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下)


安排好了张仪的事情,苏秦离开赵国前往韩国,向国君韩威侯说,韩国方圆九百多里,有几十万甲士,拥有天下最强的弓弩兵器。韩国士兵双脚踏弩射箭,能连发百箭以上。用这样勇猛的士兵,披坚甲、踩劲弩(原文:跖劲弩),持利剑,可以说以一顶百。君上如果屈服秦国,秦国必定索要宜阳(河南省宜阳县)、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两城,现在满足了它,明年还会要割别的地。再给它已无地可给,不给以前的讨好就打了水漂。况且君上的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止,以有限的地来迎合无穷的贪求,这正是自找苦吃。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君上这样贤明,拥有韩国的强兵,竟然要当牛的屁股,我私下里可要为您害臊呢!韩威侯脸色大变,手按剑柄,仰天叹息说,我宁可死,也不向秦国屈膝,我愿率领全国,参加盟约。

衣赐履说:关于韩国的弩,我感觉有必要拿出来说一下,挺有意思的。我理解,弓和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弓由人拉弓弦把箭射出去,而弩则是由机械把箭射出去。文中说,韩国的弩是用脚踩来发射的(原文“跖劲弩”)。我们可以合理想像,韩国弩应该是放置在地上使用的,上好机关,一次能安放好多支箭,然后用脚猛踩发射。这样的弩,其精确性一定不如弓,但是如果对面是海洋一般的敌军,往哪里射都能射死人,则不需精准,只需对着人群发射即可,一张弩能够连续百发以上,这在当时应该是了不起的超级武器,韩国兵器之厉害,也可见一斑(原文: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

【此为普通的弩,可以瞄准,用手扣动机括发射】

【韩国的弩应为上图这样比较复杂的装置,一次能安放多支箭,用脚踩发射。找不到合适的图,用这张来充个数】

苏秦又到魏国,对魏惠王说,大王的领地方圆千里,表面上虽不算大,然而村镇房屋的稠密,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了。百姓、车马之多,日夜络绎不绝于道路,熙熙攘攘,好似千军万马。我私下估计,大王的国家不亚于楚国。现在听说大王有野战军二十万、奴隶军二十万、突击队二十万、后勤部队十万、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却打算听从群臣的浅见,向秦国屈服。所以赵国国君派我向您建议,订立盟约,望大王明察决断。魏王也同意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再去齐国,对齐威王说,齐国四面要塞,广袤二千余里,披甲士兵几十万,谷积如山。精良的三军(上军、中军、下军),以“五家”为基础的兵力,进攻像离弦利箭,作战如雷霆万钧,撤退时有如风雨消失立即无影无踪。对外作战,敌人从来没有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的。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以我的猜度,每户男子不下三人,不用到边远县乡去征发,仅临淄城就可征兵二十一万。临淄城富庶殷实,居民都斗鸡、赛狗、下棋、踢球。临淄的道路上,车多得互相碰撞,人多得摩肩接踵,衣服连起来成了帷帐,众人挥汗如同下雨。韩国、魏国之所以十分害怕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出兵对阵,作战用不了十天,就到了存亡的生死关头。韩国、魏国如果打败了秦国,自身也损伤过半,边境难守;如果败给秦国,那么紧接着国家就濒临危亡。所以韩国、魏国对与秦国作战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让。而秦国来攻齐国就不一样了,要背靠韩国、魏国的国土,经过卫国阳晋隘道山东省郓城县东),再经过亢父(山东省济宁市南)的险隘,车辆、骑兵都难以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住险要,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国即使想驱兵深入,也要顾忌韩、魏两国在它背后的活动,所以它虽骄横,却又疑心重重,虚张声势而不敢冒进攻齐,以此而见,秦国难以危害齐国是明显的。秦国对齐国根本就是无可奈何,但我听说贵国却要向秦国俯首称臣,这是大王的臣下们的失策。现在听我的建议,齐国可以免去屈服于秦国的卑名,而获得强国的实际利益,因此我希望大王您能留意划算一下!齐王表示,我愿率全国人民,追随赵国之后。

注:五家制为管仲创立的军制:五家(五人)为一轨(一班),十轨(五十人)为一里(一排),十里(五百人)为一连,十连(五千人)为一乡(一团),三乡(一万五千人)为一师。

衣赐履说:苏秦劝齐威王接受合纵战略的理由,恰恰又是齐国破坏合纵盟约的理由。六国之中,齐与秦距离远,中间隔着韩、赵、魏,总觉得秦国打不着它。正是这种心态,导致每次行动齐国都不很上心,总觉得事不关己,然而,当别人遭屠戮时,我不帮助抵挡,等轮到我被屠戮时,四下一望,就剩下刽子手和我自己了。齐国亡国,正亡于此。

最后,苏秦又到楚国进见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有方圆六千余里,百万甲士,千辆战车,万匹战马,存粮可支持十年,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秦国的心腹之患莫过于楚国,楚国强则秦国弱,秦国强则楚国弱,两国势不两立。所以我为大王着想,不如联合各国孤立秦国。我可以让崤山以东各国四季向您进贡,以求得大王的抗秦明令;再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庙都托付给您,练兵整军,听从您的指挥。大王果真能采纳我这不成熟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等国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畜圈。所以,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横成功了,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您要放弃称王称霸的功业,蒙受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楚威王说,我自己思量,以楚国一国跟秦国打仗,不见得获胜。跟政府高级官员策划,他们争争吵吵拿不出个方案,使我夜不能安枕,食不能知味,心乱如麻,好像大风中飘摇的旗帜。而今先生想团结天下,拯救危难,我楚国愿参加行列。

于是苏秦成为主持六国合纵联盟的纵约长,兼任六国的宰相。他北归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之多,可与君王相比。

衣赐履说:《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并向秦国送交了六国合纵盟约。秦国惊恐,此后十五年间不敢窥伺函谷关之外

奇妙的是,燕、赵同意合纵不会在前336年之前(前338年商鞅死,苏秦到秦国递简历被拒,然后又到赵国被拒,然后又到燕国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王,之后开始进行合纵,说服赵王后,担心秦国攻打赵国,又安排张仪去秦国任职,再加上那时的旅行速度,所以即使紧锣密鼓推进合纵大业,苏秦游说韩、魏、齐、楚也只能在前336年或之后)。苏秦游说韩国时曾说,秦国必定索要宜阳,可以判断当时宜阳还属于韩国,然而前335年,秦国占领宜阳,其他国家并未救援,说明合纵还没完全谈好。通鉴记载合纵事是在前333年,司马光显然认为合纵最终签约是在本年。于是,我们往下看,前332年,秦惠王派犀首(公孙衍)逼迫齐国、魏国,共同出兵攻伐赵国,借此破坏各国盟约。赵肃侯斥责苏秦,苏秦十分恐惧,请求让他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而苏秦一离开赵国,联合盟约便土崩瓦解。赵国引决黄河水淹灌齐国、魏国军队,齐国、魏国军队于是撤走。

这说明什么?说明六国合纵,维持了不到一年,山呼万岁了一阵子,又落得和以前的一样下场。太史公说,秦不敢窥伺山东十五年,姑且当成是一种美好愿望或文学修饰吧。

六国都认为合纵是一个最优战略决策,那为什么这个战略甫一出台就破产了呢?这就涉及了博弈论的内容。人是自利的,国家也是。我们说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没说过全世界的利益高于一切。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不多,更何况,合作伙伴太多,你远视,还得担心别人近视,有了这个担心,基本上联盟形同虚设。根本不用张仪出马,一个公孙衍就够六国喝一壶的了。贾谊说,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我们可以断言,合纵一定是个短命的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十列传之张仪列传第十
合纵连横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
白话解析《资治通鉴》
56、历史人物:苏代
论忽悠水平,谁能比得过苏秦?让六国国君纷纷交出相印
《经世奇谋》续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