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雅艺术|王流秋:潮籍画家王流秋的艺术人生(文/郑振强)
作家书城



画家简介


王流秋,广东潮州人,1919年生于泰国,1938年回国抗日, 1942年进延安鲁迅文学院美术系,1945年毕业后留研究 部从事木刻作。1946-1949年担任军队美术工作,1951年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教。1953年任绘画系主任,1955-1957年在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进修结业。曾任全国美协与浙江美协理事,浙江油画家协会首任会长、顾问等。
2011年2月27日在杭州逝世。油画作品品《转移》《露宿》收入《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部分作品捐献国家,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美术馆收藏。
晚年赴泰国、法国访问并办展。1996年先后在上海、杭州举办“从艺50年回顾展”,并出版《王流秋画集》。2002年被提名“有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受到浙江省的表彰,同时由浙江省出版社出版《名家名品·王流秋》画集。
潮籍画家王流秋的艺术人生 
文/郑振强

家乡在潮汕的王流秋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他亲历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他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奋斗了60多年,他创作的一批经典作品,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我撰写了《 (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的潮籍木刻家及作品 》一文,谈到在60年前出版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选人潮籍木刻家唐英伟、张望、王流秋等的五幅作品。其中,王流秋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艺术造诣甚高的画家,有关他的革命历程及艺术创作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在他的家乡却鲜为人知。我的文章发表后,几经辗转,终于有了王流秋老师的信息,后来他还给我寄来一封短信及个人油画作品集,让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欣赏他那精湛的艺术。

王流秋,潮州市潮安县江东人,1919年出生于泰国,2010逝世。1937年毕业于泰国曼谷树人师范学校。1938年,他不远万里,不畏艰险,从泰国奔赴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从陕北的青年训练班,到华北解放区的联合大学,再到鲁迅艺术学院。他亲身经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谈到,文艺干部要到群众中去,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毛主席还对鲁艺师生很通俗地说,你们不仅在鲁艺学习.还要到生活中去学习,鲁艺是“小鲁艺”,生活是“大鲁艺”。王流秋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参加农村生产、表彰模范、国民卫生等运动,同时还到前方体验生活,发现题材,积累创作素材,并以画笔为武器,结合当时我军英勇抗战的事例,创作了不少表现人民生活和抗敌斗争的宣传画和海报、木刻等美术作品。《新年劳军》、《为死者复仇》、《宣传卫生》等木刻作品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解放战争时期,王流秋继续在军中做宣传工作,并常在农忖参加生产,体验生活,画了大量的素描,为后来刨怍革命题材作品打下基础。这段时期,他创作了《梯子搭在肩上》(木刻)、《伤员看望医师》、《斗霸》(素描)、《淮海战役》(油画)等不少表现生活、表现人民战争的美术作品。

流秋 打铁铺 16*13cm 油色纸板

1951年王流秋老师调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从事艺术教学及创作工作。1953年出任该院绘画系主任。1955年被选派进北京参加苏联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创作班。期间他创作了油画《转移》、《黎明》等作品。进修结业后回浙江美术学院60年代,王流秋老师受到冲击,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品受到批判。但他身处逆境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对艺术进行不断地探索,在劳动之余画了一批身边平凡景物的小型风景、人物写生。1980年王流秋老师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继续从事教学与刨作工作。此后他的画风倾向写意与表现,重视线条与色彩的价值。1982年,王流秋老师与浙江美院画家黎冰鸿、胡善余等赴西北写生。1984年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泰国访问并举办画展。1991年赴法国访问1992年王流秋在北京人民会堂荣获“中国新兴版画纪念奖”1996年11月有关方面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王流秋从艺50年回顾展”。2005年“中国意象油画邀请展”在北京开幕,王流秋老师的作品应邀参展《美术》杂志6月号刊出专文,其中称王流秋等著名画家“为中国油画民族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堪称中国意象油画的先驱。” 

流秋 黎明  70*100cm 油色画布

王流秋老师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还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材。他早年创作的木刻《宣传卫生》(1943年)、《新年劳军》(1943年)被收人《中国新兴版画50年选集》,上世纪50年代刨怍的素描《斗霸》、《劝降》,油画《转移》、《黎明》被收人我国现代美术的经典画库——《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他还出版《王流秋画集》等。王流秋老师曾任全国美协、浙江美协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首任会长、顾问,部分作品捐献国家,分别由中国美术馆、江苏、浙江、上海美术馆收藏。2002年被提名“有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受到浙江省的表彰,同时出版《名家名品·王流秋》回集。

我国著名评论家朱金楼评价王流秋的画,认为“格调很高,达到人品与画品的统一。”综观王流秋老师艺术的探索,大抵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到1957年。作品大部分是革命和生产的题材。由于他当年积极投身于革命战争和农村第一线,有深刻的生活感受,作品能力求避免矫饰和公式慨念化之弊.较深刻地表现革命战争和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如木刻《新年劳军》、《为死者复仇》、《宣传卫生》、《梯子搭在肩上》等。其中《新年劳军》、《为死者复仇》等被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解放后还被多家报刊转载和收入多部画集,是新兴木刻运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王流秋还画了不少素描,如《伤员看望医生》、《斗霸》、《民工围火取暖》、《两代人》、《随军支前民工》、《东平湖老渔民》、《劝降》、《流离失所》、《铲麦茬》等。1947年创作的《伤员看望医生》的创作素描,构图严谨,鲜明朴素,较好地反映了军中伤员与医生的革命情谊。1950年创作《斗霸》素描引起画坛瞩目。“画面讲究形的单纯,讲究外轮廓的提炼概括和线的力度集中以突出形象。”(朱金楼语)作品流露作者驾驭重大题材,表现各种人物性格的能力,这幅气魄宏伟作品在当时是一流水平的创作素描。《劝降》一画则是表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代表深入敌军指挥部,劝其负隅反抗的敌人放下武器,站在人民一边。画面上解放军代表正气凛然,敌军垂头丧气,人物刻画入微,生动传神,画面质朴浑厚,调子丰富,这幅作品在技法到表现手法,均趋于成熟,臻于完善。王流秋回忆说,当年要创作革命历史画,限于客观的条件,只能创作绘画工具简单的素描。有一次周恩来同志从解放区带来一箱油画颜料,但是到日本投降后也没人敢用。那时不仅因为油画工具、颜料怖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油画创作耗时太长。在革命斗争时期往往没法安下心来创作。1955年至1957年他在北京参加马克硒莫夫油画创作班。油画《转移》是他结业创作的作品,展出后大家评价不错,后来还得到朱德总司令的表扬。这幅作品描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之前,村民在民兵的组织带领下,携老带幼紧张而有序地爬过山岭,转移到后方避难。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画面色彩沉郁厚重,艺术语言精练,较好地表现了战争给民众带来流离颠沛的痛苦与磨难,以及民众渴望和平和宁静的生活。这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力作,已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的经典之一载人史册。王流秋老师另一著名的油画作品《黎明》是为中央军委建军30周年作品展而创作的。画中营造一个非常宁静的世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残酷的战斗,黎明时分战士们抓紧在战斗打响前酣睡,而指挥员则运筹帷幄,准备迎接新的战斗。这件作品构思新颖,从另一个侧面来描绘革命战争,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时期是王流秋老师创作生涯的旺盛时期,他构思着许多反映革命战争的历史画,但是在1957年,打破了他的一切汁划,他被迫停下画笔,从画坛上消失,消失在历次政治运动的滚滚声浪中,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他经受着种种的打击,身体与精神备受严重的摧残。

流秋 转移 175*233cm 油色画布

王流秋老师艺术创作第二个时期是他身处逆境时所作的作品。其时他身陷冤狱,狱中要他帮油漆师傅在家具上画些花鸟虫鱼,他借此才有机会在这有限的条件下,用仅有红、黄、蓝、白、黑五种油漆颜料画一些小型甚至微型的风景和人物写生。他用这五种油漆颜料调出极为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共积聚了40幅,后来集成了《和璞画集》。就艺术探索而言,他虽在逆境中反而有艺术上的“自由”,他改变苏派油画的限制,逐渐摸索浪漫主义、印象派的色彩表现手法。如《风暴来临》这幅只有17×12cm的微型油彩画,画面天空乌云翻滚,田野上的树木在暴风中挣扎,农人赶着牛群艰难地顶风前进。在灰蓝色的调子笼罩下,饱含激情的笔触纵横捭阖,气势雄继,呈示着艺术家生命顽强的追求!《电I碉高墙》描绘的是监房的特殊环境,简括的结构里敞露着自由的随意,笔触运行中凝聚着活力和生气,作品包藏着画家的苦闷与向往。朱金楼先生说“此时的作者虽然未来充满了信心,一种多年被压抑的强烈的生命和希望之花,一种热切的向往自由的浪漫情怀,借着印象主义色彩一下子进发出来,流光四射,犹如布满在夜空的节日焰火。对在特殊生活际遇中诞生的《和璞画集》,王流秋老师的学生也有这样评述,“这是他用忧思与挚爱在苦难中谱成的心曲,是一个画家用生命捍卫艺术、献给世人的美玉,是坚贞不拔、求美不舍的最生动的印证……作品所产生的背景,我想谁都会为它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激动不已,仅是璞玉产生于狱中这一点,就是以震慑人心引起无穷的思绪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曾说:“时至今日,这些简陋的资料仍在画板上闪耀”,它“拥有一种时间深沉久远的价值感,闪耀熠熠生辉的土地的风采和力量。”《和璞画集》以它的独有的价值永存于那段特殊年代的记忆中。

流秋 风暴来临 17*12cm 油画

第三个时期的作品,是他返回中国美院后所作沉寂了25年之后,王流秋老师以全新的画风重现于画坛、讲坛。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他不断采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从民间艺术承受灵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给自己的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后期作品删繁就简,突出用笔,色彩明快,响亮和谐,强化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画风热情洋溢,洒脱自然,做到“画从于心”,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关于对艺术的探索,王流秋老师曾说道:“1980年以后,有意识地用传统观念凭速写和记忆作油画,并搜集木版年画、剪纸、古籍插图、砖刻石刻拓片,并临摹国画以充实技巧,希望油画有点东方色彩和民间艺术的强烈形式感。”他放弃了战争题材的创作,从叙事文学性表述转向风景、花卉,以及人像写生创作。他先后到大西北新疆、敦煌以至闽南等地,表现当地的山光水色和风土人情,他还重游自己的出生地泰国,描绘亚热佛寺村舍的秀逸风光,以多种题材来探索民族、民间形式的结合。被收进《王流秋画册》中的《五月的山坡》(1993年)、《静静的山村》(1995年)、《芳草小路》(1993年)等作品,用笔用线洒脱自然,简朴凝炼,于不经意处获取了形式和语言的表达,颇具中国书法韵味和精神。《鱼塘棚屋》(1995年)、《采莲》(1995)、《芳草小路》(1993年)色彩丰厚华滋,艳而不俗,拙而不滞,任性随意,自由地抒发了画家对乡土的情感。这段时期王流秋老师的许多静物写牛也十分精到。如《瓶花和草莓》(1993年),作品在群青色温馨的调子上,衬托着淡紫的瓶花、暖色调的草莓、碧桃,单纯中蕴含丰富,对比中不失和谐,画面线条颇有传统书法韵味,笔简意工。画家李可染论画说道:“若不经心,实乃经心至极。”此语也可用于王流秋老师的作品。不过王老师的“经心”是在落笔之前,而落笔之际,他似乎力求达到“若不经心”。创作于2000年的《栀子花静物》,画面色彩斑斓,用笔洒脱泼辣,物象寓巧于拙。这幅作品是以光与色写成的音乐和诗,没有深厚的功力和高超的技巧是无法取得如此之境界的。这幅作品堪称意象油画的范本。朱金楼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他晚年的“作品看似随意,却是难度更高,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多维的视角的综合……这里面有东西方造型观念以及古典的、民间的、现代的艺术精神的冲突与融汇、对立与渗透,它充满了矛盾又充满了生机和张力。”

流秋 栀子花静物  油画

王流秋老师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奋斗了60多年,他用自己的智慧与心血创作了一系列奉献给时代和人民的艺术作品。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重大变革。王流秋老师几十年的艺术探索,无论是从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顺应了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的与时俱进的变化。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拥抱时代,拥抱生活的激情创作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主要用木刻和素描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的不屈斗争,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描绘革命历史画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他仍不改真情真性,依然热爱和讴歌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王流秋老师自己曾说:“回顾一下走过的路,布满坎坷艰险。”但他始终矢志不移地坚持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理念,努力在作品中表现真善美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这是“历经坎坷而无悔的艺术”。王流秋老师的艺术,无论是在刻刀下还是画笔下,都可见其精湛的艺术功夫,见深邃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早年的表现革命斗争的作品,还是后来的风景、静物写生,都充满神奇、灵动的艺术美感。在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绘画材质和艺术语言的掌握上,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不少作品都充满思想的灵光和生活的激情,是富有文化品位的艺术。

王流秋老师对于故乡潮州怀有深深的眷恋:他在给笔者的信中说:“历数十年的变迁,至今与亲属即便见面也不相识了。幼年时代。曾在潮州城南门外亲戚家小住过些时,也记忆依稀了。”潮汕的文艺界没有忘记他,有关潮籍的书画展曾多次邀请他参加,他说“十分珍惜来自家乡的情谊”,尽管路途遥远,他也勉力寄来复制品参展,向潮汕父老汇报。1998年前后,他通过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曾宪宁(时任职于汕头日报)与潮州有关文化部门联系,打算携作品回乡访问和举办画展,但因故未能如愿。今天,王流秋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辈子苦苦追求光明、追求进步,永不厌倦地攀登艺术高峰,他作品的魅力来源于人格的力量。他的精神和艺术,永远值得肃然起敬。

节选自《广雅艺术·霞彩漫天》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作品欣赏:胡一川
王济元油画作品欣赏
我的美术老师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人民的画家老一辈画家莫朴
能当上中央美院的校长,画画都是什么水平?看看八位校长的大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