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HDL-C、ApoB、Lp(a)该怎么用?中国共识

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管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表共识,对非传统血脂指标在ASCVD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给出了指导意见。

HDL-C:更全面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水平

HDL-C较LDL‑C能更全面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HDL-C经济、稳定,尤其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甘油三酯、极低LDL‑C 患者中对风险预测价值。

我国HDL-C目标值LDL-C相应目标值+0.8 mmol/L。比如高危人群应<3.4 mmol/L,极高危< 2.6 mmol/L;超高危人群应<2.2 mmol/L。

ApoB: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靶标

ApoB 也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靶标,尤其是在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2~ 5.6 mmol/L)、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或LDL‑C<1.8 mmol/L的患者。

ApoB>130 mg/dl可启动他汀治疗。

Lp(a)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Lp(a)是心血管病 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非传统血脂指标,Lp(a)极度升高(≥180 mg/dL)其者的终生风险相当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p(a)与心血管病的专家科学建议也指出,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人群的现有研究数据,倾向于支持将30 mg/dl作为风险增加的切点

残粒脂蛋白(RLP-C):重要残留风险因素

残粒脂蛋白(RLP-C)具有独特的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证据支持 RLP‑C是独立致病性危险因素,亦是他汀治疗后或LDL‑C降低之后的重要残留风险因素,尤其在糖代谢异常人群。

目前推荐采用计算法获得RLP-C值, 即RLP-C=TC-HDL‑C-LDL‑C,计算法相对直接测定的RLP-C更能体现ASCVD的残留风险的预测价值。

目前RLP-C参考值范围为空腹水平<0.8 mmol/L。

非空腹血脂

距末次进餐后 8 h 以内的受检者的血脂为非空腹血脂。我国可考虑空腹和非空腹血脂检测并行,依据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应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群的非空腹血脂指标的临床界值,使非空腹血脂检测在血脂异常的防治、ASCVD风险管理方面发挥有意义的作用。

来源: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非传统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 405-4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人非空腹血脂异常判定标准新建议!广安门医院研究
如何降“脂”话“他汀”
[EAS2011]首个血脂异常ESC/EAS指南
高血脂的危害你了解吗?体检发现血脂高,你...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和治疗的意义(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