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赵谋士张宾的故事

赵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赵国(治所在今天的邯郸市)置赵郡。三国魏太和六年(232年)又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迁到房子(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一带)。西晋时期,又复为郡。当时的中丘归赵郡管辖。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439年),简称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由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又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邢台的内丘在此时期称中丘,归赵郡管辖。中丘在襄国(古代邢台的名称)北面,是太行山前的一个县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张宾的父亲张瑶做过中山太守。张宾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明,史书记载:在老师的教导下,“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晋书·张宾载记》)。遍览天下兵书。

他在读书期间与同学在一起议论国是,常常将自己与汉代的张良相比,对朋友和同学说:“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晋书·张宾载记》)。

后来,他投入到中丘王帐下做了都督,都督是当时军队的一个官职,掌握到一个区域的军权。张宾因“不展其志”后来就托病辞官。

八王之乱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西晋时期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从元康元年(291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共历时16年,西晋皇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参与这场动乱,所以史称“八王之乱”。

当时羯族胡人石勒在刘渊的账下为辅汉将军。

石勒又名石季龙,是羯族胡人,胡人是匈奴一个小分支。当时石勒刘渊账下任平东大将军,校尉、都督等职。

永嘉二年(308年)正月,汉王刘渊派遣抚军将军刘聪等十名将军向南占据太行,又派辅汉将军石勒等十名将军向东到赵、魏地区。

石勒带领军队占领了常山郡,与西晋安北将军王浚的军队相遇打了很长时间,到了八月石勒败退到黎阳(河南浚县东)。石勒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转战进攻信都(河北冀县),杀晋冀州刺史王斌,并连败晋将。

刘渊因石勒转战有功授予他为镇东大将军。九月石勒攻打了邺城,守将和郁弃城而逃。进军魏郡、汲郡、顿丘等地,五十多个村垒的百姓望风投降。石勒从百姓中挑选了五万强壮者充军,对老弱病残的百姓进行安抚,让他们在原地安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

接着攻打了赵郡,在中丘与晋军相遇,斩杀乞活部赦亭、田禋等人,史书说这次战役“败而尽杀之”。

张宾看到石勒的事迹,就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一一观察那些战将,没有比得上这位胡人将军的,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业!”

于是,张宾提起剑来到石勒军营门前,大声呼喊请求接见。

石勒与张宾相见后,当时没有认为他有超群之处,只是对投奔他的人进行安置在军营中。

张宾多次向石勒献上计策,事情结束后全都与张宾预料的一样。石勒才感到他不同寻常,安排他为军功曹,此后有事就去向他请教。

他向石勒进言,促使石勒在政治 上实行了一项重要措施,与汉族低下级士族 (失意知识分子) 阶层建立反晋统一战线,石勒将这些 “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晋书·石勒载记》)。由于吸收汉族中才智之士为其出谋划策,从此,石勒这支军队才真正成为多谋善战的军事力量。

永嘉四年(310年),匈奴汉帝刘渊死,刘聪称帝,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这一年又发生了“永嘉之乱”。

刘聪又派遣呼延晏将军和族弟刘曜、石勒等人率兵攻打洛阳,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省鹿邑县)一带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不久,刘曜攻破了都城洛阳城,杀死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焚毁宫殿,挖掘了陵墓并掳走晋怀帝。

永嘉四年到五年(310-311年),石勒的军队转战和屯兵于江汉一带,他“盖欲有雄据江汉之志”(《晋书·石勒载记》)准备据守江、汉。

张宾分析了形势后,向石勒进言说此举不可,劝石勒北还,石勒没有听从张宾的建议,而以张宾为参军都尉,领记室,位次司马,专居中总事。

石勒在江汉时,因后勤准备不足,军中乏粮,又因当地气侯使疾疫流行,难于与晋军进行抗击。

石勒看到这个结果,回想张宾当时的建议是可行的,于是永嘉五年正月率军北上,渡过沔水。

二月,石勒的军队攻打了新蔡(今属河南),在南顿(今河南项城西)杀死了晋新蔡庄王司马确;又进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斩晋平东将军王康。

曾经与石勒并肩作战的王弥后来自立,占据了山东青州一带。此人作战骁勇,与石勒互视为敌。

311年九月,王弥谋士刘暾劝王弥与安东将军曹嶷联兵共同消灭石勒。

假装邀请石勒来青州相见,其间王弥的图谋败露,石勒杀死了刘暾,活捉苟晞。王弥不知自己的计谋失败,写信给石勒,故意说:“公获苟晞而赦之,何其神也!使晞为公左,弥为公右,天下不足定。”

石勒看出这是王弥的骄兵之计,在账中与张宾说:“王弥位重言卑,恐其遂成前狗意也。”

张宾劝石勒乘机诱而取之,说:“观王公有青州之心,桑梓本邦,固人情之所乐,明公独无并州之思乎?王公迟回未发者,惧明公踵其后,已有规明公之志,但未获便尔。今不图之,恐曹嶷复至,共为羽翼,后虽欲悔,何所及邪!徐邈既去,军势稍弱,观其控御之怀犹盛,可诱而灭之”(《晋书· 石勒载记》)。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打败了王弥。

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率领军队构筑垒壁准备南攻建业(今南京)。镇守建业的晋琅琊王司马睿会集江南兵力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石勒的军队又饥饿,并且发生疫病,使自己的队伍死者大半。

晋军又派扬威将军纪瞻督率领大军陈兵于寿春,军情紧急。石勒召集部属商议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投降,等晋军退兵后再图他计。

石勒听后,表情十分郁闷地长啸一声。中坚将军夔安建议先移营高地以避水,石勒说:“将军为什么这样害怕呢?”孔苌、支雄等三十余将官建议:“趁着吴军没有站稳之际,苌等请各将三百步卒,乘船三十余道,夜登其城,斩吴将头,得其城,食其仓米。今年要当破丹阳,定江南,尽生缚取司马家儿辈。”石勒笑著说:“你们这是勇将所采用的方式。”各赐铠马一匹,以示嘉奖。

这些人的想法很不符合石勒的心意,最后石勒只好问计于张宾。

张宾对石勒说:“将军攻陷帝都,囚禁了天子,杀害了王侯,抢夺了人家妻女。对人家来说拔光将军你的头发也不足数清你的罪过。你怎么还会想到要给人家当臣子去?你去年诛杀王弥之后,已经不合适在这里驻军。天降霖雨方数百里中,这是提示将军不应该再留在这个地方。

张宾洞察当时形势,分析到江汉、江淮均不可作为据点。从北方形势来看,关中、河东各有其主,则唯有选择河北比较妥当。

石勒经过两次向南进军的实际经验教训,也认识到据点必须选在北方。张宾的谋划,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故石勒决策回军北上,在河北一带建立据点。

张宾说:邺城(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有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适合将军北迁占领这个地方。

张宾的一席话说动了石勒,石勒本人也回顾自己经过两次向南进军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据点也应该选在北方。

于是石勒下令回转北方。

在回军北上途中,石勒军队经过之处都是“坚壁清野”,所以军士粮饷十分困难。走到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得到汲郡向冰的军队数千人隐藏在枋头。石勒率军从此北渡,又怕向冰乘机来攻,便又问计张宾。

张宾说:“如闻冰船尽在水沟中,没有妥善的照顾。我军可挑选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渡我大军。大军既渡,则向冰必可擒也。”石勒听从张宾的计策,设伏兵大败向冰,夺取大批军资粮饷,军势得以复振。

石勒经过转战回到了北方,长驱至邺城,在三台攻打北中郎将刘演。刘演部将临深、牟穆等率众数万人投降了石勒。

邺城的城池十分坚固,打了很长时间也难于攻下。

张宾又建议说:“刘演众犹数千,三台险固,攻守未可卒下,舍之则能自溃。王彭祖、刘越石大敌也,宜及其未有备,密规进据罕城,广运粮储,西禀平阳,扫定并蓟,桓文之业可以济也。且今天下鼎沸,战争方始,游行羁旅,人无定志,难以保万全、制天下也。夫得地者昌,失地者亡。”

建议说:“襄国、邯郸,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择此二邑而都之,然后命将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则群凶可除,王业可图矣”。石勒这次毫不犹豫的听从了张宾的计谋,进据襄国。

石勒占据襄国后,并襄国城以为据点。张宾又说:“今我都此,越石、彭祖深所忌也,恐及吾城池未固,资储未广,送死于我。闻广平诸县秋稼大成,可分遣诸将收掠野谷。遣使平阳,陈宜镇此之意”(《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又从其计,于是又命令诸将攻掠附近冀州郡县,征集粮食物资屯集于襄国。然后上表汉帝刘聪。

刘聪得报后加封石勒为都督,冀、幽、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上党郡公。从此,石勒称雄襄国,改变以往流动作战方式,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为统一北方、建立后赵政权奠定了基石。

晋建兴元年(汉嘉平三年,313年)四月,石勒命石虎率部攻下邺城。

此时,石勒想派一得力人选进行治理,便问张宾:“邺,魏之旧都,吾将营建。既风俗殷杂,须贤望以绥之,谁可任也?”张宾说:“晋故东莱太守南阳赵彭忠亮笃敏,有佐时良干,将军若任之,必能允副神规”。

石勒于是召赵彭为魏郡太守,赵彭到后,哭着推辞道:“臣往策名晋室,食其禄矣。犬马恋主,切不敢忘。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明公应符受命,可谓攀龙之会。但受人之荣,复事二姓,臣志所不为,恐亦明公之所不许。若赐臣余年、全臣一介之愿者,明公大造之惠也。”

石勒听后默然,张宾说:“自将军神旗所经,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至如此贤,以将军为高祖,自拟为四公,所谓君臣相知,此亦足成将军不世之高,何必吏之。”石勒大悦道:“右侯之言得孤心矣。”于是赐其安车驷马,养以卿禄,让其子赵明为参军。

晋建兴四年(汉建元二年,316年)十二月,石勒部将孔苌等攻马严,久攻不下,司、冀、并、兖四州流民数万人在辽西,迭相招引,民不安业。

石勒对此一筹莫展,再次问计于张宾,张宾说:“马严本不是将军的深仇大恨,流民皆有恋本之志,今班师振旅,选良牧守使招怀之,则幽、冀之寇可不日而清,辽西流民将相帅而至矣。”(《资治通鉴》)。石勒于是将孔苌等召回,以武遂令李回为易北督护,兼高阳太守。马严士卒素服李回威德,相继叛逃。马严害怕而逃,赴水而死,其众归降。从此流民相继归附石勒。石勒为了表彰张宾的功绩,增张宾邑1000户,进位前将军,便张宾坚辞不受。

石勒占据襄国又占邺城,在河北的地盘越来越大且日益稳固,势力日益强盛,这自然引起了晋朝统治者的警觉。

晋建兴二年(汉嘉平四年,314年)正月,晋廷以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州诸军事,刘琨为大将军、都督并州(治今太原西南)诸军事,并遣使者至襄国。

张宾献计让石勒麻痹王浚,隐匿精甲劲卒,示以虚弱,倍加厚待来使,并还书王浚,伪称将于三月中旬亲赴幽州劝进;同时还致书于枣嵩,为其请授并州牧、广平公,以显其忠。王浚使者回报,说石勒兵力薄弱,无有二心。于是王浚显示出骄怠的状态,不复戒备。

接着石勒采用了张宾之计,推尊王浚为天子,自愿为藩臣,以骗取王浚的信任。

石勒一方面做着攻伐王浚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亲率轻骑袭取幽州。军至柏人(今河北隆尧西)时,怕刘琨及鲜卑、乌丸举兵相攻,犹豫之际大军停了下来。

张宾说:“凡是偷袭敌国的,都是要做到出其不意。现在大军几日不行,这时候怎么能瞻前顾后呢?”石勒还在犹豫。

张宾说:“彭祖之据幽州,唯仗三部,今皆离叛,还为寇仇,此则外无声援以抗我也。幽州饥俭,人皆蔬食,众叛亲离,甲旅寡弱,此则内无强兵以御我也。若大军在郊,必土崩瓦解。今三方未靖,将军便能悬军千里以征幽州也。轻军往返,不出二旬。就使三方有动,势足旋趾。宜应机电发,勿后时也。且刘琨、王浚虽同名晋籓,其实仇敌。若修笺于琨,送质请和,琨必欣于得我,喜于浚灭,终不救浚而袭我也。”

石勒说:“我所想不到的,右侯都已想到了,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派使者送信与刘琨,刘琨果然不但不助王浚,且给予石勒以进军的便利。

三月,石勒军至易水(今河北雄县西北),王浚仍毫无戒备,石勒军迅速到达蓟城。石勒恐有伏兵,先趋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声言献礼,使幽州兵不能出战,旋即率众入城,杀幽州兵万余人,俘王浚,押送襄国斩首,置守宰,烧王浚的宫殿后回到襄国。

这场战役,石勒以极小代价一举夺取幽州,为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宾是功不可没。

石勒在张宾等得力干将的辅佐下,几年中消灭北方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晋大兴二年(319年)张宾等文武129人联名上疏,请石勒称尊号,石勒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位自称大单于、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即以襄国为都城。由于汉主刘曜此前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故称石勒所建为后赵。

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统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部分地区。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石勒修建襄国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城开四门,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

在建设襄国城期间,张宾以洛阳城为蓝本,在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数次移民于襄国,还将洛阳的圭表移到了襄国宫殿前。石当时的后赵京都襄国人口达70万,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石勒是胡人,张宾为此向他建议重视学习,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所小学于襄国四门,简选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为学生而教之。还设置太医、尚方、御府诸令,修建正阳门。又

还设置挈壶署,铸造丰货钱,稳定了襄国一带的经济,制定朝纲制度及律令。在制定律令时,张宾建议说,在天下大乱之后,律令烦琐,应采集其中的必要者,作为施行条制。即令法曹令史贯志,制订辛亥制度五千文施行。

石勒据襄国期间,他在张宾等谋士的建议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权建设。石勒对张宾十分信任,封张宾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官僚首位。官僚和州郡每年各举秀才、孝廉以至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确定士族品级,选举贤才,吸收汉族地主阶级分子参与政权。

石勒还让张宾管领选举事宜。“任遇优显,群臣莫及;而廉虚敬慎,开怀下士,屏绝阿私,以身帅物,入则尽规,出则归美。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永昌元年(322年),张宾去世。石勒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景,配享丞相同等待遇。下葬时,石勒送出正阳门,望着远去送葬的队伍,对左右百官说:“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后来在邢台出土了一块张宾碑志,上面还有当时的记录:“勒亲临哭之,张宾,张宾!天何丧其早也!……”清晰可读。

张宾死后,石勒与其他大臣在一起议事,常常会有不合他的心意事发生。石勒这时候自然就想起了张宾。他感叹说,“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

《资治通鉴》载:石勒以张宾为师。时“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建平元年(330年)二月,石勒就进而称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九月,正式即皇帝位。张宾期待的伟业他没有看见。

张宾不仅是东晋第一流的谋士,也是中国历史上谋士的杰出代表,史书称其一生“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

在南和县还有张相村,传为张宾的故乡。而在今内丘县城南十二里,还有铁顶墓村,传为张宾墓,又因墓顶用铁汁封灌,故曰“铁顶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勒欲自力更生与谋士张宾“隆中对”,以襄国为根据地开始打天下
五胡乱华系列五:两赵争雄之四:石勒计杀王弥和进据襄国
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
张宾 | 他何德何能为十六国第一谋士
东晋名将--谢玄
后赵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