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俚话?看看《广东通志》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现在广东省有三大方言分别为广府话,客家话和闽南话,那么500年前的明朝,广东各地的方言是怎样呢?我们通过早期的黄佐版嘉靖《广东通志》分析一下。

广东通志

注:明嘉靖的黄佐《广东通志》在学术界里是评价很高的一部作品,属于《广东通志》系列的第二次纂修(相差不过22年),戴璟《广东通志初稿》为第一版,但质量一般,黄佐在此基础上进行史误勘正,博集文献,广引史料,确保所记必有出处,增加了省志的说服力。有人统计大概引用了差不多40种文献。很多记载为后世道光年阮元再纂修广东通志所直接引用。

广州府(省城话/广州话)

语音:广音柔而直,颇近吴越。大抵出于唇舌,不清以浊,当为羽音。歌则清婉溜亮,纡徐有情,听者感动。明成化中,巡抚都御史朱英,见广人歌白沙诗,辄欲效之,曰吴越不能及也。

广州话

连州:语言多与荆湘韶石相类。

阳山:鸟言夷面…民有三,曰王民专事渔猎….曰瑶曰僮则居山峒。

连山:地接怀贺居杂民夷故其好尚语音多有类者。

连州土话

韶州府

语音:地杂流民,楚越不一,周围二千里,回隔山川,乡音随异,曲江邻南雄,仁化邻南安,乐昌乳源接郴州,翁源接惠州,各于近者大同小异,惟英德曲江相同。

韶州话

南雄府

语音:多与韶同,而杂江右荆湘之语,郡城常操正音,而始兴则多蛮声。

南雄话

惠州府

语音:郡城中多正音,城厢近南雄。呼父为爹爷;呼母为娘姐;呼兄为哥;呼朋友以字;学士年长则曰先生;郡邑官长则曰大人;其民庶于官长则曰老爷;于乡官则曰大人;于生员则曰绡衣;于吏则曰老官;其尤失义者称门皂亦曰先生、称鲁道;工匠亦曰师父;吏胥自相称亦曰道长;有为承差者曰掌科。惟海丰语音近闽。

惠州话

潮州府

语音:类闽,其为歌也。海阳音清雅,朝阳音柔婉,揭阳音劲直。自白沙倡学江门,而人士为江门之歌其声高迈;自阳明倡学南赣,而人士为赣州之歌其声和缓。若里巷村落之俗歌则自为一腔有輋歌、有采茶歌,竞渡歌,言语不可以字辩。呼父曰爸,呼母曰媞,呼子曰囝,呼火曰煨,呼雨曰沪,呼食曰咋,呼饭曰饙,呼粥曰糜,呼咸曰觧。言多侏离,中原人呼为南逹子。

潮州话

肇庆府

语音:类广无梧直而易知,发词指事多曰“那箇”犹广城所谓 “点样”也。有所避讳则曰“宁云”犹江南所谓“宁馨”也,称呼亦多文雅。惟山村近猺,言语则不可晓。

肇庆话

高州府

语言:东南多习广语而齿舌甚重,西北多杂峒落,与中原音响大相背戻。时序与广肇大同小异。

高州话

廉州府

语音:言多侏离,字墨少谙,杜撰俗字,官府不能辩。《寰宇记》“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三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惟耕垦为活;四曰蛋户,舟居穴处,亦能汉音,以采海为生。”

廉州话

雷州府

语音:杂黎俗,故有官语、客语、黎语。官语则可对府县官言。客语则平日相与之乡谈也。黎语虽郡人或不能辩。

雷州话

琼州府

语言:州城惟正语,村落语有数种,一曰东语又名客语似闽音,一曰西江黎语即广西梧浔等处音,一曰土军语,一曰地黎语,乃本土音也。其儋崖及生黎与蛋、猺、番等人语又各不同。

琼州话

结论

粤语/白话

粤语/白话语系明代的分布已经和如今类似,集中在广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和廉州府,就是现在珠三角地区和粤西部分地区。

在明代广州话 “柔而直”“ 清婉溜亮”的特点已经形成。而粤西白话的大舌头也一直存在“东南多习广语而齿舌甚重”,这是带有齿龈边擦音,属于浊音的一种。在粤西粤北山区地带还存在僮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语区,“惟山村近猺,言语则不可晓”,“ 西北多杂峒落”。

廉州府就是现在的广西钦州北海合浦防城一带,明朝时期估计只有城里和周边才有粤语白话“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其中就有很多是广东人到广西做生意定居带过去的。《苍梧县志》:“城郭街市多粤东人”;《邕宁县志》:“独执商场牛耳者,厥为广帮”。 清代中期钦州北海合浦当地还建有“广州会馆”“高州会馆”。所以粤语白话在桂东南和粤西电白廉江也被叫“客话”,《重修石城县志》:“(廉江)县志语言有三种:一曰客话.... 多与广州城相类。惟客话中,南路有顺德迁来者,仍带顺德音;由东莞迁来者,仍带东莞音”。

罗定州要到万历年才设立,嘉靖年间属于泷水县,罗旁瑶乱还没平定,所以没有罗定州的语言记载。现在的罗定是讲粤语。

客家语

客家语系的分布范围和如今也有类似,当时还没有“客家”这个族群,通志已经记载了南雄、韶关、英德和惠州城厢(城边)地区语言类似,和现在客家语系分布类似了。

但是同时南雄还有土话“杂江右荆湘之语”、连州也有土话“语言多与荆湘韶石相类”,其实就是粤北土话“虱婆话”,现在还分布于南雄、韶关和连州等地。虱婆话和广西桂北平话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目前语言学界还没最终定论。也掺杂有赣音和湘音 “仁化邻南安,乐昌乳源接郴州”,始安地区还存在少数民族语“始兴则多蛮声”。还有被客家先民叫“蛇话”的“水源话”。

可见当时客家语在粤北还没有形成现在一样的强势。大概要等到清代大量的粤东闽西客家移民迁入才能形成规模。至于客家语系的大本营梅州因为当时还没有独立出来,所以黄《通志》没做详细记载。但是其他地志已有相关记载,例如嘉靖《广东通志初稿》“龙川、兴宁、长乐联络于赣,则类赣音”。

闽南语

闽南语系的分布基本和现在一样,惠州府的海丰地区和潮州府地区就是现在的汕尾市,潮州市,程乡(梅州市区),大浦,平远等地。嘉应州(梅州)要到清代才设立,明代还属于潮州府管辖。潮汕话的最终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陈政陈元光的“治漳”融合,宋末中原人南迁和历代贬谪官员的教化,例如韩愈“刺潮”。汕尾的海陆丰话又叫“学佬话”“福佬话”和潮汕地区的闽南话有一定区别。从通志中还有“輋歌”的记载,说明粤东山村还是存在一定数量的輋(同畲)人。

雷州府(湛江市)、琼州府(海南省)和茂名电白地区也是以闽语为主,最早来自宋代的福建移民,有经商如《舆地纪胜》:“发过闽广者,不知其几千百万也”,也有流民如《琼州府志》:“熟黎...亦多闽广亡命杂居其中”。当时雷州和琼州的闽语叫“东话”“客话”,电白闽语叫“黎话”或者“海话”。

俚语 ?

在琼州府的语言条目中有这样一句:“一曰西江黎语即广西梧浔等处音”,而在雷州府的语言条目中也有一句:“黎语虽郡人或不能辩”,笔者再查阅万历《雷州府志》,在言语条目中这样记载:“有黎语即琼崖临高之音,惟徐闻西乡言,他乡莫晓”。据了解在湛江吴川覃巴镇,当地有一种吉兆话,叫“海话” “吉兆黎话”,据说目前还只有100多人讲。有专家根据斯瓦迪士的《一百词的修订表》的方式对比吉兆话和临高话,发现56个常用词的读音两者是高度一致。而在梧州北边还存在一种标话,也属于壮侗语系,是否和临高话存在关联?笔者没找到资料。

西江黎语是指海南临高话,属于壮侗语系,国际叫“ong be”。有人说基于临高话分布于海南南渡河西边,所以叫西江黎语,而资料又说与梧(梧州)浔(桂平)类似,那就是说临高话和明朝居住在梧州桂平地区的壮瑶民族口音类似。临高先民是继原住民黎族(黎并不是黎族的自称,他们自称是“赛”)第二个从琼州海峡踏入海南的族群,在闽人迁来之前,曾经分布整个海南岛北部。据说在2500年前迁入,也有说1400年前迁入。

结合上面的资料,可见临高话这种“黎话”曾经分布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粤西部分地区,这个地域和古高凉地区重叠,也是巾帼英雄冼夫人和她的俚人部落生活的地方。目前临高语的分布在海南西北部、儋州北部。而冼夫人收复海南后,州治并不设在海口而是设在现在儋州西北边角的中和镇,这事是值得深思的。再加上儋州人和茂名人在历史上有很深渊源。所以临高话和俚话之间肯定存在一定关系,但是由于篇幅有限史料不足,笔者没法给出确切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为韶关人,这些韶关话你能听懂几句?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卷一三八九
南腔北调八方言 海南方言大盘点
千年古巷 南雄珠玑巷
海南岛方言概况
南雄不是纯客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