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历史考古学专著

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历史考古学专著      

——读冯时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

              胡进才

捧读冯时先生的新著《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1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始于我们人文始祖伏羲氏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观象授时文化。中华民族贯穿始终的传统观象授时文化,充分体现在数千乃至上万年来起源于卜、巫们天文历数的吉凶占卜与现代人的工作总结一脉相系上,都是站在时间和空间的节点上,以时间、空间为轴心,对人类及其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过程中过去的回顾,现在的把握,未来的展望,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中华民族从远古人文始祖以身测影观象授时的髀、圭、摰、臬、漏刻、日刻乃至于今天的自鸣钟、座表、怀表、手表、电子表、原子钟直至把时空精确到万亿分之一秒的质子加速器,无一不是人类对自身的存在及其物质世界运动规律过去的回顾、现在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这就是体现在冯时先生《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一书中颇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考古学思想体系。

冯时先生站在中华民族人文化的立场上,从先民们远古人文始祖以身测影观象授时的天文学着手,比较准确地引领我们认识和发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史人文化。这一颇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考古学思想体系,是他在1988年底对河南濮阳西水坡星象图的论证工作完成以后就萌生的,并最先体现在他于1998年结题出版的《中国古代天文考古学》一书中2】。按照冯时先生观象授时,以文化治”所描述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发端的考古发现,他认为:中华民族人文化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贾湖遗址出土的七音骨笛和龟甲上带有“目”字刻符的8000年以上。以此为始点,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壳龙遗存,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陶器刻画图像,马王堆金乌负日帛书,三星堆遗址人长目、鸟长目、金乌负日青铜礼器一脉相系,都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们不同历史时期,由人及物,观象授时,以文化治,逐渐升华、传承与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与记忆的最好明证。这在西化思潮主导下的历史考古史学大潮中,一柱中流,难能可贵,实属不易,不能不令人感到鼓舞和震撼!

中华民族由以身测影的髀、臬开辟的经纬两仪的二绳、四风、八方、十天干、十二地支,及其易学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乃至殷商遗存的数十万片甲骨卜辞,无不是以先民们人的生命存在为标志,站在时间空间的节点上对人类生命运动过程中过去的回顾、现在的把握、未来的展望。这与今天的工作总结与计划,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后人把这种人类生命运动过程中,吉凶祸福占卜的活动记录,叫《连山》也罢,称归藏也罢,或曰周易也罢,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以时间为轴心,向我们传递着人们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应该怎样的生活信息。传承至今,我们依然还在回望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此为据来制定我们豪迈的走向未来的五年、十年、百年乃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发展规划及其宏伟蓝图!

“居中而治,自邑告命”是冯时先生《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第三篇章的标题,这一篇章重点阐述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中”是动态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执摰而治,居中而治。这个居中而治的“中”,就是人文始祖核心一元之中的中心之中。观象授时的人文始祖们,测定时间、方位的工具,由髀而臬、而摰、而圭、而晷、而表,关键在于测影不偏不颇的立中。作为摰表的“中”既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当然,也是天地人三位一体,人居其中的源与流,摰表之“中”,作为天地君亲师之君王权力的象征,随着君王权力的不断更迭而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从可考的舜求的天地之中、上甲微求的天地之中、大禹姒文命求的天地之中及其人文传说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刑天执干戚而舞、公共怒触不周之山所追求的时空观的天地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滚动发展与变化。

但是,无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家与国唇齿相依,密不可分,都是以始祖的认同为核心动态发展与变化的。如此血缘关系裂变的文化一元观,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源自于历代血缘关系的君亲之王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仰观天文时易之变,俯察地理迹宜之化,敬授民时的牺牲奉献精神。这就是史载的尧、舜、禹禅让恪守的“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的“中”之不偏不颇,海纳百川,包罗万象,融通今古,协和万邦的人本核心理念。

据冯时先生考证,观象授时文化演进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历史文化轨迹的“龙”与“凤”,及其“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轩辕”五帝等等,最早都是作为星象存在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观象授时文化的不同思想解读。龙字的象形,并非大自然体驱庞大的生物恐龙,而是取象于天空中的星象,天空中星象的东青龙何以备受古人关注,并最终作为王权象征的呢?这其实直接来源于东青龙星象诸宿所具有的观象授时的重要作用。

冯时先生认为天文学是为适应农业生产而诞生的古老科学。在中国天文学的初创时期,作为龙的星象于黄昏从东方升起的时侯恰值春分前后,这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正当农作物播种的理想时节。这使古人理所当然地把昏见的龙的星宿视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标准星象。在远古社会,天文学是被人之始祖的先民领袖们最先发现和掌握的时空常识,他们通过正确的观象授时实现对氏族的统治,这意味着作为授时标准星象的龙星不仅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加以崇拜和祭祀,而且源于星象的龙也就与其作为人之始祖的观测者建立起了固有的联系,从而具有了王权的象征意义,而龙也自然成为其后天子舆服的图像。

与龙相对应的凤凰,亦非生物意义上的鸟类,同样也是先民们观象授时的文化遗存。殷墟妇好墓出土鸟负龙玉件清楚地再现了中华民族文字广泛使用前,人文化传说的远古时代,苍龙御鸟升天的文化寓意。古人以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唯有鸟可以一飞冲天,所以天体的运行其实都需要有鸟的负载。《山海经》【3】记有金乌负日的记载。《山海经·大荒南经》说:“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关于十日的神话,《山海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更加生动的描述道:“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就是十个太阳在东方的扶桑树上,由一个个金乌鸦载负着飞出去又飞回来,经过天空,轮流出入,再回到汤谷扶桑。一日有一只乌鸦,十日有十只乌鸦轮回驮着太阳飞来飞去的人文传说。由对太阳鸟的崇拜使人们逐渐地把乌鸦美化为了朱雀、凤凰并进而化为了炎帝。由朱雀而玄武、而青龙这就是四方风的由来,也是先民的领袖们由伏羲、女娲、神农、夸父、公共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以文化治”的历史真相。

冯时先生在《以祖配天,其严在上》的篇章中,向我们阐述了中华民族以祖配天,天人合一的文化一元观。中国传统观象授时的人文化,由观象授时所导致的天命观使自然之天开始被赋予了人格的意义,中国人的上帝是从祖先神的观念中发展出来的。人们追寻其始祖所自出的敬祖心理首先使他们创造出了作为祖先神的帝,在这一意义上“帝”字的本义必用为嫡,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中。最亲密的血缘关系当然就是“嫡”。

中国先民所具有的这种将人类始祖的君王与上帝通过最亲密的血缘纽带加以捆绑的观念与西方的原始宗教观绝多相似,西文“宗教”一词的本义也是在反复确认一种人神之间的捆绑关系和密切的联系。只不过这种捆绑既相似又有明显差异。中国人文化的天地宇宙被赋予的是和人类血缘关系的长幼尊卑秩序,即天、地、君、亲、师的礼仪等级秩序相关联的。而西方神创万物或物质运动进化的万物,人作为上帝的羔羊或物质的附庸是生而平等无序的。

中华民族人类的社会属性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血缘关系的道德伦理秩序的调节实现的,是尊卑有道长幼有序,无可中断的等级道德的伦理秩序。西方宗教及其物质的文明,人类的社会属性是通过神灵救赎的神格和物质财富的物格实现的,是神和物质的。

西方所强调的人权,究其实质是去人性化的神权和物权。中华民族的社会属性是通过人的子子孙孙永不绝嗣的格次和等级划分的人格实现的,是人的,中华民族强调的人权,从本质上说才是真正意义上人的生存权利。这就是目前世界人权双重标准之争的大是大非问题之所在。

中华民族观象授时的人文化,把大自然宇宙天地万物也赋予了长幼有序,尊卑有道的人格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礼乐诚信的等级秩序,是完全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之间联系和沟通交流的媒介是通过人类始祖的眼目,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实现的。古彝“吉”字即作眼目的象形,汉字用于占通神的覡”字构形则从“巫”从“见”,更说明了作为原始君王观象授时文化意义上的卜、巫们是通过眼目仰视俯察实现的。这种远古时代卜、巫、覡们眼目通神的科学天文观,从八千年前贾湖遗址出土的七音骨笛和龟甲上原始“目”字刻符的出土,以及商周时代,大量与“目”字相关的甲骨金文造字构型不难发现中华民族远

 

古农业文明及其传统文化的起源至少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观象授时,祖先崇拜,始祖一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信神,不唯物,以人为本的核心和灵魂【4】。

围绕人类血缘关系裂变及其对祖先敬祀权的捍卫与占有,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们展开以血缘宗亲为纽带,以文化一源为核心的嫡、庶之别,氏、族之辩,鬼、神之分,祖、宗之异的一场又一场世所罕有前无古人的思想文化大革命。这就是鬼、戎、夷、蛮、狄旁族庶出别称的由来。究其实质鬼、戎、夷、蛮、狄的嫡庶之别也还是中华民族血缘关系一元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先民们,为什么没有修建过神庙,只有祖庙或宗祠牌坊的缘故。先民们生前死后寄宿的陵墓和宫殿,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

“天地交合,阴阳刑德”是冯时先生的新著《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的最后一个篇章。仅从字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天地交合的阴阳,乃是中华民族观象授时文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循环往复乃至无穷的最朴素的唯物史观的人性化认知。大自然阴阳五行的易变,自然也是先民们做人的准则,不偏不颇的和谐中庸之道,就是中华民族遵从自然规律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的德,而违背自然规律必遭报应的天谴与人怨就是人治的刑与罚的法。

道德的过渡为刑法,标志着中华民族观象授时而来的君子礼仪之制的崩塌。按照史记平准书第八,太史公以为是从齐国的管仲开始的,他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其实君子之制的败落,是从向以仁义之师而死于泓水之战的宋襄公为标志开始的。宋襄公之后,中华民族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以至于秦,卒并海内,再无仁义可谈

根据冯时先生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纳入天文科学的独到见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源于一万年前后河南中原的贾湖遗址时期。是人类起源最早,最古老,最悠久,最原始的科学时空观,没有之一。而西方宗教神创万物的时空观仅仅在耶稣诞生的公元两千年前后,近、现代科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诞生更是近三、四百年以来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传统文化最古老,最悠久的科学却在近、现代以来远远落后于西方宗教和科学物质的文明了呢?

通读冯时先生《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一书后,我们不难发现,上万年来,中华民族血缘关系祖宗认同的人本文化理念,虽然不信神,不唯物至今没有中断但是,因缺乏西方宗教及其科学物质文明人人自由平等的法治精神一而再,再而三的导致了血缘关系裂变而来的王权统治陷入成王败寇的周期律中难以自拔。正是这种官本位的封建王权统治,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领先了世界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边,至今我们拼全力追赶,还有不小差距的症结之所在。十分可惜的是,在我们百多年西风东渐,追赶学习西方宗教及其西方科学物质文明的思潮,渐渐失去了身文明的根本,迷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灵魂。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自我抛弃,把中华民族上古的人文传说神话化,以人为本的道德秩序级阶级化,人文有序传承的文化一元多元化,视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观象授时文明为愚昧、无知、落后的封建迷信与糟粕。竟至于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律释读为外化,西域化,甚至于外星文明所为。如此解构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竟然成为了人们跟风的时尚。正是这种舍本逐末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现象的混乱解读,才是中华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五千年文明史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为人采信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说,既非西方的科学,也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正的本源。而17世纪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卫匡国1614-1661)依据宋邵雍《皇极经世》5一书人文传说的模糊推算而来。如此牛头不对马嘴的历史释读,遑论文化复兴,何谈民族自信

掩卷遐思,冯时先生的《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为我们正确释读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别开了另一条实践通途,让我们发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科学人文化的更加厚重与辉煌!通读此书,一股强有力的文化自信力、自豪感拂面而来,不能不让人眼界大开,心旷神怡,荡然释怀,感慨万千!

是以为识。

  胡进才1958年11月—— ),男,汉族,河南商丘市睢县人自由撰稿人,河南睢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史学;通讯地址:河南商丘市睢县凤城大道东段睢县教育体育局;邮编:476900;联系电话:13037585238;邮箱:jyjhjc@126.com

 2019年冬至日于睢州襄园

注释:1《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作者:冯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第一版 )      

2《中国天文考古学》作者冯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第一版 

3《山海经校译》袁珂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月年第1版)

4】《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9月第一版

5】《皇极经世》(宋)邵雍著 (陈明点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12月第一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字:中华文化独特精神标识
和士华老师《仰韶文化中的天文星象符号》首发式预告
冯时:观象授时与文明的诞生
龙的天文学属性
[转载]文明探源
易占鉴:天干和地支起源精义深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