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过年滋味/许秀杰

过年也就是春节,农历旧历年,辞旧迎新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在宋朝叫元旦,那些守岁,燃放鞭炮,拜年,贴桃符,在宋朝就已经有了。

当吃完年夜饭,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当我们点燃一串串炸响的鞭炮的时候,当一条条微信信息飞来拜年的时候,还有同学群里,亲朋群里一个个红包发来,春节在不温不热中过去了。

来自天南地北的祝福,来自亲朋好友的问候,来自晚辈的一声声拜年,年就过去了。过去的太匆匆,太无味,过去的来不及好好品味一下这短暂的美好,就像看着空中燃放的烟花,虽然璀璨,却只是瞬间,就散落一地的荒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年,年味浓浓,至今想来令人回味无穷,都说“月是故乡明”,我认为“年味故乡浓”。

幼小的我们,进入漫长的冬季,就在翘首以待,掰着手指头盼望着过年,还有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一个星期,年来到了。

最喜欢母亲蒸的白面的饽饽,还有剩虫,福手,鱼儿,猪头,上面盖有五颜六色的图案,鱼儿,福儿,麦穗,预示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进入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蒸饽饽,一天两锅,直到把家中的一口瓦缸盛满,那是正月里走亲串友必备的食品,大大的竹篮里装满盖有图案的白生生的饽饽,配有酒点心水果之类的。

腊月二十八,煮肉把冻打。打冻是父亲的绝活,他通常打两盆冻,一盆肉冻;一盆鱼冻。这是正月间招待亲朋好友必备的凉菜,亲友来家里做客,盛上一盘鱼冻一盘肉冻。

忘不了父亲在劈劈啪啪的柴火锅旁煮肉的情景。

锅里面是父亲经过精心准备的猪蹄,猪皮,宰杀的公鸡。

灶膛里的火噼噼啪啪燃烧着,那红红的火苗映照着父亲那古铜色的脸庞,父亲的脸色便成了红色,不一会,锅里飘着浓烈的肉香。我们这些孩子,被父母安排到外面去玩,以免被滚烫的油锅烫着。

我们看着谁家里早早地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瞅准大人不注意,偷偷地撕下一角。用光滑的高粱秸做长杆,劈开的细叉做撑架,沾上红红的对联纸,插上刺槐树上的荆棘,做成风车。

我们举着风车沿着马路奔跑,那红红的风车就转啊,转啊,仿佛放飞的就是我们的梦想,在放飞中,我们好像真的飞起来了。

当我们跑的累了倦了,走进家门的时候,父亲正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猪蹄公鸡,垂涎三尺的我走近锅灶边,嚷着要吃肉,父亲会扭下一块煮好的鸡翅膀给我,打发我一边吃去。

父亲是炒花生的好手。炒花生的火要温,不能急躁,否则花生没炒熟,外皮就糊了,变成黑色。父亲总是自己烧火,自己炒花生,火温勤翻,边烧火边翻炒,不一会,那花生就变成了微黄色,吃一个脆香脆香的。

忘不了我们急切地等待着父亲炒好花生,盛到簸箕里晾着,然后父亲剥开一粒,搓掉薄皮,放到嘴里,脆响。然后父亲给我们姐妹分花生,一人一大把,我们张开衣襟,盛着花生,然后装进衣兜,开始品尝。

过年从腊月三十中午开始,家家上供,贴族子。族子,顾名思义就是族谱,男在左女在右,从上到下,上溯十八代。贴上族谱,摆好供品,点上香烛,小孩子就有了许多禁忌,不能乱说话,不能大声嚷嚷。

七十年代初期,我已经读到三年级,初识了一些文字。就在大人一遍遍叮嘱中,小心谨慎地进出,不过,看着族谱,也有太多的疑惑,左面的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几辈祖宗,我都能倒背如流,至今也不会忘记。就是右边的奶奶,太奶奶,有姓无名,成为简单的王氏李氏张氏之类的。这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缩影,男尊女卑。

有一年,我看到族谱上爷爷大爷的名字在左边,右边空着,我就不解起来,问道:“左边有爷爷大爷的名字,右边为什么没有奶奶大妈的名字?”父亲见我嘴狂,那时候,我继祖母健在,我大妈改嫁去了东北。如果我的话被继祖母听到,虽说是童言无忌,但是继祖母一定会多心,认为是父母唆使我说出诅咒她的话,一定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来,闹不好这个年会在吵闹中度过,父亲给了我一巴掌,对我说:“滚一边去,不会当哑巴卖了你!”

吓得我再也不敢多嘴,更不敢多问,直到长大,才慢慢悟出族谱的奥秘:那是故去的祖辈人的家谱,健在的人岂能写到上面去?

守夜的午夜饭,最为丰盛。水饺包的都有讲究,全用白面,(那时候贫穷,过年水饺也会用地瓜面玉米面包)既有元宝状的,还有包着钱的(是硬币),故乡人有种说法:“吃到钱有钱花。”那时候,我们为了一年都有钱花,这天的水饺敞开肚皮来吃,有时候,吃了两碗水饺,吃不到钱是经常的事情。记得邻居家有个女人,她包了六枚硬币,结果她自己一分钱没有吃到,看着儿女丈夫都吃到钱币,自己懊恼,放声痛哭,把个欢乐的年过得没有了气氛。

从大年初一开始,那是一天天动物植物的生日: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蔬。猫猫狗狗都要过生日,再贫穷的日子,母亲会在正月初一那天,给鸡儿一把稻谷,初二给狗儿两个白生生的水饺,初三那天给猫猫添一两只小黄鱼,初四那天给兔儿一把麸皮,初五那天给猪儿一瓢玉米面儿,初六那天给羊儿一碗饲料,到了初七那天,是小孩的生日,会擀上一碗面条包上一顿水饺……另外还有正月十六,五谷生日,父亲会祭祀五谷神,母亲会期盼着那一天阳光明媚,五谷丰登;正月二十一,麦子生日,母亲会说:“让吃不让吃,就看正月二十一!”北方地区,细粮以小麦为主,这一天天气晴朗,母亲脸上就会笑逐颜开,说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麦子有个好收成。

一直到了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爆豆!”这一年才算过完,农人们就要打算耕地追肥播种,年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 者 简 介

许秀杰,山东省枣庄市某中学语文教师。在《山东桂冠散文》,《中国精品散文三百篇》枣庄日报,台湾《文创达人志》印尼《千岛日报》《好报》香港《百家文学》等发表散文小说三百余篇。出版书籍《读者唐诗,念着宋词》一书。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年趣事
[黄石文坛]马玉谦的散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父亲的眼泪
拜年磕头趣事
【西楼文苑品诗阁】总(2525)期【散文】专辑
张小华/我的母亲我的妈(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