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10. 东吴左丞相陆凯密谋废掉皇帝孙皓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前面,我们用了九回,介绍了魏末晋初时,司马家治下的朝廷政治生态,我不知读者什么感觉,反正我自己是越读越泄气。然而,正是这个让人泄气的西晋,灭掉了东吴,成为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以来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于是,我们发现,能否取得完胜,不一定看谁比谁强,而是要看谁比谁更不烂,呵呵。

这一回,我们看看东吴的孙皓。



公元264年,七月,东吴帝国第三任帝孙休去世。以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首的朝臣,认为国事堪忧,最好找一个年长的皇子继位,而孙休的儿子们都太小,于是,立孙休的哥哥、前太子孙和的儿子乌程侯孙皓为帝。本年,孙皓二十三岁。

要说这位孙皓确实有一套,登基不到四个月,就把立他为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诛了族;公元265年,七月,逼朱太后(孙休的皇后)自杀,将孙休的四个儿子放逐到吴郡(江苏省苏州市),不久,又派人把老大老二干掉。

举朝震慑。

如此,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孙皓在东吴建立了绝对的权威。

衣赐履说:曹魏政权自明帝曹叡去世后,相继有曹芳、曹髦、曹奂三个皇帝,但都被司马家摁得死死的,根本没有收回皇权的可能。但是,孙吴政权,自大皇帝孙权死后,历孙亮、孙休、孙皓三帝,除孙亮年龄小未能亲政以外,孙休、孙皓都有威权,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孙权执政的几十年间,老死了一批老臣,干掉了一批强臣,剩下的,就如同没了刺的荆条,孙休、孙皓摆布起来,相对容易。

上年(公元264年),十月一日,魏帝曹奂下诏,任命寿春之战(淮南三叛的第三叛,诸葛诞反叛)所俘获的吴国相国参军事徐绍为散骑常侍,水曹掾孙彧为给事黄门侍郎,让他们出使吴国,在魏国的家人可以随行,而且不必一定返回,用以显示大魏国的气度胸襟。魏国相国司马昭给孙晧写了封信,晓谕祸福的道理,大意是说:

我们大魏国派了一支偏师,三下五除二,搞掂了蜀国,文武百官无不主张借着灭蜀的威势,一举灭掉吴国,一统天下。我考虑,战端一起,就会血流千里,我不忍心啊!所以呢,我没答应大家的请求,还是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如今,朝廷派徐绍、孙彧出使吴国,如果能够不动兵戈而共创大同,岂不美哉!这是我之大愿,希望你能考虑。

公元265年,三月,孙皓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读如球),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回报聘问,并给司马昭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知道您有高世大才,居宰辅之位,教育引导魏帝,真的是很辛苦。孤以不德,顺承皇统,一直想要与贤良之士共济乱世,但是道路阻隔无缘实现,您的美意既真切又深沉。现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前来表明我的诚意。

使团走到濡须(安徽省含山县西南)的时候,有人向孙皓报告,说徐绍回来之后,动不动就吹嘘魏国这也好那也好啥都好。孙皓大怒,派人把徐绍追回,一刀砍了,将其家属全部迁往建安(福建省建瓯市南)。

衣赐履说:徐绍已经不是吴臣了,孙皓说杀就杀,让人诧异。

纪陟、弘璆到达洛阳,魏帝曹奂派人问说,你们来的时候,吴王怎么样啊?

纪陟说,我们来的时候,皇上亲自到前殿相见,百官陪同,皇上胃口很好,吃嘛嘛香。

司马昭请纪陟等人吃饭,陪同人员很多,接待官告诉纪陟等人,这位是安乐公(刘禅),这位是匈奴的单于。

【接待官:这位憨态可掬的先生,便是安乐公】

纪陟说:

蜀主失其国,被君王礼待,如同三代时的做法,让人感触啊!匈奴居于边塞,难于控制,君王能够感化他们,让单于亲自出席,这真是恩威远著啊!

接待官又问,吴国的战备情况如何?

纪陟说,自西陵至江都,防线五千七百里。

接待官问,如此之远,想要守住,只怕不容易诶。

纪陟说,疆界虽远,但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三四处罢了,就如同人有八尺之躯,防受风寒的关键部位,也不过就几处而已。

司马昭听闻之后,认为纪陟有两把刷子,赠以厚礼。

十一月,司马昭病故,纪陟、弘璆返回东吴。

十二月,司马炎接受魏帝曹奂的禅让,即皇帝位,大晋朝建立。

本年东吴还发生一件大事。九月时,原丞相步骘的儿子、西陵督步阐上表,建议迁都武昌(湖北省鄂州市),孙皓同意,命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公元266年,正月,孙皓派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到晋朝吊祭司马昭,张俨在返回路上病故。

衣赐履说:这位张俨,大家可能不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则无人不晓。如果我说没有张俨就没有《后出师表》,大家信吗?呵呵。《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表末,裴老爷子注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蜀国丞相的上表被吴国大鸿胪默记下来,流传千载,也算得上奇事一件吧。

丁忠出使回来,孙皓大宴群臣。散骑常侍王蕃喝高了,伏在几案上不动弹,孙皓见状十分不爽。这个王蕃,为人很有风度,做事很有风骨,最烦溜须拍马,从不看人脸色,再加上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时不时打个小报告加以陷害,孙皓早就对他不满。因此,见王蕃伏着不起来,孙皓就怀疑他是装的。孙皓让人把王蕃用车子送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召王蕃回来继续喝。王蕃容貌举止庄严,行止自如,一如平常。孙皓大怒,喝令左右在殿堂之下斩杀王蕃。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为王蕃求情,孙皓不准。

衣赐履说:《三国志·王蕃传》记录就是如此,但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则颇有不同:

说是这位孙皓,特别信巫术。巫史说建业的皇宫不利,再跟这儿呆着可能有灾祸,孙皓就西巡武昌,打算迁都。迁都是个大事儿,孙皓担心臣僚们不同意,就把大家请来喝大酒,大加赏赐。席间,孙皓问了王蕃一个问题,也不知道王蕃是不会,还是故意不答,总之就是半天儿没吭声,孙皓就怒了,让人在大殿里砍了王蕃的脑袋。之后,出登来山(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公里,也称樊山、西山、寿昌山、樊冈),让左右亲随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那样争抢啃咬,使其首级碎裂,让其他大臣看到,不敢再有所冒犯。

《王蕃传》里并没有抛掷王蕃首级的描述,但司马光在《通鉴》中,把这段内容嫁接给了本传,老实说,不是一个严肃的史家应该做的,也许,司马大爷认为,把孙皓写得越不堪,越能让他们老司马家显得高端一点,呵呵。

【不知道是不是孙皓和王蕃】

丁忠对孙皓说,晋国没有做好战备,我们可以袭击并夺取弋阳(河南省潢川县)。

孙皓就此询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说:

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自三国鼎立以来,各国互相讨伐,没有消停的时候。如今强敌刚刚吞并了巴、蜀之地,却派使者前来谋求和解,欲息战事,不能认为是他们怕了我们。现在敌人势力强大,我们想要出兵侥幸取胜,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车骑将军刘纂说:

国与国的交往,岂能少了兵事?相互欺诈争雄,自古至今,一直如此。如果恰好有机可乘,岂可放弃兵事而不用?目前,我认为可以多派间谍,观察形势再作决策。

孙皓认刘纂的意见很对,但因为蜀国刚刚被灭,晋朝势大,所以决定暂不出兵,不过,与晋朝断绝了联系。

八月,东吴改年号为宝鼎,大赦。孙皓任命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

衣赐履说:陆凯是陆逊的族侄;万彧做过乌程县令,与当时的乌程侯孙皓关系很好。据说,孙皓登基,万彧出了大力。

孙皓有个怪癖,讨厌别人看他的脸,因此,群臣朝见或者在身旁侍候的时候,没有人敢抬眼看他。陆凯劝告说:

皇上啊,你不让大家看您的脸,这可不行啊,臣子们总得认识您吧?不看您的脸,不知道您长什么样,万一发生个意外唔的,大家要保护您,但都不知道哪个是您,可怎么保护啊!

孙皓觉得有理,就准许陆凯看自己的脸,对别人依然如故。

衣赐履说:孙皓这个怪癖,我在现实中还真见过一个。我们一块儿吃饭,一块儿聊天儿,身居一个屋檐下至少三四个小时,我竟然一直没看清他长什么模样。他总是低着头,或侧过脸,有时甚至把头埋到桌子下面,非常不可思议。

《三国志·孙皓传》,裴松之有一段注说,晋灭吴后,晋侍中庾峻问吴侍中李仁说,我听说孙皓厌恶别人对他直视,如果发现,就挖掉此人的眼睛,有这个事儿吗?

李仁说:

哪有此事,都是瞎传的!礼法规定,注视天子,在衣领以下;注视诸侯,在脸颊以下;注视士大夫,则可以平视,目光可落于左右五步范围内。注视如果高过对方面孔,就显得傲慢;低于对方腰带,就显得忧虑;目光游移,眼珠乱转,则心术不正。因此,普通人注视别人都不可不慎,何况注视人君呢!注视人君违反礼法,则为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将受到惩罚。即使有这种事儿,又有哪里做错了呢!

假如李仁这段话是真的,我只能说,我呸!“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将受到惩罚”,把如此残暴之事说得铿锵有力、充满正义,实在不是一般的混帐!

孙皓居于武昌,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运送物资,异常劳苦。再加上孙皓奢侈无度,搞得国困民乏。左丞相陆凯上书说:

如今四境没有战事,应当休养生息,积蓄财富,然而上下却愈发穷奢极欲。灾难尚未发生,百姓已经疲敝;没有任何作为,国库已经空虚,我私下为此忧虑。从前汉室衰微,三家鼎立,如今曹、刘失道,都为晋朝所灭,这些事儿都近在眼前啊。我蠢笨无知,只是为陛下珍惜国家而已。武昌地势高险,土质薄,多山石,不是建都的理想之处,何况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在武昌居”。可见,人心与天意都是相合的。现在全国的积蓄不足一年的用度,百姓离散,怨言四起,国家倾危,而官吏依然苛刻催逼百姓,不知体恤国本。大皇帝(孙权)时,后宫的女子以及各种织工,人数不足百人;景帝(孙休)以来,人数已经上千,资财消耗巨大。另外,您身边的近臣,都是一帮庸碌猥琐之徒,没有做事的才能,却擅长拉帮结派、陷害忠良,这帮货都是损政害民之辈。我希望陛下能够减省、停止各种劳役,免去苛刻的骚扰,清理、减少宫女,严格选拔官吏,倘能如此,则会使上天喜悦、人民归附,国家也就能够长久安定了。

【直臣陆凯】

孙皓看过奏书,十分不爽,但由于陆凯的名望很高,孙皓没有难为老陆同志。

不久,因为民怨沸腾,永安(浙江省德清县西)的山贼施但乘机聚众起事,劫持了孙皓的异母弟弟、永安侯孙谦,宣称立孙谦为帝,进攻建业。队伍向北开进,一路招募了一万余人,在距建业三十里处驻扎,打算选择吉日进城。施但派使者以孙谦的名义征召镇守建业的丁固、诸葛靓,丁固、诸葛靓杀了使者,在牛屯(建业城东南十公里)迎击施但。施但的兵士都没有盔甲,一触即溃,四散奔逃。孙谦被活捉,丁固向孙皓报告了情况。孙皓下令,将孙谦连同其母,以及另一个弟弟孙俊全部诛杀。

当初,有懂望气的人说,荆州有帝王之气,能够攻破扬州。因此,孙皓才迁都到武昌,派人组织了大批农民工,把与山冈相连的名臣大族的坟冢全给挖了,说是可以“厌”住荆州的王气。等到施但造反失败,孙皓认为望气的人说得对啊,于是,又派数百人敲锣打鼓进入建业城,诛杀了施但的妻子儿女,向外宣传说“天子派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

衣赐履说:“厌”在这里读如压,阴平,意思是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比如,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

也就是说,孙皓之所以迁都武昌,与是否防守晋朝,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是通过这通儿折腾,要“厌”住所谓的另一道“王者之气”。所以,等到施但兵败之后,他立马就回建业了,呵呵。

另,孙和有四个儿子,孙皓、孙德、孙谦、孙俊,孙皓杀了自己两个亲弟弟。

十二月,孙皓把国都重新迁回建业,派皇后的父亲、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留下来镇守武昌。

据说,就在本月,左丞相陆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密谋,打算趁孙皓去宗庙祭祀的时候,将其软禁,然后立前皇帝孙休的儿子为帝。祭祀宗庙的时候,一般会选一个将领兼任大将军,领三千士兵守卫皇帝。陆凯打算以这部分兵发起行动,就让选曹干部建议由丁奉担负此项任务。孙皓说,不行,换个人。陆凯让选曹干部据理力争,表示即使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也应该用老成持重的将领来负责啊。孙皓说,用留平。陆凯没有办法,就让自己的儿子陆祎去和留平商议。留平和丁奉一向关系不好,陆祎还没开口,留平说,兄弟,我听说有野猪闯入了丁奉的大营,这个是个大大的凶兆啊!留平说及此事时,面带喜色。陆祎一看这个情况,哪还敢说软禁皇上的事儿啊,回去向陆凯汇报之后,陆凯决定放弃行动。

衣赐履说:此事十分凶险,故陈寿在陆凯本传中用了“或曰”二字,意为只是听说,但他也不确定真伪。裴松之注引《吴录》载,陆祎没敢和留平提及此事。本传中则说,陆凯与留平商量了此事,留平不肯参与,但发誓不会告发此事,因此没有实施。而且,太史郎陈苗向孙皓奏报称,久阴不雨,风气回逆,恐怕会有阴谋。因此,孙皓的个人安保工作,做得愈发严密了。

究竟有没有此事,读者自行判断吧。

【东吴末帝孙皓】

孙皓对陆凯时不时犯颜忤旨非常愤怒,再加上宠臣何定隔三差五就在耳根子旁边说陆凯的小话儿,孙皓有心办了陆凯,但是,一个是陆凯是重臣,没有合适的理由,硬办,有点儿说不过去;再一个是,陆凯的堂弟陆抗(陆逊子)时任镇军大将军,领兵在外,如果动了陆凯,恐怕陆抗有变。因此,孙皓一直隐忍。陆凯死于公元269年,陆抗死于公元274年,直到陆抗死后,孙皓才把陆凯家人全部迁往建安。

在《三国志·陆凯传》中,陈寿表示,陆凯曾经向孙皓上表,痛批孙皓二十项乱政之举,由于陆凯言辞过于激烈,几乎每一条都可能带来灭族之祸,以致陈寿本人也拿不准此表的真伪,他向很多原吴国人询问,大家都不知所以。

我细读陆凯的上表,读得心惊肉跳,堪比海刚峰同志拖着棺材给嘉靖皇上的上书。此处我们就不摆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阅《三国志·陆凯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孙策立业到孙权大帝,飘摇的东吴集团将何去何从
中国古代史(三国)(二十一:晋朝建立、孙皓打压儒家、晋灭吴)
蜀汉灭亡后姜维试图复国,那么东吴灭亡后,还有人想复国吗?
晋灭吴建业之战
灭东吴的“幕后推手”,是蔡文姬的外甥(长江岸边说六朝53)
晋吴西陵大战的前奏:详解步阐之乱背后的隐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