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肉体的无限堕落毁亡与精神世界的再度重生

导语:

社会是一架滚滚向前的马车,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化的状态,变革一直是每个国家所绕不开的经历,变革意味着不仅仅是从社会统治者层面发生变化,甚至包括社会根本性质的变化与重塑。十七至十九世纪,对于世界来说,处于一场变革的巨大风暴之中,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国开始兴起,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资本主义变革。

从英国光荣革命到法国巴黎公社运动,世界各国先后爆发资本主义革命,其他国家例如俄国,因为远离资本主义革命爆发中心,加上国内封建势力强大,沙皇政府的统治根深蒂固。同时沙皇政府加强了对国内思想的控制,使得从西欧传播过来的资本主义思想难以大范围传播。

但是世界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俄国为了生存,必然要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因此原有的社会政治制度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国内的有识之士也要求沙皇政府做出变革,以求跟上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强国的步伐。十九世纪的俄国是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俄国各地革命运动频发,倡导推翻农奴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家,也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传播解放思想,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民起来反抗。

独特的俄国

说起俄国,我们会发现,俄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俄国横跨亚欧大陆,即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也吸收了来自西方的文化理念,因此,在俄国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欧洲和亚洲两种观念之间的平衡与再融合。俄国的文化背景是深厚渊源的,在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根本下,融合了东方文化。在俄国奉行的是集体主义,这是与欧洲相去甚远的理念,西方非常喜欢个人主义,但在俄国,个人主义是受到鄙视的。

彼德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俄国,平均主义大行其道,对于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来说,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极度厌恶西方的个人主义。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俄国社会的基层,在俄国的农村中,要求村民之间达到经济的平均,他们认为经济的平均远远重要个人主义。同时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俄国人更加看重情理而不是法理。俄国文学家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找寻建立公正社会的方法,以此来改变沙皇政府统治下的黑暗。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另外,我们会发现,在俄国文学中,宗教的成分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宗教救赎的描述非常多,其实这主要是源于俄国人对东正教的狂热信仰,几乎所有的俄国人都是宗教的信徒,向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早年间也是东正教的信徒。

东正教非常重视忏悔意识,推崇圣母玛利亚,这种祈祷忏悔的意识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天主教与清教。因此这一传统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家的创作,才他们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倡导献身和自愿受苦的伟大精神。

伏尔加河边的纤夫

而且十九世纪伴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爆发,文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名家众多,名作频出,深刻而全面的批判了封建制度的弊端与黑暗,极力倡导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举行资本主义革命。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尤其是当时农奴制的弊端以及对广大人民的残害。

同时也在找寻新的出路,来解放民众,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解放,更是灵魂的重新洗涤,这些作品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果戈里的《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在这里主要看《复活》所映照的俄国社会。

俄国的镜子

不去认识托尔斯泰,便不能真实的认识到十九世纪的俄国现状,以及那个处于巨变的俄国。托尔斯泰如同一面镜子,将俄国的所有丑陋不堪全部照了出来。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其不幸的是,早年父母便已经去世。在托尔斯泰长大考入大学之后,托尔斯泰不爱学习,他迷恋于社交活动。但是喜爱哲学,尤其是卢梭的哲学思想。卢梭的哲学思想对托尔斯泰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他之后的创作中,经常会看到人文主义的影子。

年轻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开始进入创作的高峰之后。加上托尔斯泰曾经在自己的农庄进行过农奴制改革,虽然最后被政府阻止了但是这件事,也是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以及政府的反对以及腐朽。因此在之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表现出反抗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的思想。

耕种中的托尔斯泰

其实纵观托尔斯泰一生,他的一生是一种忏悔的人生,年轻的托尔斯泰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贵公子,他像大多数贵族一样,生活放荡,留恋于各个社交场所。就如同他自己笔下的聂赫留朵夫。直到托尔斯泰参军之后,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托尔斯泰的思想可以说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变化。他开始怀疑沙皇政府统治的合理性,他看到了农奴制下生活贫困的下层农民。

晚年创作中的托尔斯泰

因此之后的托尔斯泰开始清算自己荒淫无度的过去,他甚至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公然反抗政府,表现出反对的态度。大量的要求解放人性的作品的问世,使得托尔斯泰的声望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跟随着他的脚步。

他选择将自己农庄的土地分发给农民,他不再是一个贵族,过着平民化的生活,开始关心底层农民的困苦,并为他们解决。这样对于自己的忏悔,托尔斯泰究其一生都在进行着,晚年因为对自己的怀疑以及忏悔,多次离家出走了,最终也是在离家出走的途中离世。

《复活》

而这一忏悔意识直接影响他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从《一个地主的早晨》,再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至于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都有着明显的忏悔意识。塑造了众多的为自己所作所为忏悔的贵族形象如涅赫留朵夫、安德烈等,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托尔斯泰明显的忏悔情绪。

精神的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是托尔斯泰一生探索以及思想的总结之作,是俄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批评的高峰。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极大的冲击了俄国农村的发展,造成了大范围的饥荒,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样的场景使得托尔斯泰更加关心农民的生存与困苦。并且亲自参加过城市的救灾,深刻的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现状,这件事之后,极大的刺激了托尔斯泰,同时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在农民流离失所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灾难发生的根本是土地私有制。

同时对于托尔斯泰个人来说,在经历的长达半生的创作以及探索过程中,他逐渐看清了沙皇反对政府的腐败与反动。而且托尔斯泰观察社会的角度也有一个审查者逐渐变为农民的角度,这使得托尔斯泰的作品更具批判性与深刻的揭露性。他开始代表农民阶级发言,未他们追求权益,推翻农奴制以及土地私有制,来解放农民。

玛斯洛娃

而《复活》主要讲述了农奴之女玛斯洛娃和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的故事。聂赫留朵夫在早年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有识之士,并且与姑妈家的婢女发生了关系,但是自己却走了。而婢女玛斯洛娃却因不检点被赶了出来,之后为了生计做了妓女。而聂赫留朵夫也在社会的腐蚀下,丧失了当初的热情,成立当初他最厌恶的人,夜夜笙歌。直到与玛斯洛娃在法庭上再次相见,彻底唤醒了聂赫留朵夫内心最真诚的一面,他决定跟随玛斯洛娃一同前往西伯利亚服刑,来为自己赎罪。

聂赫留朵夫

作品采用旅行的方式展开叙述,这场前往西伯利亚的服刑旅程,其实也是聂赫留朵夫与玛斯洛娃二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逐渐精神世界重生的过程。一个是聂赫留朵夫终于从曾经那种糜烂的生活中醒悟过来,一路上他目睹了农奴制下的农民的苦难以及不易,他开始厌恶贵族生活,最终加入了反抗农奴制以及沙皇的队伍中,并且与革命者成为好友加入其中。这是聂赫留朵夫最终的精神升华以及醒悟。

《复活》人物关系图

另一方面便是玛斯洛娃,玛斯洛娃的堕落来自身体的堕落,曾经她纯洁、善良,但是的黑暗的社会,无奈的人生,使他不得一步步让自己堕落。这一切不是玛斯洛娃的错,而是社会的压迫,人性的泯灭。但是我们也要发现,其实玛斯洛娃的内心还是善良鞥多纯洁的,知识没有被唤醒罢了。伴随则会聂赫留朵夫的忏悔,玛斯洛娃的善良被唤醒,她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并且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总结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托尔斯泰式的救赎,乃是一种宗教救赎,这不仅仅是托尔斯泰,而是俄国众多作家的共性。托尔斯泰对俄国的挖掘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彻底的,从农奴制到土地私有,托尔斯泰越来越认识到进行变革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更加侧重从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方法便是忏悔。托尔斯泰认为人在失足之后仍可以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重新唤醒心中的善良。每一个都是具有神性与兽性的,一旦放纵自己,便会堕入深渊;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善良内心重新唤醒,便有机会重新'复活'。

但是,托尔斯泰这种幻想是不切实际的,在这样一个充满恶的世界中,依托自我救赎是不可能的,精神自我解脱与救赎的前提是物质方面的解脱以及完善,只有是俄国数百万农民解放,摆脱贫困、饥饿、寒冷、压迫,才可以去谈精神的解放。而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之一一个,那便是革命,斗争,只有正真的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将民众从深渊之中解救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救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复活》中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和历史背景
清醒孤独痛苦的托尔斯泰(长江石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巨著
教案:《复活》(节选)
《复活》:托尔斯泰的道德忏悔和精神遗嘱
文学园地 文学名著 《复活》简答题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