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材文化:春鳊、秋鲤、夏三鯬的三鯬是名鱼,但究竟是什么鱼呢?
userphoto

2023.07.09 广东

关注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古籍上的《鲥鱼图》

“三鯬”不姓夏,仅是因为广东民谚有“春鳊、秋鲤、夏三鯬”而作为本文的标题。

什么是“三鯬”呢?

《正字通·鯬》有云:“鯬音黎,鲥别名。广州谓之三鯬之鱼。《六书》故作䱘(子例切)海鱼似鳊而小,肥美。旧注鳗鯬与鳗鲡之鲡相溷(混淆),鯬与鲡非一类也。”

也就是说,不晚于明代(1368年—1644年),广州人已经将现在学名叫“鲥鱼”的鱼称作“三鯬”。

为什么广州人将鲥鱼称作“三鯬”呢?

原来,这种鱼的腹部有一块三角硬甲鳞(强棱鳞)犹如犂耙而得名

事实上,鲥鱼在古时的别名颇多,有“魱”“”“鯦”“鯠”等。

那么,为什么最终称作“鲥鱼”呢?

这是古人通过观察,发现这种鱼犹如公鸡报晓,十分准时地游出水面。

《类篇》云:“(鱼)一曰出有时,吴人以为珍,即今(鲥)鱼。”

鲥鱼

鲥鱼有两个珍贵之处,

一是鱼鳞质感爽脆,烹得其趣;

二是皮下脂肪丰富,啖之回甘。

美中不足是骨刺较多。

至夏时,鲥鱼开始出没,正是啖食之季。

鲥鱼

明代于慎行有《赐鲜鲥鱼》云:

“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尧厨未进银刀鲙,汉阙先分玉露盘。赐比群卿恩已重,颁随元老遇犹难。迟回退食惭无补,仙馔年年领大官。”

另外,何景明《鲥鱼诗》也云: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赐鲜遍及中官第,荐熟谁开寝庙筵。白日风尘驰驿路,炎天冰雪护江船。银鳞细骨堪怜汝,玉著金盘敢望传。”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二 鳞语·鲥鱼》云:

“顺德甘竹滩,鲥鱼最美。其滩上鲥鱼,以罨取之,滩下鲥鱼,以大网取之。罨小,一罨仅得鲥鱼一尾,以滩小不能容大网也。南海九江堡江中有海目山,所产鲥鱼亦美而甘,竹滩尤胜。

予诗:'甘滩最好是鲥鱼,海目山前味不如。丝网肯教鳞片损,玉盘那得鲙香余。’

又曰:'滩下肥过滩上鱼,罨中泼剌溯流初。冰鳞触损烹无及,玉箸殷勤食有余。’

相传鲥乃鰽白所变,在海为鰽白,在江为鲥,鰽白于春,鲥于夏,其味皆美。鰽白之鲜者,阳江最多。

予诗:'䲝黄鰽白鯚花香,玉箸金盘尽意尝。’

䲝味美。

谚云:'一䲝二鳗。’

䲝体圆,一名镜鱼。

予诗:'镜鱼春向镜中游。’

又云:'鱼在镜湖多似镜。’

鱼生以鲥鱼为美。他鱼次之。

予家在沙亭乡,池沼颇多,亲戚相过,必以斫鲙为欢,以多食鲙为韵事。

予有《过某族翁斫鲙诗》云:'出水鲜鳞作鲙宜,蛮美蜜酒沃红肌。相过一味鱼生足,不必重为鸡黍期。’

又曰:'鲙成双蝶食如流,冬至鱼生绝胜秋。明岁方塘思佃取,养鱼思向范公求。’

又有渔歌调《行香子》云:'第一鱼䲝,第二鱼,第三鱼是马膏䱶。潮咸潮淡,一任渔郎。喜春风来,黄花短,白花长。江水鱼香,鱼子滋阳,大罾船满载盐霜。罛公罛姥,两两开洋。更鲚鱼寒,鲈鱼热,鲙皆良。“

可惜的是,曾被喻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因环境的改变已逐渐稀缺,现在市面上可见的鲥鱼,均为国外品种。

据文献记录,1994年渔民在芜湖江段捕捞到一条1千克重的鲥鱼之后,有颇长一段时间,长江水系再无所获。

有专家悲观地认为这意味着长江鲥鱼宣告灭绝。

全文完

粤厨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三鲜是什么?”】作业帮
它是长江三鲜之一,如今基本都是人工养殖,带鳞吃才美味
鲥鱼旺发在何时?哪些地方产鲥鱼?
长江上最有名的三鲜
明清时期湖南的鲥鱼
咏鱼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