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当道医学:《黄帝内经》中人迎脉的诊断手法

    据《黄帝内经》所记载传承之上古的脉法共有两种,一为人迎脉口阴阳双诊脉法,《素问》与《灵枢》都有言及,尤其以《灵枢终始篇第九》《灵枢经脉篇第十》与《灵枢禁服篇第四十八》言之最详;二为三部九侯脉法,出自《素问三部九侯论第二十篇》。而人迎脉口脉法出现在《黄帝内经》的次数明显要多于三部九侯,所以上古脉法应该是以人迎脉法为主。

人迎脉诊断部位

    关于人迎脉的部位,《素问阴阳别论篇》云:“气口侯阴,人迎侯阳”,“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此处言六腑之手足三阳的疾病当在头部诊断,具体在足阳明胃经位于咽喉部位的人迎穴之颈动脉诊断;五脏之手足三阴的疾病当在手部太阴肺经的太渊穴处诊断。

人迎脉诊断位置


    又《灵枢禁服篇》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此处所言寸口即手部肺经之太渊脉口部位,主侯五脏之里的疾病。中者,里也,而颈部人迎主侯六腑之表的疾病,五脏为里为中,六腑为表为外。如若平人不病者,人迎与脉口阴阳平衡,则如同一根绳子在阴阳两端往来,大小齐等是为健康状态。但春夏阳气出表,当在外六腑之表气旺盛,故人迎微大,如果反过来春夏人迎当微大,却反小于脉口,是为逆,阳气不能正常出表而导致表阳不足;而秋冬阳气入里,故在里之五脏气盛,故脉口微大人迎,代表阳气于秋冬之时收藏于内,由表入里,反之脉口反小于人迎则为病,为阳气在表不能正常入里。此为脉口人迎与四时阴阳二气运动相应。

    《灵枢终始第九》乃言针道与持脉之道:“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人迎侯六腑,脉口侯五脏,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脏腑十二经脉共分六对阴阳表里,所谓阴阳平衡者,此六对阴阳脏腑之表里经气大小齐等,往来对立升降,在对立升降中表里阴阳经气会通过络穴互络互生。


人迎脉诊断方法

    关于人迎脉的持脉诊断方法,今取祝华英道长所著《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中原文与大家分享:

    后世以来对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少有人诊,只见到仲景医圣论及。故在各“脉学”书中也未见到对“人迎脉”的诊察方法。因此,贫道为了验证落实“十二经脉”的道理通过多年的探讨,历经反复的验证,现已经确定“两人迎动脉”的诊候部位与诊察方法。今提供出来以供中医界同仁,在临床中试诊。

祝华英道长给患者诊断人迎脉

1、关于“人迎动脉”的诊候部位:在前颈(廉泉穴下)喉节骨最高突处(从而向两傍后退至人迎动脉搏动处诊之)为关部,关部以上为寸部,关部以下为尺部。


2、关于“人迎动脉”的诊法:医生可采取两种诊候形式。一是令患者坐式,医者立于患者的背后,其诊脉动作,也与诊候两手的“寸口”动脉同样,以三指并齐,先下中指(以中指头接触高突喉节骨位时再向后退至“人迎动脉处”诊之)属“关部”;次下食指于关上“寸部”;再次下无名指于关下“尺部”。用右手以诊候患者的“右人迎动脉”,用左手以诊候患者的“左人迎动脉”。


3、医者站立于患者的左侧,用左手以诊候患者的“右人迎动脉”;医者转换方位站立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以诊候患者的“左人迎动脉”。


   脉诊规则

    先诊寸口动脉以候五脏之里阴,后诊人迎动脉以候六腑之表阳。就能取得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四纲。《灵枢·禁服篇》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五色篇》曰:“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充分说明两手的“脉口”属五脏之阴、主里;颈两侧的“人迎”属六腑之阳、主表,明确分清了阴、阳、表、里,再结合辨别缓、急、大、小、滑、涩六脉,更以浮、沉、迟、数参合诊断,并又能诊断出寒、热、虚、实的四纲证候,其诊法虽然简单、亦能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诊断。”


人迎脉口阴阳对比

    (补注非原文:当诊断出脉口五脏脉的大小盛衰强弱后,再诊断出人迎六腑的大小盛衰强弱,通过人迎与脉口脉波的大小对比,就能得知哪一对阴阳表里经脉出现阴阳偏盛偏衰。具体在《灵枢终始第九篇》有阴阳盛衰之对比。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比如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所谓一盛者,人迎大一倍于脉口,人迎脉的宽度与力度会略大脉口,此为足少阳胆经气盛而与胆经互为表里的肝经之气不足,当泻肝经之有余而补胆经之不足,所谓补胆经之不足者,当引肝经有余之气补胆经不足之虚,是为引阳济阴;反之如果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所谓脉口一盛者为脉口大人迎一倍,脉口脉的宽度与力度略大于人迎,为厥阴肝经之气盛,而胆经之气不足,当泻肝经之有余而补胆经之不足,所谓补胆经者,引肝经有余之经气补胆经不足之虚也,是为引阴济阳,此脏腑阴阳二气有表里互生之用。其它举一反三。)

《灵枢经》论脉诊:提倡两种简要的诊断方案

1、论色、脉相应、相克、相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说明如肝木生病,其色当青,其脉象当弦,为色脉相应的常规现象,可按阴阳的盛衰调平即愈。如果肝木患病,其面色青,反诊得轻浮而毛的肺脉,是肺金克肝木之象,为不吉而预后不良。若是肝木有病,其面色青,而诊得沉石之肾脉为肾水生肝木之吉象,故肝病易于痊愈。如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仿此理类推。

2、在脉诊中,辨别缓、急、大、小、滑、涩之六种脉象以诊断人体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盛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急(紧象脉)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足以说明诊此缓、急、大、小、滑、涩六脉便可诊断体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多少。


    关于缓急大小滑涩六病脉的具体分析与临床针刺原理在下期文章给大家具体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对脉口人迎动脉之一倍二倍三倍的分析祝华英
素问·五藏别论 第十一注解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第26节;快读网
黄帝内经十二经揭秘之“人迎诊脉法”
精读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