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居说玉:佩玉是人格与品德的标志


古玉居收藏的高古玉璧一

《礼记?玉藻》有这样的话:“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 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古代的“君子”是什么身份,目前还很难确走,但肯定是在品德修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在这里, “君子”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泛指一类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定身份的人或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必然要佩带玉器,在一定的场合 要按一定的规矩动作行动,或进或退,或揖或扬,使玉佩相碰撞,发出一定的音响。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如果不专心致志动 作就很难达到标准。古人这样做,一方面是制度与礼节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内心的追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追求佩玉,并 且把佩玉作为规范自己行为方式的一件标志呢?


《礼记?玉藻》中 也有解释:“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原因,就在于用佩带的玉器表示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对此《礼记?聘义》中解释 得更为细致:“子贡问于孔子日:‘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与?’孔子日:‘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 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 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傍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 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珉是一种近似玉的石头,人们以玉为贵以珉为贱的原因并不在于玉 寡而珉多,而在于玉是佩玉者品德的表现,《聘义》中引用孔子的话,炒需家关于人的品格修养的十一个方面来解释玉的品性,认 为玉本身具备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特性。“君子于玉比德”,就是要使自己的品德如玉一样,具有 这十一个方面的修养,做到“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廉而不刿”,“垂之如队”,……,要做到“温其如玉”。

 

“温”是儒家关于人的品德的最一般和最广泛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处世的温良恭俭及对人的宽宥,网时它又表现为处理事物时 的适度和符合礼的要求,而且不超过限度。“过犹不及”,如果不能适当地克制自己,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是不符合“温”的标 准的。通过《礼记?聘义》中孔子的解释,就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儒家关于人的品德的要求,这种要求分为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 现形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就如同玉一样,内里“缜密以栗”, “廉而不刿”,外表则“温润而泽”。用玉比喻“温”的品格,在《诗经>中就已出现,《诗?大雅》提出“温温恭人”的行为标准,《诗?秦风》中又用玉来释“温”:“游环胁驱,阴翱鋈续。文茵畅 毂,驾我骐马。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最后,孔子在解释君子重视佩玉的原因时,引用诗经而强调玉所表现的这种品格“‘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在儒家学说中,以玉比德并非仅限于佩玉,礼器与玉执中,也都含有以玉比德的意思:《礼记 ?礼器》:“大飨其王事与……束帛加璧,尊德也。”《礼记?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其疏:“享用 束帛,帛上又加璧之义也,玉以表德,今将玉加于束帛……之上是以表往归于德,故也。”这里“尊德”,“往德”之德含有德行、 德政的意思,但以玉比德的核心还是以佩玉表示人的品德。

古玉居收藏的高古玉璧二
 古代的佩玉细分为许多部分,如璜、珩、环、冲牙及其它佩玉组成的垂直悬挂体系,一般佩带于人的身前。这一佩玉体系分 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为璜或珩,整体上横宽,两端及中部有孔,悬挂其它玉件。璜的形状为弧形,片状,弧度一般在三 分之一圆周左右,有些大一些的玉璜,两端较中部为宽,还有一些为半圆形,下部弧内饰有镂雕装饰。《说文》释珩“佩上玉也, 所以节行止也”,《正韵》日:“佩,上珩下璜。”因而珩位于成组玉佩的上部。珩的形状,文献中无描述,但目前发现的春秋到两 汉的玉佩中,可用于上部的玉器很多,除一些璜形器之外,还有单身龙及双龙佩等,单身龙的龙身细长,无足,头、尾上翘,呈 “弓”字形,双龙佩则为相对的两个尤,中部拱起,总之,玉珩的作用有如扁担两端悬挂器物,起平衡作用。玉环种类很多,有些 雕琢得很精美。位于成组佩玉的中部,是玉佩中表示人的身份、品德的最主要部分,冲牙形如角,片状,成对悬于玉佩下端,行走 时能相撞出声,在这三部分之间还悬有其它玉件并杂有玉人、玉 兽片等。


人身两侧的玉佩,依《礼记?内则》:“左佩纷悦刀砺小髓金 燧,右佩块捍管避大编木燧”之说,应为大、小玉储及块。玉馅为角形器演化而来,形如角,与冲牙形状相似,往往不易区别,块 形如环而有缺口。另外,春秋时开始出现玉剑饰,嵌于佩剑之上,也是一种佩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佩玉有德与佩玉规制
战国时代的佩玉文化
第一講:玉文化概論課題綱要(一)
西周玉器之组玉佩及龙纹饰
传统文化里,古人为何佩玉?佩戴的是怎样的玉?
“玉佩琼琚者,岂非布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