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云冈杭侃:云冈石窟的基本情况

  主讲人介绍

  杭侃:江苏省南通市人,男,1965年5月生。1982年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6年7月分配至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工作。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文博学院),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历史时期考古学,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到上海博物馆工作。2003年11月调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任副馆长、法人代表。

杭侃

  导语: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方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因此,它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了北魏境内兴造石窟所参考的模板。杭侃老师将在总结前人云冈石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对云冈石窟的勘察,对云冈石窟的洞窟开凿次第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

  主题:《云冈石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二部云冈石窟的基本情况

  那么这个是我介绍这个前面做了一个铺垫,我现在讲云冈石窟的基本情况。云冈石窟呢它是位于大同以西,16公里处,它叫武舟山,这个舟呢有时候又写成神州的州,郑州的那个州。它是依山开凿的,现在绵延大概一公里,可是文献记载至此邻彼三十余里,三十余里我待会解释,现存主要洞窟45个。造像分成了东中西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大家一去看就会看到因为他是这个把三体有两个冲沟把它冲开了三个区域,比较好分。

云冈石窟基本情况

  这个就是大同市,大同市的旁边,东边一点有一个叫白登山,大家知道汉代的匈奴非常厉害,汉高祖刘邦当时也想打匈奴。他把全国打下来他这个心气非常满,要灭匈奴,结果打到大同的东边。大同东边可以看到有一条线,这样通内蒙的,这条游牧民族南下的线路之一,在这个地方被匈奴围了,围了七天七夜还是逃了出来,从那以后他就知道在当时的国力打不过匈奴只好和亲。这是大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个云冈石窟还有一条线就这样穿过去,往内蒙过去,这条线是他们真正的从内蒙迁徙。胜乐就是在这一带。在另外一个都城这样迁过来的。

  这个是云冈石窟,日本人拍得,日本人在抗战期间在云岗做了八年的工作,这个是他们出了三十二卷本的考古报告,这个就是日本人拍的云冈石窟,我们现在看到的叫云岗云岗的,云冈原来叫武州山,得名是堡子,就是堡垒。实际上就这一块,它这个得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重视北边的防御,修了一系列的防御工程,其中这里设立的一个堡就叫云岗堡,这个是云冈现在名字的得来,这个为什么要注意一下,因为建设这个堡把山顶上的相关遗迹都去掉了,据我们现在发现呢这个和他西边都寺院的遗迹,这块看来破坏的还是比较厉害。

云冈石窟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云冈石窟,这个下边就是一个河流,武州穿水,因为我们刚才说的山就是武州山这条河呢就是武州川。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术语里,叫几级阶地,河流的几级阶地,这都是石窟群,但是呢大家隐隐约约可以看有一条线几乎就是平的,这条线恰恰就是说他是从这个通往古代的道路这样走的。还是日本人这个,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云冈石窟编号为20号的露天大佛,我们到云冈石窟去都会在这个地方拍照片,因为就是说他这一身像雕的比较好,但另外一个原因呢,因为他露出来,其他的大像没有露出来,因为有明窗有门,你要进去看的话你要抬着头看。

  这个像其实并不高,他是13米多高,这个像露出来了,大家都觉得都要这个地方照相,这个现在是大家看到5、6窟,5、6窟前面附了这个仿木结构的窟檐。这是7、8窟,然后这边拍过来。这个也是那个云岗堡子。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20窟,这个编号是20窟从这儿开始编,这是16、17、18、19、20,那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洞窟这个19窟是最大,它旁边还有两个副窟,这里也有来个坐佛。大家看这个明窗开的的很大,比那个门还要大,这个是它的那个原始的形态,云冈石窟的20窟也原来像这样一个形态,为什么说这个所谓的16、17、18、19、20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昙曜五窟,为什么叫昙曜五窟呢,就是昙曜这个人奏请皇上允许他在这个地方给五个皇帝祈福,造的五窟。这个就是云冈石窟称之为第一期的时候只开了这五个大的工程,主要工程就是这个五个大的石窟。云岗二期石窟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个像其实不大,但是被作为云冈石窟的这个门票上的图案非常美。

云冈石窟佛像

  大家看他这个鼻子和看到这个眼我不知道大家看到的这是一条线吗?是一条线吗?对,他这个可能现在也有一些佛像没有真伪之说,你佛像作伪供奉的对象你把他做出来就是一个供奉的对象没有真伪之说,我们现在社会上之所以有佛像的真伪之说,你需要他卖钱,你希望他是个的古的,希望把它的年代说的早一点,有作为的有这么一个,才有我们所谓的真伪。

  但是大家可以看这个向我要告诉大家呢,我后面还会讲到,这个地方叫直平刀法,他那个东西拿一个词来说就是攒金削玉,一个东西一下子把一个金块削下来,把玉削下来,你想那个痕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地方他的的鼻子实际上是一个平行线,如果你摸过去的话是平的,还有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并不是拿那个刀刻进去一个深深的,他其实是拿着一个像凿子一样刻出来,这一块和这一块有一个高差,并不是拿着刀直接刻进去,把这个地方铲出来一块比他低,所以很多这个社会上做得的佛像不知道这点,看着照片就拿着凿子一道刻下去,一道深的线,其实不是,这个就是它的的刀法不一样,这个后面我们会讲到。

云冈石窟平面示意图

  那么刚才说了,云冈石窟分了三个区,这个就是一个自然的区域,这是一区,这是中区,这是东区,这是西区。东区的时候大家可以注意的是这个是云冈石窟的20窟,这个是昙曜五窟,大家可以看到一二窟,这是一二窟这是三窟。云冈石窟的最大的洞窟是三窟,但是三窟没有完成,一二窟大家可以注意下他有一个比较特点的他好象是一对,这是5、6,这是7、8,9、10都非常像一对一对的石窟,我们这叫双窟,这在印度是不见的。

  我们叫双窟的性质,再过来 16、17、18、19、20,大家可以看20窟并不大,19窟很大,这长看看的比较清楚,一、二,三没有完成,四窟也蛮重要的,四窟里面有题记,是正光年间,正大光明的“正”、“光”两个字。正光年间恰恰是文献里面记载云冈石窟的大规模营造到正光年间,工程停止,恰恰在这个洞窟里面,它保持了正光年间的题记,这个是东边的石窟,你可以看到,7、8、9、10都非常相像,这个就是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总平面图

  云冈石窟呢在2001年的时候入选世界遗产的名录,这是世界遗产的评价,他说“代表了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中国杰出的佛教艺术,其中昙曜五窟区域布局设计严明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作品。大家就是云冈石窟站在这条这就是昙曜五窟。

  露天大佛这是编号为20窟的这个窟,这个窟呢大家可以看到的从这个我从这个方向看不是特别好,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到这个佛身上延续过来有一圈发红的,这个其实是软弱岩层,软弱到什么程度的,这个地方不让摸了,这在东区这个一条线就是红色的砂岩地带呢一直延续到东区,东区很多地方没有造像,一般的游客去参观也不走哪,也没有什么石窟,那是工作人员走得的通道,那个岩石你那手一抹就往下掉,就是一层软弱岩层,那么工程上他会出问题。我说的这些话后边都会用到。这个就是一圈。

云冈石窟

  那么就是说所谓的五个窟怎么来的?这个人就要昙曜,就在武周塞,从这个塞可以看到当时这个地方也是一个要塞,就像云冈堡一样。“凿山石壁,开窑五所,镌建佛像各一。”这个是《魏书.释老志》里面的。等会我还会说《魏书.释老志》。那“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也提到“凿山开石,因言结构,真容絮状”。反正阵容非常壮丽,然后呢这个里头大家注意一下,后面我会提到如果大家现在去看云冈石窟,通过卖票的地方以后一定通过一个,这个山堂水殿,石窟其实非常怕水,尤其是砂岩制的石窟,就更怕水,现在的云冈石窟前边弄了一个山堂水殿,它的根据是《水经注》里的这句话,“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所以这个就是现在的太原市的市长,原来当过大同市的市长,整个古城的复建就是他弄得,他觉得这个云冈石窟不够雄伟,他就要恢复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这种。

  所以大家一进去一大片水塘,上边建了一些建筑,我后面会讲我的理解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是怎么回事。这个是唐代道宣里面,我刚才讲了,“至此相连,三十余里”,出自这个,我们前边讲了一公里多,这个地方讲的的是三十余里,我们现在的理解根据我们的调查没有说三十余里全是这么开的,开石窟非常费钱的,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峡谷地带,在这个峡谷地带我们调查了好几处石窟,他这个“至此相连,三十余里”可能指的是这种情况。

 

北魏平城时代

  这个也是日本人还没有清理的时候,昙曜五窟,虽然是黑白照片也可以看出这个岩石分层,那么这个里头涉及到北魏的平城时代,在这个建立王朝,建到这儿。经历过几个皇帝,第一个就是我们为了讲的比较清楚,我们现在有必要讲一下一下北魏的平城时代,平城时代当然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他的这个起止是386到534,534在洛阳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就不以洛阳为首都了,东魏就搬到了我们现在说的邺城,河北。386年,建都平城。到439年的时候统一北方,为什么要说这个词呢。

  实际上,当时南朝想往北大,北朝想往南大,但是统一北方的是这个439年,这个统一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他把信仰佛教的这些地方的僧人还有那些手艺人都迁到平城,所以迁移人口迁移了多少呢?有文献记载至少100多万,大家想过去那种时间北魏有一百多万的能工巧匠、知识分子迁移到平城附近。这就是说我导师的一篇文章《平城实力的凝聚与云冈模式的形成》,文章的题目就叫这个,你为什么能出来这么一个特别的新气象,佛教艺术的新气象,其实是跟这个实力的凝聚有关的,同样在迁徙的过程,就迁徙了有一支叫现在的甘肃武威地区,佛教非常兴盛,包括我们开昙曜五窟的昙曜,当时叫凉州,凉州的这些僧人都迁到了平城附近。文献里面怎么说的,叫这个沙南佛事皆聚东。什么意思呢?

北魏平城时代

  我把北方的地区统一了之后,我把武威那个地方其实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我把这个地方平了之后,我把这个僧人、能工巧匠都迁动过去了,沙南佛事皆聚东,就是说北魏的平城里面的佛教其实受到了甘肃武威那一代的凉州佛教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到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到534年分裂,那么他经过了几个皇帝,第一个是太祖道武帝,这个是开国皇帝。第二个太宗,并没有特别大的的跟佛教有关的事,第三个皇帝不得了,在他的认识上,统一了北方,但是他还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念佛。

  什么叫三五一中呢,其实就是说其中,这三个皇帝都带五字,也有把文化大革命较第五次罚难,不管怎样说,统一了北方而且念佛,可是说这个人平生没有当过皇帝,景穆帝,但是他太子的时候,听说要灭佛,一方面劝阻这个灭佛一方面保护僧人,很多僧人,就是大的建筑包括这个大的佛像都被摧毁,小的佛像包括一些经书,僧人都得到的保护,四处逃散。等到文成帝复法,第一个他复法很多人就过来,第二个他开凿了石窟,文成帝完了就是献文帝,献文帝那么到了这个,他其实是年纪轻轻就当太上皇,我后面写了个跟冯太后斗,冯太后是什么人,可以跟武则天媲美的的人,跟冯太后斗了没几年你想这十几岁的孩子,跟冯太后斗,那简直是差着劲呢。有两种说法被冯太后废掉了,废掉以后呢,她的孩子孝文帝五岁继位,我们平常都是说孝文帝改革其实准确地说他的前半部分是冯太后改革,我后面写了一个并称二帝,根据文献记载,就是因为他岁数太小,冯太后实际执掌朝政,所以文献把这两个人孝文帝跟冯太后并称二帝,就有点来历了。

《魏书》《释老志》

  我们认为这个云岗二期的石窟之所以出现一些双窟就是他的臣子在为他们祈福的时候造的并称二帝,这种石窟的来由。《二十四史》里面,只有《魏书》给佛教和道教写了一个专门的志,释老志。释就是释迦摩尼,我们出家以后,我们比较说少林寺的当家和尚我们叫释永信,我们出家了就不能成为俗信。都是释迦摩尼的徒子徒孙,是释子。老就是道教,《二十五史》、《二十四史》里面有一个叫《释老传》,同样是给僧人和道士写传记的。原始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跟密教很有关系,那么这个就是说很多就是延续的这个等于说元朝的时候这个藏三佛教非常兴盛,所以说他有这个《释老传》。

  这个《魏书》的帝纪里面把拓跋族给追溯到了皇帝的时候。但是封的是非常远,塑封北土,所以较引以为豪。他们过的什么日子呢,刚开始过的的畜牧迁移,涉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故为文字。是这么一种状态,皇帝以土得王,北边就是称土为托,土的后代为跋,所以叫拓跋氏。这是《魏书》里面的记载,《魏书》刚才说了《释老传》,讲太祖是平定宗山,现在的河北宗山,经略燕赵,燕赵大地的那个时期呢一开始他们并不信仰什么东西,可以他们往南边的时候在接触中原地区的时候,大家就想到他们原本非常纯朴,这边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信仰非常复杂,他们用什么样的思想,其实各个时期都有一个需要找一个能够统治民众的思想,他们去找什么呢你可以说到儒教里面找,也可以到道教里面去找,这些民族跟佛教有一个天然契合度。

  这个契合度在哪,他们认为佛是容神,佛是西方的少数民族的信仰的神,他有很多东西跟儒教是抵触的,他们觉得在这些宗教里佛教是跟他们最近的,所以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之后,从信佛教,这个是太祖的时候,但是天下初定,戎车律动,这个时候呢并没有特点大的动作,太宗第二个皇帝建位,继太祖之业这个时候才可以建立图象,这句话比较有名,人定沙门辅导名殊不,我们怎样去教化老百姓呢,让这些僧人去教化老百姓,大家可以看到佛教,是一个比较平和的宗教吧,这里北方的僧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和仕途的政权结合的密切,必须有一个僧人,太祖听到他的名声之后呢就让他来,到了京师,让他干什么呢?干道人统,这个就是道人统是干什么的,就是佛教协会主席,管理这些僧人的。

《释老志》

  每次跟他说话就非常高兴,到太宗之后就更加崇敬这个道人统,这个道人统后来就改名叫撒人统,大家看说太祖就是当今的如来,撒们就是对他进行敬意,而且说能够弘扬佛教的是人主,是皇帝,我不是带天子乃是立佛二。等到世祖继位,富於春秋,继而锐志武功,这个就是说得就是太武帝,太武帝锐志武功,统一了北方,一开始还敬重撒们,他们有两个事情,一个事情是信仰道教,这是他信仰道教。

  第二个关键是他之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路过一个寺院,这个寺院藏了有兵器,这个成为了一个灭佛的一个导火索,这样就是说,我刚才说了,这个佛教来自于北魏的佛教很多来自于凉州,这就是凉州石窟,凉州石窟里面呢,最典型的洞窟也是这种中心塔柱窟,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疑问,还是中心塔柱窟,可以云岗的昙曜五窟并不是中心塔柱窟。等到第二期的时候又出现中心塔柱窟,这个就是我我刚才说的他路过长安的时候看到的撒们非法,有兵器,下令灭佛,那么当时宫中为太子监国,肃静佛道,那么就劝,劝不住。远近的都预先知道了,然后就开始跑了。那么,高宗继位以后呢下诏又说了,又恢复佛法,释迦如来供给大钱,回流沉静,等生死者叹其大观,揽文艺者贵其妙名。

凉州石窟典型实例

  这里又是一句比较典型的话叫佛教可以干什么呢?可助王政之禁律,抑人之散性。这样也是这样佛教也是有助于教化的,这样一来,就是说到和平初和平年间,460年昙曜这个人呢我刚才说了来自凉州,他呢代替世贤,担当佛教协会的主席,这个实际叫撒门统,昙曜以复法之名年,从中逃掉了,逃到宗山区了,又被召回来了。结果他和皇帝在路上相见了,皇帝坐的马呢吗?往前跑叼住了昙曜的衣服,是以为马识善人,皇帝把昙曜当成的士,昙曜告诉皇帝,在京城信了武州山,开凿石壁,开凿五所,这个就是刚才用到的那个文献昙曜五窟的来历。

  那么这个讲到了后面的那个皇帝我说的那个跟冯太后斗争的皇帝,讲到高祖建位以后,这个是孝文帝继位以后,这是他的的父亲显祖,他的年纪非常轻,非常信这个佛教,后来跟这个冯太后斗不过,他一开始到了自己退位了,就让五岁的孩子孝文帝继位,他去哪儿了?他就到北边的御苑的崇光宫里,在崇光宫里建了鹿野苑佛图,在这里面打坐,这个就是佛图现在也发现了,北史里面记载,说他为什么要退位,说雅博识物,藏有一世知心,反正虽然年纪小小经常不喜欢人间的乱七八糟的,经常想出家,迫于太后给了孝文帝,迫使他传位的人叫冯太后,这就是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这个里头将这个文明皇后冯氏。

  其实文章挺有意思,就讲他其实等到高宗崩的时候,等到皇帝死的时候呢,国有大丧,三日之后要把皇帝的所有衣服烧掉,在这么大火之冯太后自投火中,左右把她救醒了。这个我们知道现在北方农村还有烧三,三天还有烧三的习惯,包括我们现在民间的棺材,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梯形的,这个都是鲜卑人留下的,鲜卑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蛮大的,我们原来的墓葬形式像马王堆的我们的棺材和现代的不一样那个就是烧三的棺材的样式,都是那个时候留下来。

《文明皇后冯世氏传》

  到了显祖继位的时候追皇后,为追冯太后,冯太后的时候实际上显祖继位的时候,他只有12岁,他非常小,遭到丞相等人的谋逆,冯太后非常有魄力的,把宰相什么都给杀了,他们一开始想把这么小的一个皇帝如果能够操控的话并没有想站在前台来,他想冯太后恭自抚养,她有一段时间想我干脆带这么小孩得了,但是后来他冯太后看到显祖干了很多事不称她的心,后来又把他废掉了,这个冯太后守寡的时候呢年纪非常轻,所以他有内宠,像武则天一样有男性的相好,这个显祖干事也特别冲动,这么一个小孩子,把冯太后的男朋友找了一个事就把他给杀了,冯太后不得意,后来显祖暴崩,显祖后来年轻非常轻就死掉了这个就是他们的斗争。

  我们为什么讲这么多了,这个石窟的开凿,我曾经有一个讲座,我起的题目就是佛博救助人间,你看着这么多事,但这个石窟的开凿工程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当时也是国家的大事,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时局影响,这个以冯太后为题材的电影电视都有,这是只是说二圣的来历。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敬,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秉于太后。大家就知道了,我前边说得,我们说这个孝文帝改革,前期实际上是这个冯太后改革,而且太后这个人多智略,能行大事,生杀赏罚,绝之阿亲。很多事情上高祖并不知道,是以微服监坐,正东内外。这样就是说大家把他成为二圣。而且她管孝文帝管教的非常严,到太后死,高祖都不知道他是谁生的,到这个程度。所以说,我们历史发生过好几次都说愿世世代代勿生帝王家。我们现在很多人想当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教东传,石窟东进,凉州天梯山石窟为何被誉为“石窟鼻祖”?
北魏孝文帝为何专门为文明冯太后开窟造像?
来自佛国的微笑——北魏太和佛像浅谈
云冈石窟,云端云游的世界(叶平)
No.1332 石松日奈子 | “皇帝即如来”与北魏平城造像的政教解读
北魏帝王崇佛与雕塑的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