素砂器一批,據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官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這是對他作品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國內外均有收藏。

◎ 陈汉文,清雍正、乾隆年间(1725-1795年)宜兴人,或曰陈子畦之子,陈鸣远之弟。工制茗壶,配泥有特长,尤善铺砂,制品浑朴妍巧不让前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汉文制四方小壶,壶身一边饰堆花荷莲;一边饰阳文乾隆御制诗。另一作品为大方壶,都是使用堆花装饰技法,底刻“乾隆年制”四字款,造型秀丽,制作工艺精湛,系为帝王所制的御用茶具。

邵旭茂:(清康熙至雍正)多大壶,造工精
杨季初:(清雍正至乾隆)以泥绘笔筒闻名
◎ 惠逸公:(清雍正至乾隆)工巧,书法佳,与孟臣合称「二惠」

     乾隆時人。逸公製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伯仲,故世稱「二惠」,然贗品之多亦幾與孟臣等量。其泥色最奇,小壺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壺之古樸可愛也。孟臣製品渾樸精巧俱備,逸公則長於工巧,而渾樸不逮,故稍遜耳。疑逸公或為孟臣後輩,親承手法,故能相類若是。逸公書法無實體,楷行草書俱備,楷書尤有唐人遺意,而竹刀鋼刀均備,刻鐫或飛舞或沉著,非乾嘉後輩所逮也。
王南林:(清雍正至乾隆)善彩釉砂壶
◎ 陈荫千:(清雍正至乾隆)善竹节提梁壶

金士恒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清乾隆至嘉庆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善书诗画金石,西泠八家之一,
溧阳县令,创曼生十八式(应有四十至四十五式),由紫砂名工杨彭年等制壶,曼生及其幕客郭频伽等题款书刻,形制简朴,大块留白,铭刻书画,人称“曼生壶”。

     阿曼陀室是曼生向杨彭年( 1796-1850)订购茗壶,印上阿曼陀室而向外贩售,我们就应当把阿曼陀室看成是一个商号。商号阿曼陀室(从嘉庆17年---道光2年)。曼生死后, 阿曼陀室的生意继续经营数年,不知阿曼陀室印章由家属接续经营,还是由彭年接续经营。阿曼陀室壶在当时是大量生产贩售的商品,其素质当然不可能是件件精美。曼生壶上“彭年”小章,我们不能看做是指杨彭年这个人,而应看做是指“彭年”这家作坊,这家作坊有3至9人。

杨彭年:(清乾隆至嘉庆)不用木模,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曼生壶上“彭年”小章,我们不能看做是指杨彭年这个人,而应看做是指“彭年”这家作坊,这家作坊有3至9人。

       嘉慶、道光間( 1796-1850)宜興製壺名手。荊溪(宜興古稱)人,生卒不詳。彭年弟寶年、妹鳳年,都是當時製壺高手,一門眷屬皆工此技,名聞一時。彭年善於配泥,所製茗壺,渾樸工致。傳大彬手捏遺法,漸少傳人,至彭年始復捏造之法,雖隨意製成,仍具天然之致。嘉慶間陳曼生(名鴻壽)作宰溧陽,與彭年合作製壺。世稱“曼生壺”,為世所珍。並嘗與瞿應紹合作製砂胎錫壺,柄上鐫有“彭年”印記。彭年製壺甚夥,大多是與陳曼生合作所製。汪慶正《上海博物館藏宜興陶器》(刊《宜興陶藝》,1990年香港市政局出版)﹕「上海博物館所藏的《陳曼生畫冊》中,有一幅畫面為砂壺一件及盛開的菊花,題有﹕“楊君彭年製茗壺,得龔、時遺法,而余又愛壺,並亦有製壺之癖,終未能如此壺之精妙者,圖之以俟同好之賞。西湖漁者陳鴻壽、曼龔父(章)”……這幅畫有二點特別重要:其一,是陳曼生對楊彭年的直接評價;其二,是畫出了曼生所謂最得意的砂壺式樣。」

◎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 圣和 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朱泥小壶,盖内同刻「圣和」阴文楷字,底钤「大清乾隆年制」。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壶,底款:榴山,盖款:圣和。此壶式度甚佳,惜出土时壶盖已碎为两瓣。全器纯以打身筒成形,壶身微皱绵密,正所谓「无皱不朱」。底款镌有「榴山」,盖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刀处尤其精采,刀刀精严,却又笔意延绵,诚为朱泥款识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若依朱泥壶落款惯例研判:壶底的榴山者,应该是订烧的文人或显贵。

◎ 瞿应绍:字子冶(清嘉庆至道光)、老冶,号壶公,诗书画三绝,世称「三绝壶」
钤有“符生邓奎监造”篆文方章。精美者子冶自制铭,或绘刻梅、竹。因其铭刻之砂壶,诗文、书画、镌刻三者皆风格高雅,韵致怡人,时人称为“三绝壶”。
◎ 朱石梅(朱坚)名坚,字石某,首创锡包砂壶 。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嘉慶、道光間( 1796-1850)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不詳。與沈存周齊名,以精錫製成茗壺,作砂胎錫壺,為其創製。工鑑賞,多巧思,能畫,善墨梅,具蒼古之致,兼長人物花卉。篆、隸、行、楷,均勁逸有風致。尤精鐵筆,竹、石、銅靡不工。著有《壺史》,嘉、道以來名士題詠殆遍。清?蔣茞生《墨林今話續編》︰「朱石梅堅,山陰人,工鑑賞,多巧思。沙胎錫壺,是其創製。著有《壺史》一冊,嘉、道以來,名士題吟殆遍。」民國?談溶《壺雅》續(《國學論衡》1934第四期)︰「朱石梅(堅)以壺錫名於時,間作砂壺,亦殊精雅。夢園藏其“**笠樣”一壺,用陳曼生銘,而署石梅款,把下有“彭年”二字小印,底有“有味無味齋”印。夢園云︰由徠以茶事名齋者,罕有若是之典雅。」朱堅卒年七十餘。



潘仕成:(嘉庆至道光)潘壶 ,(1821-1850)人。字德畬,广东番禺人。《阳羡砂壶图考》︰「(仕成)先世以盐贾起家。道光癸巳年京畿荒旱,德畬以副贡捐输赏给举人,历官至两广盐运使。在广州建别业,名“海山仙馆”,即今荔枝湾“台榭亭院”。……德畬喜收藏法书名画,搜罗极富。刻有《海山仙馆丛书》、《海山仙馆藏真帖》。……德畬嗜茶,特制茗壶,以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曰“潘壶”。」

     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畬,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製專屬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餽贈。潘氏訂製的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 字「潘」字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潘壺」,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見楷書無印邊者,或以鐵刃陰刻者,亦有將陶人名印鈐於蓋內者。
潘壺的形制發展至今,大體可分為三種,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並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台裝髮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為陪葬物,以示對娘家養育的感念之意。 



邵大亨:(清嘉庆至咸丰)鱼化龙名作。气格高,不畏权势

     嘉慶、道光間( 1796-1850)宜興壺藝名手。江蘇宜興上岸(上袁)里人,生卒不詳。年少就有大名,秉性剛烈,情趣閑逸,藝技超群,作品渾厚、精到、大度,為宜興砂藝一代巨匠。大亨壯年便死於亂世,傳世作品無幾,在清代時,大亨製壺,已被嗜茶者視為珍寶,“一壺千金,幾不可得。”清.高熙《茗壺說.贈邵大亨君:「邵大亨所長,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掇壺,肩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無饗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焉。注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氣眼外小內錐,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紫砂陶史概論》:「邵大亨,約生於乾隆晚期,歿於道光末年。……他一改清代宮廷化繁縟靡弱之態,重新強化了砂藝質樸典雅的大度氣質;既講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適用,又表現出技巧的深到,成為陳鳴遠之後的一代宗匠。筆者(顧景舟)自習藝開始,以之為畢生孜孜於斯道技藝的楷模,揣摩端倪,悟其真諦,遂得以奠定基礎。……他在創作上注意把握靈感,正如高熙所說:“或游覽竟日,或靜臥逾時,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則終日無所作,或強為之,不能也。”」大亨品格高貴,秉性剛烈。清.光緒《宜興荊溪縣新誌》:「有邑令欲得之(大亨壺),購選泥色招入署,啗以重利,留之經旬,大亨故作劣者以應,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表現了大亨堅貞不屈的可貴性格。

◎潘虔荣 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蔡锡恭(少峰),乾隆-道光年间的吴门望族,性嗜紫砂壶收藏。蔡锡恭题款的紫砂壶,大都由紫砂大师杨彭年制作。
◎邵友兰  道光年間
◎ 申锡:(清道光至咸丰)(1821-1861年),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茶熟香温」款、。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当年因游宜兴玉女潭有“帝命主苏山,功成有申锡”之句,而取此义,名为申锡,笃志壶艺,且善雕刻。制品喜用白泥(本山绿泥)配制,精者捏造,巧不可阶,若寻常之品,每用模制。鉴赏家能辨之。所制壶,壶底多钤“茶熟温香”阳文篆书方印,盖内有“申锡”阳文楷书小印。把梢下有“申锡”二字篆章。申锡常和朱石梅等文人合作。《阳羡砂壶图考》称:阳羡壶艺能蔚为名家者,当推其为后劲,后此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


◎蒋万泉,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道光十九年(1839)-----光绪三十二年(1906)。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一位梅骨竹心品自高的宁波书法名家。

    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梅调鼎玉成窑,还聘请慈城篆刻家丁山农、宜兴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同时也有任伯年、胡公寿等一些文化名人参与其中。梅调鼎玉成窑都是文人之间相互馈赠把玩且传世不多,作品除了紫砂壶,紫砂花瓶、花盆外,也有紫砂笔筒、水盂、笔洗等文房四宝。创作精良,多有落款。

林园。

   同治 光绪年间成就最高的紫砂艺人,常和梅调鼎合作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壶身由山民刻铭!
邵景南 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黄玉 麟(1842-1913)清道光至民国初年宜兴上袁村人。《弧菱壶》、《雪花提梁》、《掇球》、《供春》、《鱼化龙》。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吴大澂府上为其仿古创新,精品迭出。吴大澂历任广东、湖南巡抚,喜收藏、爱古董,常请紫砂名手至府中作壶,壶底钤「○斋」阳文篆书款。

◎吴大澂 在晚清的紫砂壶史中,吴大澂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史料中常提起,较为可信。但像《阳羡砂壶考》云︰「碧山壶馆藏愙斋紫砂大壶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台湾巡抚……。」今人仍引用︰「此壶制於甲午(1894)年,正当吴大澂任台湾巡抚,师败於日本之年,或如张虹谓,「纪之以寄概」。(见《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49,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麽大了。 关於吴大澂事蹟,国内有多种书籍刊载,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着有《吴愙斋先生年谱》一书,惜至今未能读到。至於吴大澂有没有做过台湾巡抚,我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均未提到。至於吴大澂何时参与紫砂壶事,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可从现存的紫砂壶传器中带有确切纪年款的茗壶中寻找答案。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後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

  邵友廷,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精工壶艺,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邵友廷成名于邵大亨之前,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他制作的紫砂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


 


【思亭】
姓陸,為清初陶人,生卒不見史載。在**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諸家原皆為清季製壺好手,也正因其名聲大,先後為後世陶人藉名,成為宜興**小壺的代名詞,其中君德、思亭更成為特定形制的名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历代紫砂名家小传2:清代名工
紫砂史记【三】清中期紫砂。文人紫砂的热潮
怀古 | 历史上的紫砂壶贤(清代篇)
【紫砂经典】最美明清紫砂!
紫砂陶史概论 顾景舟
我叫紫砂壶,这是我的“壶生”履历!(请查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