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大同长城,这么多的壮美景色在等着你/牛军英

从地理范围来看,大同长城绝非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所划定的范围,它与大同两千多年的置邑建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大致是明长城的遗迹多一些。明朝的时候,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尤其是明朝早期,作为“北方锁钥”,其范围包括东到居庸关,西到黄河边的偏关,北到呼和浩特,南到雁门关,绵延近两千公里。气势壮观的万里长城从山海关一路西来,到了居庸关后分为两支进入山西,其中南部的一支就是人们常说的内长城。内长城则从河北涞源县进入到大同市灵丘县南部,经过大同市浑源县、繁峙县继续向西,在偏关县老营与外长城汇合。外长城从天镇县的平远头村进入到山西,一路向西,绝大部分是山西与内蒙交界的行政区划线,经过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又进入右玉县、平鲁县,到达今偏关县老营。至此,内外长城在穿越了整个山西省北部以后,又在黄河边上汇聚成了一条巨龙,继续西进陕西,一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内外长城之间,如此广大的区域,都是我们研究大同长城文化的范围。

明朝时期,朝廷将整个北部边防按照区域划分为“九镇”也叫“九边”,按照今天通俗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九大军区,其中晋北就部署有“大同镇”与“山西镇”这两大军区,明朝初期“大同镇”又曾经是整个“九镇”里管辖范围最大的,东至北京居庸关,西至黄河转弯处的偏关,北临今呼和浩特地区,南抵雁门关,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南北纵横数百公里,其规模之宏大为九边之首,留下了以“镇城”大同城为首的著名的屯兵要地72座城堡,包括20座城、52座堡,大量的历史遗迹就分布在大同市的各个县区和朔州市,现河北境内的蔚县和涞源县也曾经是72城堡之内的两座城。如今大同市的行政区划绝大部分都是以长城为界,大同是唯一夹在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城市,也就是说,无论从长城的修筑历史还是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整个晋北地区应该是不同年代不同质地的长城分布最广的地区,因此,大同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长城文化博物馆,这应是我们大同人引以为自豪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同长城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历史地位绝不亚于云冈石窟。

大同长城沿线就是宝贵的边塞历史文化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有机会的话来走走,在认真保护那些原汁原味的古老乡土建筑的同时,用你们高超的摄影技术去表现、去向世界展示。

这里有一个概念再次需要大家明确的是,“大同长城”并不等于“大同市长城”,“大同市长城”只是“大同长城”的一部分。

从历史年代来看,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早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至少有9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在大同地区留下了遗迹: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清长城,这些众多的古长城遗迹散发着悠久的历史光芒,星罗棋布我市以及周边的各个县区,使“大同长城”成为“中国长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大同独特地方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基础。

从大同长城文化的涵盖内容来说,以墙堡烽燧为特征的政治和军事、以茶马互市为标志的经济和贸易、以人口迁移为表现的民族融合、以屯田军户为起源的晋商悠久与辉煌、以碑刻寺庙为遗留的宗教和多种艺术形式……一部庞大而纷繁的大同长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使得大同长城成为了大同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直到今天,从日常生活习惯到方言口语,从民族、人口的分布到家族的血脉流传,从古老建筑到音乐、舞蹈、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我们的生活依然在受到长城文化的强烈影响。

大同长城是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可以用七句话概括:文化古道、民族通道、军旅要道、茶马商道、礼佛圣道、音乐歌道、绿色大道。如果说大同长城是乐谱的话,这七个功能就是乐谱上的七个音符,在漫长的岁月中谱写出大同长城文化的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宏伟乐章。

在这条文化古道上,仅古文化遗址就有青磁窑旧石器遗址、小站旧石器遗址、右玉张家山旧石器遗址、云冈南梁新石器遗址、右玉消息屯新石器遗址、左云古城堡汉墓群、右玉威远汉墓群、阳高汉墓群、天镇汉墓群……。

民族与人口的流动,是大同长城文化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在这道流动的风景中有汉族、满族、蒙组、回族、藏族、羌族,……有不远万里的波斯人,有能歌善舞的西域人。

人人都知道大同出美女。男子多英俊,女子多漂亮,歪瓜劣枣、惨不忍睹的比例很小,符合人口优生学理论,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大同长城自古就是军旅要道,地当边塞之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沃阳故城、白羊故城等,缕缕烽烟,遮不住风沙中的秦关汉月;阵阵马蹄,数不清残阳下的烽台古堡。

关于那些城堡的现状,可以说沧海桑田原本就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有的仍然繁华并继续重要着,有的已经空无一人,甚至快要被人们遗忘,名字也即将消失了。但是无论如何,它们曾经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懂得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大同长城又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茶马商道:那些严密的关口,在战乱时是用兵之地,而在和平时,又是商贸的黄金之衢。奔来的是蒙古的马群,远去的是晋商的驼铃。在马蹄声和驼铃声的交响中,集市繁荣,物流畅通。其中杀虎口还成为清王朝在西北边塞地区最大的“海关”,有“日进斗金夜进斗银”之说,从而成为“西口文化”的源头之一。

大同长城是一条礼佛圣道:西口古道在北魏时期是连接北魏南北两都盛乐(和林)和平城(大同)的御道,沿路有观音堂、佛字湾、云冈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石窟、保安寺、宝宁寺、华严寺、慈云寺等,充满浓浓的佛文化,是一条礼佛圣道,直到今天,这条道路仍然是一条闻名中外的重要观光大道。

古老的塞上地区还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舞蹈的故乡”,因此大同长城还是一条音乐歌道。塞上地区的地方戏曲,与全国同级地市相比,剧种之多为全国之冠,除晋剧、雁剧(北路梆子)外,还有二人台、耍孩儿、罗罗腔、弦子腔、右玉道情、晋北秧歌、赛戏等。

大同长城如今还是一条绿色大道:建国后,塞上人民坚持植树造林半世纪,国家三北防护林在这里成网成片,使昔日土田沙化的“野人家”,渐成“塞上绿洲”,右玉、左云、新荣等地已经有大面积人工森林的覆盖,特别是云冈峪、杀虎口、阳高、天镇等地区的绿化,使人们又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原生态绿色景象。

大同长城文化的本质是“合”文化。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融合的过程,从血液到生活方式,从民族到国家,人类就在不断的多种形式的融合过程中发展着。长城最重要的功绩在于保护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地区,大同长城就是中国历史、人文、经济、地理、军事、政治等多个角度的融合体。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当中最重要的文化创造是在农耕时代,长城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如果没有长城,就不会有一个稳定的农耕地区,人类的文明也就没有今天。作为拱卫京畿、屏蔽中原的重要门户,拥有大量长城遗迹的大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地区,在漫长的风雨岁月里,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它成为长城内外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家园。

从旅游观光的方式来看,徒步野外,沿着长城一线进行短期行走,是主要方式。带上帐篷和其他必要的生活器材、物资,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和谐,体味长城的伟大,体验古代军旅文化的细节,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光体验。

明朝嘉靖二十七(公元1548年)年于得胜口南三里建置得胜堡,周长三里三分,高三丈八尺,万历二年砖包。今城堡砖墙多已不存,仅南关内砖砌券拱尚好,关门洞外十分精巧的砖雕图案。关门内外各有一匾,分别书有“得胜”、“保障”。门洞内东西各嵌存一块石碑,注意那些石碑上原先的字,上面覆盖着红油漆的毛主席语录,下面还有字,是明朝原来的。镇羌堡为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设,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堡周“一里七分,高三丈八尺,北距长城仅十五步”。单从占地规模上看,这个堡并不大,但是这里曾经驻扎过1053名戍边将士,配备有268匹军马,负责分守边墙22里、边墩28座,最高军事长官为“守备”,级别仅次于“总兵”。而其南不到二里地的得胜堡则同期驻扎着2960名戍边将士,配备军马1191匹。这两组庞大的数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区作为边防关口的重要性,得确是名副其实的“极冲之地”,明朝政府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市场堡,是专门用来交易的地方。在方圆只两三公里之内,就连环分布有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得胜口关城四个坚固的城堡,四堡之间相距很近,长城高大雄伟,其下的壕沟则深幽神秘,这样的夯土城堡群落分布格局在长城沿线并不多,在漫漫黄土地上耸立着,堡墙层层叠叠,给人的心灵震撼是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的。这样深沟高垒的严阵以待与马来茶往的繁忙交易共同构成了一种神圣和平的场景,其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了边墙内外民族的大融合。

得胜口关城里面有排房痕迹,那就是配合马市交易的南、北致远店,也就是贸易中心附近的两个专业招待所。到了交易的日子,长城以北的商人、货物一齐屯扎在墙外的北致远店,长城以南的商人、货物则一齐屯扎在墙内的南致远店,日落后各自关闭城门,互不相干。到了一定时辰后等马市开启城门,则双方按照规矩进入马市,进行繁忙而有序的交易。而这三个各自防范独立、功能独立的围堡又都处于关城里边防军人和明朝所派国家官员的严密监控之下,既警惕防范又尽力保障,还能有效保证国家税收,有一举几得的显著效果。

“款和”(即隆庆和议)之后,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由仇敌转入友善。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朝廷在大同镇设置官办马市三处,分别是新平堡马市、得胜堡马市、守口堡马市。到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又在大同镇开辟许多新马市,包括助马堡马市、宁虏堡马市、灭胡堡马市、云石堡马市、迎恩堡马市、杀胡堡马市等,从而使大同长城成为“中三边”马市最多的地方。这些马市的繁华程度举世闻名,当时人们流行一句话:“金得胜,银助马”,大量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明朝政府的国库。驻扎在长城沿线的庞大的军事力量,始终致力于保证该地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平与贸易,一直是长城存在的终极目标。

按照我们今天的眼光,贸易发达的地区比如香港,同时必定是经济繁荣的地区,哪怕只是转口贸易,但是大量人员物资的流通必定会催生许多相关的派生物:官员们建筑精美的衙门与住宅、宽阔的大道、大型商店、各种匠人、各种艺人,以及不同的口音、服饰、风俗、习惯等,这些元素在强大的军事保障体系下蓬勃地生长着融合着,血统与脸型悄悄变了,口袋与仓库渐渐鼓了,见识与眼界慢慢广了,长城沿线边塞互市的兴起令大同的商业繁华达到一个新高潮,“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马市贸易使得“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僻,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出现了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繁华景象。

此处也是风口,一年只刮一场风,但是一刮就是一年。村里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有风力发电机,可见传言非谬。这里村女多美貌,村男亦多英俊,这该成为他们依然贫瘠的精神生活中值得骄傲与自豪。

当附近经济繁华的时候,长城的墙体堡垒以及其他古迹都要格外残破些。附近的长城已经开始成段消失,残留的也被笼罩在黑煤灰里,丰镇电厂附近,大量的工业垃圾几乎将长城淤平。丰镇电厂附近的一段长城是最糟糕的,甚至有一段长城墙体竟然被开垦成了土豆田,这些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桦门堡的漂亮,来自它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天镇在大同市的东北角,一道宽阔的南洋河将整个天镇拦腰分成南北两半,南边是大山,北边也是大山。同样水量丰沛的西洋河,又将北部天镇分成了两半,南边是大山,北边也是大山。桦门堡就在两条洋河之间的大山里。在人们的印象中,自然生态极其恶劣的塞北高原尤其是山区,必定是荒凉苦寒到连一株草都不肯好好长着的,晋北地区也确实有太多地方植被过于稀疏。但是桦门堡所在的山区却是个例外,茂盛的植被,从沟底到山头,到处草木葱茏,到处鲜花盛开,赤橙黄绿清蓝紫,各种各样的树,各种各样的草,各种各样的果子,繁密着,斑斓着,缤纷着,局部平坦处如大花地毯,整体起伏的山体又似彩缎砌堆,山下泉水丁冬,山上花团锦簇,人说锦绣河山,即为如此。

最令人惊奇的是那里有大丛大丛的兰花。扁长的叶子,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那么多,抬眼就是一丛,扭头又一丛,我从前只是在人家的花盆里见过纤细的几株,在这里竟然能肥大到半米多高,枝头的花伸手可采。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昆虫,野杏树缀满了果子,城里的杏子早已成熟吃完,这里的还带着青色。夏日里到桦门堡来,在如此天然大氧吧里尽情攀登与歌唱,实为人生一大享受。

桦门堡是修在了海拔1736米的山顶上的,如今已经没了人的踪迹。按照我的实地勘察,明大同镇72城堡绝大部分都在上世纪中后期被拆掉了包砖挪作他用、荒废了城墙,而桦门堡是唯一的一个“零件齐全”的例外,门与墙齐全,包砖都在,基础石都在。尽管四百多年的风雨使城墙部分坍塌,甚至部分大面积包砖整体坍塌,但是好歹都还在原地待着,成堆的整砖中长满了杂草,但是并没有人去搬动它们。其厚实的城门是用坚实的桦木做成的,巨大的青砖每一块都是标准的17斤重,如今上面生厚厚的青苔。

明大同镇72城堡中,天镇就占了8堡一城,中国长城博物馆里所提到的“李二口长城”就在桦门堡之南。附近还有保平堡。

保平堡为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土筑,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包砖,周长1里3分有奇,高3丈5尺。建在海拔1255米的山头上。仅开一门,朝东,瓮城遗迹明显,但是墙体坍塌。堡墙的包砖基本上都被剥落掉了,土夯墙也是照例的残破着,有颓废的迹象,但是仍然坚持当年的规整,绝不走型。砖券堡门大致完整,其上匾额尚存,刻有硕大的繁体“镇云”两字。按照规格与体例来看,曾是一处有着非常严密的人类生活体系的城堡,但是如今里面是空空的了,到处有石器以及瓦当、碎砖,也有街巷的痕迹,一切都留给后人猜想。

与其他四堡一样,这个四方形城堡的每个角外也另外有了望墩,但是这里数目很多,一共7个,不光是四个角上有,侧面也有,高达9米以上,与堡墙有大致三十米的距离。如今这些墩子上的砖也都没有了,岁月在改变了它的作用之后,进而又开始改变它的形状,可是它们依然挺立着。最令我们大为惊奇的是,其中东北脚的一个瞭望墩的形状很有意思,无论是耸立的姿势、顶头的模样、稍靠上侧面位置的环沟,都酷似一茎勃起的雄大茁壮的男根在顶天立地着。长城的每个部分,因了最初赋予它的军事责任,而一直呈现出一种坚硬与强悍的姿态,可以说长城本身就是一种阳刚的雄性的建筑符号,但是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如此雕琢保平堡一个前卫哨所的形状,且如此地惟妙惟肖,勘遍整个大同镇,是绝无仅有的。

新平堡里最具特色的就是那里至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明朝、清朝的古民居,又高又深的大门、镂花砖雕的照壁、幽闭的四合院,尽管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难免多处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因破败或被拆建而面目全非,但是仍然在一些细节中展示着一种令人无限遐想的繁华,仍然散发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审美力量。在午后炙热的阳光下缓缓穿行在新平堡大量的古代民居之间,如同走进了一条岁月抹杀不了的历史长河,只要用心体会,总能得到大量的全新感受,这一切,无不令人惊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明朝时期驻军最高首领住过的房子。院落照例是坐北朝南,一进大门,迎面就是影壁,左右两侧又各有一门,各通一进四合院,所有建筑均为石基砖墙瓦顶。大门楼顶上与两侧有垂花砖雕装饰,还各有两幅有寓意的砖雕画。木制的门框顶上则是九组绝不雷同的花簇,其上其下另有云头花卉点缀陪衬。一进门迎面照壁上砖刻的装饰更是细致,须弥底座,顶上是一连串花瓣精细的各种花草,中间是仿竹框,框内四角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框的正中间则是一幅象征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吉祥图案。新平堡古民居的魅力就在于它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从儒释道故事到花鸟兽点缀,单就图案本身而言,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水漫金山寺、福禄寿三星宴乐、舞狮、嫦娥奔月……所有的装饰里,每一个细节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位于堡中心的玉皇阁为明代遗物,亦名镇边楼,是全堡的制高点,为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明代在边镇中央建阁,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阁为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阁上飞檐伸展,阁内彩绘逼真,有八仙等形象。阁下为十字相交的道路,至今仍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道路两边大多仍为明清建筑,各种商铺林立,夹杂着浓厚的现代化生活气息,置身其间,恍若重回明、清时代,令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感。明大同镇72城堡里都曾经建过类似的楼阁,平时做交通要道,战时可以充当中心指挥部,同时也供奉安定军民心灵的神佛。但是今这样的楼阁多被拆毁,遗存到现在还大体完好的,只有新平堡了,也是历史缝隙中的奇迹。

新平堡让人骄傲的历史还是它曾经有过发达的商业。堡内七成人家经商,这里的大商人也曾经称得上富甲一方,他们曾经把店铺开到了二连浩特、俄罗斯等地,单看他们留下的大量住宅,就能看出他们曾经的辉煌。现在新平堡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两边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各地的村民纷纷来赶集,一派盛世繁华。

岁月流逝,自从北方游牧民族对新平堡及其拱卫的地区的丰饶富庶第一次感到惊诧并生出贪婪之心来此大肆掳掠,已经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年里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死掉了,许多人依然内容单调地活着,岁月只留下几行字被深藏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史志里。在这样的天空下,在这样的大地上,繁华过来了,又过去了;热闹过来了,又过去了。而人们依然用上千年没有什么变化的方式同多种不幸、苦难和灾祸搏斗着,顽强地设法继续生活,一代接一代。

从大同长城文化的涵盖内容来说,以墙堡烽燧为特征的政治和军事、以茶马互市为标志的经济和贸易、以人口迁移为表现的民族融合、以屯田军户为起源的晋商的悠久与辉煌、以碑刻寺庙为遗留的宗教和多种艺术形式……一部庞大而纷繁的大同长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大同长城沿线就是宝贵的边塞历史文化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有机会的话来走走,在认真保护那些原汁原味的古老乡土建筑的同时,用你们高超的摄影技术去表现、去向世界展示。

大同长城也是世界遗产。大同已有两处世界遗产,许多人听了这话也许会觉得茫然:明明只有云冈石窟一处,怎么会有两处呢?恒山正乘坐五岳航母捆绑申遗,尚未见最后分晓,那另一处世遗究竟是什么呢?大同确实有两处世界遗产,另一处就是大同长城。为什么说大同长城是世界遗产呢?因为大同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而万里长城早在1987年就成为世界遗产。当年,我国申遗的时候,是将长城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的,包括大同长城在内的那些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关隘长墙,都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城遗址”的组成部分。而闻名遐迩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只不过是万里长城的代表性景点。之所以不把豆包当干粮,不把大同长城当世界遗产,一个观念误区就是只把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知名景观看做是万里长城,不把其它长城当回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万里长城是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大同长城,没有山西长城,那万里长城如何连得起来?还怎么能叫万里长城呢?正像大同长城是一个整体一样,如果没有天镇长城,没有左云长城,那大同长城也便不是大同长城了。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超大型军事防御设施,其持续构筑和使用年代之久长、形制规模之复杂宏伟、分布范围之辽阔、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无出其后者。从公元前7至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楚方城,到公元17世纪的明朝末年,长城的修筑持续了2000余年。秦始皇与汉武帝两位巨人掀起了长城修建史上的前两次高潮。为支持对匈奴的战争,在东起辽东,西至罗布泊的辽阔北疆,出现了两条规模宏大的万里长城。北朝诸政权又为长城的修建制造了一个高潮。

大同长城,这个历史奇迹中最耀眼最灿烂的一部分。

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深厚而又博大的文化底蕴,

我们从中感觉到了顽强而又奋进的民族精神。

在这个历史奇迹中,我们曾经得到过巨大的精神抚慰,

在这些古老的遗迹中,我们感觉到了来自血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因为走过,所以真实。

因为亲近,所以满怀感动与祝愿。

这么多大同长城的壮美景色在等着你

2019.4.20

作 者 简 介

牛军英,老电影电视剧文化研究者、中国书画家文化研究者、徐永昌先生家族百年史研究者、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家族百年史研究者、钱币文化研究者、傅山先生文化研究者、弘一大师文化研究者、大同市东小村巩氏家族百年史研究者、广东开平司徒家族百年史研究者、集邮爱好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红色物品,有邮品、图书、马恩列斯毛著作、照片、红宝书、党章、日记本、样板戏、老电影资料、文革物品、傅山先生、弘一大师、等等经典藏品几千件、几十个种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畿要塞,晋商源头 新平堡:北方边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三云筹俎考》载明大同镇城堡明细
大同明长城72堡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阳高县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
国庆出行指南,大同景点收藏版
山西大同十大古村落,这里被称为“北方锁钥”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