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朱清时修炼真气?

去年6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报告厅作了“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演讲,讲述了“如何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准确地讲述真气和经络”,并认为“中医的真气和经络是可能存在的”。这场讲座的海报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一片哗然,甚至在某网络问答平台上引发了“真伪科学之争”。

朱清时院士在讲座中提到“麦克斯韦妖”,朱清时院士说:真气就是为生命把门的麦克斯韦妖。

先说一下这个麦克斯韦妖。1871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设计的一个头脑实验—麦克斯韦妖。他假设了一个密闭的容器,由一个没有摩擦力的隔板分成AB两部分,隔板上有个由妖魔控制的阀门。起初两侧温度相同,当高速分子由A向B运动或慢速分子由B向A运动时,妖魔就打开阀门令其通过,反之,当高速分子由B向A运动或慢速分子由A向B运动时,妖魔就关闭阀门。久而久之,高速分子都跑到了B区,慢速分子都跑到了A区,于是这个封闭系统的有序性大大增加,而熵就大大减少了。这只想象中的妖魔打破了“封闭系统的熵只能增加”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若它真的存在,那我们就可以利用温差对外做功了,科学界将这类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过,后来的科学家发现,即使找到了“麦克斯韦妖”,但无一例外的这个封闭系统都参与了与外界的能量交换。也就是说在更广义上,还是摆脱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L.布里渊(L.Brillouin)1956年发表《科学与信息论》专著,从热力学和生命等许多方面探讨信息论,把热力学熵与信息熵直接联系起来:由于容器是密闭的孤立系统,妖处于绝对黑体中,它是不可能看清任何东西的,当然也就无法分辨分子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系统只能继续处于原来的平衡态中。除非外面提供光亮,它才有可能看清楚并正确控制阀门,从而增加系统的有序性并使熵减少,即熵减过程必须伴随着能量的消耗。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生命即复制和演变。在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中,“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现在看,生命的关键要素就是具有麦克斯韦妖的能力,那么生命是如何具有这个能力的呢?

1871年,达尔文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生命最早很可能在一个热的小的池子里面。”后来,这个“热的小池子”被称做“原始汤”。科学家们发现,海底热液带出大量硫化物,遇水冷却后形成巨大的“黑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黑烟囱喷出的矿液温度可高达350℃,并含有CH4、CN等有机分子,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如此环境可以满足各类化学反应,有利于原始生命的生存。而最近的科学家发现,极早期的“原始汤”可能并不是海底,而就是大陆表面中的水塘。另外实际上太空中或者其他星球上可能也有产生生命的高分子物质。

RNA世界假说认为,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分子以RNA的形式先出现,之后才是DNA;早期的RNA分子同时拥有遗传信息的储存功能(如同当今的DNA一样)和催化能力(如同当今的蛋白质一般),支持了早期的细胞或前细胞生命的运作。

最原始的RNA可能是率先具有麦克斯韦妖的物质,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RNA成为地球上形成所有生命的首个自复制分子的可靠证据。德国慕尼黑大学一支化学家研究小组最新研究表明,膘嘌呤和鸟嘌呤很容易合成,证实RNA分子可以作为地球生命的起源物质。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多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与RNA分子的形成密不可分,因为RNA分子可以存储信息,并且作为一种催化剂。研究小组研究表明,一种叫做甲酰胺基嘧啶(formamidopyrimidine)的分子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嘌呤,他们发现在胺中添加酸可促使形成嘌呤,同时它很容易结合甲酸。近期研究显示彗星上存在着大量甲酸,这意味着如果彗星碰撞在行星上,在特定条件下很可能与嘌呤结合在一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结合形成糖类物质,形成大量的嘌呤,其中包括腺嘌呤和鸟嘌呤,它们是形成RNA分子的必需成分,为早期地球孕育生物体提供基础条件。

那么,最早的生命是如何具有麦克斯韦妖的能力的呢?

具有麦克斯韦妖能力关键是两个要素:信息和能量。很早期的无机物中产生了能够复制的酶,这种复制酶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子。RNA中可能存在“游离态量子比特”,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的作用就相当于麦克斯韦妖,它们可以通过感应与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再到量子退相干(等同于量子塌缩),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

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游离态量子比特和其他微观量子(如光量子)从相干到退相干,获取了信息,这就是最原始意识的本源。

我将意识定义为通过量子塌缩获取的信息,其实彭罗斯关于意识的客观还原假说也就是这样认为的。可以认为,这是意识的最基本的产生机制和原理。

我们人类复杂的意识就是这种最原始意识进化而来。游离态量子比特如同计算机中的随机存储器,它和其他量子比特纠缠的时间持续非常短,这时地球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命中出现了与其他量子比特(如外部光量子,当然也包括内部其他量子)纠缠时间较长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持续时间到达一个临界点以后,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突变,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

人类意识是海量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一个纠缠网络,这个纠缠网络每塌缩一次,形成一次意识,不断塌缩形成意识流。意识流包括了感应外部的光量子等形成的信息,也包括了感应早已成为记忆量子而形成的信息。

意识流的产生,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观念的诞生,是人类认知产生的根源。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能力之下产生的。可以认为,人类进化出自我意识是一种意识量子的群体性“病态”信息。

人类认知是海量游离态量子比特系统性的结果,更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系统性作用的结果,人类认知的特征就是意识的结构化处理,产生了纯抽象信息(现实中感应不到的信息),以及通过纯抽象信息通过结构化(特别指出:结构化本身是经验共识)构建的,逻辑、联想等等各种模式也就出现了。

自我意识的出现,观念的诞生,最先出现的,是存储信息和外部感应信息的重合误判,这时会将外部物体视为与自我同类的“万物有灵感”,3-5岁小孩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将洋娃娃、一草一木都认为是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可以认为人的意识的发育发展是整个人类意识进化的浓缩版。


朱清时自从卸任校长,就有了一股浓厚的民科气。可以确凿的说,真气是不存在的,其本质核心是一种超自然,是神学的现代版。在21世纪,非要把真气强加在中医身上,是对中医的伤害。中医处于科学化的历史关键时期,往前一步,可以去除糟粕获得新时代的发展,往后一步,就会沉沦为伪科学。否认真气与中医的联系,不仅仅是科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医界很多德高望重的学者的心声。鲁迅先生在《科学与鬼话》中说:“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 其中最巧妙的是捣乱。先把科学东扯西拉,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长期鼓吹“量子佛学”、“物理学步入禅境”的朱清时大抵就是这类说鬼话做鬼事的人,尽管他顶着一个中科大前校长的帽子。

【首要说明,我是实践的练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气功的,具体情况见我另一条头条问答。】

真气是不存在的,人体的生理结构不可能产生所谓的“外气”或者“真气”。外气论者坚持说气功师可以内气外放,可以发“外气”治病,坚持说外气是物质性的,是什么“微粒流”,“红外辐射”,“电磁波”,“静电增量信号”,“低频磁信号”,“带功报告”的现场有“气场”等。如果对医学和人体生理学有基本了解又具有起码的科学态度的人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些胡编滥造的,所以医学界绝大多数人自始至终不相信有外气,因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几千万年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早已高度分化,结构与功能完整统一,分工明确具体。生理学家和医学家十分清楚:人体不可能产生人体科学者们所说的“内气”和“外气”。生理学和医学研究早有定论,人体的一些器官如肌肉、心脏在活动时可以记录到生物电变化,大脑皮层可以记录到自发和诱发的电变化,但这些电活动的电压极低,只有几微伏或毫伏,而且只有紧密接触皮肤或以电极针刺入体内方可导引出来,离开皮肤就很难测得。肌电、心电、脑电活动绝不是人体科学者们所说的“内气”和“外气”。前上海气功疗养所所长陈涛说:如果把气功疗法这个“气”硬说成是天地的玄气在人体内起作用,那就无法从神秘的外衣中解脱出来。李方知先生说:“常常有人顾名思义地把气功理解为练气,于是专在‘气’上用功夫,以致发生了各种流弊。”(转引自张洪林《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6.第8-9页)。

“阴阳五行”理论是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当时的哲学来整理中医实践成果的一种理论”。两千年前讲阴阳五行是先进的。两千年后我们还讲阴阳五行,再过两千年我们还讲阴阳五行吗?历史上,中医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没有突破阴阳五行的大框架。现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无论从哲学上还是从科学上,都有许多发展。我们应该吸取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我希望中医界能够有一批专家像汉代著《内经》一样,借助现代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成果,使中医理论有个根本突破。

儒学泰斗李申批评朱清时把真气与中医绑架:

中医这块领域目前想占领的人很多,各种各样的思潮都有。我们近二十多年的特异功能热,与中医也有一定关系。

《内经》排斥鬼神说,应该发扬光大。但是魏晋以后,鬼神说又侵入医学。咒禁等方术治病得到了正式承认。直到明清时代,许多医家仍然承认鬼神说和巫术在医疗中的合法地位。后来被排斥出了医学,但是要警惕它的回潮。如果中医和巫术再混到一起,那就是自毁形象,自毁前途。

近年来有一个中医和《周易》的问题。明代张介宾讲“医易同源”。有些人就讲成“医源于易”。并且上溯到孙思邈,说孙思邈说了,欲为大医,必懂《周易》。但是孙思邈这句话,在“周易”二字之前,还有“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二字之后,还有“六壬”。这些多是巫术,不可接纳进医学。

朱院士把西方的方法归结为实证+分析、推理,认为这种方法的基础是还原论,是一种简单化的方法。比如实验就是简单化。结果是“把复杂事物简化至几个定理、几个公式,最后用这些定理和公式推理出整个系统。”然而朱院士所谈的西方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都是个复杂系统。但朱院士却把它们都简化为几个概念。所以我认为,朱院士是用了西方科学的方法来批评西方科学的方法(当然,都是朱院士自己概括的西方科学的方法)。这是其一。

其二,我认为朱院士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几乎都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认为中国的认知方法是“经验+直觉”,是以“直觉、顿悟为主要的认知基础”。并称之为“直觉认知法”。这也是朱院士把中国古代认知方法这个复杂事物加以简化的结果。并且顿悟是佛教专有的词语,其对象是佛说的真理,这和科学所要认知的客观物质世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据说门得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他在梦中“顿悟”出来的。但是,中国的高僧尽管是讲顿悟的高手,却没有一个能顿悟出元素周期表来。

依靠直觉、顿悟,只能是一人一样。甚至一人就有几个样。这是不是中国古代科学主要的认知方法?值得怀疑。至少我直觉、顿悟出来的,和朱院士就不一样。

朱院士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气”,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鄙人写过一点关于气的书,朋友们也写过一些关于气的书。中国哲学,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讲气。至于是否弄清楚,暂且不论。但朱院士说,“气实际上是大量细胞和器官相互配合和集体组装形成的一种态势”,却完全是瞎掰,不可相信。


他修炼真气当然是伪科学了!

作为一个中科院院士,一会儿宣扬所谓量子佛学,一会儿又来修炼道家的真气!他到底要干什么,怎么感觉他对各个学科都那么了解,什么学科都能成为高手呢?但是,显然这是一种假象。他只是一个化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的名头他配不上,佛学家、道学家更是不可能!

因此,只能说他天天这样是实在是看不懂。而所谓真气,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况且,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枪弹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真气挡不住子弹。也知道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知道科学和技术全面落后不怕,怕就是不承认自己的落后。只要承认了,那么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可以实现。现在我们正在飞速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就是基于这一点。

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宣扬落后的封建糟粕,否认现代科学技术,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从张君劢和丁文江的“科玄之争”到钱学森的“人体科学”,乃至于朱清时在讲演中“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这一百年来,人们对于“科学”和“玄学”的讨论,从未停息。

鉴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当前学术界的现状,生命学创立人潘麟先生正式提出了“生命科学”这一概念,简称为“生命学”。潘麟先生认为,根据人类认知对象的不同,我们总结出三类认识:人对自然的认识、人对社会的认识和人对自身的认识。潘麟先生的观点,其大旨如下:

人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出各门自然科学;人对社会的认识,发展出各门社会科学;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出生命科学。

所谓自然科学,即对自然界、物质、物理之间的关系与规则等进行探索的科学体系,例如物理、化学、数学等;

所谓社会科学,即对社会规律、法则和演化历程等进行探索的科学体系,例如政治学、经济学等;

所谓生命科学,是一门以探索人(同时也包括一切生物在内)的身心结构和属性,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而达到全面解放(即获得终极开悟和彻底地实现其内在自由)的科学,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审美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等生命科学体系,以及生命医学、生命潜能学、养生学、生命美学、生命教育学、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与科学群。——摘自潘麟《以心传心》

包括儒、佛、道、瑜伽等皆属于生命科学之范畴。

近些年,国内也有“生命科学”的提法,很多高校都有“生命科学学院”,它们的“生命科学”大多来源于之前的“生物学”,研究的是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说到底依然是自然科学,并非潘麟先生所言之“生命科学”。

由此可见,“科玄之争”,是自然科学和玄学之间的争论,因两者研究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科玄之争”,争来争去,争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用自然科学去研究、讨论自然科学领域的对象,毫无问题;用社会科学去研究、讨论社会科学领域的对象,毫无问题;用生命科学去研究、讨论生命科学的领域和对象,毫无问题。不宜跨界讨论,所讨论的对象牛头不对马嘴,容易造成混乱。恒河有恒河的美,长江有长江的美,各美其美,岂不好哉。

实际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可以促进人类外在的解放,属于经验智慧的领域。所谓经验智慧,是我们的主体意识借助感官对外界(即客体)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知识,称为经验知识、逻辑知识和科技知识。生命科学可以促进人类内在的解放,属于先验智慧的成果。所谓先验智慧,是不用借助感官对外界产生认识,是以直觉的方式对事物作出理解。以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代表的“经验智慧”(亦即“科学”)和以东方文化为代表的“先验智慧”(或曰“玄学”),此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方可共同造福人类。

综上所述,科学并非万能,玄学也非一无是处。用自然科学去解释自然科学的问题,用佛学去解释佛学的问题,科玄之争的出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要走错门。


相信朱教授一定是在对自身的身体探索上感悟到了一些什么,这个凡是对科学进行探索研究,以及对自身的身体本身进行探索研究的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受。那么真气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完全可以用我们对宇宙探索中的物理理论来解释。

我们现在已知的经络,任督二脉、大小周天运行,这个可以在打坐入静、感悟真气这一过程中而感受到。 所谓大小周天就是当打坐入静到一定阶段,会感受到自身体内有一股能量在以一定的规律性做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大小周天。这个对于每一个练功到一定层次的人应该都可以感受到。

而流动在其中的真气是什么呢?他们就像我们这个宇宙中形成我们太阳系的星际尘埃以及分子气体。当他们没有凝聚时,在我们身体这个宇宙中,他们是那么微小,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而当我们练功时,其实是我们意念这个生物磁场力对那片尘埃云施加了外力,而使他们逐渐凝聚蹋缩,最终形成了类似于我们太阳系中太阳这样的我们能够感受到的真气。真气,我们之所以能够感悟到,这就好像太阳星云凝聚蹋缩以后发生了核聚变,从而点燃成为太阳。真气就是一股蹋缩后点燃的能量,因此而被我们感知到。

那么大家会说,蹋缩后发生核聚变怎么没有将我们人体毁灭。这是因为他只是我们人体这个宇宙的反应,相对于我们所处的宇宙他是另一个微型宇宙。这正像古人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对我们这样巨型的生物,体内的所有星辰变化都不算什么,我们就是他们的宇宙,就是他们的上帝。可以左右它们的运行。

那么,来看看我们太阳系形成的模拟过程吧。相信我们感知到的真气也有类似的形成过程。



终于有一位够“重量级”的院士,给传统学术“平反辩护”拨乱反正,朱院士是大境界!这是古代生命科学绝佳的“出场亮相”方式!

当西方一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华夏科技史醉心于丹道学术,甚至认为是中国科学源头活水时,民国一些中了“西方中心主义”殖民木马病毒的一杆子学者,污蔑、否定、抛弃了中华文化之根“易道文明”,当时就有“科玄之争”,导致华夏文明“百年断层”!如夏虫陷于时也,井蛙拘于墟也!

现在正值,西方黑科技把人类唯有的地球生态文明,糟蹋得不成样子之时,是华夏易道文明造福人类之机遇。而我们的易道内丹文化仍被污化误解,还没有“解禁”。越是半成品的科学教徒,越是“不宽容”,没有动态开放、兼容并包的胸襟,把科学也包装成了打击他人的“一神教”,教条、狭隘、嫉邪、偏执、原教旨,这根本就违反“科学精神”,不利本土学术的发展繁荣。也可能因为如此,国外的道教研讨学术活动基本不邀请大陆学者。

另外,对于“真气”“气脉”的觉解体悟,我认为应放到传统的易道内丹大系统语境里解读,不能混同于“某物”或“神奇粒子”,用物理化学的“朴散真离”后的方式“把捉”,就像失水之“死鱼”,要在深渊方能“有龙则灵”!一句话,要用我们自己的术语讲好中国的“本土学术”。说到这里,有人反对未尝不是一种对“大道”的守藏呢?《道德经》有言“不笑不足以为道!”总比不懂乱讲好些。这里,为华夏文明争话语权,提供一些见解!不懂少喷!

乐活一家之言!共勉!


借此问题,谈谈我对朱清时的质疑。

朱清时院士把哲学上的“世界观”直接等同于科学上的“理论”,因为他(还有其他很多人)只知道二者都是对世界的阐释,却看不到本质区别。

科学探索未知时要求可证伪性,而哲学家浮想联翩说出笼统的话,只能叫“世界观”,而不是“世界理论”。观者何人?人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科学家也推翻不了一个经受住证伪考验的科学理论,比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来后,经典力学并没有因此被踢出科学的殿堂,只是加个适用范围进行修正。更何况,哲学还要基于科学,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离不开细胞学说、能量不灭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不是现代进化论,抓住达尔文认知局限批判进化论可不是正确态度)。不然,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一定形成“哲学”。

朱清时化学厉害,但对于量子力学却是门外汉,至少,他将“测不准原则”作为消极的“空”、“虚妄”之借口。

我们能否预测得一杯咖啡在t时刻的温度?有人说:有室温,咖啡温度、体积,比热容等数据不就可以绘制函数了?但是,你的测量行为多多少少都影响到了咖啡,能测准吗?这杯咖啡的比热容、这屋空气的比热容,又从何而来?故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正确预测。咦?谁在诵着:“一切皆虚妄”?然而科学家说,准确乃至精确预测还是很简单的,精确到1℃易如反掌!佛徒是不是以为,下一秒-1000℃(有科学常识的人应该懂我为什么取这个数值😏)都有可能?

把世界观与理论混为一谈,也导致了他所谓的“真气研究”依赖于主观感觉而不符合科学实验的原则。如果他能用仪器观察与科学实验证明真气的存在与作用,那么科学界并不会排斥之,而是大加赞赏。

他最近文章中有:

“有人会说,科学家发现的自然规律是与人的意识无关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些规律本质上都是人的心智图像。而且,为了发现这些规律我们又不能不假设科学家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他们必须能明辨是非,而不只是一种机械的存在。”

亦可知道他对科学的认知有偏颇,将“测不准原则”曲解为“不可知论”进而遁入虚妄的空门,应该是学佛法导致的。

同为看待世界,“世界观”≠“世界理论”。


“道可道,非常道”。其实非常简单的。古人虽然避讳一些东西,但是写书不是为了卖弄神秘,而是为了让别人学的明白,越清楚越好的。

“道,可以说,但又不是说出来的那回事。”

举个例子吧,你没有吃过糖,说甜,你永远只能够去用脑袋根据已有的味觉的感受去想,但是永远都不知道甜是什么感受。

道,也是如此。

现代学者,都是用脑袋去研究传统道学的东西。脑袋只是整个身体的一小部分而已。脑袋里面,只有想法和记忆,没有感受。而传统道家的修法,核心在感受。

用脑袋去学习,只能够算是广闻博闻,只能够算是学道,只在道的外围打转转,永远不入道悟道的。

如果你真的掌握了,那么你就会发生变化,简单的来说,精气神要变化,人要饱满,一去健康的。

你自己都不健康,让人家怎么相信你研究的东西?门面都不行,这不是打脸道家修真,是打脸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牛逼,你咋这么差?

他只是一位没有入门的学者,一位以现代知识,用脑袋研究道家东西的学者。

就连南怀瑾终其一生,都没有碰着道家最根本的修法,都尚未触碰到道家的核心。

道家讲术实修实证,是很务实的。从解决当下的问题开始的,最基本的,就是身体健康。

健康是有层次标准的。

精气神饱满,“天圆地方”是起码的。

道家讲修先天与后天,先天耳朵要饱满,眼睛不能有眼袋,有眼袋是肾虚,肾虚就是先天没有修好(上眼袋肾阴虚,下眼袋肾阳虚);

后天在脾胃,在脸上为“地仓”个嘴唇。“地仓”是两腮。嘴唇饱满,嘴角自然微微上翘,两腮饱满,是脾胃好,也就是后天好。还有一个体现就是鼻头饱满。

高层次是修心性。心,为群主之官,其华在面,就是苹果机的位置。心相对肝肾和脾胃来说,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苹果机能够起来的,都是真正实力派的高人。

……

这是一些是否入门的简单判断标准。

愿大家能够清楚,求道路上少被忽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念的起源:从系统相变新解基因信息到人类认知,看下一种智慧
是宇宙创造了灵魂吗?灵魂创造了人?
再从朱清时院士提过的“麦克斯韦妖”,谈意识产生的根源
从朱清时院士关于意识产生于波函数坍缩再谈双缝干涉实验
朱清时院士:真气与科学
关于朱清时院士在北中医的讲座《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