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56. 玩儿人高手孙权被辽东太守公孙渊玩儿得团团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这一段儿,我们一直在讲魏蜀吴三家打来打去,其实,这三家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存在,就是辽东太守公孙渊。公孙家世代占据辽东,名义上,辽东隶属曹魏,实际上则为一个独立王国。有趣的是,吴大帝孙权,公认的玩儿人的高手,却被远在万里之外的公孙渊给涮了一把。

讲公孙渊,得从他的祖父公孙度讲起。



最初,董卓任命辽东襄平(辽东郡郡政府所在县,辽宁省辽阳市)人公孙度为了辽东太守(也就是董卓了,官员任职回避制度,不知道董土匪是不知道,还是根本不管,呵呵)。公孙度是个猛人,一上任就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威行海外。公元190年,公孙度见中原地区打成一锅粥,就对亲信柳毅、阳仪等人说,大汉朝我看是快完了,咱兄弟们同心协力,弄个诸侯王干干。
衣赐履说:公孙度可能还有个皇帝梦。《三国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公孙度对柳毅、阳仪说,谶书有云:孙登当为天子。公孙度自己给出了解释:公孙度字升济,公孙对应孙,升济中的“升”,就是“登”的意思,公孙升济就是孙登,应该当天子
当时襄平县延里祭祀社神的地方,不知怎么突然冒出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一点的石头,如同大石头长了三只脚。有人对公孙度说:
【帝王之兆】

这块巨石和当年孝宣皇帝兴起于民间的征兆,简直一模一样啊(汉宣帝刘病已事见拙文《泰山上有块巨石自己站了起来)!而出现巨石的里,又与您父亲的名字相同(公孙度老爹名公孙)。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巨石出现,意思是天下土地都是您的,而且还配好了三公辅佐您诶!
这个马屁拍得公孙度立即产生一种宰割天下的酸爽感,要当皇帝的人,只管一个郡,毕竟有点寒酸,公孙度就从辽东郡分出辽西、中辽两个郡,这下子,就管辖三个郡了。不久之后,公孙度又渡海收东莱郡(山东省龙口市东黄城集,属青州)各县,设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老爹公孙延为建义侯。公孙度还为汉高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立庙,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自耕种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乘坐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皇帝是十一条,诸侯王是九条),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后来,曹操在中原坐大,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哂笑说,我在辽东称王,要什么劳什子的永宁乡侯!于是,将印玺、绶带扔到仓库之中。
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儿子公孙康继位,把永宁乡侯的爵位转封给老弟公孙恭。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屠柳城(辽宁省朝阳市南)。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公孙康斩杀袁氏兄弟,将首级呈送给曹操(详见拙文《后官渡时代5:曹操千里奇袭乌桓,公孙诱斩袁氏兄弟)。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左将军。公孙康死后,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还小,大家共推他的老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公孙恭这个人可能身体不是太好,《三国志·公孙度传》上讲,“恭病阴消为阉人”。字面意思是公孙恭生病,生殖器长着长着,长没了,变成一个阉人,难以治理政事。公元228年,公孙渊已经长大成人,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把叔叔公孙恭赶下了位子,自己执掌大权。
【东方不败:公孙恭啊,谁让你不练《葵花宝典》!】

衣赐履说:在公孙度和公孙康时代,辽东都在搞事情,公孙渊时代,也在搞事情。只有公孙恭掌辽东的二十余年间,史料没什么记录,我猜,公孙恭这个人大约性格比较柔和,没什么大的野心。这样的人,在治世,大约能当个不错的地方官,甚至官至公卿,但在乱世,就会被视为“暗弱”之辈。所谓“病阴消为阉人”,纯属扯淡,我猜是公孙渊给他叔安排了这么个怪病,这样,把他叔赶下位子,就不但很合理,而且很应该了。
提个小问题,公孙康有两个儿子,大的是公孙晃,小的是公孙渊,为什么废掉公孙恭的是小儿子公孙渊,而不是大儿子公孙晃
公孙渊夺了辽东掌门人的位子,派使者向魏国朝廷上书,汇报了有关情况。明帝曹叡就让臣子们讨论,应该怎么办。
侍中刘晔说:
公孙家是汉朝时任命的,世袭辽东。其东部与我们隔着大海,西部又有群山阻挡,虽然名义上是我大魏的臣子,但实际上他们与胡人勾结,地处偏远,难以控制。公孙家执掌辽东已经很久了,现在如不诛杀,以后必生祸患。如果等到公孙渊反意已决,作好了各项准备,我们再去讨伐就很难了。不如趁他刚刚即位,虽有党羽,也有仇敌,我们出其不意,以大军压境,公开悬赏招募,不必开战,就可一举平定辽东。
衣赐履说:刘晔此人,实在太有远见卓识了,后面有机会我们单独讲一讲他。
主张出兵辽东的,除了刘晔,还有一个人,我们上面刚刚提过。
对,就是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呵呵。
《三国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公孙晃数次上书,建议朝廷讨伐公孙渊
这是什么情况,这还是亲哥儿俩吗?
原来啊,公孙恭主持辽东工作的时候,把公孙晃送到朝廷当人质去了。公孙渊废掉公孙恭的时候,公孙晃一家子都跟洛阳呆着呢,小日子过得挺美。等他一听说老弟把叔叔给废了,浑身血液都凝固了,知弟莫若兄啊,公孙晃断定老弟一定会造反,弟弟反叛,作为人质的哥哥,肯定要背锅啊,这口锅太大,他公孙晃的小肩膀背不起啊,所以,多次上书,强烈建议,讨伐辽东。
但是,曹叡没有采纳刘晔和公孙晃的建议,而是采取怀柔政策,封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
公孙渊绝对是个政治玩家,这边儿向曹叡臣服,那边儿又派使节出使东吴,双方互送秋波,情意绵绵。
公元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称帝。五月,孙权派校尉张刚、管笃前往辽东。
衣赐履说:实际上,我们不太好确定,公孙渊和孙权,究竟是谁先向对方抛出的橄榄枝。我个人倾向于,是孙权先行示好,张刚、管笃可能就是首批使节,目的可能有两个:一是在曹魏背后埋下公孙渊这颗雷;二是想从辽东买马。
【孙十万有大志向】

史书虽然没有更多的记录,但想来双方你来我往,越来越融洽。公元232年,三月,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从海路远赴辽东,向公孙渊购买马匹。
公孙渊和孙权眉来眼去,全在曹魏眼中。曹叡打算讨伐辽东,问群臣意见,大家吵成一锅粥。
《三国志·蒋济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载,公元232年,明帝派遣平州刺史田豫率军走海路,幽州刺史王雄走陆路,水路并进,攻打辽东。散骑常侍蒋济反对说:
凡不是威胁到生存的敌人(非相吞之国),并没有反叛而且不搞事情的藩属,不宜随便讨伐。讨伐而不能制服,那就是逼着他们成为贼寇。所谓“虎狼当道,不治狐狸;大的祸害消除,小的祸害自然化解”。辽东地处海外,几世以来,都给朝廷送人质,每年上报人口、赋税、刑狱等情况,推举孝廉、向朝廷进贡也从来没有误过,有什么理由讨伐他们呢?退一步讲,我们去打他,即使一战即克,得其民众不足以增加国力,得其财富也不能让我们富足;倘若一时打不下来,朝廷却会与他们结下怨恨,自毁信誉。
曹叡不听,于是,田豫出兵,无成而还
《三国志·刘放传》载,太和末,东吴派将领周贺从海路前往辽东,招诱公孙渊。明帝曹叡打算讨伐,朝议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不可,只有孙资支持,“果大破之”,孙资进爵左乡侯。
不但不是“无成而还”,而且还是“果大破之”。
上面两条记录,指的是同一件事,哪个对哪个错呢?
可能都对,只不过,他们指的是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而已。
《三国志·田豫传》载:
田豫是汝南郡(河南省息县)太守(《蒋济传》中是平州刺史,应有误),以前做过护乌丸(乌桓)校尉,不但熟悉北部边境,而且经常暴打鲜卑、乌桓等异族,军事斗争经验非常丰富。曹叡要打辽东,一时不知该派谁去。中领军杨暨推荐田豫。于是,曹叡下令田豫以汝南太守督青州(山东省北部)诸军,假节,前往讨伐。这次出征,是冲着辽东去的,但没想到辽东和东吴已经联合,曹叡闻听联军人多,而且还要渡海作战,就下诏让田豫回军。田豫估摸着,周贺的船返回东吴,正是秋冬季节,海上风大,东边没有陆地,船队应该会停泊于成山(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角)。而成山无藏船之处,他们一定会上岸。于是,田豫派出部队把守成山。周贺的船队抵达成山,果然遭遇大风,很多船只撞到山上沉没,士卒上岸,无所遮蔽,大多被田豫俘虏,周贺也在混战中被斩杀。起初,大家都嘲笑田豫打算在岸上消灭人家的水军,等到大获全胜,大家又都争着要出海夺取吴军船只。田豫考虑到穷虏死战,坚决不批准。这次出征,田豫以汝南太守督青州兵马,青州刺史程喜心里一万个不服。程喜知道明帝特别喜欢明珠,就上了一道密表,说田豫虽然有功,但是部队纪律特别差,这次抢了好多武器、装备、金银,还有明珠,但大都被官兵自己密下了,没有交公诶。于是乎,田豫立了大功,但并没有得到什么赏赐。
成山之战,大约发生于本年九月。

衣赐履说:可见,讨伐辽东失败了,或者说无功而返,但回军路上,田豫却大破东吴船队,斩了主将周贺。所以,蒋济和孙资,都可以说自己的主张是对的。
那么,周贺前往辽东,究竟带了多少人呢?
《三国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魏朝廷给辽东下了一道公文,熊了公孙渊一顿,大意是你这些年没干什么好事儿,成天跟孙权勾勾搭搭,如果痛改前非,留你一命,如果不知悔改,朝廷有的是人想过去把你撕了。其中,有这么几句:
(孙权)比年已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诳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长吏以下,莫肯禁止。至使周贺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迁有无。既不疑拒,赍以名马,又使宿舒随贺通好。
意思是近几年来,孙权动不动派船从海路到辽东去,船上装满各种货物,诱骗老百姓。老百姓无知,就和他们来往,各级官吏,也都不加禁止。而周贺率船队赴辽东时,竟然有上百艘船,停留在港口,和你们作买卖。你们不但没有拒绝,反而给他们提供名马,还让宿舒(公孙渊手下干部)和周贺通好。
也就是说,孙权派出的船队规模相当大,多达百艘,而海船一般载人不会少,百把人很轻松,周贺率领的船队,没有万把人,也得大几千。他们除了与当地互通有无,与公孙渊建立联系,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买马。
买马干什么?
我猜,孙十万觉得自己的确有天子相,收复魏国的地盘,是迟早的事。而水军打魏国,一上岸就完蛋,买马,大概率是要组建骑兵部队。
讲真,孙权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十月,公孙渊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向孙权称臣,献上貂皮、俊马,孙权大悦。
公元233年,三月,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领大军万人,携带金银财宝、奇珍异货,乘船渡海赏赐公孙渊,封公孙渊为燕王,并加九锡。
出发之前,自丞相顾雍以下,满朝大臣都反对,他们认为公孙渊不可轻信,咱又是给他封王,又是加九锡,对他的恩遇太厚,只要派几百人护送宿舒、孙综回去,也就行了。孙权不接受。
衣赐履说:这儿我们掰饬几句。劝谏孙权的人很多,各种奏书一大摞,但是,毛用都没有。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臣僚在劝谏主子的时候,不能实话实说,因为,有一条红线是不能碰的,谁碰谁死。而不说实话,劝谏的力道又不够,有如隔靴搔痒,主子难以领会。比如,对孙权这次的行动而言,大部分臣子心里都清楚得很,咱的实力比曹魏差得太远了,而公孙渊又在万里之外,你根本控制不了人家,人家向你称臣,就跟你向曹丕称臣一样,都是在作戏诶,还当真了,你!你派万把人跑到他那里,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嘛!但这个话是不能说的,只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来劝谏,孙权自然听不进去。
有的读者可能觉得我这样说太小人了,做臣子的本来就应该直言相谏,不惧生死。咱不作争论,作个类比吧。不讲别人,就讲我们自己。倘若,我们的上级,不管是局长处长,还是董事长总经理,反正是那种能够决定我们命运的那种上级。假如这个上级有严重的口臭,但他自己闻不到,他还特喜欢和大家近距离说话。你经常被他的口臭熏得窒息,你会不会直接告诉他去刷个牙再过来?呵呵。鼓动别人说实话是很容易的,是很有些道德感的,当然理直气壮。搁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有不信邪的,可以试试,看看说实话的威力,呵呵。
应该在此前后,明帝曹叡给公孙渊下了一道公文,就是上面我们引述周贺带了多少人马的那道,先是把公孙渊熊了一顿,最后表示,只要你们认识到错了,愿意改正,你们还是好同志,朝廷还是会重新接纳你们的,云云。
公孙渊琢磨来琢磨去,感到吴国实在太远,难以依靠,于是斩张弥、许晏等人首级,送到洛阳,吴军带来的各种宝贝财货,全部吞没。

同时,公孙渊给曹叡上表说:
皇上啊,为臣之前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前往东吴,我们备了厚礼,以及各种马屁,送给吴贼孙权,为的就是引诱他派人来辽东。我敢打赌,老天绝对是咱大魏这头儿的,所以,孙权那个老贼果然毫不怀疑,虽然他的臣下全都反对,但是他谁的话都不听,派出使臣和船队,到辽东来给我加封。他们号称有一万人马,宿舒、孙综暗中探察计算,实际上大约七八千人。船队抵达沓津(港口,辽宁省大连市附近),吴使张弥、许晏与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成山之役,裴潜逃脱)率四百余官兵,带着各种文书、命令和七七八八的用具,来到襄平。万泰、裴潜还携带许多货物,打算买马(原文为“泰、潜别赍致遗货物,欲因市马”。给我感觉,当时的贸易,尤其是两国间贸易,基本上不用金属通货,而是采取以物易物的形式)。吴军另有将领贺达、虞咨,都呆在泊船之所。我本来想到秋季再干掉张弥等人,但他们兵众太多,见我并没有真正接受孙老贼任命的意思,就有些起疑。我担心他们突然发难,所以抢先下手,一举斩杀张弥、许晏、万泰、裴潜。他们手下兵众,全都投降,我不忍诛杀,就发配他们到边远县城。我又派将领韩起等人率军前往沓津,让领长史柳远设宴款待船队守将贺达、虞咨,我们军队埋伏在一旁。为让他们上钩,我们运来大量货物,以及大群马匹,假装要和他们做生意。贺达、虞咨两个家伙鬼精鬼精的,就是不下船,只派了五六百人下船采购。我方突然发动,斩贼首级三百余级,掉水里淹死的有二百余人。夺得银印、铜印、兵器、资货,不可胜数。现谨遣西曹掾公孙珩(读如衡)呈上老贼孙权给我的符节、印绶、策书、九锡等一干物品,以及张弥等人的伪节、印绶、首级。
公孙渊的表很长,我们不多引述了,大意就是我对皇上你是忠诚的,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死人,我之所以和孙权来往,完全是为了引诱他,羞辱他,痛扁他,为咱大魏国立功,云云。其中有一句挺有意思,“臣父康,昔杀权使,结为雠隙”,也即是说,早在公孙康执政时期(公元204年上位),孙权就已经和辽东勾勾搭搭了。
十二月,曹叡下诏,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为乐浪公,持节,继续管辖辽东。
孙权得到汇报,怒火万丈,立即就要亲自出征辽东。群臣再次苦谏,皇上,万万不可啊。孙权咆哮道:
老子活到六十岁(实际五十二岁),什么事儿没见过,什么事儿没经过!这次竟然被公孙渊这个鼠辈耍了,气死我了!老子如果不亲自砍下这耗子的狗头,扔到海里,哪还有脸统治万国!即使国破家亡,老子也要去干他!
朝廷上下,继续苦苦劝谏。孙权当然也知道攻打辽东就是说说罢了,发了一通火儿,借坡下驴也就算了。
衣赐履说:孙权是玩儿政治的高手,不但耍过曹操、曹丕、刘备(关羽),前不久又耍了曹叡(石亭之战),这回,他把手伸到了辽东。但是,孙权没想到的是,公孙渊也是个大玩家,他非常乐意陪孙权玩一玩。

曹叡当真不简单,出了一次兵,大破周贺的船队;写了一封信,大破孙权、公孙渊联盟,称得上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了。
那么,公孙渊与曹叡相处得怎么样呢?不怎么样。几年之后,司马懿出兵辽东,将公孙渊斩草除根,我们到时再讲。
最倒霉的是公孙晃,他一早就猜到,很可能要死在老弟公孙渊身上。很不幸,他猜对了。
【觉得有点道理,就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懿在辽河两岸令人发指的恶行
略论孙吴政权与海外的交流
孙权遣使窜访公孙氏,曹魏应对十分高明:忍你三代人48年再统一你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06)——公孙渊在吴、魏之间游移不定
东汉末期地方主要割据势力
三国辽东战史(上)通向燕王之路:三国第四诸侯公孙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