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解读 | 竹林七贤和“天竺”有关?别惊讶,这只是一种误读!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年间的一批贤达,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贤,顾名思义是七位贤人的意思。而对“竹林”的解读,却有一些疑问。有其他宗教人士认为,竹林乃是比附“天竺”二字产生的,很可能是以格义的译经方法而对“天竺”的中国化阐释。

有部分人士认为,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与“竹林”之相似音,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因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而是对“天竺”的格义之称。他们认为,鉴于当时的政治高压,文人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由此就产生了“竹林”与“天竺”的比附。

注:对“格义”的误读,造成了七贤与释教的关联

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这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即是老庄思想的信奉者。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精神上倡导清静无为,基于此,“竹林”之称也理应与“天竺”无甚关系,大约属于后世某些人的误读罢了。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林七贤 傅抱石国画
坚韧挺拔 超凡脱俗 竹子的典故
竹林七贤悠游记
竹林七贤隐山阳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不同人生(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