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台酒文化博物馆为什么要复制邢侯簋?

在邢台酒文化博物馆的陈展中,有一件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与邢国历史紧密相联的邢侯簋,虽然说这件国宝级的器物是复制品,但这是至今邢台市民能够看到的与实物一致的唯一展品。

□ 古顺复制邢侯簋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弘扬优秀的邢台文化,河北古顺集团投资建设邢台酒文化博物馆,这是全省最大的结合历史文化进行陈列的酒文化博物馆,为了做好邢台历史文化的宣传,古顺的掌门人郭强柳女士多次到各地参观学习,对各专业单位的博物馆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工作,请专家到厂进行研讨学习,讨论如何把邢台的酒文化与邢台历史文化宣传相结合,相互彰显,相为补充,把邢台酒脉挖掘出来,确为如此,当在进行陈列研究时,参与陈列工作的专家学者发现邢台酒文化的发展与邢台历史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越研究越深入。一次,学者们在对酒原料陈列讨论时,发现文献中记载的“鄗上黍”为先秦时期帝王祭祀使用的重要祭品,又发现黍是酒先秦时期主要的原料之一,在《周礼》中有“黍酒”,为先秦时期祭祀用酒。由此联想到酒的起源问题,就这个问题进行多方讨论和试验,最后由论点到论据再到结果,提出“鄗上黍”为古代帝王祭,陈献成浆,以液贡献,邢台是中华酒文化重要的发源地这一观点,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在邢台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得到酒业专家学者认可。

古顺酿酒的厂址邻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国墓地,而邢台酒文化与西周邢国的历史分不开,在邢国历史中有一个重要的文物——邢侯簋,这件文物远在英国,在研究邢台历史发展中,学者只能借助图片资料进行研究,郭强柳女士深知这件器物的重要性,多次到大英博物馆进行联系,在英国朋友的协助下取得这件国宝的详细的数据和高精影相;回国后亲自与文物复制专家进行联系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后,终于将这件国宝文物成功的复制出来,这件器物在邢台酒文物博物馆陈列后引来市民的参观,使他们亲眼目睹邢侯簋中的文化厚重。

□ 傅振伦与邢侯簋

傅振伦我市新河县人,是马衡的得意学生,也是著名的地方志专家。1935年他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一同去英国参加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这次展览的文物与艺术品中有不少是中国文物。而且北京故宫博物院也精选了700多件文物参展。在这次展览会上,同去的庄尚严与傅振伦发现了一件流失国外的珍贵文物,这件文物就是邢侯簋。庄尚严和傅振伦就要求大英博物馆允许他们为这件青铜器做一份拓片,以便带回中国进行研究。

邢侯簋,高约19厘米,有矮圈足,圜底鼓腹方唇卷沿,在颈腹间有四个对称的兽耳,器身纹饰精美,腹上铸有象纹,圈足上有龙纹。很重要的是,簋内的底有铸刻的青铜器铭文,共68个字。1997年的时候,傅振伦先生就邢侯簋的发现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文物春秋》1979年第一期中,并说这个邢侯簋在1921年出土于河北中丘。中丘是今天的内丘的古称。

拓片后来得到了很多的专家学者考证和研究,如唐兰先生、陈梦家先生、李学勤先生、沈长云先生、杨文山先生、陈平先生等等。他们研究的结果除在年代上有一些分歧,其他方面基本上相同。这件青铜器铭文是这样说的,“隹三月,王令荣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拜稽首,鲁天子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首先是邢侯簋是邢侯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周公而铸造的,周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在他的辅佐下,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西周政权。周成王即位后,就封周公的儿子到邢地做了诸侯,建立了邢侯国。

邢侯簋是就是第一代邢侯当上国君后,用青铜铸造了一个簋,放在宗庙里来祭祀自己的父亲周公。铭文中所说也就是这个意思,说在某一年的三月,内史说成王封周公的儿子到邢国做了国君,并赐给三族州人、重人、庸人作为臣民。

关于邢国的地望,研究西周史专家争论了好多年,并有很多的说法,最主要的是河南温县说和河北的邢台说,1978年春天,在河北省元氏县西张村发现了一座古墓葬,从中出土了一个臣谏簋,在对铭文研究后,李学勤先生指出邢国的地望就是今天的邢台。

□ 臣谏簋与邢侯簋

1973年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转给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一封信,信是元氏县西张村张新爱写的,说在元氏西张村一带发现了青铜器。省文物处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唐云明先生前去调查,发现这里是一个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当地人称这个地方叫“霸王岗”,面积有十多万平方米,经常发现一些铜带钩和铜箭头之类的东西,为此河北省文物处决心对此地进行考古发掘,1978年和1982年,分别在这里发现了两座墓葬,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车马器。特别重要的就是发现两件青铜簋,从簋的铭文专家定名为臣谏簋。

通过专家的研究,这个臣谏簋与邢侯簋基本上一样,比邢侯簋略小,通高13.1、口径17.1、腹深10厘米,也是一个四耳垂珥的无盖簋,敛口,卷沿,方唇,腹下部呈圆腹,圜底近平,矮圈足,腹部饰象纹,圈足部饰盘龙纹。在这个臣谏簋的器内底铭文也有铸刻的青铜器铭文,共8行,行9字,计72字。

通过李学勤等先生的研究,终于把铭文上的历史搞清楚了,臣谏簋铭文的主要内容是:戎人大举进犯邢国,在一个叫氐的地方,与邢国的军队发生一次战事,邢侯打胜后就命令他的一个大臣谏率亚旅居住在这里。亚旅就是军队。邢侯还任命谏为国的执政大臣。谏告诉邢侯说,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引之长子(即谏之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谏的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铸造了这个件器物。

臣谏簋的发现,揭示了邢侯带军队出征与戎人进行战争,也证明了《后汉书,西羌传》载:“……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这个事实。同时也告诉我们,西周时的邢国距此不远。

□ 麦尊印证邢侯簋

在邢国的青铜器中,有一组与一个叫麦人有关系,这组器物被专家称为麦器。这组传世的麦器共有件,即为麦尊、麦鼎、麦盉和麦彝。这四件器物出土于什么地方已经不清楚了。据杨文山先生说,麦鼎现收藏于浙江博物馆,其他三器原收藏于清宫内,可以推断这四件器物出土时间很早了。后来麦盉流失到日本,现收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而另外二器现在下落不明。

在麦器中,有一件麦尊最有价值,麦尊收录于《西清古鉴》一书中,书中称麦尊为“周邢侯尊”并且绘有图像。

麦尊是一个盛酒器,用青铜铸成。李学勤先生说:麦尊是一个圆口方足的尊,很有特色,在颈部装饰有鸟纹,上加蕉叶纹。腹与足部装饰着顾首垂冠的龙纹,过去有说是凤纹,细观察是不对的。自唇至足有四道扉棱,扉棱的上端探出,腹与足相对的龙纹之间又有扉棱。器物通身装饰的花纹非常地繁缛而精美。

这件器物是引人注意的是,有长篇的铭文,共有八行,字数由于各位学者考释的内容不同,所以统计出的字数也不同,郭沫若先生隶定文字为167字,唐兰、李学勤先生经过研究后,说共有166字。

铭文全篇就像一部小说一样,讲了一个西周时的故事。

周王说,在朝的邢侯是周公的儿子,是我的朝臣,现在就要去邢地继承侯位了,邢侯在接到任命后,来向周王朝见,正赶上在京成举行祭祀,邢侯也就参加了这次祭祀,仪式完了以后,周王请邢侯住在宫里,到了第二天,周王对邢侯进行隆重的接待,与周王共同坐在一条大船上,在天子的辟雍大池里游览,接着周王赐给邢侯飨宴。宴会完了,这时侍者来告,说射礼已经准备好了,周王在邢侯的陪同下,行射礼,邢侯与周王拿着大弓对着画着动物的靶子射箭,随后又随从周王坐着一条插着红色旗子船一同活动。这些活动完了,周王与邢侯也累了,周王就和邢侯一同来到宫殿里休息,然后周王说,你要去继承邢侯之位了,周王赏 给邢侯一个大玉戈,鼓励邢侯要保卫国土,与那些不守礼节,来侵犯敌人争战。转眼就到了晚上,周王又对邢侯进行了赏赐,这次赏赐的是臣属二百家,还允许邢侯使用周王的车马服饰。

邢侯离开了京城,在去邢国的路上,一路赞美周王宠赐,自己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有什么过错,用实际行动对得起周王,表示自己要效法自己的父亲,学习周公,在邢国施行统治。并且铸造了这件铜器,上告神明,以示不忘。

邢侯与周王两个人是堂兄弟,从赐赏给的东西和礼节看,是很厚重的。北京的燕侯离开京城时,周王只赏赐了二十朋钱币,可以看出来邢侯与周王的关系非同一般。

麦尊铭文记载着西周邢国一件大事,而且解决了一个历史之谜,在铭文中有一个“伾”字,有学者释说是河南的“伾”就是大伾山,是一个地名,这个地方与邢国的初封有关系,李学勤先生释读后,说这个“伾”字是陪音,是出朝的意思,这样解决了温县邢丘与河北邢台的初封问题。

   邢侯簋与邢国墓地

就在学者们对邢国历史进行争论的时候,1993年,河北省轮胎厂进行子午轮胎生产线的扩建工程,在邢台市葛庄村北征了一片土地,施工时,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文物工作队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当时这片地方还是郊外,是一望无边的良田,地势向西逐渐隆起。由于在邻近的东董村和南大郭村都有先秦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此大家对这里十分的小心。

有一天,考古队员柴永红几个人在建设范围内的东侧进行考古钻探时,发现了一个地方什么的有意思,探孔不是打不下去,就是打不到底,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怎么办,决定就一个地方进行下探。第二天工作后,这个孔打了十米深还没有到底,不时地从探铲土样带出一些金箔片和古代漆器的残片,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孔终于打到了生土层,有15米之深,这样的现象让大家都很吃惊,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墓啊,是什么人埋在这里啊,问题一个个的提出来,后来考古队员们又对此处进行卡探,基本上搞清出墓葬的形制,墓的形状呈刀把形,宽有10米多,墓长近60米。

随后的日子,河北省文物局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共同组成了考古队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了西周墓葬230座,同期的车马坑28座,先商文化遗址3000平方米,还有一个商代墓群和战国墓群。在230座西周墓葬中有5座大型墓葬,这些大型墓都为甲字型和中字型大墓,带有很长的墓道,在墓的一侧有随葬的车马坑。

墓葬里出土了很多器物,有青铜礼器,有玉器,有陶器等,其中在一个墓葬中出土一件带“省命”的青铜剑,在另一个墓葬中发现一个铜簋和铜鼎,随葬的车马坑中有许多的战马一排排的,这些车马坑有8匹马的,有6匹马的,最多的是36匹马。随葬的战车有青铜铜饰,还有的车有彩色的贝壳进行装饰,十分的好看。

在以前钻探的地方进行发掘时,发现墓与钻探时没有大的变化,墓长55米,墓道的周头还有一个建筑遗迹,应该是过去的享堂遗存,墓道有40米长,在墓道的中部还随葬着一部车,墓室长75米,宽为5米,有15米之多。墓的四壁都是草拌泥抹过,墓底用正方木铺成,有一椁两棺,墓葬虽然被盗掘了9次,还是从中出土近千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包金的铜贝,包金的青铜器,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玉器、陶器和木器。

   邢国墓地的铜器与邢侯

邢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现在选择重要的几件进行介绍。

“并簋”,出土于一个中型墓中,同出还有一件青铜鼎。并簋高约20厘米,圆底圈足,鼓腹,腹上中间装饰有瓦纹,上下装饰有兽纹,有两个垂珥,在腹内的一侧铸刻有“并作父宝尊彝”。“并”是一个人名,应与当时的并国有关系。从这件器物可以知道并国距邢不远。并簋与同出的铜鼎铸造的十分精致,铜鼎铸造庄重圆韵,十分的厚重,两器出土时放在一起,在一侧还有一个漆豆,上面镶嵌蚌壳。

省命剑也出土于一个中型墓中,这把剑因有“省命”两字被命名为省命剑。剑为青铜铸造而成,为一把短剑,剑首装饰有精美的纹饰,还有一个鹰首,剑身有三角形透空血槽,从形制上看这是一把实用的铜剑。

邢侯编钟,出于末代邢侯墓中。钟体上很细致的蟠螭纹,在每一道蟠螭纹的中间装饰有圆形的旋纹,在编钟的上部钟纽两侧各装饰着一组蟠螭纹,铸造也是什么精美的。

在邢侯墓中出土的铜器中有许多兵器,其中有一件青铜戈特别引人注目,这件戈铜质极佳,工艺十分的讲究,刃部十分的锐利。在铜戈上面还用错金镶嵌上错金鸟篆文,共有8个字。铜戈出土后,考古专家专门请李学勤先生进行研究,李先生就铜戈的历史与价值发表一篇文章《论邢台葛家庄玄鏐戈》说是这件戈在前些年在山西古晋国多有出土,而且为晋人助吴制楚的兵器。铜戈的历史让学者联想到在晋国发生的“晋邢侯与雍子争田”的事。

春秋邢国被卫人灭国后,就到晋国等待复国,到了周昭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的时候,居住在晋国的邢侯和雍子为一块[chù]邑的土地发生争讼,而主管的司法的景伯正好出使楚国去了,由叔鱼代替办理此案,本来判明罪在雍子一方,雍子为了打胜这场官司,对叔鱼使了美人计,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叔鱼,于是叔鱼就判决邢侯败诉,这样的判决使邢侯失去理志,一怒之下在堂上把叔鱼和雍子都给杀死了。晋国的韩宣子就向叔鱼哥哥叔向询问如何处理,叔向说:“三个人都有罪,可以对活者判处死刑;对死者陈尸示众。理由是:雍子自知其罪,而以女色行赂买通得到胜诉;叔鱼徇私受贿;邢侯擅自杀人,他们一样都各有其罪”。叔向进一步提出这个理由的根据说:“自己厌恶别人夺取,而夺取别人的好东西为己有叫昏;贪污受贿、败坏官纪叫墨;随意杀人、毫无忌惮叫贼。《夏书》里说:'昏、墨、贼,杀’,这是皋陶定下的法律,请依此法办理”。于是对邢侯执行死刑,而把雍子与叔鱼陈尸示众。

邢侯被杀后,因为是邢国的国君,就由赵襄子送回到邢国故地的邢国墓地安葬。1993年发掘的邢侯春秋时期大墓,专家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个墓葬是邢国末代邢侯之墓,也专家因有晋国的吴国兵器,认为是赵襄子墓,现在看来认为是赵襄子墓是不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发现的邢国史
漫谈邢侯簋
邢台—— 邢姓之源
周书灿:邢侯簋与西周服制 —兼论西周邢国始封地望及有无“迁封”问题
邢邑故城:邢姓起源地
河北出土西周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