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的妈妈的焦虑,都源于一个问题

National Day

“哇~~”

一听到娃的哭声我就头大,我在卧室看书不到半个小时,一岁四个月的小不点在客厅已经哭了两次了,每次都要我去陪他玩一会儿,才能安抚住。

讲真,当小不点一岁多,刚会走路,也会自己翻书找玩具的时候,我有过一瞬间的放松,我天真的以为老母亲从此以后可以重获自由了。

我没想到的是,他学会走路后,我的时间变得更加不可控:因为不论我躲在家中哪一个角落偷偷“玩手机”(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手机来响应工作),他都可以找到我,并且要抢手机玩儿。时间在我跟娃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快速溜走,想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太难了,焦虑!

这种状态自从有孩子以后就开始了。我看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却依然无法提高效率。我甚至怀疑时间管理就是个伪命题!

直到上周读到《时间管理七堂课》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边学习边实践,竟意外地治好了我的“焦虑症”。



作者/秋叶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你追求的平衡,其实是个陷阱!

这本书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从分析那些影响到我们分配时间的因素入手,比如一开始先讲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让我先做好这三方面准备以后,再来谈日程、效率、外包和碎片时间等管理手段。

我现阶段感觉崩溃的原因是我太想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了。对于一个30岁的职场女性来讲,我还年轻,有成长的空间,工作对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我的孩子才一岁多,我想给他最好的陪伴,我不想错过他的成长。

“时间管理高手,不是追求平衡,而是擅长取舍。为了目标会主动牺牲一段时间内的平衡。”秋叶老师在《时间管理七堂课》的第一章目标管理部分讲的这句话让我瞬间清醒。

生活和工作其实是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人就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中成长的啊。回顾自己的成长,其实我在毕业之后这几年就经历过了一两轮。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来,平衡是短暂的,不平衡才是常态。

在《时间管理七堂课》这本书里,秋叶老师讲了一个人生九宫格的工具。以前在《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里面也接触过,那时候我认为利用九宫格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平衡,但其实九宫格模型是为了让自己明白“取舍”。

下面这张图是我现阶段的九宫格:

从上到下,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我的生活构成比较复杂,必须要“面面俱到”,无法彻底割舍任何一块,只能在时间的分配上做一些取舍。这个阶段我为了学习和工作,是可以暂时牺牲掉家庭、爱好和健康的。

秋叶老师说,衡量你的主要目标是否足够合理的一个标准之一,是看自己每周花在实现目标上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低于5%(大约8个小时),那说明在实现目标上面付出不够。

同样道理,为了学习和工作牺牲家庭,也不意味着完全不管孩子,只不过是从每天实时响应娃的一切需求,转变为只响应娃最核心的、他人不可替代的需求。娃吃饭睡觉很重要,但是完全可以交给父母帮忙,娃的教育很重要,别人帮不了,那就自己来。通过这样的调整,我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就少了,但是陪伴他的质量一点都没有少。

这解决了我焦虑的第一个问题:找到自己人生的阶段性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阶段性的放弃一些生活。

越努力越焦虑?是时候学会精力管理了

有了目标以后,该怎么去实现呢?前面说了那么多感觉还是不够具体。

先来看看我的一天吧。最近一个月因为疫情的关系,在家自我隔离,我每天都是这么过的:

白天感觉精神萎靡,到了晚上开始打鸡血。又或者刚准备干点正事儿,娃就过来纠缠不休。一个星期以后发现,一本书都没有读完,要考试的教材也只复习了两三章。抓狂!

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为自己随时随地都有可以快速进入最佳状态。现实是,要进入工作状态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铺垫,这个过渡期挺浪费时间的,假如这个过程中还被频繁打断的话,高质量的工作状态真的不可能会出现。

要提高效率,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好自己工作状态最好的时间,这个时间越是固定,就越能快速进入状态。

人的身体是有节律的,就是俗话说的生物钟。有规律的作息,其实是睡眠质量和精力充沛的保证。我发现我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是早上和晚上(其实大部分人可能都是早上和晚上),特别是早上刚吃过早餐的时候最为清醒。

周一到周五因为要上班,所以可以保持每天7点按时起床,然后吃完早餐就开始工作了。今天是周六,7点半闹钟响了,我刚想关掉闹钟,但是一想到最近一周每天上午9点-11点这段时间工作学习的状态非常良好,我就舍不得睡觉了。这段时间其实也不可能真的睡着,不过是赖床而已。

在看秋叶老师讲精力管理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睡觉?睡觉是为了休息恢复精力从而更好的工作,还是努力工作是为了有更多时间睡个懒觉呢?

我以前是的做法是,只要没事,就懒得早起。现在,我会觉得,睡觉不过是为了恢复精力,没有必要在床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根据《时间管理七堂课》的日程管理法则,我制定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

日程管理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时间模块化,找出高效时间,和必须支出时间。然后再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拆分成小单元,把任务和时间段匹配起来。

梳理日程表就好比是整理自己的收入,每年的固定支出肯定是要列出来的。这样自己还有多少余钱,想买包包还是想去旅游,怎么分配钱就一目了然了。

这解决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保证完成任务。

复利思维,让你的人生活出三倍的价值

以上两点基本上可以保证我的工作和学习进度可控,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其实第三个点才是时间管理最厉害的核武器:花同样的时间,做到三倍的产出。

什么才是效率?

是用更多的时间换取更多的产出?还是做得又快又好呢?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肯下功夫的人。我以为我多花时间,我的收获就会更多,所以我不断压榨自己的时间,最后搞得自己和别人都很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做一件事情,就有一个收获还不算高手,真正的高手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有多个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九宫格|5张图,帮你破解时间管理之法
你想成为时间管理高手吗?明白这7点,你就能做到!
《时间管理7堂课》: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为时间管理的主宰者
看完就能上手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管理7堂课》
秋叶的时间管理秘籍
身体是可以被意志力管理的,一起来学习这本书的目标、情绪、精力和时间管理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