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教育第一的芬兰,是这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芬兰,这样一个坐落在北欧的岛国,诺基亚、愤怒的小鸟、重金属音乐,都出自这个国家。

而这个国家最耀眼的是,他们拥有全球排名第一的全民阅读量,以及一流的教育水平。

根据第十六届全民阅读调查中,中国人平均阅读量仅仅只有4.3本,而在芬兰,人均阅读量高达200多本。

芬兰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阅读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书。

芬兰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厉害?

1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芬兰,40%的学生表示,阅读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其中女生比例超过了60%。每天放学回家,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从小引导读小说、读百科全书、读天文地理、读海底世界,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父母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

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习惯,他们也愿意跟朋友蛮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会为了某一段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第二天到了学校跟大家分享。

对于朋友推荐的书,他们也是爱不释手。

2
学习氛围好,学习资源丰富

芬兰国家很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老师的授课必不可少,但他们更愿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他们感兴趣的课题,他们愿意给孩子设置更少的课外作业,而将大块时间拿出来,让孩子用在自主阅读上。

校内外图书馆也愿意为学生提供全天开放,家长也更愿意带孩子经常去,据了解,全国500万人中,有220万都有借书证,城市中流动图书馆非常多,被称为“图书馆最密集的国家”。

芬兰总统也大力发展国家爱图书馆,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总统说:打开图书馆的大门,就为孩子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我们表示非常重视每个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3
家长与学校对阅读重视度高

家长非常鼓励孩子去探索喜欢的书去阅读,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书架。

老师更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芬兰的老师认为,同样的课程,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教材本身并没有太大作用,而是能够将这些知识真正理解,才能渠道真正的作用。

那些更愿意读课外书的学生,反而比每天只钻研课本教材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更加突出。

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

根基教育部今年最新发布的教育新改革,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中高考,教育部强调,仅仅依赖教材阅读远远不够,必须要在所有考试中体现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育部官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孩子阅读量太少,将在考试中吃大亏,不阅读的孩子将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语文大幅度提分,大量增加课外阅读理解题目,其他学科考试试题中也大量增加阅读性文字,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很多孩子常常在考试中丢分的原因不是题目本身不会做,而是审错了题,读错了意思,在大量文字中没有抓住重点。

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

芬兰教给父母的阅读心法

1
首先是兴趣驱动,让孩子自主选择

家长都知道,阅读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孩子上了小学后,对于阅读不是缺乏兴趣就是缺少动力,而家长也常常不知道该让孩子读什么,怎么读。

长期下来,孩子除了每天除了捧在手上的课本之外,基本上没读过什么课外书。

其实,每个人都是懒惰的,阅读本身这个动作,是不符合孩子及时行乐的心里特征的,因为孩子想要从阅读中获得快乐,是一个反馈感很漫长的过程,他需要忍受暂时的痛苦,逐渐养成习惯后,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家长刚开始做的,就是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孩子从文字中感受到快乐,孩子才愿意长久的去阅读。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引导孩子的兴趣非常重要。

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在阅读这个点上跟孩子谈条件,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完成任务的事情,如果孩子是迫于压力下阅读,那这种阅读也不会长久,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本身就如同游戏一样轻松。

可以先帮孩子选基本读起来比较轻松的,这样孩子读起来不会太吃力 ,也不会反感。

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选择去读什么类型的书。

2
家长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在芬兰,在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方面,家长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让孩子接触阅读。

研究表明,爱阅读的父母,孩子也更爱阅读。

另外,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及家长能够排版并关注,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更积极。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上,家长的引导必不可少。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样引导孩子去阅读,

总的来数,一般孩子的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刚接触阅读,更多的是依靠图像信息阅读,父母在陪伴的过程当中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孩子,父母应该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在孩子读完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同时感受到阅读中与阅读后的乐趣,孩子在日后的阅读中也会更有动力。

阅读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帮孩子制定一些阅读计划,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之后就逐渐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扮演阅读的主角,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阅读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了,可以帮孩子选一些文学、艺术、社会学科类的书籍让孩子去读,对孩子的三观塑造,以及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3
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

高尔基说: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阅读应该是一种精神去享受,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是一种让孩子学会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可是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压力,教科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分门别类。

于是,在孩子的思想观念里,阅读就是为了考试,阅读就是为了成绩。

这样的观念抹杀了多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实,对孩子来说,阅读,不只是教科书上的欧几里得,而是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与白雪公主。

父母都说,要让孩子去看世界,要让孩子去见世面。

“是与远方”,并不一定是出去旅游,

而是通过阅读为孩子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可能很多家长觉得,我家孩子不爱阅读,去了图书馆也不会看书。

其实不然,图书馆不仅仅是让孩子阅读的地方,孩子能够在那种,充满书香与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感受历史动脉,畅享未知世界,孩子会不自然的受到熏陶,

也许偶然间,一个不经意的下午,你带孩子去了一趟图书馆。

可能只是因为某一个封面的逗留,可能是《小王子》,可能是《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明媚的眼睛深深的被吸引。

也许从此便爱上阅读了。

叶圣陶先生风景说过:“什么是教育?一言以蔽之,教育就养成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阶段,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孩子一生受益。

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的大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阅读的孩子成天才,不阅读的孩子难成才▎教育观察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必要大量刷题吗?如果你想毁掉孩子,闭眼干吧
家长会发言稿: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为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翅膀—培养阅读能力
超前认字的3个危害,值得家长深思,孩子几岁识字最合适?
想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或许你可以看看这些国家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