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答题提分技巧丨生物关注实验设计和开放运用

高考进入倒计时,第三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为了最大限度助力考生提升高考成绩,本报联合哈师大附中优秀名师团队,在最后关键时刻,给出考生高考答题提分技巧。以下是生物学科。

指导名师:哈师大附中高三生物把关教师尹冰

中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全国生物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参与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分析》,获一等奖。荣获多次全国及省内的教学优胜奖项。

图为尹冰老师

考试中将最佳状态留给拿分环节

生物处于理综卷中,有几种不同的答题顺序,比如选择题按顺序答题,而后答选修,最后非选择类题型,其后面两种题型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作答,如非选择题类先答物理,而后化学,最后生物。这种顺序答题的习惯养成及熟练运用是在高三后半程的测试中不断尝试和梳理中形成的,这也包括对答题节奏的控制和试题整体的把握,当然,最首要的还是因人而异的各学科具体的得分能力的考量。举例说明,某生擅长化学,生物较弱,选择题是按照顺序答题,而后答选修,在选修中的顺序是化学、物理、生物,最后非选择类型题的顺序依然是化学、物理、生物。

这样在开考最初时间里,是“渐入佳境”、减少失误的安排,在考试中间将最佳状态留给最擅长拿分的环节,而最后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得分的策略。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种答题顺序的习惯,那么我们就按既往计划去应对高考,并且要将它贯穿始终,掌控答题的节奏,是从全局观出发对待理综试卷,这是最首要的战略部署,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按照理综既定顺序答题,但需要注意的依然是掌握答题的节奏,如果出现考题在我们平时训练中鲜有或较为陌生的逻辑模式,我们也要按既定节奏,不能因一题不确定耽误时间而丢掉本应得分的题目。

冲刺前每天9时至11时30分练手 调整生物钟

考前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是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生物钟养成习惯大约需要21天,这个数字可能并非足够适用所有人,而且我们不能每天都模拟高考的作息,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的训练,即每天像高考时间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做题的兴奋度,并按照一定的学科去训练我们既定的答题节奏。比如,每天的9:00至11:30,可以做理综相关学科和语文阅读,如果有老师在课堂讲解重要知识点,也要保持思路清晰,并尝试提出扩展的问题,以训练自己的答题兴奋度和答题节奏感。

关注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较多聚焦生物学大概念;按照考试说明来说,要求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命题中的热点内容相对来说仍比较固定,在备考时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物质、结构与功能类:以教材基础内容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应用,侧重考察概念理解。

细胞与个体的代谢类: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具体的代谢活动和基本原理等。

实验与科学史类: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常见实验的原理、流程以及结果的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进化与稳态类:可从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为切入点,也可以从细胞的角度出发,侧重宏观的生物学现象的理论分析,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光合与呼吸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光合与呼吸的综合应用、光合与呼吸速率的测定。注意总光合与净光合,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信息描述。

稳态与调节类:分析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和理化性质,注意激素间的作用关系,调节中的机制等,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综合作答。

种群和生态类:注意基本概念和问题的指向,涉及到能量等的计算要注意单位等细节。

遗传类:遗传题切记心理预设,按照题意先写出题中所给信息,然后根据所学规律进行分析,找出正确思路后再分析作答。比如已给出限定性状,即可确定出一部分基因型,然后再根据问题找到推导方案,分析各种情况后再作答,避免缺项漏项。

选修类:以选修三为例,注重教材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已学知识对题干信息进行合理分析,作答时先组织好语音,按照“最小范围”作答,但不要脱离题意。比如,问题中基因工程所需的工具已涉及农杆菌转化法,在回答“具体工具”时应答出“Ti质粒”而不是“运载体”。

考生还应关注两类热点题型的分析

实验设计型

[题型分析]

该类题型一直是高考生物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实验的命题趋势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对基础实验的考查转变为对探究或拓展实验的考查,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①考查实验原理、实验原则及对变量的分析;②根据已有信息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③改正实验;④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从第四个方面命题的难度最大,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解题指导]

在解答此类实验题时,一般的过程如下:

首先要把握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三个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及平行重复原则。其次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般都遵循“四部曲”。最后,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分析结果时要抓住原因与结果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完整性,以免遗漏得分点。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在联系做出规律性总结,该结论对于相应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具有普遍性。

开放运用型

[题型分析]

该类试题常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要发散思维,而不能停留在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的层面,更不能生搬硬套。

[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相关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有的答案可直接从信息中提取,有的答案要将信息与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而得出。要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完整性。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 吕晓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新课标卷I)生物试题评析
2019生物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生物】要想八成试题不丢分吃透生物《考试大纲》是关键
生物高考优质单项选择题的标准
201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题比较分析及2011年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全解读,2018年高考复习有方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