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在2年内写了60万字,出了2本书,可我没学过写作

1.

最近有一本新书叫《刻意学习》,作者Scalers 提到了一个观点:不要单一变量思考问题。
他解释说:

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复杂之处在于很多变量相互交织,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但是我们身处其中可能无法看清楚全貌。
于是在思考的时候,习惯只关注单一变量的变化,却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成功没有单一答案
这种单一变量思考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刻舟求剑,归因谬误

那我在简书是靠什么在坚持写作呢,又是如何获得这些小成就的呢?
是我的毅力吗?
是我为了努力赚钱吗?
是平台的帮助吗?

我不知道,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写作的一些想法。

2.

我是因为无聊才开始写作的。
我第一次在简书写文章是因为在朋友圈看了庄13PKGirl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可以不工作,而你不行》。
那篇文章看完,我心里好激动:为什么他们可以写呢,为什么他们都说写作很简单呢?那我行不行?——不如我也写着看看吧。

可是一个三线城市的程序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呢?
不知道写什么,就写书评吧,用写书评倒逼自己读书认真点,于是我就开始了一周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发简书。
写书评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读书读的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在写书评的时候发现啥都写不出来。
于是有时候,就抄写里面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勉强凑个800字。
(800字是我们学生时代作文的要求呀,这个都达不到,当时觉得还不如学生)



一周一本书

所以你看,因为我是无聊才开始的写作的。
但写的时候,发现了我阅读的低水平勤奋的问题。

3.

一周一本书,让我有了两点收获:
首先是我的阅读习惯养成了。
我每天都会读一读书,而且有了固定的时间,比如早上上班上班前半小时,午饭后半小时。
我每周都有一个小目标,就是写800字(哪怕是抄书里的段落)。

其次是我重新开始思考阅读了。
有两本书让我影响深刻:
一本是《专业主义》。
我读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的时候,读得我百无聊赖,我至今还记得那个下午在镇江市的图书馆拿着这本书,强忍着不抬起屁股下楼去玩的心态,花了一个下午把它读完。
结果,我写书评的时候,我啥都没想起来。

另一本书是《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为什么要读曾国藩呢,因为他是我湖南老乡呀;
另外我听了罗振宇的节目之后,特别想知道什么叫【扎硬寨,打呆战】。

书的末尾,曾国藩离世。
他曾经的学生,后来的封疆大吏,也是一直怼他的左宗棠写下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在曾国藩人生的后半段一直怼他,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们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他写下这段挽联,被后世称为这是对曾国藩一生的概括。

那个捧着书傻逼一样哭的画面我至今记得,为什么因为它让人感动啊。

从我读上面两本书的状态,我发现:

读书要读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了解的,带着问题去读。
带着问题去读,你可能会找到答案啊;
找到了答案,不就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吗?
个人成长领域有那么多话题可以写,你总有几样自己经历过事儿,遇到过问题吧?
——把问题和答案写出来,这不就是你自己的成长记录吗?!


个人成长领域-截图来自udemy

3.

从那以后,我开始慢慢写自己的成长记录了:

我是如何参加读书会的,
我是如何做分享的;
我是如何学习带团队的;
我是如何做产品经理,做项目的;
我是如何创业的;
我的朋友失恋了,我是如何去陪他喝酒,结果他没醉我醉了,我跟他怎么说的?

我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我怎么想的,我收获到了什么。


那是最单纯的文字;
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说自己事儿,写我自己。
李笑来说,写作的本质是“把话说清楚,讲明白,有条理”。
在简书写作我没有什么写作技巧和方法,我没想过,也没学过,我的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4.

如果写的文字没有多少人看怎么办呢?

有人看了你的文字,给你点赞,打赏,留言,关注,是因为你的文字帮助了他,感动了他。
所以你的文字只有几个人看,哪怕只有一个人点赞,你也应该很开心啊。
因为你帮助了一个人啊!这难道不值得祝贺么?!
只不过,你不应该沾沾自喜,下一篇文章争取多打动一些人,多帮助一些人嘛。


让别人有收获,就是好文章

5.

如何在简书做大做强呢?
这就你在一个大商场开店铺一样的道理。
在一个平台写作,就是在一家大型商场开店铺。
你知道这家商场的调性吗?它是万达广场?还是老城区的批发商场?还是恒隆广场?
经常会有什么样的人来逛街购物?

在一个平台写作,如果已经写了一段时间了,就要了解一些平台规则了。

比如说简书的首页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像论坛。
你的文章上了首页,你就顶帖就好啦,比如多回复评论,所互动,这样你的帖子就会一直顶着最上面。

现在简书首页是定制化,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
所以你要根据文章的类型,投稿各种官方主题,比如这篇文章,就可以投稿“写作”主题。

我记得当时改版前,我们签约作者的阅读量都是好几万一篇,结果改版后,大家的阅读量下降到两三千。
真的很苦逼,感觉一下子就过气了,于是我才发现为了照顾写作新人的阅读量,规则变掉了。

所以,你写了一段时间了,你有加入这些主题编辑们组的微信群吗?
你认识这些编辑吗?
你知道简书现在的定位吗?
你知道现在成为简书签约作者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吗?
签约了,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吗?
(别问我答案,出门左转找“简叔”的文章)

5.

我在简书写作的成长分成了下面5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随便写写-找到写的乐趣,比如一周一本书,验证自己读懂了没;
  • 第二个阶段:写自己相关的-关注自己,写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感,学习;
  • 第三个阶段:想着如何帮助别人- 关注读者的利益,写的时候,要让别人觉得有用;
  • 第四个阶段:想着如何能让别人看懂- 产品思维,学会结构思考力,结论先行,表达清晰;
  • 第五个阶段:让别人喜欢看-用户体验,学习用PPT和手绘做文章封面和插图,学习用短句子和短段落,学习写标题和文案。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影响更多的人,你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你使用的技巧越来越多,但这时候写作的乐趣就越来越少了。
这就像我们玩《使命和召唤》游戏。初级版本的时候,是一战和二战,我们拿着步枪和刺刀冲得不亦乐乎;到现在的版本,各种先进武器选择,各种交通工具,变成VR实景体验了,游戏的乐趣没了。



你看Scalers的公众号文章,啥配图都没有,排版乱七八糟,还是很多人喜欢看啊!

我没有学过写作。
虽然我现在看很多的写作类书籍,写故事,写小说,写剧本,写干货··· ···
但我相信越简单的方法其实越管用。
比如:

  • 写干货就用“结论先行”;
  • 写故事用“英雄之旅”套路;
  • 写青春励志,先讲几个故事,先说“我有一个朋友”,然后再给一个观点;
    ... ...

6.

我从来没觉得我靠写作赚钱过。(一本书版税两块钱,一年结算一次)
但写作是让我能够在互联网上扩大影响力最好的途径。

我记得我加入scalers的成长会的时候,他牛逼哄哄地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用三个月,把我过去1000天的文章都看一遍。

但真的很棒啊,过去1000天的文章都在那里,你随时可以查看。

文章是一种复利,你写下来了,它就在那里。
它们可以持续帮助人,可以持续影响人。

我出的两本书,大部分都是我整理过去写的文章,然后修订过来的。
你写了30万字,整理出一本10万字的书都起时很容易。

写出来了,多少人会买由什么决定?
由你帮助过多少人决定。


7.

我后来做的很多分享课,都是从写一篇文章开始的。
我不确定这篇文章、这个话题大家喜不喜欢,都是先写了一篇文章试试大家的口味。
如果有人说,你的文章太简单了,很多点都没有讲清楚,你给我好好讲一讲吧——那说明有市场,可以做微课。

微课讲多了,就发现发现微课都是讲完就说bye-bye的,它不能够深度解决问题;
听众很多问题需要辅导,里面的步骤和技能需要联系,于是就可以将微课拆解成21天,7天等类型的训练营。

从文章到赚钱,是需要你敏锐的发现读者的痛苦和问题。
而这过程是一个长期修正的过程,我任何一节微课都会经历下面的几个阶段:

先写这个话题的很多文章;
然后十几次的线上和线下微课分享;
然后推出系列课程产品的,继续免费测试,继续修正··· ···比如我现在做的阅读课,知识管理课,都是这样来的。


从写作到赚钱,就是从写作者到产品经理

这其实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
你都不知道大家的痛苦,你讲了几次分享,你就想着推出自己的训练营,想着快速变现,你觉得可能会做大么?

写在最后:

把写作当作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至今记得我简书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的slogan是:
写作是为了让我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变。

写作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得的过程。
先想着帮助自己,然后在想帮助别人;
先让这些文字有用,然后才是让它们变得漂亮。

Scalers在它的书《刻意学习》中,提到的持续行动的阶段:

一阶行动者:10天左右,很多会尝试也最容易放弃的阶段;
二阶行动者:100天左右,比如当时的100天阅读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
三阶行动者:1000天左右,差不多3年,比如scalers做到了;
四阶行动者:10000天左右,差不多30年,比如寿司之神小泉二郎做到了;

有人曾经问欧阳修如何写作,他说:无他,多读多写就是了。写多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我想,这是最简单的写作方法了吧。


欧阳修的写作方法论

我是彭小六,希望今天的文字对你有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意学习》:持续行动的力量
荐书|Scalers《刻意学习》。作者是...
从李笑来哪里找到的,持续习作的秘密?
想要逐渐赚到大钱,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精读君是2.5阶行动者,你是几阶?
《刻意学习》读后感1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