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8年,广东揭阳,白发苍苍的男人甩开众人的搀扶,面对着低矮的
userphoto

2022.09.01 广东

关注
1988年,广东揭阳,白发苍苍的男人甩开众人的搀扶,面对着低矮的坟茔,双膝跪地,痛哭不止:“爸,我回来了!您能原谅我吗……”

这个男人是谁?究竟犯了什么错,让年事已高的他以如此方式祈求父亲的原谅?

若你也想知道,请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若无那通神秘的电话,黄旭华可能始终都是父母眼中最“靠得住”的儿子。

是的,出身医学世家的他,从小聪慧,虽未如父亲那般悬壶济世,但年纪轻轻便以优异的成绩报送至南京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那些年,为了学业,他漂泊在外,与父母聚少离多。

“我和你爸也老了,你们要经常回来看看……”

无数次离别时刻,母亲总习惯性地摩挲着他的手,细细地叮嘱。

他顺从地点头,心想着,来日方长。

但没料到,1958年的一通神秘的电话,让这个父母眼中的孝顺儿子就此“人间蒸发”——

“这项工作保密性强,一辈子出不了名,就算成功了也只能当个无名英雄。”

每一个字,都郑重而严肃,落在年轻的黄旭华心底,泛起重重涟漪。

搞研究的,谁不想扬名立万,谁不想得到认可,可是,他不能;

做儿子的,谁不想守孝床前,谁不想合家团圆,可是,他不能;

接受任命的那刻,他甚至都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便孤身一人,奔赴战场——

那是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没有名字,没有编号,甚至连地图上都寻不到踪影。

为了保密,他与他的团队,不能通邮,没有电话,与外界唯一的联系,便是那个编号145的信箱。

可是,作为总工程师,日夜忙碌的他,却连写信、读信的时间都没有!

不为其他,只因为核潜艇的研发实在太难了,太难了——

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没有任何资料参考,甚至,根本没有人见到过真正的核潜艇!

唯一的根据,不过是国外带回两只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

现在想来滑稽的场面,却是黄旭华他们壮士断腕的悲壮与以命相搏。

是的,就是以命相搏——

对他们而言,每一个研制环节,都是一次极限挑战。

没有计算机,就用铁算盘;没有测量仪,就用计算尺;

最艰难的岁月,他们被打倒、被羞辱、被折磨,可是,即使白天要被迫养猪、扫厕所、作检讨,晚上,他和他的团队,依旧回到岗位上,夜以继日、玩命赶工,只为——

”时间不等人,中国的科学家绝不能让中国被外国拉得太远。”

终于,他们成功了。

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只用了十年,这帮“养猪佬”从零开始,造出了外国花了几十年才造出的核潜艇!

而且,没有一个零件来自外国!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黄旭华终于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的身份可以公之于众了。

至此,这个离家三十载的“不肖子孙”可以回家了——

时光匆匆,当初风华正茂的青年,早已白发苍苍,盼着儿子归家的母亲,也已老迈不堪。

93岁的老母亲,甚至有些认不出儿子了。

“谁通知你的?你很忙,别耽误工作……”

母亲临终时的嗔怪,让儿子无法回答,只能凑到母亲耳畔,一句句喊着:“妈,我想你了……”

而带着误解与埋怨离开的父亲,已经去世整整26年,至死也没有把儿子“喊”回来……

坟茔低矮,跪在父亲面前,黄旭华泪如雨下,久久不愿起身,一遍遍呢喃着:“爸,对不起,对不起……”

他也想承欢膝下,他也想忠孝两全,可是,为了大国重器,为了肩上的责任,他只能转身,背负着误解与压力,在漫漫黑夜中踽踽独行……

可是,这段路,即使孤独,但我们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

他们是黄旭华,是彭士禄,是郭永怀,是于敏,是王淦昌……

在孤寒的高原荒漠,在惊涛骇浪的孤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即使一穷二白,条件艰苦从零开始;即使一名无名,背负责怪与骂名;

他们是亲友眼中的不孝子,父母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兄弟姐妹们也都骂他“忘恩负义”。

但他们,却用青春书写了顶天立地的“无悔”二字!

用沉默,为中国挺起骄傲的脊梁!

约翰·肯尼迪,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想说的就是他们吧!他们将对祖国的忠当作对父母最大的孝,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

这样的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如果今天之前,

你还不熟悉他们名字,

那么今天之后,请记住他!

请记住那些为国默默奉献一生的大国脊梁,他们才是最闪亮的星,不是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7年,广东一老人收到信,才知消失30年的儿子黄旭华是国家功臣
“游必有方”的奋斗者理当受到礼赞
1987年,一广东老妇看杂志,才知已有30年未见的儿子竟是国家功臣
1987年,9旬老人看到一本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已是国家功臣
七律 赞黄旭华
汕尾红色文化名片(九)—— 黄旭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