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仨——古驿道上的杨绛和钱钟书

《我们仨》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踪影。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得,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

这是杨绛《我们仨》的开篇,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杨绛先生的梦境,关于他们一家三口的梦,第三部分才是记录他们三个人以前的生活点滴。

最开始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时候,越往后读越觉得凄凉、沉重。待我意识到了那是一个虚幻的梦后,舒下一口气的同时也愈发痛心,她是在失去毕生挚爱的丈夫和女儿之后,才写出那样的文字。

在梦里,钱钟书被打来电话的陌生人带走,女儿钱瑗带着她费尽心力去寻找。

这期间,她常怨自己太笨拙:给阿圆(钱瑗小名)做不好一顿舒心的饭;心疼女儿教书备课辛苦,而做母亲的却无能为力;甚至女儿要一路处理学校的工作一路打听爸爸的下落,还要一路照顾妈妈。她说自己是最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一路波折。

一路万苦千辛。

三人重聚,钱钟书轻唤:季康、阿圆。

1997年3月4日,钱钟书病重的同时,钱瑗因肺癌并发骨转移于北京病逝。次年12月,钱钟书高烧不退,终于该月19日逝世。

2011年10月15日,在首都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走进钱钟书的读书生活”的活动,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完成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正式出版,十一年的精心努力,二十册厚厚的笔记,只因为十三年前的一个承诺,1998年12月19日,饱受多年病痛折磨的钱钟书,等不到妻子赶到床前,便自己合上了眼。或许有太多事放不下,他走时,有一只眼没有合好。

为了让死者如生,生者无愧。杨绛怀着巨大的悲痛开始整理丈夫留下的手稿。她曾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和杨绛

咪蒙说,他们一家三口,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就像一座温暖的孤岛。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宅,是因为每个家人都无比丰富,无比有趣,远远大于整个世界。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两个书呆子加一个生活白痴,搞定一顿饭也是他们眼里的一场冒险。杨绛和钱钟书都嫌饭店的用餐时间太长,宁愿躲在家里吃自己做的黑暗料理。

做活虾的时候,杨绛假装内行地说:虾,我懂得,要剪掉须须和脚。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

钱钟书问她,她说:“虾,我一剪,痛的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钱钟书跟她讲道理,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还是要吃的,以后他来负责剪。

钱媛出生在英国,杨绛在医院做月子期间,钱钟书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

他打翻了墨水瓶,染黑了房东家的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他们就这样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怪罪,这是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多夫妻的日常。像这种情况,更多的家庭是这种对话:“老娘在医院辛苦地生孩子,要你做什么了?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一点忙都帮不上!只会添乱!”

大多数夫妻是对自己迷之自信,对对方迷之嫌弃。“孩子的优点都随我,缺点都像你。”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件小事,牵连到整个家族。

“你们张家没一个好东西!”

“你们李家全是这样!”

钱钟书和杨绛完全不是。钱钟书很早就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他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融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朋友和情人。

杨绛也常说:“阿圆温厚,不与人争,像钟书。”

“阿圆好静,像钟书。”

“阿圆格物自知,像爸爸。”

咪蒙说,他们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

他们俩也吵过架,因为一个字的读音。然后杨绛请了专家来判断,杨绛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自此,他们觉得吵架很无聊,决定以后可以有不同意见,不用一定要说服对方。

他们三个人在一起都很幼稚。钱钟书趁杨绛睡着了在她脸上画花脸;跟女儿玩游戏,把女儿房间里的东西都藏到被子里,恨不得把扫帚和拖把都藏进去。

杨绛胆小,怕黑,怕鬼,到了中年以后,钱瑗要保护她。知道妈妈怕猫屎,她一人在雪地里去把煤球里的猫屎都抠干净了,钱瑗连临去世的时候,都在安排妈妈的生活。


我们仨

钱钟书曾对杨绛说,“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钱钟书重病,杨绛说,“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取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临走的时候,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这个连虾都不敢剪、一辈子怕鬼的女人,在所爱的人脆弱的时候突然变得无比强大。这以后,杨绛孤身一人,开始整理丈夫和女儿的遗作,由于钱钟书精通多国语言,手稿也常是用几种外语来书写,梳理的难度非常人可以想象。杨绛后来回忆道,此中的艰难辛苦,难以言表。

“抽屉里这个那个,我不知道呀,而且我都没有明白,他没有吩咐我呀,我都分不清这个是什么,他的外文里头有德文,我不懂的;意大利文我不懂的,拉丁文我不懂的……”——2011年杨绛电话录音

2001年,杨绛回到公众视线,在钱杨两人的母校——清华大学,将两人多年的稿费悉数捐出,设置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说她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钱钟书在世的时候,她和钱瑗在钱钟书的病床前,他们三个人就一起商量好了,如果将来有钱,就捐助一个奖学金,取名“好读书”,不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好读书”奖学金的宗旨是扶贫,用来鼓励想读书而没钱读书的孩子。

柴静曾经说,家庭是组成这个社会最小的单元,关上家门以后发生的事情往往决定了这些个体的本来面目。家庭的性质往往决定了每个成员对这个社会抱有的最大限度的善意。


钱钟书、杨绛、钱媛

大多数人的生活被平凡、琐碎的小事填满,我们远没有钱氏夫妇那样伟大,但我想,对他们而言,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出版了几本著作、担任过什么职位的高官、买过几辆车几套房,而是今生有幸遇到彼此并携手共度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钟书、杨绛“好读书”奖学金设立前后
婚姻好不好,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我们仨》教我们的关于爱的9件事
关于杨绛的50件事
民国才女杨绛:人过百岁才明白,最亲的人并不是老伴儿和儿女
杨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坚强,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