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史记【三】清中期紫砂。文人紫砂的热潮

  清代中期文人对紫砂的爱好发展成为群体性参与的实践行为,并形成“热潮”。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纸,在开阔面上纵横捭阖地题诗铭文、作画篆刻,诗书画相互辉映。可以这样说,文人的偏爱赋予了紫砂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把这种具有文人气息的紫砂陶称为“文人紫砂陶”。

  宫廷御用紫砂器在乾隆以后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名家制品(指文人紫砂陶)流入宫廷。可见,文人紫砂壶质朴古雅的风格得到了皇室的认可,基本上取代了风格繁缛华丽的宫廷紫砂器。

  嘉道年间的文人紫砂陶简约古雅,渗透了文人的审美理想和品位追求,与紫砂创始之初的旨趣一致,可以说是文人引导下的紫砂行业的复古之风。

  金士衡

  乾隆年间宜兴人。着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型为主,为陈鸣远之后陶艺名家。

  郑宁侯

  乾隆年间人。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规矩。

  徐飞龙

  清乾隆时期著名紫砂壶大师,以汉方壶传世。

  


  清 徐飞龙制大汉方壶

  


  清中 荆溪徐飞龙制炉均釉大汉方壶

  


  清乾隆 徐飞龙制粉彩山水汉方壶

  陈荫千

  乾隆时宜兴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节把壶,现传世署“陈荫千制”竹节壶有数把,一般常见为提梁式。

  


  清乾隆 陈荫千制紫泥竹节提梁壶

  陈觐侯

  乾隆时期紫砂名家,擅长制作瓶、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第248页有一件宜兴窑陈觐侯款凸莲瓣大碗,与本件大小相仿,形制和惠逸公莲瓣碗异曲同工。

  


  清乾隆 陈觐侯制紫砂仿古铜花觚

  


  清乾隆 陈觐候制段泥团龙纹万寿大碗

  


  清乾隆 陈觐候制紫泥双龙戏珠纹小赏盘 (一对)

  潘富鼎

  乾隆年间著名紫砂壶艺人,所作多方壶,并承制宫廷御品,但传世品甚少。

  


  清乾隆 潘富鼎制侧角八方大壶

  


  清中期 潘富鼎 泥绘花鸟四方抽角壶

  


  清乾隆 潘富鼎制 彩绘方壶(紫泥加彩)

  潘虔荣

  顾老考曰:“虔荣,潘姓,字菊轩。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当地砂艺老辈颇为推重。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亦首提其名。”顾老多方面考证后,具体推算认为,潘虔荣估计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并且至少在七十六岁时,尚能搏制佳器。

  


  清乾隆 潘虔荣制万丰鞠轩款朱泥壶

  


  清乾隆 潘虔荣制紫泥宫灯壶

  凌万兴

  乾隆时人,制壶多方器,制作严谨,技艺高超。

  


  清乾隆 凌万兴制汉方壶

  陈曼生

  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输仙客、种输道人、翼庵。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钱塘,著名金石书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曾任溧阳县令,喜爱紫砂壶,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兄妹制壶,然后由其铭刻书画装饰,为时大彬后绝技。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迎、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道逸,每经幕客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

  


  嘉道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棋奁壶

  


  清 杨彭年制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 石铫壶

  


  清道光 陈曼生铭桑连理馆仿大彬制款杨彭年制紫泥扁石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合欢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栏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

  


  清中期 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潘大和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人。善制中壶,壶腹镌铭曰:“虽有甘芳不如苦茗”。常为文文雅土定制茗壶,泥质坚结,风度妍雅。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安徽休宁。能诗,善书,所制茗壶极精雅,惟传器不多。

  


  清乾隆 汪淮制 十二因缘壶

  葛子厚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人。缪颂游宜兴,子厚为制壶。

  


  清中 葛子厚方梨壶

  史维高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清乾隆 史维高制加彩山水图方壶

  杜世柏

  字参云,号葭轩,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上海嘉定。工书法刻绘,所制茗壶周身刻上字款,秀美艳丽,但求遒劲苍古之风,不落俗套。金石家张燕昌评说:“此必百年来精于刻印者……非有数十年寝馈者不能到也。”

  绶馥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善制大壶,工刻绘。虽不见史载,但制作极工,其力作“披云壶”,壶身如三代铜器,胎内指纹历历可见。壶腹一面刻盆景松石,颇饶唐寅笔意;另一面刻行书宋词,有晋唐帖意(见《阳羡砂壶图考》)。

  


  清 绶馥款雷纹龙头壶

  朱石梅

  名坚,号石眉,又号石楳,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原籍浙江绍兴。精于鉴赏,擅画人物花卉,尤善铁笔,且多巧思。首创砂胎包锡壶,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壶别开生面。著作有《壶史》一书,久已失传。

  


  朱石梅为眉寿老人制诗文梅花图锡壶

  


  朱石梅铭 杨彭年制三镶玉锡包紫砂壶

  


  清道光 朱石梅刻杨彭年制锡壶

  


  朱石梅刻铭锡制方斗量壶

  范述曾

  清道光年间人。名廷镇,字子安,号芷庵,能作花卉草虫,并书法,俱效恽寿平。范述曾主要艺术活动在乾隆至道光年间,善制锡包紫砂镶玉壶,选料精良,造型别致。范述曾曾与陈鸿寿、杨彭年合作锡包玉壶,与“西泠八家”中人也多有接触,与杨彭年齐名。

  


  清道光 范述曾制二泉刻字锡包壶

  


  清道光 范述曾制山水纹锡包壶

  范禄曾

  清代中期紫砂名家,所制锡包壶善以浅刻岁寒三友及诗文为饰,特色鲜明。

  


  清 二泉款范禄曾制三镶玉锡包壶

  


  清道光 范禄曾制三镶锡包壶

  杨宝年

  又名葆年,字公寿,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系彭年、风年之弟。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邵二泉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工镌壶铭,且善制壶。曾为陈曼生造壶。邵景南壶多数请邵二泉刻字。

  


  清 邵二泉制白泥清供图凉炉

  清嘉道·邵二泉刻紫泥南瓜壶

  吴月亭

  字竹溪,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清中期 张问陶吴月亭铭竹刻诗文笔筒

  邵大亨

  清嘉庆至咸丰年间(1796年-1861年)宜兴上袁村人。年少而得名独早,制壶以浑朴胜,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望而知为名手所作。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见《宜兴陶器概要》)。邵大亨之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骨肉亭匀,雅俗供赏,嘴攀匀称自然,口盖直而紧,虽倾则无落帽之忧(见《著壶说》)。所制壶盖内皆有“大享”楷书印,为当时制壶名家代表人物。

  


  邵大亨 德钟壶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邵大亨制大亨掇球

  


  清代 邵大亨 掇只

  四海茶具馆藏

  


  邵大亨 鱼化龙

  邵友兰

  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艺术风格俊雅精美,式度严谨。传器以光素器为主。

  


  嘉道 邵友兰制掇球壶

  


  清道光 邵友兰制紫泥金石文字壶

  蒋万泉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1821年-1874年)宜兴人。方壶尤佳,壶流难以仿效。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清 蒋万泉诗文石瓢壶

  吴阿坤

  清道光至威丰年间宣兴上袁村人。制壶名手,可惜他的作品和事迹后人所知甚少。《宣兴县志》中有:“秒壶声价今谁重?名手更推吴阿坤”的诗句。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人。学大享法,善制鹅蛋壶。

  


  周永福 扁鼓

  


  清 周永福掇球壶

  


  清中 周永福制紫泥仿鼓壶

  蒋德林

  字万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无师而艺极精,工抟埴,善制壶、盆、盘、书案陈设等器,制作工整,为一时冠,士林重之。

  


  清 蒋德林制珠顶大壶

  吉安

  清嘉道间紫砂良工,曾与瞿应绍合作子冶石瓢,蔚为典范。

  


  清道光 吉安制瞿子冶铭石瓢壶

  


  清中期 瞿子冶刻吉安、月壶款紫泥调砂石瓢壶

  清中期 瞿子冶铭吉安制诗文竹石图石瓢壶

  瞿应绍

  字子治,初号月壶,后改瞿甫,又号老冶、陛春,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原籍上海。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锓于壶上,时人称为”三绝壶”。瞿自号“壶公”,宜壶之盛,陈曼生后瞿实为第一人(见《前生梦影录》)。

  


  清 瞿子冶三絶 兰竹图石瓢壶

  


  清道光 瞿子冶铭申锡制段泥汉方壶

  


  清中期 瞿子冶刻壶公冶父款紫泥调砂汲直壶

  


  清嘉庆至道光 瞿应绍铭宜兴紫砂刻梅花秦权壶

  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惠逸公

  清雍正至道光年间人。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孟臣制品浑朴精巧俱备,逸公则长於工巧,而浑朴不远。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沈著。其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

  


  清 惠逸公 朱泥壶

  


  清 惠逸公朱泥虚扁壶

  


  惠逸公 朱泥神灯壶

  杨彭年

  字二泉,号大鹏,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原籍浙江桐乡。善制茗壶,造型浑朴雅致,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他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陈曼生宰溧阳,闻其名,致之,嘱为制壶。曼生自出新意,造仿古式,镌书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所作,其壶底有“二泉”两字。故曼生壶多半出自陈曼生、杨彭年之手(见《宜兴陶器概要》)。

  


  杨彭年 井栏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紫泥觚棱壶

  


  清中期 杨彭年摹古石泉品定制紫砂合欢壶

  


  清中期·胡小山制杨彭年刻段泥扁圆壶

  


  清中期 杨彭年 三足炉鼎壶

  


  清道光 杨彭年款包锡紫砂梅花壶

  


  清嘉庆 杨彭年 锡包壶

  杨凤年

  字玉禽,亦称杨氏,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年-1850年)人,系杨彭年之妹,为紫砂工艺史上最早的女名家。制品构思丰富,浮雕精美,其成就可与杨彭年媲美。其代表作“竹段壶”、“风卷葵壶”,形态通真,工艺精巧,均藏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清嘉庆 杨凤年制 风卷葵

  华荫棠于1982年赠予宜兴陶瓷博物馆

  冯彩霞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宜兴人。是继杨凤年后又一位杰出的紫砂女名家。善制工夫壶,大者拳头,小如鸡蛋,指纹腠理隐现,尤为夺目。她曾应邀到广东南海伍元华家制壶,伍氏的“万松园壶”和“听海山馆壶”均是其代表作品。彩霞之书颇有欧阳询之韵,所镌款字精巧有致。

  


  清 冯彩霞制子冶铭梅花壶 永康制造具轮珠铺砂壶

  


  清道光 冯彩霞款 水平朱泥壶

  


  清嘉庆道光 冯彩霞制掇球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著名制壶人
清代紫砂大师都有哪些惊世之作?
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4)
清中期 :紫砂四大家!
怀古 | 历史上的紫砂壶贤(清代篇)
杨彭年紫砂壶近期的拍卖价位是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