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应该是儿童医院做得最多的化验,但是由于儿童血常规结果随年龄增长动态变化,而很多血常规的参考值并未根据年龄修正,因此,很多家长看着化验单上高高低低的箭头,非常紧张。

今天,就来教教大家血常规到底应该怎么看。

白细胞

白细胞是存在感染的宝宝血常规化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刚刚生下来的宝宝白细胞计数可达20×109/L,生后数小时逐渐增加,24小时达高峰,至2周左右达12×109/L,并稳定在这个水平至1岁,到学龄期(6岁以上)降至8×109/L左右,成人水平为7×109/L。

需要指出的是,婴儿时期(<1岁),当哭闹、呕吐、进食、肌肉紧张、疼痛、缺氧时,均会出现波动。

白细胞具体还细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还细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医生们会借助白细胞的数值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判断感染的性质。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患儿白细胞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会升高。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30×109/L,抗感染治疗不能下降,还需要排除白血病,需要完善幼稚细胞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

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值会在正常范围或者轻度升高,当然严重病毒感染白细胞可能会低于正常值,白细胞过低时还需要排除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当咳嗽时间长、干咳为主,或者发热时间长,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值不高时,还需要排除非典型病原感染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宝宝是否贫血的指标,初生儿血红蛋白170g/L,后逐渐下降,2~3月龄时降至110g/L以下,早产儿下降更为明显,可下降至70~90g/L,称为生理性贫血。之后维持在110g/L以上,1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小儿贫血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诊断标准的:

出生后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

10天~3个月婴儿血红蛋白<100g>

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

6~14岁血红蛋白<120g>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正常儿童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400×109/L,当血小板低时,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全身可能出现散在的针尖一样的出血点,压之褪色,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降明显时需要应用丙种球蛋白或者激素治疗。

血小板高常见于感染或者川崎病,需警惕血小板聚集导致高凝状态。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升高随着感染的清除会慢慢下降,需要定期复查,川崎病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则往往需要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俗称CRP)是反应炎症程度的指标,由于各地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参考值各异,当CRP升高时需要考虑细菌感染,当然,应激、免疫反应都可以引起CRP升高。

以上便是一张血常规医生最关注的几个指标,当然,判断病情不能完全凭一张化验单,还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主治医师 张鑫

编辑 熊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血常规中这四项,孩子的身体状况早知道!
教你快速看懂孩子血常规报告单,让你不懵圈
如何看验血报告
1分钟教你读懂宝宝的血常规报告,生病高发期必收!
怎么看儿童的血常规?
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别再说你看不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