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个疏肝的方子治胃炎疗效超好

小 编 导 读

五行相生相克,当某一脏腑出现问题时,往往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肝气郁滞而影响脾胃的情况就屡见不鲜。很多有胃炎的患者都是因为肝气不疏的缘故,这个时候光治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换一个思路,从肝论治,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肝论治胃炎的常用方剂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先带大家认识4个常用方剂。


肝气郁滞型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善叹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柴胡疏肝散

【方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g,陈皮6g,芍药5g,枳壳5g,川芎5g,香附5g,炙甘草3g。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验案】

张某,女,32岁,2003年7月28日初诊。

胃脘胀痛数月,时轻时重,患者平素情绪波动较大,每因情绪变化胃痛加重。西医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现食后即胀痛,食欲减退,常吞酸呕吐,舌淡苔白,脉弦。治以疏肝行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5g,陈皮15g,酒白芍15g,枳壳15g,川芎15g,香附20g,炙甘草10g,郁金15g,砂仁10g,乌贼骨15g,半夏15g,7剂。服7剂后,胃脘胀痛明显好转,后以原方加减又服7剂,诸症消失。

【按语】

本例患者属肝气犯胃之胃脘痛,因平素情志不遂,忧思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使气机阻滞,影响胃气通降,而导致胃脘痛,故治疗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和胃止痛。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川芎增强行气止痛之功;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柔肝养血,缓急止痛。又症见呕吐吞酸,故加半夏、砂仁降逆和胃止呕;乌贼骨制酸止痛,诸药合用,症状得除。

逍遥散

【方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15g,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30g。共为散,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3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验案】

翟某,女,48岁。

主诉:胃脘痛间歇性发作9年。1975年发病,先后几次做钡透诊为慢性胃炎,服用胃舒平、服止宁、甲氰咪呱等时好时差,本次因劳累生气,胃脘痛复发,入院前查胃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入院症见:胃院痛,纳差,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阴性。中医病名:胃院痛。西医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②慢性胃炎。治法:调和肝脾,理气止痛。处方: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5g,云茯苓12g,炒白术15g,炒白芍12g,甘草10g,栀子6g,佛手12g,炒内金10g。

服药10天,疼痛嗳气缓解,仍感心烦失眠,上方加炒枣仁、合欢皮,治疗一月,纳食增加,睡眠如常。胃镜复查:溃疡消失,仅为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按语】

本例患者因劳累生气,郁怒伤肝,肝失疏泄,郁而不达,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导致肝脾不舒,故出现胃脘痛发作;又因郁怒伤肝,肝木条达之性被制约,中焦气机受阻,肝郁日久可致心神失养,故出现心烦、失眠。治疗上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气和胃为主,辅以清心泻火、养心安神,故用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白芍味酸苦微寒,能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甘辛微温,养血和血,又可理气;归、芍与柴胡配合还可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肝和,血充肝柔;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热;又因患者心烦、失眠,故酌加栀子、佛手清宣郁热,疏散肝气;诸药配合,使肝脾条达,气机调和,诸症缓解。

丹栀逍遥散

【方源】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炙甘草3g,炒当归6g,芍药(酒炒)6g,茯苓6g,炒白术6g,柴胡6g,牡丹皮3g,炒栀子3g。水煎服。

【功用】疏肝解郁,清热除烦。

【验案】

陈某,女,35岁,工人,1985年9月14日初诊。

病史及辨证:患者上腹部隐痛不适、嗳气已四年,头昏头痛,失眠多梦已五年,伴口苦纳呆,脾气大,怒火暴发时则砸烂家具还难息其怒,月经周期提前8~9日,经期7天,量中等,色暗质稠,经前乳房胀痛、腰痛,白带一般。曾先后在外院及我院检查诊断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②神经衰弱;③慢性胆囊炎;④子宫肌瘤。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满意,于1985年9月14日邀余诊治。现症如上述,察其脸色萎黄,面容愁苦,舌红,舌边缘见齿痕,苔薄黄,脉弦细。综合症脉分析,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郁热蕴,脾失健运。治则与方药:治拟以疏肝解郁,清泄肝胆,健脾养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术10g,酸枣仁10g,太子参15g,薄荷3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上方服后,诸症好转,原方随症加减1~2味,共进30余剂,诸症悉除,精神体力增强,神采奕奕,心情畅悦,体重增加2kg,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对子宫肌瘤及月经周期继续观察。

【按语】

本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病程较长,但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来看,其病机皆由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体失于濡养,以致肝郁血虚;肝病易传于脾,故证属肝郁血虚脾弱。治以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除烦,配伍太子参,加强补益气血,清热养阴的作用。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脾胃同调,诸症缓解。

金铃子散

【方源】宋《太平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30g,延胡索30g,为末,每服6~9g,酒或温开水送下;亦可做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疏肝泻热,理气止痛。

【验案】

刘某,女,43岁。

胃痛5年,多发于春秋两季,经胃镜查为浅表性胃炎。近半月疼痛复发,呈闷痛,伴嘈杂,嗳气,反酸,口干苦,胁微胀痛,性急,食纳一般,便干,1日2次,苔黄,脉弦。诊为肝胃郁热证。给予左金丸合金铃子散加味:马尾连10g,栀子10g,吴茱萸3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枳壳10g,陈皮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0g。半月后胃痛全止,唯口干苦,便秘未除,继服前方4剂,诸症皆平。

【按语】

本例患者胃痛病史较长,根据临床症状,此证应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肝藏血,喜条达,主疏泄,肝气郁滞则疏泄失常,血行不畅,故见胃脘胸胁疼痛,情绪急躁等症;气郁化火则口干苦,苔黄,脉弦;肝病及脾,则现纳食一般,便干。治宜疏肝气,散郁火,调脾胃。方用左金丸辛燥开其肝郁,散郁火;金铃子散疏肝泄热,活血止痛;加栀子清泄郁热;枳壳行气宽中除胀;陈皮理气健脾;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和胃;诸药合用,使疼痛得除,郁火得消,症状自然缓解。

慢性胃炎常见,治疗时辨对证、用对方是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己百慢性胃炎医案分享
胃痛胃下垂,脱肛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
内科临床秘方第五十至六十九
胃痛
国医大师何任治疗慢性胃炎验案赏析
四逆散合失笑散对气滞血瘀症的运用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