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酒」的风气,有可能回归吗?
userphoto

2023.05.09 广东

关注

「怎么又喝冰的?」老一辈对于温食的执念始终难以理解,放肆冷饮常惹得他们不悦,但在温酒一事上我们总能达成和解。「温酒」,一个被现代生活衬托得颇有古味的词语。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温酒场景总有爸妈的身影,或是中秋拆蟹,或是凛冬暖身。当壶中花雕有隐隐作响之势,母亲便会迅速移走砂壶斟上一杯,它能让爸爸迅速打开话匣子 —— 平时攒起来的人生感悟都等着这一刻呢。

无论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是宝钗劝宝玉莫吃冷酒,一盏温酒总是文学最好的布景。热酒吃常见于古代,但当下已不再流行。用时代变迁去解释未免太过敷衍,深究原因,或许还要从古人喝酒的种类讲起。

蒸馏技术大概从元代传入我国,在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低度发酵酒一直主导市场。自然发酵下很难得到高度数的酿造酒,古代发酵酒大多在三五度之间,酒精浓度达到 10% 以上后,酵母的代谢就会逐渐减慢直至停止。因此古人动不动就豪饮几大海碗并不是酒量好,仅仅是度数低,还能解渴。

黄酒多以稻米酿制,传统酿造工艺流程为: 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包装。© 柯桥日报

发酵酒大概在唐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葡萄酒为代表的水果发酵酒在那时频繁见于史料,葡萄作为舶来品,大部分人负担不起它昂贵的价格,米酒依旧占领市场。此处的米酒(广义)指用稻米(如糯米)、黍米、粟米等酿成的低度发酵酒,包括黄酒和现代语境下的白色米酒。冬酿春饮则为新醅,由于古代发酵技术不能很好控制微生物生长,加之低度酒不易保存,因此新醅无论是风味还是价格都要高旧醅(陈酒)一筹。

无论原料何种,发酵酒往往还需过滤,以便去除残渣、提升口感。古代如果不过滤或者只粗过滤一道,得到的便是「浊酒」—— 曲量较少、发酵时间短、成熟快、保存期短,因而酿造水平低,价格亲民。有浊便有清,清酒价高,被认为是优质酒,原因是使用小米等黏性小的粮食作为原料,用曲、投料较精细,发酵期长,还会使用专门的滤酒工具多次过滤。

因此,以粮食为原料的低度发酵酒是古代主流,这是温酒赖以生存的根基。

日本也有清酒温饮的传统,加热可以强化清酒的甜味和鲜味,使之比常温饮用的口感更醇厚。© Buono

在工业制冰技术进入近代中国之前,冷饮仍属奢侈,只能依赖天然冰。虽然商周就有冰的记载,但只有气温足够低再加上合理储存(如地窖),天然冰才能被保留到夏天,寻常百姓无力消费。而温饮只需明火加热,门槛低得多。到了现代,冰箱的出现才彻底让冷饮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根据 Ipsos 咨询公司 2021 年中国酒类消费的分析,黄酒的消费比例低于 10%。当黄酒、米酒不再为大众留恋,温酒的式微似乎可以预见,这本质是中国人生活条件的提高和饮酒品种的改变。温酒风气与古代酿造酒的强绑定关系,原因有三。

首先,这类酿造酒的口感适合热饮。当温度在 37℃ 时,味蕾感受甜味的敏感度会达到最高点。以低酒精度、甜味的浊酒为例,加热放大了米酒本身的香气和甘甜。

其次,可以御寒。古代御寒手段有限,烫一壶酒喝可以快速暖身。而且中国人对热食的喜爱似乎已经刻进了 DNA。

最后,可以去除部分有害物质。受制于古代有限的消毒技术,生产中可能存在杂菌,伴随酵母出酒而一起产生甲醇和杂醇。甲醇、乙醛的沸点低于乙醇(酒精),只需适当加热就可以提高饮用的安全性。唐代称其为「烧法」,即将酒液升温到 60℃ 左右并保持一段时间。宋代又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包括煮、蒸、低温加热等手段,目的是杀灭微生物,破坏酶活力,使酒能长期存放。

宋代,瓷质的注子和温碗成为了当时最普遍的一种温酒器。© 江西省博物馆

温酒是古人应对「延长低度酿造酒保质期和饮用安全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的是古代的「手工自酿酒」—— 它与当下酒厂的生产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不可同日而语。御寒、杀菌、防腐等都是从实用角度来弥补科技不足,温酒一举多得才是古人真正的考量。现代消费者对于温酒的理解是「喝前温一温」,更多是从口味和习俗传承角度出发。如果国内市场想要重新掀起温酒之风,那么温酒背后的动机是商家需要思考的。

宋朝温酒往往是把酒壶置于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再一同放在炉火上加热,防止直接加热带来风味损失。水浴加热有科学依据,因为酒香来源于各种酯、醛等有机分子,它们以酒精为载体游走于酒液中。控温就是在找一个平衡点,既不会因为温度低而使芳香物质散发不出来,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酒精逸出,同时带走大量香气。

直火加热的方式不易控温,因此更适合煮茶而非温酒。© BBB 研究所

温酒需要足够耐心,不然它会在喝的时候报复你的味蕾。把酒放在灶上猛火加热是一场灾难,翻涌出的大气泡是被过度加热的求救信号。母亲温酒时从不用特殊器皿,只是将一个简陋的不锈钢盆架在炉上,盆中倒入水,其中放入装满黄酒的瓷壶。加热时人不离酒,随时观察升温情况。母亲买的黄酒都是些普通货,加热喝正好。我们讨论温酒的对象也正是这一档次的黄酒,如果是高端产品线,加热反而会破坏调酒师精心呈现的风味。

酒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饮品,酒礼与酒俗自是不可免。20 世纪上海有一种负责婚丧商事的司仪机构,唤作「茶炉子」,即为温酒融于社会生活的表现。他们往往有一口极大的茶炉子用于烫酒,在宴席上可以为客人不断送上热茶热酒。随着社会风俗的变迁,茶炉子慢慢被更简易的加热工具取代,这个行业也隐去了踪迹。不由让人开始联想温酒是否有一天也会默然告别,它的困境在于怡然对饮的慢时光和当下的快节奏生活背道而驰,还在于黄酒已经不再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紧密的绑定关系使二者一损俱损。

改变总会带来不适,但变也意味着新生。如今,黄酒产业的复兴之态可以让我们对温酒的回归多几分期待。

参考文献:

《中国酒史》,王赛时

《中国制冷史》,潘秋生

《饮食话源》,张辅元

《元明时代的温酒器》,扬之水

《2021 中国食品酒类消费趋势分析》,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源于阿拉伯的蒸馏白酒为什么能在中国流行?
中医如何看待酒?一文讲透
《小知识17*筛酒*煮酒*温酒》
白酒是发酵酒吗?黄酒、葡萄酒是不是蒸馏酒?
相信“喝低度酒健康”的亲啊,你们被忽悠了!
低度酒——一个忽悠了中国人几十年骗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