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佩学丨刘佩学散文二则

小秦跟我去跑井

认识小秦,缘于一次偶然。复印机三番五次出现故障,打电话给售后,售后知道过了保质期,就一拖再拖,说好的日子,不见人影。就在我又一次掀开复印机端盖,准备检查一下,看一看到底哪儿出了问题时,“砰砰砰”,有人敲门。我连头都没抬,就嚷着进来。抬起头时,一个陌生人站在我的面前,吓我愣了一下神。没等我开口,他就自我介绍,“小秦,电脑耗材,还有修理复印机……”“你是复印机售后的吗?怎么知道我的复印机出现了故障?”“我不是复印机售后的,只是各单位转一转,找点活儿干”。“噢,那正好,看一看这台复印机,到底咋啦,说罢工就罢工啦,售后说啥也不来,急死人啦”。小秦放下手包,脱掉西服,就开始拆卸复印机。叮叮当当弄了一阵儿,两只手一边轻搓,一边对我说,“没啥大毛病,刷一下软件,就可以”。说完,他就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找到接口插上,开始刷程序。半个小时左右,重新启动复印机,一切正常。小秦说啥也不要钱,理由很简单,也没用什么材料,只是刷一下程序。小秦留下了一张名片,再三说有需要联系。

也许是那次免费服务的缘故,打电话找小秦两次,买了几个复印机墨盒,还有一些打印纸。临走时,小秦问我,“要是有机会的话,可不可以带我去钻井队转一转”。对于我每天都去钻井队来说,小菜一碟儿。那天下午,我就带他去了钻井队。说来也巧,那段时间,正在研究钻机天车防碰警示仪的事儿,一次一次试验,一次一次失败,弄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去钻井队的路上,我就说给了小秦,小秦十分感兴趣。来到钻井队,我带着他登上了钻台,简单介绍了天车防碰警示仪的情况,又找来钻井队机械技术员,详细地向他陈述对这套装置的要求,以及钻机天车防碰的实际情况,小秦听得非常认真,记在笔记本上,不时,插话问一些有关细节。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小秦只是公司的业务员,况且还是刚从肇源进城打工的生瓜蛋子。不过,他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多少也懂一些电器电子方面的知识。小秦从钻井队回来,就开始琢磨天车防碰警示仪。三天以后,天车防碰警示仪设计方案摆在我的办公桌上,一下子,我就惊呆了,心有灵犀,不折不扣,就是钻井队想要的天车防碰警示仪。小秦就是一块创业的材料儿,也是天生就喜欢创新的年轻人。加班加点研制样机,跑青岛,去哈尔滨,多次折返上海……半个月左右,竟然拿出了一台样机。站在我的面前,小秦明显瘦了一圈儿,精神状态却很好。

天车防碰警示仪现场试验那段时间,每天早晨7点,小秦准时到达我的办公室,跟我一起去跑井。从开钻到完井,每一个环节都在监查天车防碰警示仪使用情况,排除故障,冥思苦想进行技术改进。饭不吃,觉不睡,也要把问题查出来,故障排除掉。那一次,正好赶上完井起钻,天车防碰警示仪数点标记出现异常,小秦就住在钻井队,一根线头儿,一根线头儿去检查,一块板子,一块板子去排除……连续干了18个小时,故障彻底排除,一分钟也没有耽误钻井队时间。干了近40年钻井的老队长,说一次,竖一次大拇指,“这才是干事儿的精神”!现场试验半年,累计处理故障上千次,现场培训钻工少说七八百人次,不厌其烦。有时,钻井队弄不明白,大半夜打电话找小秦,电话里说不清楚,不管井队在哪儿,小秦就连夜赶到钻井队。钻工十分感激,觉得小秦才是一心为钻井队着想。天车防碰警示仪批量推广那段时间,小秦吃住在钻井队,一直到调试完毕,正常使用,才离开钻井队。每到变换季节时,小秦都跟着我去跑井,检查天车防碰警示仪使用情况,征求现场使用意见,并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在本子上。天车防碰警示仪A型、天车防碰警示仪B型……相继推出,天车防碰警示仪各项功能更加完善,大大地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灵敏度,有效地保障了安全钻井生产,得到了钻井队的认可。

天车防碰警示仪研制成功,一直到推广应用,小秦也从一个小小业务员,成为了电子科技公司的小老板。身份变了,经济条件也大有好转,可是,每隔三五天仍旧跟我去跑井,学习精神,一点也没有变。其实,我心知肚明,小秦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老板,跟我跑井,就是为自己下一步企业创新找契合点,创新服务钻井队,就是找市场。小秦先后陆续为钻井队研制了二层平台监控系统、钻井泥浆压力远传系统……又在启动创新研制可编程式智能天车防碰泥浆压力远传综合仪,着手介入光传数据系统研制与推广……不管大小,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新理念,每天都在研究创新新产品,一次一次去试验,一次一次去改进……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实践,陆续推出了一件又一件创新产品。小秦从创业开始,每一天都走在产品创新的路上,执着前行。

就在昨天,小秦打来电话,可编程式智能天车防碰泥浆压力远传综合仪样机研制成功。近几天,小秦就会跟着我去跑井,进行样机现场实验。我喜欢小秦创新的精神,也喜欢小秦吃苦耐劳的劲头儿,也喜欢小秦跟我去跑井。热衷企业创新的小秦,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小秦精神,我喜欢。

《家乡麦儿黄》

站在横穿田野的土路高岗上,向远处眺望,田野纵横交错着五彩缤纷的庄稼区域,就像是城市里顽皮的孩子驰骋想象所摆放的积木图案。那幅美丽的画卷,由不得你不心悦诚服地赞叹着,我们的父辈,那些整日辛苦劳作的种田人所拥有的艺术美感,那种看似随意的耕种,其实凝着种田人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的勤劳智慧的结晶。儿时的快乐,就是在于能够发现美,却从不去思索那些美的缘由,快乐整天就洋溢在天真的笑脸上。北洼地那片麦田,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永恒的诱惑。冬雪融化后,几场春雨飘过,麦子便在偶尔的雪花纷飞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外面这个世界。

放学以后,我们便徘徊在麦田的地头,挖着婆婆丁,那里的婆婆丁白深、鲜嫩、口感翠爽,不知要比荒原、土塬上的婆婆丁好上多少倍。淘气的我们,挖野菜没事儿的时候,便挖着刚刚长出的麦苗,那麦苗根部是一个肿胀的麦粒,把那枚膨胀的麦粒放在嘴里,那分甘甜直沁肺腑,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便丢下菜筐去抠甜甜的麦粒。等到第二天还想去抠麦粒时,却看到那片麦地头上站着村里看青的老大爷,我们便明白不知谁走漏了风声,刚想溜之大吉,便被老大爷追了上来,抓了个正着。老大爷把我们领到那片,被我们抠得面目全非的麦田边,老大爷说:“你们看,现在每粒麦子到秋来时,就是饱满的一个麦穗”。说完,老大爷跪在麦田里,小心奕奕地捡起被我们抠出来的麦粒,放在坑坑洼洼的泥土里,用那双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轻轻地把麦粒埋上,那分仔细,那分多情的呵护就像是怀里抱着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的神情。老大爷站起身来,眯着眼晴,静静地向远处望着,似乎看到了翻滚麦田一样专注。回过身来,老大爷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头儿,笑呵呵地说:“等你们放暑假的时候,这片麦子就成熟了,那个时候到处是一片金黄,多好啊!现在要是把麦粒抠出来,到那个时候,这里就是荒芜的杂草”。老大爷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我们已经抠得面目全非的麦田,我们禁不住差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们每次来到麦田都只站在地边,远远地望着风儿翻滚着油绿的麦浪,心中涌动着对麦儿黄的渴望。

几场风雨走过,田野到处是疯长的翠绿。几天没有注意,麦子伸出了细小的麦穗,四周跳动着颗粒状的花朵,静静地走上前去,细细地闻着,便能够嗅出清新的花香,就像深秋时节田野里飘荡而来的晨雾,那样沁人肺腑,令人振奋。正午的阳光直射向麦田,我们静静地躲在远远的树阴下,听着蝈蝈此起彼伏地鸣唱。我们跑向麦田,悄手悄脚地走进麦田里,看到了草绿色的蝈蝈,正颤动着淡紫色的翅膀在演奏着优美的旋律。急切地扑上去,亲眼看到它灵巧地振翅高飞,或出奇不意地钻进麦田深处。我们便懊恼地扑向一片片麦田,蝈蝈没有抓到几只,麦田却留下了我们践踏的足迹。

那个雨后的午后,我们又来到了麦田,也许是雨后的阳光更加炽热的缘故,蝈蝈的叫声更加清脆悦耳。我们疯跑在那片麦田边,正要冲进麦田,却看到那位老大爷像树桩一样挺立在那里。我们连忙向村子里跑去,想不到老大爷叫住了我们。他说,要给我们抓蝈蝈。我们站在麦田边,看到老大爷轻轻地走进麦田,静立在麦田里,谛听着蝈蝈鸣唱的同时,便顺着声音在搜寻着蝈蝈的踪影。老大爷几步走过去,如疾风一样一扬手,便逮住了一只蝈蝈。那个中午,老大爷为我们逮了7只蝈蝈。临走的时候,大爷对我们说:“你们看,麦子都泛黄了,马上就要收割了,你们在那里疯跑,那会糟蹋多少麦子呀。你们要是再想抓蝈蝈就来找爷爷,爷爷给你们抓”。又连续几天中午,老大爷给我们抓了许多蝈蝈,还用高粱秸杆给我们扎了蝈蝈笼子,大爷还答应我们等麦子熟了收割时,再给我们每人拧一个麦秸蝈蝈笼子。

麦子泛黄后,麦粒鼓胀的,折下来几个麦穗,在手心上使劲地搓着,便会看到绿绿嫩嫩的麦粒,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着,那分清香拥有说不出的美妙,就像是在品尝着七月田野里的风景一样,拥有无穷的遐思与梦想。每到星期天,便跟着放猪的大伯去荒原去,站在高高的坝堤上,就能看到那片随风摇摆的金黄色麦田,总是抵挡不住麦香的诱惑,便偷偷地钻进麦田里,拔回来几把麦子,在荒原上烧着。几颗被烧得焦黄的麦粒,放在嘴里咀嚼着,满口都散发着难以言表的麦香。直到今日,那淡淡的麦香,还在我的内心深处飘荡着。麦儿黄,园子的菜也就下来了,农家进入了一个最丰盈的季节。

又到麦儿黄的季节,似乎又看到了家乡那位蹒跚着脚步的老大爷,又听到了那此起彼伏蝈蝈的鸣唱,心情难以抑制地飞翔起来。便又拿起了电话,告诉她老人家,几天以后,我将带着爱人与儿子回家去看她。重要的是让儿子看看麦儿黄时,农村那美好的景色,更重要让他感受到像爷爷奶奶那样,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土地的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回想着家乡的往事,让我心潮澎湃,岁月轮回着沧桑,让我渐渐明白,离开家乡再远,心也会飘荡在家乡的土地上,因为那里才是我的家,那里才是我灵魂的归处。

作 者 简 介

刘佩学,男,1967年9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300余万字各类文学作品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岁月》、《小小说选刊》、《地火》、《小说月刊》、《当代小说》、《天池小小说》、《检察日报》、《幽默与笑话》、《讽刺与幽默》、《文学故事报》等报刊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一年风吹麦浪,航拍乳山口湾千亩麦田
我是回到故乡麦田里的一棵麦子
麦黄,农忙
【内蒙】牟海娜《麦子》指导教师:王娇
那些麦子
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