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下南洋,从被迫无奈到自主自愿

 客家人所称的“南洋”,指的是东南亚。客家人迁徙海外的最重要驿站是香港,而最密集的目的地,则是东南亚。这一现象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改变。

在笔者的乡下,客家人称“下南洋”为“过番”,“番客”则是指海外归来的华侨。“下南洋”在中国积弱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与北方汉人“闯关东”、“走西口”一样,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充满了离乡背井的无奈、谋生求存的辛酸,挥之不去的乡愁,以及落叶归根的情怀。


 众所周知,晚清的“国门”是被西方坚船利炮轰开的,是被动的“开放改革”。1860年代至20世纪初,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涌现。各国洋行、公所通过中介将贫民诱至“猪仔馆”,签订契约,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其中掺杂大量的欺骗、绑架个案。几十年间,仅东南亚就聚集了约二百万华工,在锡矿、橡胶种植园像牲口一般劳役。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贩运“猪仔”与保护华侨的法令,苦力贸易终结。但从20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的初期,以自愿自主为主要形式的“下南洋”进入另一个高峰时期,移居南洋的华人大约有五百万。

笔者最近赴马来西亚出席第三十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了解到,由于“下南洋”的历史积淀,如今旅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以东南亚为最大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尼西亚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新加坡五百万人,华人约占75%。这当中,福佬、客家、广府为三大华人族群。


与汉族其他民系习俗不同的是,早期的客家人迁徙时,往往带走祖宗的牌位,将祖宗的遗骨洗净装入瓮中带走,称为“金罂”,到新的客居地再择地埋罂造墓,客家人有句偈语:“九葬九迁,十葬万年”。在汉民族之中,这大概是客家人最独特之处。


 查阅地方史志,最早漂抵南洋的客家人是梅县松口镇的卓谋,时间大约在十三世纪八十年代的宋元年间。其时蒙古军大举南侵,赣南客家人、南宋丞相文天祥组织义军辗转闽粤赣山区,梅州松口卓氏八百壮丁响应号召从军,兵败涯山(广东新会),卓谋滔海九死一生,漂泊到婆罗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这是客家人去南洋的开始。

 明朝年间,郑和率庞大船队远航太平洋,更深入印度洋至非洲东海岸,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人对海外的认知和迁移。明代时,噶罗巴(雅加达)及吕宋(菲律宾)各有华工数万人。


清初,海禁反复无常。但政府已注意到放洋者日众。例如康熙时代,《朱批谕旨》记载,“闽粤流民相继逃往南洋”,《澳门纪略》亦多处言及康熙过问华工出洋之事。雍正五年(1727年)闽浙总督高其倬在奏章中亦称,放洋船艟,大都名为贸易输物,实则运输华工出洋。因史书未就族系区别记截。

太平军最后一支部队即李世贤部,有十万众,在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被清兵剿灭。为免诛连九族,斩草除根,客家军眷属唯一出路就是外逃,目标是万里海疆的南洋(早期客家人称为番片)。这期间,从西方东来,以瑞士、德国教士为主的巴色差会,在英属香港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预谋,以营救为性质的大规模移民潮,主要对象正是被清兵追捕而作鸟兽散的太平军将士。


 迁徙南洋是客家人走向世界的起点。大约在二十世纪初,客家人又陆续从南洋向澳洲、美洲、非洲迁移,最后形成“日不落民系”的世界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人“下南洋”
斑斑血泪下南洋
客家人迁徙南洋论略
华人怎样在海外建国?
略说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
下南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