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37. 诸葛亮的用人标准:不听话,就废掉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该讲孔明了。孔明也不好讲,一是大家对他太熟了,很难讲出花儿来;二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太好,咱要一说孔明也告黑状、下狠手、玩儿阴的,别说群众不答应,咱自己都怪不落忍的。

因此,我再次声明,我们读历史,特别是对孔明这样的政治人物,必须从政治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从蜀汉帝国政权存亡的大局去考虑和判断,不能简单地作道德评价,非要贴上一个“好”或“坏”的标签。


这一回,我们讲几个蜀汉人物的命运,管窥一下孔明的用人观。
第一位,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史称“有武艺,气力过人”,作战勇猛,多有战功。
公元219年,刘备拿下房陵(湖北省房县)、上庸(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西城(陕西省安康市),升任刘封为副军将军,与孟达一道驻守。
关羽打樊城时,曾经要求刘封、孟达发兵援助。二人以“山郡刚刚归附、并不稳定”为由,拒绝发兵。当年年底,关羽兵败被杀。
刘封和孟达关系不咋地,时不时欺负孟达。
公元220年,孟达一琢磨,关羽被东吴围困时,自己没有救援,很可能成为关羽被杀的背锅侠,再加上见天儿被刘封欺负,就带着手下归降了曹魏。
曹丕于是派军攻打刘封,刘封兵败,逃回成都。
刘备对刘封当初没有援救关羽非常恼火,孔明觉得刘封太刚猛,一旦刘备去世,没人能控制得了,就阴了刘封一把,力劝刘备干掉刘封。
刘备同意,赐刘封自尽。

【看副军将军刘封这眼神,不是善茬子】


刘封之死,我们以前讲过,详见拙文《曹操驾鹤西去·孙权偷袭襄阳·孔明暗算猛将》。讲真,刘封罪不至死,而孔明力劝刘备杀之,至少说明这么几点:一是刘备本年已经六十岁了,孔明要为自己走上前台清除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二是孔明需要的是听招呼的,刘封这样牛逼闪蛋的货,在孔明这里没有生存空间;三是孔明不是善男信女,该玩儿阴的不露声色,该下狠手绝不含糊;四是孔明是借刀杀人的高手,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碰到,比如孟达。
第二位,彭羕
彭羕字永年,是益州广汉人。史书对彭羕和孔明的外貌描述一字不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彭羕同志,又高又帅又有才,脾气就很大,眼过于顶,除了亲老乡秦宓之外,谁都看不上。
如果没人罩着,彭羕这样的人,想走仕途只有死路一条。他在州里做一个小干部(书佐),人际关系一团糟,得罪的人太多,就有人在益州牧刘璋那儿告他的状,结果被判了个髡刑(剃光头),罚做苦役。刘备入蜀之后,彭羕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哼着《野百合也有春天》,投奔刘备。直接找刘备,够不着,彭羕就去找凤雏庞统。实际上,庞统他也不认识,就知道个名儿,他去的时候,庞统正好有客人,彭羕说,老庞,你接待客人先,呆会儿我要跟你说大事,等客人走了之后,咱们再详谈。说罢,一头倒在庞统的床上睡起大觉。

【这个气质比较像】


庞统看这个货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当场就气笑了。庞统招呼完客人,回来要会会彭羕。彭羕睡饱了,伸个懒腰,说,肚子饿了,老庞,弄点儿酒菜。凤雏歪着脑袋,揪着胡子,盯着这位不速之客,心说,行,先忍了,呆会儿你要吐不出几根象牙来,看老子不把你打回娘胎里去!
饭罢,开聊,这一聊,聊出味道了,竟然一连聊了好几天。史称统大善之”,庞统对彭羕极为推崇。法正早就认识彭羕,知道他有才,于是,庞统、法正两人一起向刘备推荐彭羕不能排除彭羕是法正推荐给庞统的)。庞统和法正,是当时刘备手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两人联袂举荐彭羕,这势子不可谓不大,刘备相当重视,立即引见,一谈之下,刘备大喜,破格重用,多次让彭羕传达军事指令,向将领们面授机宜。彭羕有了用武之地,一身才华汩汩冒出,越来越受到刘备的赏识。刘备拿下成都之后,自领益州牧,任命彭羕为治中从事。
彭羕从一个刑徒,腾云驾雾般升到高官,于是,“自矜得遇滋甚”,尾巴翘天上去了,估计那种小人得志的嘴脸是摭都摭不住。
诸葛亮表面上和彭羕还算过得去,但内心极为反感,于是,暗中发力,有事儿没事儿就跟刘备说,主公啊,彭羕这个人,那是有大志向的啊,得防着点儿啊(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听孔明这么说,刘备就专门留意彭羕的言行,发现这个货是有点那个,渐渐就对他没那么信任了,外放为江阳郡(四川省泸州市)太守。
诸葛一句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言下之意就是,这厮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将来造反也未可知啊。此乃诛心之论,彭羕彻底被毁了。可见,孔明出手,见血封喉啊。而且,我感觉,刘备不会亲自跟在彭羕屁股后头调查,那么,刘备派出的调查人员怎么汇报,恐怕孔明会把关的。
彭羕本来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正准备大展宏图,岂料突然被外放,心中十分不爽,就跑去找马超喝酒,顺便诉诉苦。马超说:
先生有大才,主公对您非常器重,说您可与孔明、法正等人并驾齐驱,可为什么把您外放到一个小郡任职,让人想不通啊。
彭羕说,老革(即老兵,指刘备)荒悖,还有什么可说!
马超闻言,唬得一愣。
估计彭羕喝高了,继续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羕哪会这么猥琐!】


马超原先也是一方霸主,走投无路才跑到刘备这里寄居,最怕一不小心尾巴没夹紧突然支棱出来,一旦被人抓住,那就是灭族之祸啊!于是,默然不答。彭羕走后,马超立即上书,把彭羕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一五一十,全都上报。
彭羕酒一醒,发现自己已经跟大狱里蹲着了,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就给诸葛亮写了一份儿自白书,大概意思是:
曹操暴虐,孙权无道,刘璋暗弱,只有主公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主公入蜀,我通过法正、庞统的引见,才有机会在葭萌(四川省广元市西南。葭读如家)拜见。主公和我,双手紧握(指掌而谈),我向主公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献上夺取益州之策,主公对我的建议颇为看好,于是依计行事。我从一介布衣而拔擢为国士,主公对我之厚爱,无人可比。然而,我一朝狂悖,自寻死路,竟成为不忠不义之鬼!我之所以有些怨气,完全是不自量力,我自以为有率先提出夺蜀的建议,就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当我得知要去江阳时,不能理解主公的用意。一时激动,又多喝了几杯,所以脱口说出主公“老”的话来。我实在是太愚蠢了,主公哪里就老了?更何况,建立大业与老少有什么关系呢?周文王九十岁的时候仍然壮志不减诶。我对主公,就如同对待父亲一样,我辜负了慈父,死一百回也是应该的。至于我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的话,只是想激励马超立功于北州,为主公讨伐曹操啊,我哪敢有其他志向呢!马超汇报的,确实是我的原话,但是他没有理解我的真实意愿,实在让人心痛啊。当初,我和庞统共同发誓,希望追随您的足迹,尽心于主公之大业,追求古代贤士的名声,能够青史留名。庞统不幸而死,我却自取祸败,完全是咎由自取,能够怨谁呢!足下是当代的伊尹、姜太公,应该好好与主公谋大事,完成大业。天明地察,神明在上,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写此信,只是希望足下能知晓我的真实想法。您努力去做吧,保重,保重!
诸葛亮没有答复,彭羕终究被诛杀,时年三十七岁。
彭羕该死吗?该死。骂刘备是“老革”,又对马超说“你外我内”的话,诛族都够了。
彭羕可以不死吗?我觉得可以。
当年,陈琳为袁绍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祖孙三代拎出来骂了一遍,一句“赘阉遗丑”,可谓把曹操骂到裤衩掉色。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说,小陈啊,你骂我那篇文章,不但点击量大,转发率高,而且确实写得不错,但你小子骂我就可以了,你骂我爹、我爷爷干嘛!陈琳涨个大红脸,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曹操没有难为陈琳,给安排了个不错的岗位。
曹操可以不杀陈琳,刘备为何非要杀掉彭羕呢!
实际上,刘备可不是小心眼儿。刘备手下有个干部,叫刘巴,是荆州人。刘表召他做官,他不肯,却一心想做曹操的官。曹操南下打荆州,刘巴以百米速度跑到曹操那里报到。曹操给刘巴落实了机关编制,派他去说降荆州南部的几个郡。结果风云突变,曹操在赤壁大败,荆南诸郡都归了刘备。刘备征召刘巴,刘巴为了不当刘备的干部,竟然逃到交州,绕行几千里,又跑到益州,在刘璋手下谋了个差事。刘巴到了益州,气儿还没喘定,阴魂不散的刘皇叔竟然也跑到益州来了,我估计刘巴跟厕所里哭晕好几回。刘备打成都,下了一道死命令,谁要是伤害了刘巴,老子诛他的族!刘璋投降,刘备入成都,虽然知道刘巴心向曹魏,但依然重用,刘巴一路做到尚书令,死在任上。
因此,我个人认为,刘备完全可以不杀彭羕,非要彭羕死的,是孔明

【孔明下起狠手,可不是这般温文尔雅诶】


我们看一下彭羕那些“反动言论”究竟是什么意思哈。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难道是彭羕想造反吗?不是啊。彭羕认为,蜀汉帝国,武有你马孟起,文有我彭某人,我们两个一联手,打遍天下无敌手。为谁打天下?当然是为老刘家打嘛。只不过,这个货太狂了,说这话,授人以柄。你看人家司马懿,什么时候会说这种蠢话?
孔明为什么非要杀掉彭羕?也许刘备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刘备曾经说过:子初(刘巴的字)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意思是,刘巴这个人,才智太高,只有我可以用他,别人用不了。
凤雏庞统,与孔明齐名。凤雏对彭羕的态度是“大善之”。可见,彭羕之才,即使比不了伏龙凤雏,也应该是同一个层次的人物。
彭羕给孔明写的求饶信,我给打个零分。信中所说的我和主公握着手谈天下大事,我和庞统如何如何,我为主公献计夺取益州……你特么是求饶吗?最后一句,“我写此信,只是希望足下能知晓我的真实想法。您努力去做吧,保重,保重(行矣努力,自爱,自爱)”,这什么话?求饶就说求饶的话,哪儿那么多废话!死到临头,还是低不下头。诸葛亮会关心你这个死人的想法吗?诸葛亮是要你来鼓励的吗?真是笑话!
话说回来,有大才的人,才会这样。彭羕和孔明换个位置,孔明估计也是一样。
所以,彭羕之死,是因为不大听话,不服管。
第三位,廖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刘备领荆州牧时,任命廖立为从事,不到三十岁就擢升为长沙太守。刘备入蜀之后,留关羽、诸葛亮等人镇守荆州,孙权派人与诸葛亮通好,问荆州有哪些人才,诸葛亮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之良才,能够辅佐成就大业。
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廖立逃跑,回到刘备身边。刘备一向看重廖立,所以也没有过分指责他,任命为巴郡太守。
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以廖立为侍中。
刘禅继位之后,改任廖立为长水校尉。
廖立也是那种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主儿,除了诸葛亮,谁都瞧不上,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水平,就是诸葛亮第二,但是官位、待遇竟然在李严等人之下,就很郁闷。后来,丞相府的干部李邵、蒋琬到廖立治所,廖立献计说:
大军应当远行,你们几位擅长谋划。当年,先帝(刘备)不取汉中,而去和东吴争夺荆州,结果被吴人夺去三个郡,劳累军士,无益而还。后来失掉汉中,让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地,几乎丧失整个一州。之后,关羽身死军败,上庸又遭惨败,地盘全都丢了。关羽仗恃自己的勇武威名,作军无法,任性而为,前后数次损兵折将。而向朗文恭,都是庸碌之辈。文恭任治中,毫无纲纪;向朗过去信奉马良兄弟,说他们都是圣人,如今他任长史,只知道和稀泥。中郎郭演长,就是个混子,别人说啥他就说啥,根本不可能商量大事,如今却让他做侍中。现在处在衰微之世,居然任用文恭、向朗、郭演长这三个货,这不是瞎搞嘛!还有那个王连,更是不堪,又贪财,又狠毒,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这都在搞什么飞机嘛!

【浑身是刺儿的廖立】


李邵、黄琬脸都听绿了,一道烟就把廖立的话告诉诸葛亮。诸葛亮大笔一挥,上表说:
长水校尉廖立,自高自大,臧否群士,公然指责国家不用贤达而任平庸之人,又说统率万军的将军都是无能之辈,而且诽谤先帝,讥毁众臣,云云。
于是,刘禅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廖立带着老婆娃娃种地养鸡,辛苦度日。后来听说诸葛亮去世,廖立垂泪说,我要死在蛮夷之间了!
再后来,姜维曾经率军经过汶山,与廖立见过面,称赞廖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廖立最终死于流放之地,老婆娃娃返回蜀地。
我看廖立这段话,汗都下来了。我要是李邵、黄琬,我也得赶紧报告啊。但是——
廖立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
恐怕也不能这么认为。
廖立说,向朗、文恭是庸碌之辈,郭演长是个混子,王连就是一榨取百姓的恶棍。文恭和郭演长,不晓得是什么人,但王连、向朗,以及向朗的偶像马良兄弟,在《三国志》里都有传,我们简单摆一摆。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代就到了蜀地,当了个县令。刘备主益州后,王连做到司盐校尉,史称“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王连后来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但依然掌管盐铁工作(领盐府如故)。公元223年,王连改任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也就是说,王连长期掌握盐铁,这是肥缺暴利的岗位。蜀国狭小,资源少,刘备、诸葛连年用兵,军饷从哪里来?我估计盐铁是主要来源之一。王连掌管盐铁多年,廖立说他“聚敛贪狠,使百姓疲弊”,恐怕此言不虚。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以前在刘表手下做县长。刘表死后,向朗投身刘备。刘禅继位后,向朗任步兵校尉,又接替王连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南征,向朗掌管相府事宜。后来马谡兵败街亭,逃亡,向朗以知情不报的罪名,被诸葛亮免职(马谡事我们以后再讨论)。后来重新起用,做到光禄勋、左将军。向朗活到八十余岁,死前给儿子留下一段遗言: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和和气气向巨达,无灾无病至公卿】


王连、向朗都做过诸葛亮的长史,都是诸葛的亲信,王连善于理财,向朗是个和事佬,他们都是业务干部,不是那种领军人物、治国大才。向朗视马良、马谡兄弟为圣人,而马氏兄弟都没有入廖立的法眼,向朗的才能水平,可见一斑。
领军人物和业务干部最大的区别就是:业务干部听话,领军人物有自己的主张,不大听话
廖立恐怕是有点才能的,也是有点个性的。但是,诸葛治下,不需要唱反调的,所以免职、流放。
更何况,国家政策,哪容你如此批评?连刘备和关羽一并批上了,没有砍你脑袋,就不错了。
刘封、彭羕、廖立,都出自《三国志》卷四十一,本卷是七个人的合传,另外四位是李严、刘琰、魏延、杨仪。陈寿把这七个人列为一传,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结局都比较悲情;二是他们都是刘备比较看重的人。
李严、魏延、杨仪,我们以后再讲,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刘琰。
刘琰在孔明时代混得还不错。刘琰字威硕,是鲁国人。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就任命他为从事,因为姓刘,又风流善谈,刘备很喜欢他,经常带着满世界跑。刘备定益州,任刘琰为固陵太守。刘禅继位后,封都乡侯,班位仅在李严之下,后来做到车骑将军。史称,刘琰并不参与国政,只是带着千余兵马而已。而且,刘琰非常重视自己的车马、衣服、饮食,生活奢靡,侍婢好几十个,能歌善舞,色艺俱佳。那么,这么一个货,怎么能当上车骑将军这样的高官呢?原因就在于,随丞相亮讽议而已。这,才是刘琰混官场的秘诀,凡是丞相支持的,我就大力宣传;凡是丞相反对的,我就痛加贬斥。看,在用人上,孔明也不能免俗啊,听话的,重用;不听话、老唱反调的,滚蛋。呵呵。
公元232年,刘琰和魏延发生矛盾,说话虚假伪饰,被诸葛亮训了一顿。刘琰立即向孔明呈上一封悔过书,说:
我这个人,禀性空虚,德行也差,而且还是个大酒鬼(酒荒之病)。自从跟随先帝以来,我经常胡说八道,险些危及朝运。多蒙明公念在我对国家一片赤诚,原谅我的乌七八糟的行为,不断提携我,让我做到今天的位置。我整天迷醉昏乱,老说错话,您用仁慈和恩德对我包容忍让,不跟我计较,保全我的身体性命。我向您保证,一定好好反省,狠挖思想根源;我向神灵发誓,以必死的信念改过自新!请您看我的表现,如果我不能继续为国效力,还哪有脸活在这个世上啊。
诸葛亮读了悔过书,非常满意,把刘琰打发回成都,官位如故。

【车骑将军刘琰,最会写悔过书】


大家看到了吧,刘琰的这份儿才叫悔过书,彭羕那份儿,实际上是“叫板书”。我给彭同学打零分,给刘同学打满分。为什么?悔过书的目的是被上级原谅手段则是羞辱自己,把自己摆在孙子的地位,但凡要点儿脸的人,都写不好这玩意儿。大家看,刘琰通篇下来,把自己说得是体无完肤,猪狗不如,可有一句申辩?可有一点不服?都没有。所以,效果非常好,孔明很高兴,让他官复原职。
刘琰的悔过书,比彭羕的自白书,效果好一万倍;但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刘琰就是个混子,要论才能,甚至论人品,比彭羕差一万倍。
我们都不用讲马谡,从彭羕和刘琰的不同命运,就可以判断,在识人用人上,孔明比刘备差得很远。
这当然有格局、性格的原因,也有身份、地位的限制。
帝王可以唯才是举,海纳百川;臣子则只能为我所用,听话为主。
从某种角度看,孔明当权之前,庞统、法正、刘巴这些人都死了,这是刘备之不幸,却是孔明之大幸。这些人论才能,都与孔明在伯仲之间,只要有一个没死,天晓得会与孔明爆出什么猛料来。
孔明知道,他没有足够的能力镇住刘封、彭羌、廖立这帮人,所以,诛杀的诛杀,流放的流放。从维护政权稳定的角度看,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注定了,本就人才匮乏的蜀汉政权,人力资源进一步萎缩。
孔明用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听话,换个角度看,就是孔明用的人,都不如他,没有出类拔萃之辈,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只要魏、吴两国执政的基本面儿保持平稳,蜀国最先灭亡,意料中事。


曹操和诸葛亮,在形式上非常类似,都是丞相,都封县侯,都把持朝政,为什么曹操手下人才荟萃,孔明手下人才凋零?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像曹操这样有帝王之志的人(有志于谋反的人),用人就大格局,就海纳百川;而诸葛亮这种忠诚守信的人,就只能以臣子的身份考虑问题,主客观上都无法具备帝王格局,这就决定了他在选拔使用人才时,必然以老实忠诚为首要标准,真正有才能的人,一早就被淘汰掉了。这就形成一个悖论
忠于蜀汉——选拔使用老实忠诚的人保卫蜀汉——老实忠诚的人没本事——蜀汉灭亡。
因为忠诚,所以亡国,似乎有点不对劲儿,呵呵。
其实也不奇怪,有曹操做丞相,大汉朝也亡了。
说白了,乱世之中,当皇帝的本身不行,帝国的命运就如汪洋中的一条船。

【点赞、点“在看”,都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的主体思想与非主体思想
向诸葛亮借智慧2求人的技巧
向诸葛亮借智慧(详细文稿)
鼓王刘宝全三国名篇老唱片(CD)
老白杂谈:分析《三国演义》之藏在落凤坡事件背后的诸葛亮
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刘备两大集团智囊人物颠覆对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