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敬腾又作法下雨了?梅雨季祛湿方法已备好,必看!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空气湿度大,此时“湿”为主气,人体易感湿邪,中医古籍中便指出“长夏防湿”,可见古人早有远见。湿气为患则易发疲倦乏力、头重昏曚、纳呆便溏等,还会导致关节疼痛、腰膝酸痛等症状,湿性缠绵,治愈不易,往往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困扰。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范湿邪、祛除湿邪呢?希望下面的方法能帮到你。


开空调要适度

现代生活条件变好,许多人在夏天往往离不开空调,享受“开空调盖棉被”的感觉。然而在夏日长期感受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传统中医倡导的“天人相应”理念的,夏季温度较高,汗孔扩张,也有利于排除体内多余湿气。

环境温度过高时,室内空调温度也尽量以26℃为宜;若环境温度不过高,尽量开窗通风,采取舒缓的自然风进行纳凉避暑。

少食生冷

脾为人体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长夏季节湿邪为患,易损伤脾阳,若再食生冷,则更加重脾阳之损耗,终致湿邪停滞而发病。因此,防湿须从日常饮食做起,夏季饮食少贪凉,食用冷饮要适度,如西瓜、绿豆汤等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暑功效的寒凉之物,尽量不要再入冰箱冰镇,防止耗伤脾阳。

保持环境相对干爽

空气湿度增加,湿气停留在衣服、被褥、空气中,皆易侵入人体而为患。居家环境中要勤换洗、晾晒衣物,使用面料柔软透气的寝具,保持相对干爽的生活环境,南方可以配备衣物烘干机等设备。可以适度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若无法耐受空调冷风,在家中安置吸湿袋、吸湿盒等用具,保持居家环境舒适。

下面为大家各精选了一款除湿袋与透气夏被,可以满足大家的使用需求。

吸湿袋

透气大豆纤维

夏凉被


中医调护,健脾祛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祛湿的最好方法是“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古代医学家认为,祛湿的关键在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使体内的湿气得以排出。脾为人体运化水湿的核心,祛湿首先要健脾,脾旺而湿自除。中医的养护措施中包含了许多健脾祛湿的具体方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中药祛湿

湿邪可采用中药调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许多古代医籍中便常见祛湿药方。现代家庭防治湿邪,为求简便,则多建议采用食疗法,日常多用的有薏苡仁、茯苓、赤小豆、陈皮等健脾祛湿的中药,可入羹汤作食,也可制成零食服用。

这里为大家推荐两款成品,以健脾祛湿中药为原料,配料表比较干净,无多余添加,方便即食。

甘草老陈皮

健脾祛湿

八珍糕粉

健脾祛湿

2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温热人体经络和穴位,达到祛湿的效果。经常艾灸有助于温脾理气,增强免疫力。

现代人多有脾胃不和的问题,生活中建议常备艾灸器具,平日可作家庭化调理。夏日健脾祛湿可灸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脾、胃经穴位,也可灸关元、中脘等脘腹部的穴位。下面为大家推荐两款艾灸器具,可以满足大家不同的艾灸需求。

红紫砂艾灸罐

健脾祛湿

小悬灸

祛湿驱寒

3

足浴疗法

湿性重浊,人体下部是湿邪最易留滞的部位,因此,足浴疗法是祛湿的好方法。平日可选用盐水、清水等浸泡,有健脾祛湿需求时可以在水中加入中药材,增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足浴用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常人以38-43℃为宜,有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问题的人群还需严格控制水温及时长。

元气足汤

祛湿驱寒

十二味草本足浴包

益气排湿


适当运动

夏季适量运动有助于排汗,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跑、快走、瑜伽等,也可以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

总之,湿邪侵体为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运动、饮食、中药等多种方式来祛湿,重获身体的良好状态。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梅雨季节的湿气问题,保持健康生活。

summ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人烦恼的湿气又来了,怎么从根本上消灭它?
2021年三伏天养生: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气 ▏泽正健康
夏至后,“湿”积五脏,易生病,教你三招祛湿,身体会更健康
入伏后的40天做到这2个字,阳气足了,寒湿没了,健康过伏天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中医一方健脾化湿
【老中医:10个泡脚小妙方,收藏备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