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是什么——《人间失格》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回答了:人是什么?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人类文化哲学,是从探讨人和人类文化本质入手来展开全部思想体系的。

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象征”活动,在此过程中,人建立起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符号功能),并构成一个文化世界。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彼此表示人类种种经验,趋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塑造“文化人”。

而在《人间失格》中,作者说,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

《人间失格》这本书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太宰治将自己的人生和思想,隐藏在小说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中,并借由叶藏的独白,窥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主人公叶藏的三个手记,以及后记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序言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记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以搞笑取悦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纵欲、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太宰治透过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和思想表达出来;通过主人公叶藏的内心世界诉说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阐释其内心深切的苦楚。

读《人间失格》,体会人的苦闷和压抑的内心;展现世间人的虚伪和惶恐不安;更看到一个人是如何身陷孤独、恐惧之中,并一步步自毁前程、堕落至极,最后走向灭亡的,即人不配为人的境地。

那么,人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人如何才配为人。

关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个寓言,在古希腊流传很广。

人面狮身怪兽司芬克斯,蹲在高高的海边悬崖上,谁从这里经过,,必须猜它的一个谜语:有一物清晨四条腿爬行,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行走。没猜中者,就要被它吃掉。后来终于有一位叫俄狄浦斯的人猜出了这个谜语,那就是人。司芬克斯于是跳崖自尽了。

这则寓言意义深刻:人认识自己前后会大不同:认识之前,只是受自然支配的爬行动物;认识自己之后,人在天地之间,解放两手和头脑,成为世界的真正主宰,成为世间奇迹和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那么,人到底是什么?我们看看卡西尔在《人论》中是如何阐述的。

1.“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人论》

哲学之思发于“为什么? ”这样独特的、属人的疑问。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正是源于人类独有的问题意识。“认识你自己”也即是对自我认识的开始。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发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理性,他的哲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新的思想活动和功能,即转变为一种对话。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

可见,人应该有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回答的能力,人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存在物。

《人间失格》中,叶藏不会拒绝,只有服从,缺乏在喜欢和厌恶之间择取其一的那种能力。

只要是别人赠与我的东西,无论它多么不合我的口味,也是不能拒绝的。对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而对喜欢的事呢,也是一样,如同战战兢兢地行窃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种苦涩的滋味,因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而痛苦挣扎。”——《人间失格》

叶藏的恐惧感使他无法与人“对话”,无法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人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概况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但卡西尔认为,理性的概念含混不清,应对人的定义进行修正和扩大。

在卡西尔看来,人的特点在于能够用符号来创造文化,在此意义上,与其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人间失格》中,叶藏喜欢绘画,曾以绘画为生,但他的画总是没多少人问津。因为他知道,他的画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创造,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而绘画大师们利用主观的力量,对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加以美的创造,虽说他们对丑恶的东西感到恶心呕吐,却并不隐瞒自己对它们的兴趣,从而沉浸在表现的愉悦之中。”——《人间失格》

因此,叶藏的画缺乏创造,缺乏自己内心的表达,而他个人也是没有任何创造力、判断力,进而缺乏批判力和辨别力,即他没有灵魂的内在态度,也就不配为人。

3.“人是有反思能力的人”

反思或反省的思想是人的这样一种能力,即人能够从混沌未分、漂浮不定的整个感性现象之流中择取出某些固定的成分,从而把它们分离出来并着重进行研究。”——《人论》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拥有理性之人不仅能主动的认识外部世界,还有向内的对人自身进行反省的能力,且向内的向度更为深刻。

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为了摆脱自己对人的恐惧,极力通过酗酒、纵欲等手段隐藏内在的自己,最后为了逃避决定一死了之。期间,他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堕落到这般地步,为什么对别人会这样听之任之,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一塌糊涂,他自己想着自己就是只蟾蜍。

这就是我。世间对我已无所谓容不容忍,埋不埋葬了。我是比狗和猫更劣等的动物。是蟾蜍,只会趴在地上缓慢蠕动。”——《人间失格》

4.“人是考虑时间的未来之维的人”

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人论》

卡西尔认为,人对未来的意识具有独特的意义变化。未来不仅是一个映像,它成了一个“理想”。人可以预见未来事件,并为未来的需要做准备。这说明人有想象力、有智慧、有创新。

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荒废了学业和绘画,在和几个女人纠缠不清的生活中,压抑、恐惧充斥整个心里。所以,最后,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靠演技的整个人生已经走投无路了。

活着便是罪恶的种子。”——《人间失格》

叶藏的人生都是消极、压抑、郁闷、不得志,看不到希望、自由和未来。

“人活在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人间失格》

可见,真正为人的人,应该摆脱束缚、找到自由、看到希望、迎接未来,短暂的不幸可以调试内心慢慢接受;找到努力的方向并做出改变;改变中逐渐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人间失格》却是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挖掘人是什么的著作。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阅读笔记
文化符号的功能、意义和魅力
卡西尔及其《人论》
名篇欣赏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张进峰:天语、哲语
《人论》 首次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洞见【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