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的变法新政,败于制度?败在党争?终败人心

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相隔二十三年,却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变法的目的就是改变北宋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等等问题,可是采取的方法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包括仁宗和神宗的支持力度不同,怎么都会失败呢?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在过去“大不敬”的话都得到了神宗的认可,得到一国之君的鼎立支持还是失败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内忧外困之际,临危受命,变法图强偏偏只有一年时间就破灭了。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历史的进程,历史上可以抗衡皇权的又是什么?

北宋内外交困,急需变法图强。

庆历年间,北宋立国八十多年内忧外困,版图震荡。首当其冲的就是官员杂而多,多而无用。宋代的重文轻武广为人知,所以为了兴盛文风,大力扩大科举录取规模,这本来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汲取新鲜血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给了宋代读书人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美梦。但是与之对应的还有恩荫制度,即贵族和高、中级官员子弟可以免试做官。每年的恩荫补官者500人,科举取士的人数约360人,每年如此庞大的队伍进入官场造成的可是门吏多,杂乱,分配不均,素质高低不同。 加上下位者,无权无势的人,只有通过熬资历升迁,官员的庞大程度远远不可设想。

人一多就没钱,北宋的物价上涨,官吏资历上不去,只有通过大量的贪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百姓开始遭殃。再加上当时的宋夏战争,北宋的战争消耗全部划在百姓头上。如此局面之下,农民、士兵起义风起云涌。京东路沂州百多名士卒在王伦领导下起义。陕西大旱,商州农民一千多人,在张海、郭邈山等人领导下起义;驻守光化郡的宣毅卒五百多人在邵兴率领下哗变,与起义军互相配合。

范仲淹临危受命,提出变法十条。

这个时候的范仲淹刚好结束宋夏之战,奔赴京城,仁宗看好范仲淹在西夏之战的功绩,临危受命给范仲淹。范仲淹主张欲求对外,先整理内部。欲求强兵,先务富民。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点改革主张.

(一)明黜陟。改变只重资历、不问实绩的官员晋升机制,破格录取有能力有政绩的官员。

(二)抑侥幸。限制恩荫制度,不允许官僚为子弟要馆阁职事。

(三)精贡举。要求德才兼备,有真实本领的人先,不以经义取士。兴办学校,注重教育。

(四)择官长。通过层层荐举的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人出任地方官。

(五)均公田。改变现有的公田分配不均,保障低级官吏的生活。

(六)厚农桑。因地制宜,兴修农田水利,抵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

(七)修武备。发展民兵,平时生产,冬闲训练,寓兵于农。

(八)减徭役。精简合并机构,减少百姓徭役的时间。

(九)覃恩信。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

(十)重命令。改变过去政令朝令夕改的弊端,对有法不依的官吏给予严惩。

变法触及利益,朋党之争的兴起。

新政拿官吏开刀,利益受损的各级官吏,知道自己不能在如此国情之下,公开反对,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只要扳倒范仲淹就没有这个事情了。

《岳阳楼记》里的第一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一个被打击得就是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用的是老手段,贪污十六万钱,这个罪行在北宋说大不大,只是他们加上了抚恤士兵,在其他朝代或许还可以得到皇上赞赏,可是宋朝历代对于接触兵权的官员保持着沉重的怀疑,这也是北宋开国以来一直都存在的弊端。最糊涂的是滕子京害怕连累范仲淹,销毁了记录,更是引起仁宗的猜疑。

夏竦因为范仲淹的就职被免去丞相之位,石介拍手叫好。夏竦就模仿石介的笔记篡改了石介给富弼的信,勉劢他们一班改革派“行伊周之事”( 伊周是贤相),改为行“伊霍之事”(即霍光谋权篡位。)自此拉开了一场革新派和老派的“朋党之争”,因为范仲淹大刀霍斧的换官员,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加上欧阳修和石介开始写文说,奸臣全部被撤换,上位的全是忠臣,这引起了仁宗的猜忌,所以猜忌加在一起,仁宗不得不信,加上仁宗一句“小人结党,君子就不会吗?”宣告着范仲淹一年的改革之势失败。

王安石变法,从开始的良好到新旧两党之争。

王安石变法却与之截然相反,神宗欣赏王安石,偏偏反对的声音越多,越大,神宗就更加深信不疑改革的必然性。

王安石变法争对的不是人,而是法令。在当时北宋赵匡胤为了防止后代也有像自己这样取得政权的大量压制武将,武将频繁调动导致兵力训练不精,为了防御北方异族又大量征兵,兵多民少,贵族开始了疯狂的土地兼并,北宋的国库虚弱,王安石也曾给仁宗上书说过这些事情,可是因为庆历新政的原因,导致仁宗心有余悸不敢再次行动,否定了王安石的看法,到了神宗王安石得以重用。

为了改变国库的钱财问题。王安石先后提出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通过扩大土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税收;再就是保障农民的利益,保障市场公平,减少徭役。可是这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兴修水利和耕种要同时进行,加上附加的贷款税收,完全压垮了百姓,世家大族不把地产拿出来,仅有的土地交更多的税收导致百姓更加痛苦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虽然在很大的一段时间提高了战斗力,可是那些被裁撤的士兵,无田无地,没有保障制度,导致着民怨较为集中。因为法度触摸到世家大族们的利益,加上法令的过失,执行不当全部算在了王安石身上,此时又有天灾,掌控书生儒家的保守派,再次以“天怒”的手段,阐明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祖宗制度,导致祖宗发怒,上天怒火。 北宋这个文人气息最重的地方,十步就是一个书生,到处都是之乎者也的,王安石变法本就触犯了科举考生的利益,何况这些掌控话语权的书生怎么会放过呢

此时皇帝听到都是书生之言,世家之说,新旧之争在这场天变之后落下帷幕,那个最坚定的支持者,神宗动摇了,他挡不住天下的涛涛之口。王安石此时也因丧子之痛,退隐官场。保守派的司马光担任宰相,终究因循守旧,北宋的利益勾结,党争不断,国家无法改变内外交困的形式,最终走向了灭亡。

再看北宋变法新政的源头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北宋的变法革新,无论是对人的范仲淹主导的新政还是对于法令改变的王安石变法,都触及到各阶层的利益,这种力量繁华的大唐都没有办法阻止,何况世家兴盛的北宋呢?或许范仲淹变法的失败因为自己的操之过急,或者自己朋友的愚蠢,在争斗中屡屡出现败子,宋仁宗的临阵脱逃;王安石或许就是触及天下世家大族,读书人的利益,以天下人为敌,终究败在了以儒家学说为幌子的守旧派手上,终究是制度上的蚂蚱,跳不出这片天空。北宋本就是畸形发展,要想拨乱反正,必须从根源出发。哪怕后世说的盛世,不过是文风兴盛的读书盛世;世家大族,商家大贾的钱欲盛世,背后掩藏的却是百姓饥饿,民不聊生的北宋。要想真正的变法成功得付出血泪的交锋,得杀神成仁换取这一朝安宁,得开放风气,与世家大族博弈;得同仇敌忾,重拳出手。没有一个王朝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一个王朝成功的,盘根错节的伤筋痛骨没有一个明智的统治者愿意的,哪怕愿意,也都亡国了吧。历史就是这样,皆为利来,变法革新,皆为笑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范仲淹:失意的改革家
范仲淹与王安石
宋(六):一分钟了解宋朝那些事儿
《清平乐》后65年,北宋发生了什么
此人极有才华,二次官拜宰相,晚年做一事再次被贬
宋朝篇 · 到底是什么使宋朝如此懦弱?「中国通史笔记」1.8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