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民系的溯源之潮汕篇
userphoto

2023.03.10 广东

关注

相较于广府人和客家人的分布,潮汕人的分布就相对简单。

潮汕人主要分布在原潮州府的潮州市(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南澳县)、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县级市))。国内潮汕人约一千五百万,海外潮汕人约一千五百万。

潮汕话起源

潮汕话,又叫潮州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潮州话属闽南语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语,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区也颇具影响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汕地区在行政上属于广东省,不过潮汕地区的潮州话使用者以及其海外移民后裔仍然认同自身是潮州人(潮汕人),学术界常将其归为闽南民系的分支。

现代潮州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与闽南语的泉漳片(俗称“福建话”)是同源关系,其音韵体系大致相同,在生活用语甚至戏剧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因为与畲族交往,潮州话也混入了不少畲语词汇。

据文献记载,现代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汉族。 年代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4年的秦朝时期,当时秦始皇派军队统一南部地区为一个中国。 这被认为是中原汉族从中部地区移入潮汕地区的开始。 中原汉族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265年至316年的西晋时期。

潮州话始于唐、宋年间,并在明末清初时期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9世纪约唐代开始至15世纪期间,因耕地不足导致严重饥荒,一些闽南地区的汉人往海边迁徙,到达广东潮州一带,莆田是潮汕先民迁徙途中重要的一站,至今潮、漳泉两地方言仍为同一系属,即可见一斑。

潮汕与闽南的近似不仅体现在方言之上,饮食习俗和宗族观念也颇为相近。当地有句俗语阐述了两地之间的文化近缘,说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地有闽广之分,俗无漳潮之异。

在这段时间内,中原汉族移民以各种方式渐进地影响着南部的土著居民。一直到宋末元初,潮汕地区的土著居民几乎被中原汉族同化。需要指出的是,从历史角度看,中原汉族并不是直接移入潮汕地区的。相反,他们首先定居在福建,然后逐渐移居到潮汕地区。因为当时潮汕地区的开拓滞后于福建地区且居民比较稀少。到了明朝,所有与外国的海运贸易和社交都被严格禁止,这迫使福建居民大量涌进人烟稀疏的潮汕地区,也就是这次最重要的福建居民大迁移,形成了现在的潮汕人和闽南人享有共同的方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从DNA基因分析的结果看,潮汕人和大陆闽南人最短的遗传基因距离反映了这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

潮汕民系

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及汕尾的部分地区。

狭义的潮汕,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

广义的潮汕是指分布于原潮汕潮州八属地区,即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澄海、惠来、普宁、丰顺的潮汕地区。

梅州

梅州市下辖的大埔县、丰顺县等地旧属潮州府,至今丰顺县的汤坑镇、汤南镇、留隍镇仍通行潮州话,其中汤南镇逾45000人,留隍镇近85000人(未计入茶背部分)。丰顺的福佬,比例接近五分之一(19.8%),近14万人。

珠三角

深圳市潮汕话主要分布于南山区蛇口渔一社区、渔二社区。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钟落潭村的联合庄,有100多户约450人讲潮汕话,花都区花东镇有4个村以潮汕话为主要方言。

清远

清远市清城区(少数),英德市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

话,位于连州市九陂风冲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潮州话,使用人口500多人。

韶关

韶关市境内潮汕话主要分布在乐昌县河南乡塔头、乳源理族自治县桂头镇杨溪,使用人口约一万多人。

漳州

南靖、平和、诏安等县的边地少量使用潮汕话。

香港

香港至少有70万名潮州人,后裔多数用“家己侬”来表示自己人的意思,读音亦与闽南语泉漳话颇为相似。

台湾

潮州民系移民来台之初,不少居住地点邻近客庄或位于客庄的,与客家人合作,因此会讲客家话与潮州话,认同客家风俗,由于其所使用的潮州话被较强势的客家话融合,因而自我认同现在转为客家民系。此外,也有部分潮州移民转而认同闽南泉漳民系,因其所使用的潮州话,与同属古代闽南民系的泉州人、漳州人所使用之泉漳话有亲缘关系,而且在台湾日治时期,被总督府归类为“福建种族”,所以不少来台定居的潮州人后裔亦彻底融入闽南裔台湾人之中。

海外

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 。截止至2021年,海外潮汕人口在泰国约有900万人,马来西亚和印尼各约有300万人,新加坡约有50万人,越南约30万人,柬埔寨约20万人,老挝约10万人,美国约30万人,加拿大约10万人,法国约15万人,澳大利亚约10万人。

旅居海外的潮汕华裔基本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以及北美的加拿大、欧洲的法国,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等。其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当属泰国曼谷的唐人街,不仅全区通行潮州话,还借此影响了泰语的不少词汇。

潮州人福建祖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闽南语之方言。

而潮汕人和潮汕话的来源则有很大不同,潮州人有句俗话叫“潮州人福建祖”,正说明了自己祖先的来源。

福建山多地少,能容纳的人口有限,历史上福建人不断外迁,中国沿海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都有福建移民的后裔。作为福建大姓的林姓恐怕是最能说明福建移民在中国广泛分布情况的例子了,当今沿海大多数的林姓都能将祖先追溯到福建,甚至山东荣成、文登,辽宁大连等北方的林氏都能找到福建莆田的祖宗。

跟福建相邻的潮汕地区拥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成为福建移民的首选居住地。潮汕地区林姓贵为第二大姓,占总人口近8%,与之对比,广州市林姓不过是第十大姓,只占人口2%强,正印证了“潮汕人福建祖”的说法。于是,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话发展为广东的另外一支大方言——潮汕话。

家己人

潮汕人临海而居,多为渔民,长期出海的他们信奉妈祖,所以宗教意识浓烈。同时,潮汕人海洋性性格比较明显,极具开拓冒险、团结意识的精神,善于经商。所以他们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便是潮汕人的真实写照。

“胶己人”是错的,正确的写法是“家己人”。“家己人”为“己家人”的倒装,即由“自家人”演变成“己家人”,再变成“家己人”。

关于雷州话与潮汕话能沟通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雷州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称之为闽南语的“雷州片”。不过,由于雷州话与闽南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今日已被单独划出归属于“闽语大区”,与闽南区并列,称为闽语大区的雷州区或闽语大区的雷州片;也有学者将雷州话与海南话合称为琼雷话,并将琼雷话归为闽语直系分支。ISO 639-6则将雷州话列为闽语的直属分支。

河洛文化对雷州半岛区域产生影响的途径在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途径是雷州半岛区域直接受影响于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其地理路线为“湖南——桂东地区——粤西地区”。这是一个次要途径。秦始皇攻占楚国后,委派屠睢为统帅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百越。为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秦始皇特地命史禄主持开凿了长达60公里、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因此成为隋唐以前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水上通道,大大便利了包括雷州半岛区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直接交流。之后,为开发岭南,秦始皇除命令攻占岭南的军人长期驻守于此地外,还将数10万“罪人”发配岭南。

统帅赵佗还向秦始皇“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可其万五千人”。因此,岭南人口的成分发生重要变化,南迁汉人给包括雷州半岛区域在内的泛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河洛文化。在此后的历代人口迁移中,由此地理路线承载的河洛文化对雷州半岛区域产生了持续影响。

河洛文化影响雷州半岛区域的第二种途径是雷州半岛区域直接受影响于闽南文化,从而间接受影响于河洛文化,但这种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是河洛文化影响雷州半岛区域的主要途径,其地理路线为“闽南地区——雷州半岛区域”。河洛区域的先民首先迁徙南方,把河洛文化带到闽粤地区。一向自称为“河洛郎”的闽南人在历史上不断迁至雷州半岛区域,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发生于南宋末期。当时因逃避元军与宋军的战乱,闽南先民除大量播迁至台湾外,还有十几万闽南莆田人移民到雷州半岛区域。此外,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倭寇侵略和当局严酷的海禁政策,闽南沿海的“河洛郎”们也陆续移民至雷州半岛区域。还有少量莆田人在移居潮汕地区几百年后“第二次”移民到雷州半岛区域。这种大规模的“直接移民”方式对河洛文化在雷州半岛区域落地生根具有最为明显的作用。

雷州话古时被称为“东语”或“客语”。雷州话各方言之间大致可以互通,但仍存在显著差异。雷州话大致可以分为雷城音、徐闻音、遂溪音、廉江音和郊区音等,其中徐闻话与廉江话同雷城话之间相差较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分钟读懂雷州历史
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
为什么潮汕不划归福建管辖?
那些闽南人带出去和带回来的食物
潮汕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宋代时期)_安知其非
粤东无论从地理还是人文角度看,更适合划到福建 粤东本质上是闽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