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读懂 黄帝内经

新朋友】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卫委名师”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关注微信公众号zjtn99999

【更多资讯】打开公众平台,点右上角查看历史记录

六气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 化因素。《内经》的六气说的是以自然界的气候 变化以及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对这些变化所 产生的相应反应为基础,从而把自然气候现象和 生物的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气候变化和人 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的学术观点。

四时

《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 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 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 化顺四时而适寒暑,避免外邪侵袭,这一观点 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阴阳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将人体自身以 及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阴阳说侧重于揭示有机整体的动因及其本质 联系,而五行说则侧重于揭示有机整体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普遍联系。二者都代表了对 整体要素之间关系的特定理解,从而共同强调了 人体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有机整体性。

经络

经络在《内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络是 贯穿于全书的一个重要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的总称。《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 观察中得来的,并对其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 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 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 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饮食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 缺少的物质,人体通过饮食,从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气、血、津液,以维持人体正常 的生命活动。因此《内经》说:故谷不入,半 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 位。是空隙的意思。《内经》 又称之为气穴气府等。腧穴 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 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 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藏象

藏象学是《内经》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是 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 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 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情志人的心理活动,《内经》将其统称为情志, 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 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 康的一个重要环节.欢迎关注公众号 卫委名师

《黄帝内经》的历史沿革

编者序 《黄帝内经》:中医第 一书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易经》合称中 国的三玄。千百年来,它们始终是中国乃至全 世界的天书,受到无数人的仰视。比如《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最早的典 籍、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另外三本是《难 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自诞生 至今,就没有一个人动摇过它的理论框架。历史 上无数名医临死时发现:自己一生心血,只是对 此书中的某些内容多了一些心得,而并没有为这 座大厦添一砖一瓦。但到了现代,由于现代医学 的发展,中医研究者越来越少。甚至有很多人批 判中医,认为它是最大的伪科学,原因很简单

——看不懂,也无法用实验证明,诊断方法也没 有统一的标准,八个中医大夫会有九种结论,所以否定之。中医确实有不可证的特点,因为它与现代科 学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源于 提问的方法,方法不同,答案就不同。西医用解 剖、测量的方法,将生命变成数字,比如血压, 低压6090、高压90140为正常。西医认为, 解剖刀下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至少是不可理 解的。比如经络,国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投入大 量人力财力,只得到一个结论:经络是存在的。这让科学家很头痛:怪事,这么先进的仪器为 什么就看不到经络呢?不仅是经络,整个中医学都很难用现代医学 的方法来研究,因为中医用的是玄而又玄的方 法。对此,我们做出如下探讨:人类发现的定 理”“规律越多,便越限制自己的认知能力。知识 越多,头脑中的框框就越多。因此有人说,博 士的眼里只有偏见。而中国古人的学习方式与此 相反,他们不是在垒墙,而是在砸墙,也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他们每得到一个知识,就相 当于拆了墙上一块砖。在这里,书不是越读越 厚,而是越读越薄。所以,大智者是佛或老子那 样的人,学到最后,高墙被拆平了,因而超凡入 圣。这种入圣在常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不 过,东方的佛学、易学、中医都是这种类型的文 化,它们是先贤在减欲”“入定”“无为中发现的 与眼前世界并行不悖的另一个世界。比如人体的 经络、穴位、解剖学上不存在的器官——三焦 等。这些东西与暗物质相似(现代物理学认 为,宇宙中90%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暗物 质),它们看似不存在,但却始终在发挥作用, 这很玄,因此被称为玄学。中医的的另一个体现方面是:它从产生 之始(诞生《黄帝内经》)就有完美的体系。历 史表明,后人只是在研究它而没有发展它。《黄 帝内经》的理论庞大而深邃,藏象学、经络学、 运气学、阴阳五行学……环环相扣,纵横穿插,错综复杂。两千年来,人们的研究只是在给这本 古籍添加注脚,将原本浑然一体的经典肢解出众 多门派。其实,这种肢解几乎是所有东方传统文 化的发展道路(如中医、易学、佛学、儒学)。而现代科学的发展道路正好与此相反——先提出 一个理论,然后完善之、再完善之(这就是老子 说的为学日益……这导致了相反的现象:研 究传统文化注重首创典籍,研究现代科学注重新 发现。或者说,西医要向前看,中医要向后看。《黄帝内经》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 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中医学的集大成之作,鉴 于它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出版了这本《图解黄 帝内经》,让你摆脱干扰,直视中医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讲了治病之法,但更重要的是怎 样不得病。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 宝,如果合理运用人体的奥秘,近可强身祛病, 远可延年益寿。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医学专家李健先生的指导,才得以抽丝拨茧、理清脉络,在 此表示衷心感谢。此外,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还要 感谢插画师王新利和版式设计师韦志民,没有他 们的协助,本书不会如此生动地呈现在您面前。 

编者谨识 20144

如何阅读本书

Part 1 中医学最早的典籍 据说轩辕黄帝在5000年前就写下了人类 第一部中医中药著作《祝由科》。尽管在当 时的条件下,这部著作还夹杂着一些迷信成 分,但民间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 害病不吃药。后世人又在这部医药著作的 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 来的《黄帝内经》。

本章图解 黄帝的传奇 黄帝之师 生命的诞生(现代版) 生命的起源(内经版) 四种生命活动基本特征的探讨 决定生与死的基本元素 生命的起源(内经) 神秘的阴阳(1) 神秘的阴阳(2) 先人的朴素物质观探讨(1)先人的朴素物质观探讨(2) 最初源于解剖知识的独特理论 春秋?汉代?(1) 春秋?汉代?(21 本书的主角① 黄帝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相传是寿逾期颐而 花甲重开的老寿星。在当时他的寿命己达到了 120多岁,是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据史料记 载,其后代子孙皆寿高百岁,这自然是在黄帝 的影响下,并传承其养生之道所使然。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 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见识渊博,才 干出众,成年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 首领,故又称为有熊氏。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前期,社会变革十分 激烈,因此史书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他南征北战的 生动记载。在当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 当时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 们互相攻击,生灵涂炭,而神农氏却无可奈何, 于是他求助于在当时年轻有为的有熊氏(黄帝)来平息蚩尤的叛乱。有熊氏(黄帝)欣然受命, 不久黄帝与蚩尤便大战于涿鹿,终擒蚩尤而诛 之,诸侯尊为天子,同时取代了炎帝,成为天 下的共主。因他有土德之瑞,故被尊称为黄帝。黄帝统一华夏后,国泰民安。据说在那个时 代,有许多善于养生的人,人们称其为真 人至人圣人贤人,于是黄帝便派人 四方寻访这些高人以求长生。有一次他曾去崆峒 山向得道的仙人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广成子 告诉他: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 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 可长生。黄帝受教之后大受启发,并将此法奉 行了一生。记载黄帝的养生之道最详细的便是《内经》 了。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 养生大纲,即养生的最基本条件,要顺应自然的 变化,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安排作息时间;对自 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则要注意培补阴精;要把调摄精神情 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 守。也就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黄帝注重养生,并且长期坚持修养,因 此,他得以保全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 龄。黄帝的传奇 黄帝在位时,国势强盛,中华文明在这一 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许多发 明和创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车 船、衣裳和指南车等。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的部 落在阪泉之野进行了一次战争。经过三场恶 战,黄帝得胜。之后,蚩尤不服从于黄帝,于 是黄帝征集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郊外进行交 战,打败蚩尤。从此黄帝好令于天下,成为天 下之共主。特别提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 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带领中华民 族从野蛮向文明发展,因而后人将他奉为人文 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记载,黄帝可能 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 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 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 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本书的主角② 岐伯 岐伯在世时总结学习前人的医学经验,并 刻苦钻研、反复实验,终取得了《素问》的成 果,使《内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宝贵医学遗 产,岐伯是对此贡献最大者,因此他被后人称 为中医界无与伦比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岐伯,黄帝的太医,同时又是向黄帝传习医 药的师长。他出生于今甘肃的庆阳县,南宋郑樵 《通志》记: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 化。相传岐伯成为黄帝的医学顾问后,黄帝让 他尝草药,编著医药经方,《经史百家杂钞》注 云: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 病与论医,更相问难……”因此他一生著有医书 众多,见于医籍者有《岐伯经》十卷,《岐伯灸 经》一卷,《黄帝岐伯针论》二卷及《岐黄要 旨》、《岐伯精藏论》、《岐伯五藏论》、《岐伯奥旨》等。但以上诸书大多已失传,惟留《黄 帝内经》一书,成为古今研究中医的经典著作。他也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鼻祖,由此后来才会有 传世的《本草》《素问》等书,后世将中医学称 为岐黄之学。岐伯不仅是黄帝的太医,同时也是黄帝之 旷,即天师。宋嘉年间高保衡等人所著《黄帝 内经序》说: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 诸身,更相问难,垂德以福万世。清朝著名医 学家张志聪云:天师,尊称岐伯也……故称谓 曰天师。同时《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了公玉带 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 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这些 都说明,岐伯并非仅仅只是黄帝的太医,同时 他还是黄帝的启蒙老师、军师,也就是今天所说 的智囊顾问。《隋书·音乐》云:东汉明 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 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以上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岐伯不仅精通医 理,而且还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极地理、多才多 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 师。黄帝之师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重要人物,著名的 医学家,他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鼻祖。岐伯著 述颇多,但多失传。《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 伯等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对后世中医学理论 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 短箫铙歌乐军中马上演奏的横吹主要乐器为鼓和角 是殿廷仪仗出巡时用的,其他乐器还有排箫和 铙。乐人乘车或骑马,用来体现兵马急速出 征的威武阵容。

3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实人类自开化至今,对生命之谜的探索 就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古人对自然界的许多现 象不能理解时,就会认为是产生了超自 然的作用,虽然这已被证明是非科学的论 断,但也足以说明古人对生命和自然最朴素的 探索。生命一般人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 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如果要给生命下一个科学 的定义的话,一定会难倒我们。因为,这个问题 直接关系着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千百年来还没有 人能够完全破解它。中国古籍中生命一词最早是见于《战国策·秦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其年而不 夭伤。而唐朝李延寿的《北史》中对生命又有 全新的理解,其中有云:人之所宝,莫宝于生 命。既然生命如此宝贵,那生命二字又包含什 么样的寓意呢?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是 代表了生殖、出生、生长之活力;而却是一 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把它解释为非人力所能 为的天赋之命,即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 规律。推而广之,我们似乎得出一个结论,生命 就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 变化的某种形态。现代科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宇宙万物千变万化,自然界里绚丽多彩,不 外乎是生物和非生物之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 看,生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它只是由蛋 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而 已,远没有古人对生命的理解那么玄妙。供我们生息的这个深蓝色的星球,大约是形 成于45亿~60亿年前,那时的地球在无际的宇宙 中只是沧海一粟,并且更是一片死寂的世界,有 的只是高热的大气和原始海洋。但随着亿万年地 球的变迁,组成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生命存在 的基本要素的蛋白质和碳氢化合物孕育而生。这 样生命就有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又经过漫长的 岁月,逐渐地产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态——原始细 胞。它的出现,也就标志了第一个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诞生(现代版) 生命物质的运动形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蛋白质、 核酸、脂类等生物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 现象就是这一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的 综合运动的表现,生命活动的各种特征本质上 都是这种复杂系统的效应和属性

生命的诞生过程 地球不断冷却,大气及地球存在着与生命 有关的物质,如水(H2O)、甲烷(CH4)、 氨气(NH3)和氢气(H2),经过复杂的变 化,逐渐组成一些最简单的氨基酸,这些氨基 酸便是组成生命的基础,即蛋白质的基本成 分.

《内经》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内经》洋洋20多万字,大则天地,小则动 植飞潜,特别是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 象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所谓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 说,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 宝贵。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 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如果我们更具 体地说,生命的起源,其实是源于天地与日月, 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因为天地的 水火是生命发生发展的物质根源。另外天地春、 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也与人的生命 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来维持生命活动。如果,逆四时的规律而动,生 命必会受到损伤。(2)阴阳是生命之源 《内经》明确提出,自然界的生命,是源于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记 载: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 外天之阴阳。数十亿年以前,天地未开之时, 宇宙是一个混沌状态,其中阴阳二气相混,但运 动不止。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气逐渐下降,凝而 成地,阳气逐渐上升,聚而成天。天地成而有春 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的气候变化。此时, 便具备了产生生命的环境条件。但生命的产生又 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这种漫长、复 杂的生命起源,《内经》解释为天地形气相 感,也就是说,天地气相互感应后而形成生命 形态,这是生命起源高度而合理的概括。历史上 就有众多关于生命的起源不同学说,但都不如 《内经》所论述得这样客观、合理。


生命的起源(内经版)

人体要靠天 地之气提供 的物质条件 而获得生 存;同理还 要适应四时 阴阳的变化 规律,才能 发育成长。

生命是源于 天地阴阳的 运动变化, 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过 程,由天地 气相互感应 后而形成。

气直接关系到 人体生命力的 强弱,是后天 所生的;而精 却是与生俱来 的,禀受于先 天,为生命的 起源物质。

名词解释 精精是生命的基础,人的生成必从精始,由 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气气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它源于禀受 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 然界的精气。它就如同为人遮风挡雨的房屋, 一旦崩塌生命就有寿夭的危险了。 

3)精气是生命的核心。东汉哲学家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 生,他认为,人是禀受了元气中的精微部分, 即精气,气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就是因为构成人体 的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人体生命力的强弱、 生命的寿夭,就在于精气的盛衰存亡;气既是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不仅气是生命的核心,同样也是生命的 核心,《内经》认为是生命的原始物 质。是自然界天地之气的精华。只有一种精 是不能产生生命的,必须在两种不同性的精相结 合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生命,如阴阳两精、雌雄 两精、父母两精。由此可见,精气为维持人体生 命机能所必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内经》指出:阳化气,阴成形。就是 说,阳是化气过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 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以为功能活动。而阴是成形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 的形质。化气与成形总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 的,同时又保持其动态的平衡,这个过程即新陈 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显著的特征,任何有 生命的个体,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 

2)具有反应性 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时,均 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如冷热刺激的反应,瞳孔 对光反应,呕吐反应,排便反应等。 

3)生长和发育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经历从诞生到生长发育 的过程。生命在诞生后通过新陈代谢,其形态和 体积便会发生变化,这便是生长。而发育,对有 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 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直到死亡。 

4)生殖和遗传生殖的结果,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 绝;遗传的结果,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 础。

四种生命活动基本特征的探讨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运动形式

死去的人 物质运动的升降出入停止

活着的人 物质运动的升降出入活跃

4 揭示生命的根本 维持和死亡

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 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它们共同组成了维持生命 的基础。古人不仅把精气看做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 且把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神、脏腑、经 络看做是能够把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有机地联系 在一起的系统,它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神与经 络的作用来实现的。具体地说,《内经》认为关 乎人的生与死是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神、精、 血、津液、气、经络。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先天之精生成的,当胚胎形成之 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身居于首要 地位,惟有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 象。广义上包括思维、意识、情绪、感知、 运动等,即神、魂、魄、意、志五种神志的综合 反应。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只有 在心神的统率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 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 规律。《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 见,的得失关系到生命的存亡。精、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精、血、津液是人的三宝。首先《内经》 认为人体的形成必先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卫委名师 从始,是人体的起 源和生命的基础,故《内经》又云:精者,身 之本也。另外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也是 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关于它,《内经》里也有 精辟的论述:对于供养人体的营养物质来说,没 有比更重要的了。最后就是津液,它是人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其清而稀者为津,浊 而稠者为液。它可布散于体表能温润肌肤,内 注于身体则灌溉脏腑,输送于空窍可润泽目、 耳、口、鼻,流注于关节以滑利关节,渗透于骨 髓能补益脑髓。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精、血、 津液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 质。若其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决定生与死的基本元素 四大维持生命的系统

这四大系统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

四大系统图示

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根本 茫茫苍穹,宇宙洪荒,气是其构成的最基本 元素,其间的一切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 的,人当然也不例外。《内经》认为气同样也是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 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 本,万物依赖气而生化和存在。正因为气是生命 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宋《圣济总录》提出了人 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的观点,足 可见气的变化直接关系着人体的盛衰和寿夭。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经络 经络,是我们的老祖宗们在长期与疾病作斗 争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的。当他们在与自然不断抗 争中,身体的某处时时会出现各种病痛,就会本 能地用手去揉按或捶击,以使病痛得到缓解;有 时偶然也会发现体表某处被火烧伤或被乱石荆棘 刺伤,结果使身体某部的疾患得以减轻或消失。这种现象的多次重复,就使他们逐渐积累起疗伤 的经验,这就是古人对经络的最初感性认识。其实人体的经络就像是一张结构联络网,它 是由联缀交错、网络全身的经脉与络脉所组成。在这个庞大的网中总是会有支流与主干吧。是 的,在经络中经脉纵贯上下,就是主干;而络 脉,便是分支(支流)。我们还可以更形象地 说,经脉仿佛大地之江河,络脉好似原野之小溪 滋润着大地山川。在人体中它们是各组织器官之 间的气血运行通道,只有气血循环不休,周流不 息,才能营养全身的各组织器官。由于经络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保证了全身各组 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有人说,经络系统是 人体的总控制系统,是保持人体健康、长寿的关 键。

中医康复理疗师—火爆报名中

什么是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的稀缺资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黄帝内经》中养生三原则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10 人体宇宙生命揭秘——《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的“精”、“神”分别指的是什么?
国医名师国新:传承中医精髓,弘扬国医文化
人体健康与长寿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