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语文本色?将“读”进行到底

还原语文本色 将“读”进行到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说过:“语文味在哪里?在朗读里。”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文章的情感不是老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受到熏陶。

加强范读 感染学生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完美的偶像。”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内涵。在《给予树》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中,我便用了范读。课堂上,我用美好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为学生感悟文章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读代析 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不能把阅读教学简单地当做理解课,不该让机械的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充塞课堂、霸占课堂,应引导学生将“读”进行到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并抓住重点词句拓展开来,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字的妙用时,我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换一换:“抽”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作者为什么用“抽”而不用“长”?通过反复地朗读、感悟,学生体会到“抽出”把枝条快速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课外延续 拓展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数量上的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三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应利用一切有利契机鼓励学生多读书,开阔视野。如《孔子拜师》一文,在学生已经通过多种读,对文章有了较深的感悟后,我引导学生共同朗读孔子名言,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记录孔子言行的书——《论语》。这样,学生不但对文章的感悟有了进一步延续,而且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也更感兴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的思考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 邢秀凤
别来虚的,用最朴实的方法也能上好课——特级教师黄厚江视频案例课来咯,不看可惜!| 课堂录...
重视朗读,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
简约中求本色: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