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北方人这么爱吃面,因为我们是被小麦选中的人

话说在大概一周之前,我有个朋友因公出差去了一次西安,回来之后嚷嚷着一定要去吃面,问他为啥,他和我说:在西安,随便哪一家面馆里出售的面都没有重复的。

我当时的反应是:


想了半天我也没想明白,面的做法能有多新奇?于是我试着去查了下,然后跪倒在了地上…


如果我也能有这么多选择的话,我也愿意天天吃面啊!光是一个小麦就能衍生出这么多种做法,中国人“吃货”的口碑真是一点不虚,都是一口一口扎扎实实吃出来的。

不过想想也能说的通,小麦传入中国以后都有 4000 年以上的历史了,用 4000 年时间学会做面的技巧,没有哪里不对啊!

等等,小麦是外来食物?

埃及发现收割小麦的壁画

科研人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伊朗一些古老农业村庄的遗址中发现了小麦种植的痕迹,原本是要继续发掘和研究的,但 1979 年伊朗国内爆发了革命,西方考古学家的工作也只好被迫终止了。

伊朗的研究被耽搁后,考古学家们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肥沃月湾的西部延展区,也就是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和土耳其,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对西方考古学家更友好。


到 2013 年,他们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的一些地区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农业村落。考古学家用放射性碳测年法分析了最早的种植植物物种的年代,结果显示,包括小麦在内的这些物种出现于 1.05 万年前。

在大约 4000 年前,小麦传入了我国。据考古发掘,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小麦,距今 4000 年以上。其它如甘肃民乐、云南剑川和安徽亳县等地,也发现了 3000 到 4000 年前的炭化小麦。

西方人吃面包其实是自有国情在此……

在我国小麦被做成了各种面条,在西方却被做成了各种面包。

西方做面包的历史可比小麦被人类种植的时间久远多了。在 3 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做面包了,不过那时候人们做出来的面包只是发酵的粮食饼,原料可以是任何谷物。直到小麦传入西方,面包的原料才被慢慢替换成了现在的小麦面粉,然而那时的面包还是和我们印象中的面包差的很远。

古罗马的面包是带着酒味的。

当时发酵技术和现在的有点不一样,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是这么说的:高卢人和伊比利亚人用啤酒上撇下的泡沫和面,做成“比其他地方更清淡的面包”。在一些产葡萄酒多于啤酒的地方,人们用葡萄榨汁过滤出的残渣混合面粉,或者直接把麸皮浸在葡萄酒里制造酵母。

我们现在号召健康饮食会主动选择全麦面包,而在公元前 4 世纪的喜剧作家 Diphilus 口中却是:“小麦面包处处比大麦好,又营养,又好消化,怎么吃都好极了。”当时面粉的优劣以筛过的精粉为最优,普通较粗的小麦粉次之,没脱净的全麦面包为最差。

西方人民选择做面包除了习惯之外和小麦的品质也有很大的联系,有人做了张图来说明面粉对人们选择食物的影响。


欧洲小麦种植区域比我国纬度高,经过长期栽培选择,强筋小麦品种资源和栽培面积多于我国是自然而然的。

即使这样,中世纪面包的硬度还是没法满足市民的要求。那段时间面包对他们来说不但是食物,而且是餐具!温饱以上的家庭会准备干面包当成餐盘,每人拿一块在面包吸收食物的汤汁之后就可以随菜吃掉,直到 15 世纪出现了木质餐盘之后才替代了干面包。

庞贝古城里发现的面包

当然歪果仁其实也不是只有面包,意大利人也会吃面条和饺子,也有传言说意大利面是被马可波罗带回去的,这也算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了。根据十二世纪的《罗吉尔之书(Tabula Rogeriana)》的记载,意大利面食当时已流行于西西里岛,而传说带着面回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 1275 年左右才抵达中国元大都见到元世祖忽必烈,这比西西里岛的面食记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意大利饺子和中国饺子的关系就更远了,非要说的话这俩和印第安人与印度人的关系差不多,虽然名字都带了个“饺”字,但制作和料理方法完全就是两种食物。你要说他们是受到了中国饺子的启发也不是不行,毕竟欧洲关于饺子的文字记载在 14 世纪才出现,可能是马可波罗在大元朝吃完饺子只记了个大概,走回家忘了具体做法只好做了一个长相差不多的东西?(误)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我国人民对主食的选择也是分地域的。

面就是生命!

北方人民对面食的热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上车饺子下车面”,“出门饺子回家面”,“上马饺子下马面”,说的就是北方民间出行时的习俗,送行的时候给被送人吃饺子,接风时给被接的人吃面条,这种习俗不但由来已久,并且直到现在还是北方父老乡亲们迎来送往时的一个重要礼节。

麦子这样一个外来物种,却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链条顶端坐的四平八稳,可见其美味程度。


其实在小麦进入中原之前,粟(小米)、黍(黄米)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中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直到入唐以后,粟、黍的地位才开始发生动摇。这在农书中得到反映,在《齐民要术》(成书于 533-544 年之间)所载的各种粮食作物的排序中,谷(粟)列于首位,而大麦、小麦和水、旱稻还排在后面。

到了《四时纂要》(成书于五代末)时就已经看不到这种差别了,有关大小麦的农事活动出现的次数已经是最多的了。麦已取代了粟的地位,成为仅次于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种格局形成之后,就是在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入中国之后也没能撼动。


虽然水稻制成的大米在南方广大地区俘获了无数拥趸,但北方很明显还是面食的主场,原因其实也和历史有点关系…

人们在初次接触面食时,可能会因为体内缺少小麦淀粉消化酶,而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古人将这种症状称为“麦毒”。

麺有热毒者,多是陈裛之色”。麦毒会引起“病狂” ,还会导致一种名为“风壅(yong 一声)”的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因而被视为“杀人之物”。特别是南方,由于霜雪少,种出来的小麦毒性更大,“作麺多食,则中其毒” 。

南方出产的小麦因为环境问题毒性更大,而且南方当时已经有更精细的主食--稻米,就不需要费大劲儿去适应一种全新并可能有毒的食物了。


那时候北方人的吃法是整个小麦扔水里煮,不剥皮称之为“粒食”,不过北方出产的小麦毒性相对小而且很多没引起大规模的恐慌,所以也就逐渐在餐桌上和粟平分秋色,成为了主食之一。直到唐朝,终于被辟谣:“小麦,味甘,微寒、无毒”。

之后北方研究出了小麦要剥壳更好吃,于是就有了面食。面食的流行又促进了面粉加工业的发展,慢慢的整个北方就被面食统治了。

说起来,南方也曾站在历史的岔路口,差一点就被面食统一了。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潮,每次都导致了南方小麦产业的发展。北方移民不仅给南方带来了小麦种子,还带来了小麦的生产技术和麦子的食用习惯。这种情况在南宋初年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方面是“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的江南地区“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另一方面是西北人聚集的临安(今浙江杭州),面食种类不下汴梁。仅蒸制食品就有五十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大学馒头、羊肉馒头、各种馅饼、千层饼、烧饼、春饼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论小麦在古代中国之扩张》

然鹅南方人太喜欢吃米饭了,所以没同化成功,变成了现在这种“南人饭米,北人饭面”隔江而治的现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麦饭”到“馒头”:小麦在中国
曾雄生┃“淘汰”百谷 疾速上位
中国的蒸煮食品与蒸煮食文化
兰台说史·闲话那些“舌尖上的文物”
唐代的面食文化简述
欧美人为什么不吃大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