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庆的由来与雅称
安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今天的安庆地区就存在着皖国(今潜山)、桐国(今桐城)、宗国(今枞阳)等三个小诸侯国。秦汉时设立郡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同安郡,郡城一直设在今潜山县。唐朝时,同安郡曾两度改为舒州,一度改为盛唐郡。到北宋初年,称为舒州同安郡,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为舒州德庆军(注:军,宋朝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因广东的康州改名为德庆府,德庆军与之同名,遂取过去的“同安”郡和当时的“德庆”军名称中的尾字,改称舒州安庆军(可见“安庆”是个组合式地名),同时也寓意“平安吉庆”。安庆之名自此始。
南宋淳熙十七年(1185年),皇太孙、平阳郡王赵扩出任安庆军节度使,庆元元年(1195年),赵扩即皇位是为宋宁宗,因舒州是他的潜邸之一,于是升舒州格为安庆府(安庆军建制未变),府城仍设在怀宁县(即今潜山县城)。从此,安庆府完全代替了舒州。
安庆府设立后,因金兵、蒙古兵南侵,多次迁治: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安庆府及附郭县怀宁县迁往皖口(今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后迁回旧治;端平三年(1236年)迁往贵池县罗刹洲,又移驻贵池县杨槎洲(注:均位于今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迁驻宜城渡(在今安庆市城区),并筑安庆城。安庆城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安庆府改为安庆路(注:路,宋元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恢复安庆府,至清朝沿用不改。
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分省”设立安徽省(注:“安徽省”乃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而得名),寄治南京。安庆为安徽省著名都会。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府(今南京市)移治安庆府,安庆自此长期为安徽省省城。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设安庆道(注:道,民国初年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设立安庆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省政府因战火迁出安庆。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凡178年。
解放后,安庆市成为安徽省省辖市,同时作为安庆专区(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地、市同城。1988年9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立新的安庆市(即地、市合二为一),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目前,安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迎江区、大观区和宜秀区)、7个县(怀宁、枞阳、潜山、太湖、望江、宿松、岳西),并代管桐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安庆”这个地名已存在860多年了。
安庆市的雅称为“宜城”。这是有来历的。
据记载,东晋时,著名堪舆家(风水家)、大诗人郭璞登盛唐山(即今安庆城区登云坡),称赞“此地宜城!”[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适宜建造城池”,(注:城,筑城,这里用作动词)],此后,山下盛唐湾附近渡口取名为宜城渡。南宋的安庆城就是以盛唐湾为中心,在古宜城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后人就将安庆称做“宜城”。其实,准确地说,应该称做“宜(城)之城”(注:括号里的“城”字用作动词),但是为了方便,就简称“宜(之)城”了,再简而为“宜城”。按:南宋马祖光《建康志》称三国时这里曾设一“疑城”以迷惑敌方,“疑”、“宜”同音,后人转称“宜城”。此说有牵强附会之嫌。
今天,人们赋予“宜城”以新的寓意,把她解释为“宜人之城”、“宜居之城”,也就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
按:安庆市党政机关公文、当地媒体报道中均以“宜”作为安庆的简称。如“宜政字”、“XXX来宜考察/投资”、“宁宜铁路”(即指南京—安庆的“宁安铁路”)等等。
安庆市还有个别称“皖城”。“皖”起源于潜山县境内的古皖国(周代诸侯国)。由这个“皖”字又衍生出皖山(天柱山别名)、皖河(古称皖水)等山川地名,其中皖河由安庆入长江。南宋安庆府起初驻在古皖城(即今潜山县城),后来迁至今址;清代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后,地位尊贵,一些文人雅士为了表示安庆历史悠久,将“皖城”作为她的别称。其实,准确地说,安庆并非真正的古“皖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庆:现代文明的发端
划分为十个地区的安庆
安庆 送你一张名片 请收好
新年开运之旅,就去这11个地方吧05
安徽之源——安庆
安庆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