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复习

  

一、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1城市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1)住宅区   ①形态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 
  ②特征 
  出现高级、低级分化。 
  ③位置 
  高�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 
  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 
  (2)中心商务区 
  ①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②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工业区 
  ①形态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中所占比重较大。 
  ②特征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 
  ③位置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景观 
  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设格局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5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①从风向角度考虑 
  ②从河流角度考虑 
  应将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③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用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2)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3)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二、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按规模和等级来看城市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服务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现从单一角度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便于对外联系,服务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务范围小。 
  (2)资源条件 
  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供服务。 
  (3)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地区提供服务。 
  (4)人口密度与消费水平 
  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同种服务的范围相对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要小。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三、城市化及其影响 
  1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①为最主要的标志,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意义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1)城市化进程示意 
  (2)发展阶段 
  ①初期阶段 
  A特点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问题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C分布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②加速阶段 
  A特点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B问题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C发展新趋势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分布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③后期阶段 
  A 特点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问题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C发展新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分布国家 
  发达国家。 
  3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对环境进行绿化。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联系频率、文化和观念。城市化还带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和就业困难等问题。 
  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 

【试题链接】

读世界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左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 城市化加速发展 B. 城市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 城乡差别拉大 

(2)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 ③时段 B. ④时段 C. ⑤时段 D. ⑥时段 

【答案】【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 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①~⑤阶段,该城市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应是处于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表现为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增多,而⑤~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人口应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故选C。 

【小题2】此类坐标图的读法:过图中标出的点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分别做平行线,读出三条平行线分别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即为所求点的三个坐标。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阶段的就业比重分别为工业接近30%,服务业稍高于20%,而在农业中的就业率约为50%,结合图1,③时段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0%,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省蓬溪县2018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解析】
城市区位分析
【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7 城市(教师版)
地理总复习 |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技巧方法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