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诫子书》简答题

1.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作者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以及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那份拳拳爱子之情。

3.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吗?

1)本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2)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3)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返。就是“躁”的最好例证。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有关系?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要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

5. 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 惜时。“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主张俭以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6. 怎样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这句话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7. 如何理解文中的“静”字?

“静”是淡泊、宁静的意思。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做到淡泊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8.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认为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志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

9. 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的生活开培养品德。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10.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确,现实社会充满了诱惑,我们不可随波逐流,不要追逐短期的名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这篇文章虽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教育意义。

11.静和躁是对立的,它们对人生各有什么影响?

①学习必须静心,只有静心学习才能拓展才识。明确志向,才能学有所成。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浮躁冒进,就不能修养性情。

12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做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及翻译
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部编版】2018年七上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学ppt课件
如何记忆《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