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研读概况

    一、文献写作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是毛泽东于1937年5月3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这次会议,有苏区、白区和红军代表参加,时称苏区代表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作这样的报告,其主要背景是:

①1935年以来,共产党先后发布了八月宣言、十二月决议、放弃“反蒋”口号、致国民党书、民主共和国决议等一系列庄重承诺,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切都消逝地表明了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的态度和立场。

②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已暴露无疑,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事件上的妥协态度,越发让日本帝国主义有恃无恐,侵略全中国的步伐加快推进,中日矛盾已经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鉴此,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共同抗日,挽救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间。

③共产党内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还不统一,对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还有诸多不明确的问题,需要在全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凝聚党内智慧,以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主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崭新问题。

二、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献的内在逻辑,大致按照三部分展开:首先,分析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以阐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紧迫性;其次,阐述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阐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共产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职责任务。具体论述的方式和内容如下:

(一)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文献开门见山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前提基础。

文献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发展阶段下,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

①由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变为特别突出特别尖锐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

②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

③中日矛盾变动了全国人民大众和共产党的情况和政策。人民更大规模地起来为救亡而斗争。共产党发展了在“九一八”后在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意同我们合作抗日的部分订立抗日协定的政策,成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

④中国军阀割据和军阀内战,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变化。

⑤中日民族矛盾的发展,在政治比重上,降低了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的地位,使它们变为次要和服从的东西。但是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本身依然存在着,并没有减少或消灭。

上述以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两种最剧烈、最基本的矛盾为基本面,对其所衍生的各方面矛盾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刻、准确的分析,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分析透彻、见地深入。也正基于这些分析,文献鉴此而指出,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并十分清晰地指出,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同时,文献强调,这个任务不但必须完成,而且是可能完成的,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在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紧迫性基础上,文献接着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个条件:争取和平。这从“一二九”事件之后到国民党三中全会,这期间共产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争取和平,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这一口号是基本上实现了。

第二个条件:争取民主。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就是争取民主。看不清民主任务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争取民主的努力,我们将不能达到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针对国民党内亲日派的存在而致使政策转变的不彻底线,文献强调指出,这就需要我们和全国人民更大地发展抗日和民主的运动,进一步地批评、推动和督促国民党,团结国民党内的主张和平、民主、抗日的分子,推动动摇犹豫分子,排除亲日分子,才能达到目的

(二)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这是毛选中第一次鲜明论述“民主”和“自由”的问题。当然,这里的民主和自由一定意义上专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民主和自由,而不是指对于个人的民主和自由问题。

这一部分里,文献首先指出,日本为为呼应西方战场,正在用尽一切气力准备一举灭亡中国的条件,指出中国正迫近着判定自己存亡的关头,中国的救亡抗战,必须用跑步的速度去准备。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

在此基础上,文献辩证论述了民主自由与和平、与人民动员、与抗战的关系,指出抗战需要全国的和平与团结,没有民主自由,便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和平,不能增强国内的团结;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人民的动员。强调指出,中国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任务的完成,没有民主是不行的

既如此,文献继而强调,中国必须立即开始实行两方面的民主改革:

第一方面: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

第二方面:是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不能动员人民进入抗战,取得保卫祖国和收复失地的胜利。当前几个月内,全国人民的民主运动,必须争取这一任务的某种最低限度的完成

以上是这部分的核心内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民主自由保证,应该从两个方面争取民主和自由。

文献还论述了破坏民主自由的敌人有哪些;说明解释了共产党在致国民党文电中所作四项保证的原因和目的;向国民党和全国人民说清了共产党是坚决地实行三民主义的态度;以及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时段,红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具体任务等。

(三)我们的领导责任

本节实质,阐述的是共产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好领导作用。文献指出,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文献采取事实胜于雄辩的方法,说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责任,这样论述道:在某种历史环境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就要动摇变节,这一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因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经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文献自信地强调,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务,共产党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

接下来,文献就无产阶级如何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提出四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级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其次,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

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

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

指出,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

最后,文献还对两党合作之后两个政权的斗争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应当如何改变作了明确;对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作了说明;强调在全党中,要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以此克服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并向尾巴主义作斗争,确保执行好党的任务。

三、文献历史意义

这篇文献的历史意义,我理解有三:

①统一全党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受文化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难免会有人认为,“四一二”反革命事件血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本质是不可靠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天然使两者难以形成统一的抗日意志。等等。对于这些模糊认识,需要有权威性阐释说明。此篇文献确系发挥了这种作用。

②凝聚抗日力量。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阐述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聚集全国力量一致抗日,解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特别是在推动建立过程中,共产党及其红军部队,着眼国家大局作出了一些根本性让步。等等。这些举措向全国人民昭示了共产党在抗日问题上的鲜明态度,为共产党赢得了声誉、凝聚起共抗时坚的力量。

③奠定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文献明确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原则有:在“九一八”后在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意同我们合作抗日的部分订立抗日协定的政策;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这些原则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基础,这是此篇文献的重要贡献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抗日战争的感想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因
《矛盾论》精解第二十八章
大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王稼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统战史话(3)•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民主联合战线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